高血压的判断是否已有新标准,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高血压的判断是否已有新标准,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高血压的诊断是否已经有新的标准?具体的标准时怎么样的?

在2017年的时候美国心脏病协会更改了高血压的最新的诊断标准,即血压高于130/80mmHg可诊断高血压。这个诊断标准的更改使得一些正常的人群也成为了高血压患者,舆论是一片哗然呀。美国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国家的公民重视高血压,做到早点干预,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率、致残率。

但是中国和欧盟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自然没有改变:只要血压高于140/90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中国之所以没有改变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还是考虑到这个诊断更符合国人的情况。

目前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三级:

【1级高血压】收缩压(高压)在140~159或舒张压(低压)在90~99,即可诊断为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收缩压(高压)在160~179或舒张压(低压)在100~109,可诊断为二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收缩压(高压)≥180或(和)舒张压(低压)≥110,可诊断为三级高血压;

【备注:当高压和低压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如血压是130/109mmHg可诊断为二级高血压(虽然高压正常,但是低压属于二级的范畴,应该以最高级别为标准)】

同时要注意高血压的诊断不能根据一次的测量,而需要在非同日测量三次,若血压均高于140/90mmHg则可诊断高血压。

最后小结:目前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仍然是大于等于140/90mmHg。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

高血压的判断是否已有新标准,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感谢邀请!高血压有新标准?目前我国没有。

目前我国没有修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我国诊断高血压的诊室血压标准仍然是≥140和(或)90mmHg。

而最近,是美国更新了高血压标准,所以,问题中的高血压新标准,应该是指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及美国心脏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11月公布的≥130/8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我国血压标准的确定和修改,需要根据国人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临床循证研究的证据。新近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就是经过国内专家反复讨论研究确定的。

在这版指南中,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为:

(1)一般高血压:<140 / <90 mmHg,部分 130/80 mmHg 上下(这样即使出现波动也能维持血压在 140/90 mmHg 以下);

(2)老年(65~79 岁): <150 / <90 mm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至<140 /<90 mmHg;

(3)80 岁以上: <150 / <90 mmHg;(SBP 140~150 mmHg)。

因此,确切地说,是美国修订了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并没有据此修改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我们目前临床诊断成人高血压的标准依然遵循国内指南。

另外,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重点也与西方国家不同。研究发现,西方国家高血压患者多发生心肌梗死,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多发生脑卒中。

经过调查研究,这与我国高血压人群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型高血压)、叶酸缺乏有关。而补充小剂量叶酸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这就是高血压患者要检查血同型半胱氨酸、补充叶酸的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血压的判断是否已有新标准,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之前网上流传这一个关于高血压的「吴氏计算法」,说 65 岁以上的人正常血压就应该是 150 / 90 毫米汞柱,是真的吗?是假的!

辨别高血压的几种症状:

1、神经系统异常,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失眠、易激动等。

2、心血管系统异常,如心悸、胸闷,冠心病患者可能发作心绞痛。

3、泌尿系统异常,如夜尿增多、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男性ED等。

4、眼底血管异常也是常见高血压的症状之一。

5、高血压的症状还表现为运动系统异常,如肢体麻木,乏力,颈背肌肉紧张、酸痛等。

6、血液系统异常,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可出现贫血,鼻中隔部位血管存在缺陷的患者易发生鼻出血等。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用药:

1、高血压病人用药大有学问。抗高血压药物有六大类,并非使血压降得越快越低的药物就最好。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自己最适合、最有效、最耐受的药物。使用能够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抗高血压药物才是最佳的。

高血压病人应做到“宁可一顿不吃饭,也不能一次不吃药”。认为高血压病人没有症状就可以不吃药,或者症状一减轻就停药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停药会使血压反弹,重新升高,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停药综合症”。病人也不可擅自增加用药剂量,因为血压骤降会引起心肌缺血和脑血管意外。

2、高血压患者服药的时辰,更有说道。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并非恒定,存在着自发性的波动。夜间睡眠状态时,血压最低。如果白天忘了服药,到临睡前再补吃降压药,那就相当危险,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缺血性中风。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睡前忌服降压药。究竟什么时间服药合适?临床实践表明,上午9-11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药物的作用一般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个小时达到高峰。因此,上午7时和下午2时吃药较为合适。目前提倡使用长效制剂,因为它的降压作用温和平稳,药效持续24小时以上。每天只需服药一次,最好是固定在早晨起床之后。

3、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因年龄、是否有并发症而有所不同,一般老年人血压维持在138/83毫米汞柱左右是安全的。如果你的血压未达到目标,必须采取适当加大剂量或改换它药、或联合用药等措施,以防靶器官的继续受损。

4、服药的剂量也有讲究,尊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当血压恢复到正常(低于140/90毫米汞柱)以后,在医生的认可下,剂量可缓慢减少,直到摸索出最小剂量也能控制住血压为止。

5、定期监测血压是尽早发现高血压症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经非同一日至少三次以上的随机测量,血压均大于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症。除继发性高血压外,原发性高血压一旦确认,病人基本上都需终身接受治疗、终生服药。

高血压患者在家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需达上臂周径的2/3。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3、选择正确的测压步骤

高血压患者应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充气至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时为最大充气水平。如果加压过高会得到收缩压过高的结果。如果充气到达40.0千帕(300毫米汞柱)水平时,即会导致“气囊充气性高血压”。然后逐渐放气,速度为0.27千帕(2毫米汞柱)/秒,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旧制单位血压读数应精确到2毫米汞柱)。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4、选择每天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一次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70%的人存在两个血压高峰和两个低谷,即清晨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4-6点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间;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最后血压逐渐上升,再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

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患者,每周测 1~2 次,时间选在自己每日血压较高的时候,通常是晨起时。

刚开始高血压治疗,或者刚调整过用药物剂量者,也应每日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直到至少连续一周血压都能稳定达标后,再减少频率。

高血压的判断是否已有新标准,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写在最前【我国执行世界卫生组织140/90毫米汞柱标准】【新版指南不适用于我国国情,不能‘一刀切’执行。需综合评估后干预,市民大可不必因为一夜之间就“被成为”高血压患者而过度恐慌。】【高血压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事,必须引起重视,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近日,在美国心脏学会2017学术年会上,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毫米汞柱,取代了以前140/90毫米汞柱的标准,这是美国14年来首次重新定义高血压。

如果该标准被广泛采用,世界各地高血压患病率将被重新评估,这意味着,中国至少3780万人群瞬间“被高血压”。

不少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临界人群,赶紧拿起了自己的体检报告,难道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如今需要服用降压药了吗?血压长期处于临界值又有什么危害?

据了解,我国目前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为血压≥140/90毫米汞柱。但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副主任张英表示,临近高血压的人群,即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的正常高值人群,也从来没有远离过医生的视线。事实上,在心内科各病房常见到这种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往往是具有多年吸烟史、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的中青年人。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专家们早已关注正常高值人群。此次高血压范围被重新定义,就是为了建议部分人群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对预防高血压具有积极意义。”张英告诉记者,在这一范围内的市民,按照现行标准虽然未被诊断为高血压病,但应格外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及控制危险因素,否则很容易跨入高血压的行列,受到动脉硬化、心梗、心衰、脑卒中等疾病的威胁。

“高血压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有些人虽然血压值看起来没有那么高,但靶器官的损害可能已经存在了。”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颜培实说,她在高血压专病门诊常遇到收缩压在130毫米汞柱左右的人,虽然还没有明显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损害,但超声已经能发现血管有斑块,有的心房有增大迹象,说明靶器官已经中招。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大量的防病指导。

颜培实告诉记者,这份多达196页的指南依据数以百万人计的61个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升高的程度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呈线性增长的关系。收缩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翻倍。也就是说,临界高血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比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的正常人群,已经高出了一大截。“但是市民总有误区,认为没有症状就无所谓,其实血压升高对靶器官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这种临界高血压的人最不能大意,必须要控制危险因素。”颜培实说。

“新版指南不适用于我国国情,不能‘一刀切’执行,但无疑对提高市民高血压预防意识、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等发挥积极作用。”张英医生告诉记者,指南中有一句话叫做综合评估后进行干预,市民大可不必因为一夜之间就“被成为”高血压患者而过度恐慌。

医生介绍,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说是第一线的非药物治疗,是有机会降低发病发险的。在这部分人群当中,其实需要服药的比率并不高。对于没有家族史、糖尿病、动脉硬化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即使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早期阶段只要通过生活习惯改变,例如改善饮食、减少盐的摄入,戒烟限酒,多运动以及减少压力等非药物治疗,就可以获得改善。但如果有风险因素,同时生活方式又很难改善,那么血压稳定在130/80毫米汞柱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张英有一名患者血压常年保持135/85毫米汞柱,没有什么不适,但他短时间内真的无法改善工作繁忙、压力大、运动少的现状,医生也为他开了降压药控制。

高血压的判断是否已有新标准,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在中国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一直都是140/90mmHg,并没有像美国那样下调至130/80mmHg。好多人都会问是不是我们的高血压指南太保守了,在这个问题上咱们还是应该听听中国高血压领军人物们怎么认识。

2018年8月初,我也有幸参加了中国心脏大会(CHC2018),亲耳聆听了中国高血压界权威——孙宁玲教授的演讲。至今仍然记得她最后说的几句话:

1、我们仍然遵循140/9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这个标准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综合看,中国高血压指南在高血压的定义上是具有进步意义而并非保守;

2、在血压的控制目标值上,我们基本与欧洲指南接近,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更加考虑到国人的具体情况;

3、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比如说合理运动、限盐、减重及预防危险因素;

4、降压药的选择上,要注意血压达标的同时,注意兼顾心脑肾的保护和心血管风险的管理。

最后回到题目中来,在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依旧是140/90mmHg,这个标准没有任何变化。一旦有变化,张大夫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高血压的判断是否已有新标准,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高血压是影响我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根据国家和人种等的差异,大家在具体诊断标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根据我国目前最新指南和共识意见,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需在非同日三次测得血压达到上述标准,才能诊断。而在国外,2017年美国提出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以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比较我国而言,美国下调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我国由于国情不同和人种的差异,目前仍以140/90mmHg为标准。虽说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未变,但美国提出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重视血压,特别是对于血压超过120/80mmHg但又未达到140/90mmHg的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还是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感谢阅读,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关注作者,获取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KLionel 分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