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表哥是干汽修的,他说国产车质量差,容易生锈,要想省心、省钱、开出去有面子就买合资车!

这就是很多人对于国产车与合资车的主观评价,这就是品牌力对于汽车销量的影响,选择合资车就成了必然结果。

这样的评价冤枉国产车了吗?

要是说没有冤枉,肯定是脱离了客观事实,国产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从模仿、借鉴到逆向研发,再到自主研发,这中间充满了挫折与坎坷,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不断地跌倒,又不断地爬起来。

走过很多弯路,也创造过很多奇迹,这期间离不开国人的支持,无奈的是,当时国产车的汽车质量参差不齐,让很多买国产车的消费者都失望了。

吉利汽车老板李书福曾说过:“汽车就是几个沙发加四个轮子。”

以现在的眼光看待李书福说的话,很多人可能觉得可笑,可这就是当时大家对于汽车工业的认知,基本上还停留在表面,不知道造车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大量的技术积累。

或者说,就算知道这些,也没有办法执行,缺乏管理人才和熟练的汽车工人,造车之路只能靠模仿和借鉴,只能是不断地拆,不断地组装,从而获得有限的造车经验。

1998年,吉利推出了首款车型豪情,这就是一辆东拼西凑出来的汽车,前脸模仿了奔驰,底盘和外壳模仿了夏利,发动机是丰田8A的,变速箱是菲亚特的,几乎没有一项技术是自己的。

由于车床精度不够,模仿出来的零部件精度误差较大,在当时的吉利豪情生产车间,每位工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锤子,零件装不进去就来一锤子,这样生产出来的汽车,质量可想而知。

首先连淋雨测试都通不过,刹车系统和灯组都出现了漏水,甚至在关好车门的情况下,烟尘都能进入车内,最后生产了100辆,只卖出去了20辆,李书福一气之下全都给砸了。

我们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这件事,在2008年之前,能够买得起车的消费者,即使买的是国产车,按照当时的购买力,如果到今天没有开上宝马5系,已经算是家道中落了。

前期购买国产车的人,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他们对早期的国产车失望了,他们的评价就奠定了国产车早期的口碑。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早期支持国产车的人被较高的故障率伤透了心,后期自然不会支持国产车,也不会劝身边的人买国产车,合资车就成为了主要选择。

如今国产车的造车工艺取得了质的飞跃,外观、内饰、空间、配置都可以做得比同级别合资车优秀。

吉利已经不是当初的造车小白了,收购沃尔沃之后更是一路开挂,连续多年霸榜自主品牌销量第一。

那么问题来了,国产车已经今非昔比了,为什么合资车的销量依然比国产车高,到底好在哪里?

抛去情感因素,作为普通消费者,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花十几万元买一辆车,不就图个方便和省心吗?

没有人愿意买车回来之后总是遇到各种小故障,糟心不说,不断花钱去维修,不断地在去4S店和修车的路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普通消费者承担不起的。

作为家用车,空间和配置固然重要,但是买车更应该注重可靠性、耐用性和经济性,比较遗憾的是,这3个方面国产车与合资车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机械结构差,耐久度不如合资车

任何技术都不存在弯道超车,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外观、内饰可以请大牌设计师,空间、配置可以不断地堆砌。

但是,机械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也不是一两家车企就能够改变的,汽车生产关乎着全产业的发展,涉及到高精度机床和材料水平,这两项都是短板。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圆珠笔吧?

球珠的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笔头需要的开口口径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

要想要生产高品质的球座体,不仅需要超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易切削的不锈钢原材料。

长期以来,笔头上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其核心机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我们因无法生产,一直依赖进口,每年需要用每吨12万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球座体的钢材。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圆珠笔已经能够实现百分百国产化了。

圆珠笔的问题解决了,但用于生产发动机、变速箱的高精度机床和原材料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有人就提出疑问了,国产车这些年推出了很多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各项参数都不比合资车差了,怎么还有差距呢?

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骁云1.5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最高燃效达到了43%,一举打破了丰田一直保持的量产最高热效率41%记录。

2021年奇瑞推出了鲲鹏版2.0TGDI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各方面数据都要优于大众EA888 2.0T发动机。

只能说国产车这些年的进步很大,与合资车的差距不断在缩小,从燃效和动力参数来说,国产发动机已经超越了大众和丰田的发动机了。

衡量一款发动机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动力和燃效,还要看功率扭矩、油耗、排放、NVH、可靠性、成本。

目前国产发动机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装机可靠性和持续工作时间上与合资发动机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核心零部件依然需要进口。

不仅发动机如此,变速箱也是这样,奇瑞的CVT变速箱已经自主研发很多年了,但是其核心的零部件“钢带”依然需要从博世进口。

长城的双离合是博格华纳提供的离合器模块,德国大陆提供的变速箱控制单元;吉利的双离合还是需要沃尔沃提供技术。

当然了,这些都是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待差距,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车主是难以发现差距的,毕竟国产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只要正常保养,使用十年以上还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很多人对国产车的要求比较严格,但凡出现了一些小问题,都会归因为质量不行,然后对身边的人说国产车故障率高。

其实,我们可以看一下合资车的发动机,也会出现漏机油、烧机油、机油乳化现象,只不过大家都保持着比较包容的态度,会更加信任合资车一些。

没办法,这就是品牌力的魅力,品牌力高的合资车会被消费者包容,品牌力低的国产车会被消费者挑剔,所以合资车比国产车销量高成为了必然。

二、国产车在看不见的地方表现糟糕

真正让车主们感受到差距的应该就是油耗表现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核心零部件可以依赖进口,难的是调校

有些车企直接把调校工作外包给了国外团队,有些车企则是直接邀请了整个国外调校团队加入到自己的研发团队中。

可是调校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事,经常是在动力和油耗之间难以取得一个较为平衡的点。

调校得弱了,油耗是降低了,但是动力却表现不足;调校加强了,动力是提升了,油耗直接控制不住了。

同样是2.0T发动机,同样是SUV,途观L零百加速成绩是7.33秒,百公里综合油耗为7.99L;哈弗H6零百加速成绩是8.72秒,百公里综合油耗更是达到了11.2L。

这就是目前国产车存在的问题,发动机参数不错,变速箱也可以自主研发了,但是调校不行,马力达成率不足,导致动力和油耗表现较差。

油耗高、意味着用车成本高,新手司机在买车的时候更加专注外观、配置和空间,而老司机在买车的时候更加在乎经济性。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宁愿花十几万元买空间紧凑的合资车,也不愿意买空间大、配置高的国产车。

三、国产车缺乏传承

品牌力、可靠性、经济性决定着汽车的保值率,目前来说,国产车在这3个方面的建设成果远不如合资车。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国产车企经常是一次性发布很多车型,销量高的才会更新换代,销量低的就直接停产,或者是直接换一个外观再继续卖。

支持国产车的车主们发现自己刚买的新车直接变成了绝版车型,在后期的维护保养将会非常麻烦,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大家就会认为国产车没有传承,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一线合资品牌就不一样了,即使新出的车型销量很低,也不会轻易停产,这就让消费者认为买合资车更有保障一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合资车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买车的时候肯定更偏向合资车。

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选车?

现在有很多人只是嘴上支持国产车,真的到自己买车的时候,还是向“品牌力”低了头,开回家的依然是合资车。

其实我能够理解大家的想法,家用车而已,省心、省力、省钱就足够了。

只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尽管国产车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合资车,但是一线国产车依然是值得选择的。

在十几万元的价位中,国产车可以有更好的驾驶质感、更大的使用空间、更丰富的配置、更高的安全性。

当然了,如果买车回家想要开个十年以上,就是用来代步的,不追求配置,只追求耐用性和低油耗。

那么建议大家选择合资车,因为配置低,出现故障的概率就低,在综合使用成本上是低于国产车的。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每个人对车的需求不一样,无论大家选择国产车,还是合资车,都会出现故障,都会有糟心的时候。

建议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多横向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只有自己喜欢了,才会以更加包容的态度看待问题。

当然了,如果我们都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国产车,我们的国产车就会越来越好,我们就能开上便宜又耐用的国产车了。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因此购车决定有差异不足为奇。

我们知道,自主品牌汽车的进步非常巨大,吉利、奇瑞、广汽等车企,通过大量资源的投入,通过对技术的兼容并包,无不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尤其车型的设计水平,与合资品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认为,自主品牌在中小排量发动机技术,在小型车、紧凑级车乃至中级车上的研发实力与一部分合资品牌已经没有明显差距了,只是我们还欠缺强大的品牌力。

品牌力的不足是诱发许多人购买合资车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品牌力的不足也会影响到二手车的保值率,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确实存在爱慕虚荣的心理因素,另一方面也确实不得不面对折旧的现实问题。

而“为什么有人宁愿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也看不上十万块的空间大的国产车”,实际上也暴露了国内汽车市场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的不成熟。

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盲目求大求配置求外形求价低,一些自主品牌车企为了利益不得不迎合需求,不断换壳,车越做越大,价格越来越便宜,而车的品质却越做越差。

汽车上所有的组件、配置都是有成本的,看得见的地方变大了,变多了,变好看了,看不见的地方却变小了,变垃圾了。1.0T、1.3T、1.5T三缸发动机接连出现,双离合变速箱层出不穷。难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性价比?

当然,合资品牌也不全是好车,也有许多鱼目混珠的品牌车型,一些自主品牌不良的造车思想可能正是受了一些合资品牌的启发。这绝不是好事不是好现象。

我们乐意支持自主品牌,但我们的支持也应该有条件——自主品牌车企要站在消费者的利益出发,造出好车才行。

那些面包车拉皮改成SUV、MPV的,那些拿旧款车型整容后取个新名字就叫豪华的,那些推出双离合、三缸发动机车型还恬不知耻说平顺、省油、不抖动、不顿挫的车企或是车型,我们不买是理所当然。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为什么有人宁愿花十几万买一台空间小,配置低的紧凑级合资车,也不愿大空间高配置的国产车呢。这个不难理解,举个实际例子来说吧,售价差不多的速腾和博瑞你会怎么选,看一下销量就知道了,速腾月销量接近3万台,而博瑞一年也卖不了2万,十个人里九个选速腾,这就是实际情况。博瑞虽然配置高,空间宽敞,级别还大,但就是没人买账。首先国产车在品牌影响力上比起合资车还是要差一些,普遍认可度仍有待提升。再者国产车的整体故障率也普遍偏高,三大件成熟度都不及合资,买车都想买个放心耐用,当然也是优先考虑合资。最关键的还是保值率,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新车同样花十三万,五年后卖车,速腾可能能卖8万,博瑞最多也就卖个6-7万,这一下子就差出一万多块,没人和钱过不去,当然还是保值率更高的合资车更有优势。

空间和配置的诱惑力相比起品牌,可靠性和高保值率来说就变得黯然失色了。而且放在汽车成本里说,空间和配置也是不值钱的。

好的一方面是现在国产车竞争力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有不少自主品牌都取得了很高的销量成绩,国内十大热销suv中国产更是占到了7席。像哈弗h6,宝骏510,吉利博越,传骐gs4,长安cs55,荣威rx5等都属于国产的精品之作,百花齐放,春色满园,这不单单是一个两个品牌的成功,更多的是代表了整个自主品牌的崛起

品牌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得来说,国内市场还是合资车占大部分,不过相信国产品牌只要持续的投入,坚持更精品造车的理念,更多的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调教上下功夫,赶超合资车是迟早的事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真实案例,涉及面比较广,提供参考:

2008年我和弟弟同时买车,我买的雪铁龙世嘉1.6自动乞丐,弟弟买的中华骏捷fsv,我的车现在还丢给自己的公司给员工做运维跑现场,他的2013年就卖了,中间换过一次发动机,小毛病太多太多,空调,门窗,雨刮器,基本哪里都坏过。2013年弟弟换了荣威550的1.8自动,我买了第二部车大众朗逸现在丢给老婆还在开,省心的很!他的开了三年2016年因为故障太多,心累了,16万上路三年7万就卖了!2016年他又买了哈佛的h6,开了两年,去年就卖了,告诉我打死不买国产车,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去年他买了别克昂科威,我顺道买了君越,上个月我又提了两部gl6一个五座一个六座都顶配自己公司用!合资车不是国产车能比的,合资车那是沉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忠告1,不要忽略品牌的价值,2,买车主要看三大件,不能看电子配置什么加热按摩通风电动打孔真皮座椅?什么加热自动折叠防眩目后视镜?真的没意思的!3,买车为了方便享受,不是自找麻烦增加烦恼!4,不要看网上,网上充斥着大量只开过一部车,甚至没开过车的键盘侠误导,还有水军的误导。如果想多了解真实建议去论坛看真实车友评价!切记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我从事汽车配件行业差不多20年,把我自己知道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如果说的不正确,请包涵。

第一,合资车很多零件的设计方都不是在国内,比如大众在德国,丰田在日本,这里就多不举例了。而国产车多零件要么是自己设计,要么是完全照搬照抄。

第二,很多合资的零件都是全球采购,他们他们设计的标准有些要符合欧洲标准,有些要符合国际标准,什么美国标准,等等。对,你会说合资车大多数零件都是国内生产。图纸标准放在那里,就算是国内生产,你敢不遵守相关标准吗?而国产车零件的标准大多数采用我们的国家标准。标准谁高谁低,我想大家应该心里清楚吧!标准高,意味着零件单价也高。

第三,从事这么多年,合资车一款总成从设计研发到试制再到量产,基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候,而大多数国产车,这个过程会缩短。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如果大家买车的时候,听到一款车是同步开发,记住是同步开发,那么这车绝对不能买,这车根本不能叫成品,只能叫半成品,把消费者当成小白鼠,等消费者发现问题再接着修改,切记切记!

第四,也不能盲目相信合资,有些国产的零件虽然按照国家标准做,但是完全能达到国际标准,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就目前几家主流车企。那些小的,真的不敢恭维。

只想到这些,欢迎补充

淡看红尘秋叶落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