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和评论,发觉有些人还不是很了解,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其实,只要想到一句话,民以食为天,就会明白为什么吹唢呐的人要去和大厨打招呼,因为不论是喜事还是办丧事,所有的人饮食问题都得靠大厨解决,一场酒席,一次丧事,开席的迟早,味道靓不靓,话语权全在大厨那里。

吹唢呐的人,主动去向大厨打招呼,是有理由的,要知道,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那些吹唢呐子的人是最辛苦的,也是整个酒席中,吃得最多餐的人。

在农村,喜事吹唢呐的人,从开酒席第一天6点开始吹,一直吹到第三天中午才结束,除了中途偶尔休息,晚上10点至第二天早6点钟前不吹唢呐外,其余时间不停地吹,不能让酒堂上显得冷静,吹唢呐的人,一天吃五餐,比客人多吃两餐,所以,这两餐能不能吃,就要看大厨的心情了,如果不去和大厨打招呼,他们就会吊吹唢呐的人胃口,不给你热菜。

喜事席上吹唢呐的一般五至六个人,虽然他们辛苦,但收入并不低,目前,给别人吹一堂酒席唢呐的收入是3600元,平均每一个人可以分到600元左右,头尾三天,在农村这样的收入也不算少了,而且婚礼结束,每人还有半边鸭,二斤猪肉和其它糖果饼干拿回去。

其实,吹唢呐的人,他们的待遇并不好,所占的位置不是在大门口,就是在大门囗边上搭的帐蓬,而且在别人享受美食的时候不能吃,因为在这期间要给客人吹唢呐尽兴。

喜事和丧事吹唢呐的不是同一帮人,吹喜呐的不会吹丧呐,吹丧呐的不会吹喜呐,而且喜事,丧事的奏曲也不同,虽然都是吹唢呐,但是,吹丧呐的人比吹喜呐的辛苦,因为他们需要吹,奏,打,唱一整夜,中途是不能休息的,否则,在出殡前就有可能做不完那些工作,如果时间到了,12点钟之前不能出殡,就会受到责怪,甚至不给吹呐费。

吹丧呐的人,从出殡开始,一直不停地跟在棺材后面吹到山上埋棺材的地方,并且吹到埋好棺材为止,然后脱下道服回到死者家吃饭,这才算做完一件事。

农村的事很复杂,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有些事看似简单,但它很复乙杂,而有些事看似复杂,但是很简单,其实,只有内行的人,才知道吹唢呐的辛苦和无奈。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农村红白喜事上有着不少看似奇怪的规矩,这些规矩会让不懂的人初次看到感觉错愕。

比如有些地方娶媳妇时,会在吃饭桌上提前包好一个红包,等人家端盘子的人过来了,人家也不说话,直接拿走就行了。

红包里面包的钱有多有少,以前大多都是二十块钱,现在是六十。

这个钱其实并不是给端盘子的人的,而是给做饭的厨师的。端盘子的人会把这个红包交给厨师。但厨师也并不会单独得到这个钱。等事情完毕后,他们会把这些钱买成一些零食和大家分了吃。

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给厨师钱?

其实在农村,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对于厨师都非常尊重。由于以前的红白喜事做酒席都在主家在家里操办,所以请厨师是免不了的。就算现在换成了在饭店包桌办酒席,但仍然会给饭店厨师一个红包。

有人不解,为什么在农村红白事上,这些厨师这么重要?比如有人说,人家吹唢呐的来了,但都会去跟厨师打个招呼。但写账的人却并不会给厨师打招呼。

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我们要分开说,先说吹唢呐的为什么要给厨师打招呼,再说记账的为什么不用跟厨师打招呼。(我个人对于农村这些风俗太感兴趣,照片也是我自己拍的。)

Ⅰ:吹唢呐的为什么要跟厨师打招呼?按道理说,厨师是主家请来的,人家吹唢呐的同样也是主家请来的,两者虽然干的活不一样,但都是被请来的,吹唢呐的为什么要去跟厨师打招呼?他们又不比厨师低一级。

其实,这里面不过是农村流行的一种人情世故,同时也是在外面跑的人一种礼貌。

吹唢呐的在农村属于吃百家饭的,谁家有事请他们过去,他们今天在这里吃饭,明天在那里吃饭,一年中有大多数时间在路上跑。

他们属于出门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出门人有礼貌,总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久而久之,这些人就养成了习惯,处事圆滑,而且说话面面俱到,平时不会得罪人。

时间久了,他们对于三里五村,十里八里的人都认识,平时在路上跑时,万一遇到什么事了,他们可以找人帮忙,由于他们办事时很有礼貌,人家也会帮忙。

他们打招呼,等于是帮自己。

这就是过去出门人的规矩,也是他们的经验。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种人性中的狡黠。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厨师掌握着办事时全部人的吃饭问题,你吃得干净不干净,全部都由厨师掌握。谁也不敢去得罪他们,吹唢呐的人更加不敢得罪。

因为在这些事上,基本上就吹唢呐的是外人。帮忙的都是村里人,亲戚朋友都跟主家有关系,而吹唢呐的是外人。

所以,他们来了后先跟厨师打招呼,意思是自己来这里讨饭吃了,请多多照顾。当然了,厨师大多并不会刁难这些吹唢呐的。

可是吹唢呐的多着心眼呢,他们怕不打招呼,人家厨师记恨他们,万一吐在给他们上的饭菜里,他们知道吗?

所以,我们才会说这里面有一些出门人的狡黠。

Ⅱ:为什么记账的不用跟厨师打招呼?

我们要知道农村红白喜事上这些帮忙的人都有什么级别。

首先,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会有一个总管,这个总管管着所有事,下面会有一些分管人员,然后是厨师、打杂的。

记账的独立于这些人之外,他们是主家恭敬请来的,大多都是村里有头有脸而且还能写两笔字的。

他们受到的尊重一点也不比厨师少,而且他们干的活属于“良心活”和“文化活”。什么叫良心活?记账这种事,亲戚朋友来了,上礼都是要给这些人的,他们收了钱,再记下谁随了多少礼。

这个钱最后要对得上,不能多,也不能少,同样也不能出现假钱。少了和出现假钱,记账的都是要担责任的。所以这对于主家还有记账的来说都是个良心活。

而且这个活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不仅需要能写两笔字,还需要有些文化。没文化的人,人家亲戚来了,报上自己的名字,记账的不会写怎么办?

所以,这些人其实平时在村里就有头有脸,农村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有文化的人总是会天然带有几分尊敬。

他们被主家请来,弄不好最后主家还要单独请他们喝酒。所以,在办事场上,他们的地位并不比厨师低。加上都是本村的人,厨师是本村的,记账的也是本村的,所以根本不需要特别打招呼。

不打招呼,厨师也不会在他们吃的饭菜里动手脚,同时也没有必要去打招呼。

Ⅲ:如果要总结的话,吹唢呐的属于吃出门饭,他们是出门在外,挣主家钱,吃主家饭。对于主家请来帮忙的人,他们会表现出自己的尊敬。

人出门在外,有礼貌总是不会有错的。而不管是厨师还是别的帮忙的,人家吹唢呐的这么有礼貌了,自然也不会去刁难人家。说是吃得出门饭,但也不是多远的,大多都是十里八村的,谁也会有出门的时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刁难了,以后万一自己出门落人家手里怎么办?

所以,这里面是有农村人办事的人情世故的。

而记账的和厨师同样属于被主家请来的,不能说谁级别更加高,但至少都是一个村的,并不需要互相打招呼。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场上,吹唢呐的需要向厨师打招呼,而记账的却不用打招呼的原因。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唢呐一种民间乐器,它“小巧玲珑”,便于携带,价钱也不贵;唢呐吹奏的曲子,挫抑顿挫。而唢呐的吹奏,至少要两个以上的人搭成“班子”,喜事上吹出的曲子才开朗豪迈,尽显喜庆之气氛;丧事的才会如泣如哭,体现悲伤的情怀。就是在如今的新农村,只要谁家办了喜事,或丧事,总有悦耳动听的唢呐声响起来。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喜事,或丧事办好的酒席开桌时,在总管的引导下,唢呐班子会向着请来的大厨吹奏一番,煞有看点。总管是请的,大厨也是请的,怎么大厨这么“吃香”,“写账”也要去。@提神认为有这三种原因:

愉悦和嘱咐大厨在农村有“喜事请了才来,丧事不请自己”的习俗。谁家“办事”,多少都有充个面子的心思。总是希望帮忙的人越多,客人来的越多,越显得东家人缘好,事过得热闹。于是先物色“总管”,再商议过事的事宜。大厨先要定下来,唢呐等演艺班子也不能少。

事大、人多,最关键的是让乡邻亲友们吃好,满足大家的口味,尽心的帮忙,热心的随礼。大量的、多样化的饭菜都是要经过大厨精心烹饪;酒席都是同一时间开几桌,大厨忙不可迭,还要掌勺不乱,其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也够大的。

与此同时,办个酒席,有南来北往人,饭菜的卫生和口味大厨要亲自把关。大厨做的菜越好,来乡邻和客人给东家的评价就会越高,人气更旺。也确保着饭菜的健康性,东家不会有后顾之忧。唢呐声响起来,是在嘱托大厨,提神大厨。

服务行业的相互尊重喜事、丧事的大厨,一般都是花钱请的,也有亲戚、乡邻是大厨的,他们不收钱,或只收馈赠的礼品。而唢呐班子,这可是非花钱不可的。两者之间,虽然都是服务行业,但是有了利益薄厚的区别。作为唢呐班子,怕引来同行对他们金钱观念的不屑一顾。为了迎合当地礼仪、风俗,也为了消除了大厨这些“同行”对他们的“看不起”。还真有的拿人钱财,替自己消除口碑的意思。

给他们留口热饭吃唢呐班子最怕的时候,就是到开酒席的“正点”和来客纷沓而止的“时间点”。一曲接着一曲,口干舌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若是唢呐声小了、停了,总管责怪,东家嘟囔,还想顺利的将“服务钱”拿到手吗?更别说让你啥时想坐席就吃去,只有等待客人少了,腾出空了,才会邀请唢呐班子的人上桌吃饭。

常常几首曲子,或者各种仪式结束,忍喝挨饿。大厨预留下来的饭菜都凉了,入口无味。想吃热点的,就要大厨重新热过。唢呐班子会趁着流行的风俗,想给大厨打招呼,请“高抬贵手,麻烦完了给我们热的饭菜”。大厨也明白唢呐班子的用意,接受了他们的礼仪。相互配合,也为东家过好“大事”给足了面子。“陶醉”在唢呐声中。

在我们当地,每当酒席开桌之时,东家手端盘子,多少端上点“意思钱”,还有酒瓶、酒杯,大红被面。在总管的安排下,给大厨敬酒、披红,鞭炮也响声来。接着唢呐班子的乐曲一古脑儿吹奏起来。这既符合当地礼仪,也满足了东家、大厨、唢呐手各自的心理需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人就有一方人的处事规矩,如今,农村的红白喜事都不断简化,但是,这礼仪和规矩需要传承。因为这些规矩就是大家的口碑,也是被评价的内容,否则,东家丢不起人;大厨和唢呐班子又各怀心胎,心领神会。如此说来,这何不是办喜事、丧事一道风景?

不过,还值得一说的是唢呐班子,在被请之前,都要与东家谈好“出台费”,即使不谈,人家这一行也是有“行家”的。你给了人家,至于收多少人家说了算。根本不像题主说的“写账的不去”,你“不去”,不随东家的心,“服务费”会打折扣,甚至犯口舌,可能吗?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不是吹唢呐去给大厨去打招呼,而是中午要开饭待客人了,以吹唢呐的形式,代表所有吃饭的客人,向辛勤为他们做饭的大厨表示感谢。

这叫(谢厨)。

在感谢厨师的同时,收礼金的柜台,还要为厨师封一个红包。丧事由大孝子顶在头上跪着献给厨师长,再由厨师长分给各个厨师。喜事由主宾拿上红包和几盒香烟亲手交给主厨(厨师长)。

一切形式走完之后,厨师们才开始给客人们上菜和饭。婚宴上条肉(扣肉)之后,再停下来一会,由主持人带新郎向媒人跪拜谢恩。謝过之后,婚宴再继续。

现在很多婚宴都在酒店进行,这些老一套全没有了。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吹唢呐的给大厨打个招呼,看起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水很深,一般人不是很了解。这里有关商业秘密。一般农村办喜事或丧事,首先,主人第一步就是接厨师。在接厨师的同时,厨师就会问你:“要不要接唢呐?”这就要靠厨师推荐了。主人也懒得到处跑,到处找了,只要接了厨师,其它要接的行业,厨师都可以推荐了。所有喜事或丧事服务行业都要和厨师对接了,和厨师搞好关系,他才能帮你介绍业务,成功以后,还有给厨师一个红包。厨师是吃几头了,农村以前喜事或丧事特别多,农村厨师也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很多乞丐也和厨师搞好关系,就是希望厨师帮他推荐那家那户办喜事或丧事,自己好去乞讨。

当我们看到主人在办在喜事或丧事时,吹唢呐的跑进厨房,和厨师打个招呼。第一,他们可能早就认识,已经是朋友了,这次业务可能是厨师帮他推荐的,打个招呼,表示感谢,希望以后多多关照。第二,吹唢呐的来了,可能到主人这里,朋友和熟人可能很少或没有,感到陌生,一般做厨师的人都很亲近,吹唢呐就会走到厨师跟前打招呼,希望关照。三是,有可能这个吹唢呐的不认识厨师,想知道主人请了那个厨师,打个招呼,下次去厨师家好好拜访一下,关系搞好了,希望厨师可以多推荐自己。

吹唢呐的人和厨师打个招呼,也成了吹唢呐行业的规矩。就是希望厨师多多关照,那么吹唢呐的这一桌伙食就会好一点。吹唢呐这个行业不好干了,一般都成副业了,有活儿就出一下工,没活儿就干其它事,光靠吹唢呐是养不活整个家庭的。会吹唢呐的人越来越少,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学,觉得没有前途。唢呐被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唢呐有可能会消失,但是唢呐历史文化永久保留。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政府限制,不让办,要申请,要简办或不办,再加上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都去城里了,农村厨师行业也越来越艰难了。

一季烟雨凉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