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我们村子里的一个年轻小伙子从来没有参与过村子里的红白喜事,可是等到自己老爹出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来帮忙,小伙子才后悔,在村子里面嚎啕大哭。

自此我也明白了,就算是常年不在村子里面,村子里的红白喜事该参加的还是要参加。

这件事情距离现在应该得有个10来年了,我也只是在小的时候听说过这件事情而已。

那个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脾气就是倔强,路上遇到大人也不知道打声招呼,不管看到谁都低头装作没看到。

也正是因此,村子里的长辈不止一次地批评这个小孩子:你不可以这样没有礼貌,见到长辈的时候要问声好。

可是小孩子把这件事情当做了耳旁风,丝毫不介意。

村子里的长辈也劝这个孩子的父亲,可谁知孩子的父亲两眼一瞪说:我家孩子愿意搭理你就搭理你,不愿意搭理你你也别给我找事,别找不自在。

后来这个孩子也慢慢地读了高中读了大学,再后来去一个大城市里面工作,据说工资还不错,一个月能赚个四五千块钱。

那个时候的四五千块钱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不太夸张地去讲,当时村子里面没有几个人月工资能达到5000块钱。

因为这个孩子在外地工作,所以村子里的红白喜事一概也不参加。

最开始的时候,村子里还以为是他不知道村子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每次有什么事的时候,不管是老人去世还是哪个年轻人结婚,都第一时间通知到这个人孩子。

但是没有想到他听到之后总是不为所动,这一下子村子里的长辈就更不乐意了。

你要是不愿意出钱,那就不用出钱,也没有指望着你出钱,但是你总该说声恭喜吧。

村子里如果有老人去世,你总该回来帮忙打下手吧,如果这些事情都不做,那就太不像话了。

但人家照样不为所动,直到后来自己的老爹驾鹤西去,这个年轻人终于回到了村子里面。

回来后年轻人左右张望彷徨,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头磕在了地上便开始嚎啕大哭。

村子里的长辈大眼瞪小眼,倒不是说不愿意帮忙,只不过这个小伙子之前做的一些事情实在是不太地道。村子里的人也正好想借着这个机会来纠正一下他的错误。

但是死者为大,该帮忙的时候肯定是要帮忙的。

于是村子里的几个老头就说了:咱们啊先等一等,等他上咱们这边来道个歉,咱们呢该帮忙的都得帮忙,毕竟都是邻居,这个时候大家都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别带私人恩怨。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彻底打垮了老人们的幻想。

原来这个年轻人哭了一段时间之后见没人来帮忙,于是直接打电话叫了殡葬服务。

这件事情也算是彻底了结,可是村子里的长辈却全都傻了眼,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种情况发生。

第1点:村子里的红白事为什么要参加?

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比如我们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楼上或者楼下有一些喜事自己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去了之后可以帮帮忙,不去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但是农村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农村,往往是有好事大家都能沾点甜头,有坏事大家一块帮你扛着。

比如现阶段,如果村子里面有人结婚,会当街撒一些糖果,虽然这些糖果看起来都很便宜,5块钱就能买一大包,但大家都会抢着去要。

倒不是说真想吃这几块糖,只不过是为了沾一点喜气而已。

同时,新郎新娘也特别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因为大家都来给自己捧场了。

在农村生活的小伙伴大概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如果人缘不好,往往就会被别人误认为是人品不行,再之后就有可能会有一大堆的糟心烂破事。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农村里面怎样能够有一个好的人缘呢?

好的人缘可不是凭空就来的,而是相互帮助换来的。

你帮助我我帮助你,我们互帮互助。

说得直白一些,如果有人家里有喜事,那么自己是不是应该过去捧个场?

如果有人在家里面遇到了白事,那么自己是不是应该过去搭把手帮个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2点:自己没有时间怎么办?

那有人就说了,这种事情我也想帮忙,可是我现在在外地,所以遇到红白事的时候,我就装聋作哑装作不知道不就行了吗?

不过,没有这么简单。

要注意,虽然自己在外面打工,但是自己的父母呢?自己的家人呢?

他们可都还在老家里面,如果这些事情尤其是场面上的事情,你不帮忙的话,等以后你有什么事情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来帮忙。

所以在常规情况下,无论是红事也好白事也罢,但凡能帮忙的肯定是要去帮一下的。

问题关键在于在城市里面打工,公司老板可没有那么好说话,你打一个电话给老板说请三天假,估计老板也会不开心。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是红事,人可以不到,礼必须得到,必须得给人家把钱送过去,这个钱也可以当做是红包或者份子钱。

如果是白事的话就比较复杂了。

白事一般是礼不到,但人必须到。

尤其是七大姑八大姨或者村子里面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到场。

可是如果时机不对或者公司老板不同意自己请假呢?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第一时间给村子里的主事人说一下自己的情况,诉个苦明确表示自己回去是不可能了。

再之后等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家里发生白事的那一户心情也慢慢地稳定下来了,然后再给人家打个电话道个歉。

当把这一套程序走完之后,基本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不需要自己花多少钱,同时人情也能拉拢过来,等将来自己或者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自然而然的也会给予帮助。

第3点:也不是绝对意义要求

毫不夸张地说,现阶段终究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结婚的时候可以选择旅游结婚,也可以选择在村子里面举办婚礼或者在城镇办婚礼。

甚至就只有你和老婆两个人也可以举办一场婚礼,花不了几个钱,吃顿饭就行了。

这种仪式有了更多的可替代性,也不太需要绝对意义上维护之前村子里的关系。

所以这件事情终究是因人而异的,就算将来自己老去的那一天,估计也用不到在村子里面挖一块地,然后把自己埋下去。一般找个殡葬服务场所,然后把自己给服务走就可以了。

所以话是这么说的,一些年轻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村子里的红白事概不参与,省钱不说,还能省心。

对于这种想法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但也没有必要全面支持,只能说每个人的想法不太一样罢了。

但无论如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村子里面发生红白事,如果自己实在是到不了,也不愿意打电话问候,多多少少要把钱送到。

而且现阶段村子红白事也花不了多少钱。以我们那边为例,如果有人结婚,给个100块钱,如果有人家里去世,给个50块钱或者买几条白布就可以了。

估计这点钱还不够自己在外面吃一顿火锅的呢,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出点钱就出点钱吧,权当图个心理安慰。

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老王头跟儿子在城里定居,从来不参加农村的红白喜事,也不随礼,后来老王头想落叶归根,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他!

说王老头的事情之前,我想说一下我爷爷的做法……

爷爷有三个儿子,大伯、我爸和三叔,大伯结婚之后,分家有了自己的宅子,我爸结婚之后,也分家有了自己的宅子,三叔跟爷爷是一家,原本是一家人,变成三家人之后,随礼自然也需要随三份。

大伯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随礼,他都会写上自己的名字,我爸常年在外打工,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是我妈去,礼单上写我爸的名字,三叔在城里定居,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他根本就不知道,就算知道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过每次有事,爷爷都会随礼,而且会写上三叔的名字,代表三叔随了礼。

有时候,大伯和我家没有人,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爷爷也都会帮我们随礼,一次都没有少过,起初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随礼呢?反正人不在家,少随一次礼又能如何呢?

直到爷爷给我讲了老王头的事情之后,我才明白一个道理:人有事到不了情有可原,但礼不能不到。

老王头是一个剃头匠,手艺算不上多精湛,但凭着这门手艺,老王头也算颇有家底,后来子承父业,小王也学习了美容美发,在市里开了一个理发店,生意还算不错,赚了不少钱,在市里买了房子,一家人就在市里定居了。

村里到市里不算远,开车也就2个小时左右,可就是这么一段距离,人家也从来没有回来过。

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事,都会事先通知到,来不来是人家的事,通知不到,那就是自己考虑不周了,老王头家里,每次都有人通知,但人家一次也不来,也从来不随礼。

生意忙,人到不了很容易理解,但是不随礼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这是心态问题。

明明通知到了,但就是不随礼,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人家不愿意跟老家人再来往了,人家想跟老家人断了联系。

村里人都说:老王家发达了,变成城里人了,连老家的这些人都不要了……

话虽这么说,但大家也都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人家有人家的选择,既然人家选择断了联系,那又何必强求呢?就这样,村里人也渐渐跟老王家断了联系,有事情也不再通知他们了。

就在双方相互遗忘的时候,老王头竟然跟着儿子回来了,不过却是躺着回来的。

原来,老王头患上了癌症,没几天可活了,他最后的愿意就是落叶归根,于是,小王就把老王带回了老家,没几天,老王就走了。

按照村里的规矩,老人去世之后,应该在三天之内安葬,让老人入土为安,同时还需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这样才算是一场完整的白事。

想要完成这样一场白事,需要很多人手,村里一般都需要提前几天准备,老少爷们都过去帮忙才行,然而,小王在请人帮忙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麻烦,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的,毕竟人家请他帮忙的时候,他并没有回来帮忙,而且也没有随礼,已经跟村里人断了联系,现在再想请人帮忙可就难了。

跑前跑后,竟然没有找到一个愿意帮忙的人,小王一家人感觉很无助,最后只能花钱请了专业的抬棺团队,请了一个专业做农村大席的团队,这才算解决了人手问题,可是,饭菜做好了如果没有人愿意吃,那也挺失败的。

所幸村民也都不是冷血之人,知道白事不同于红事,不能掉在地上,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随礼吃饭,这也算帮了小王一把,没有让他的面子掉在地上,也没有让老王头的后事变成一个笑话。

看到村民能不计前嫌随礼吃饭,小王直接哭了,开席之前,他给所有人磕了三个响头……

听了爷爷讲完老王家的事情,我才算明白这其中的人情世故。

帮人者,人恒帮之,不帮人者,必遭人弃!

虽然常年不在农村生活,可是该有的人情世故不能少,如果没有下定决心切断所有联系,该有的礼数就不能少!

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一,不管你是在农村,或者在城市,红白喜事,都是礼尚往来,你来我往。二,只要是主家邀请,没有特殊情况,是要随礼的。有客观因素的,可以请人带礼,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形式转给主家。三,随礼是团结互助的象征。表示亲情、友情常来常往,友谊常在。亲戚朋友有凝聚力量。四,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去先尊重别人,你进我一尺,我进你一丈,这是做人的道理。

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对于这件问题,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我爸是村里写礼单的人,不管红事还是白事基本上爸爸都会在场,他的老伙计张叔让爸爸帮他常年随礼,不管村里的红事还是白事,已经有好几年了。

张叔的儿子当年上的是郑州大学,毕业之后张叔想让他回来本市,可是张叔的儿子认为自己在郑州已经四年,熟悉那个城市,另外女朋友也在郑州,就先在郑州工作,后来又考取了郑州市的公务员。

就这样,张叔给他儿子在郑州买了房子,张叔的儿子就算在郑州定居了。

张叔的儿子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双方都是正式职工,产假结束,只能是张叔和张婶两个人去帮忙带孩子,一家人都搬到了郑州。

去郑州之前张叔找到了爸爸,交待了爸爸帮他随礼的事情。

因为在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红事可以人不来礼到,白事一般都是人到礼到。如果人不来,礼不到,证明以后就没有关系了,也就是和村里人脱离了。

为什么张叔走之前,一定要去找爸爸特意交待这个事情呢?

还得从我们村另外一户人家说起。

这家人姓李,属于我们村最早“飞黄腾达”的一批人,这家人对我来说只是传说,我没有见过,称他为李叔吧。

突然有一天,村里播放了哀乐,大家相互打听才知道是李叔去世了,去世后落叶归根。

大家都议论纷纷,以为他们一家人这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平时也不回来,过年过节也不回村,村里的白事红事人也没来过,也没有礼金,谁能想到死后又要埋到村里的自家坟地。

对于李叔,爸爸那一代人还都认识,对于李叔的儿子大家基本上都很陌生,甚至还有的人没有见过。

没有随礼,没有见过人,无非就是一个陌生人,整个白事期间,家里帮忙做饭的人都没有,李叔的儿子找了几个近邻,邻居们都还是有感情的,也是朴实的,就帮他做饭。

可是家里人手依然很缺,基本上没有人,最后挖坟坑人都找不到,李叔的儿子迫不得已找了村支书,整个白事期间都是村支书帮忙安排的人员。

虽然事情最后解决了,但是葬礼在村里却办成了笑话。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最后死的时候连个抬棺的人都没有。

所以说一个人在村里的人缘好不好,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的葬礼上来了多少人。

可能就是因为村里发生了这件事,我们村外出的人员都非常重视红事白事的礼金,除非是真的准备一辈子也不回来,死后也不回家,那么随礼不随礼也就无所谓了,已经和村里人脱离关系。大家也会慢慢的忘记,偶尔提及,也是他们发达了,变成城里人,不要老家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1、如果以后不想再回到农村,那么可能就不用去维护这种村里的人情来往。

有的人认为人死一把灰,葬到哪里都一样,没必要落叶归根,常年在外地和村里的人又很陌生,那就没必要红白事去随礼。

2、如果以后还想回到老家,还是随礼吧。

村里的红白喜事都是大事情,基本上全村人都会互相帮忙,红事红红火火,白事相互帮衬。

红事可以礼到人不到,红事都是提前安排,如果是一般的关系,他们知道你在外地,也不会要求你回来,这时候你只需要打电话祝福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白事的话尽量人还是到现场,因为白事是突发事件,需要大家的帮助,村民知道谁家白事都是主动去帮忙。这时候你要是在外地,如果能回家最好,如果回不去,最起码的礼金还是要送到,等过一段时间和主家解释一下情况,道个歉,一般人都会理解。

其实现在村里的礼金也不大,随礼就当是为自己以后留条路。你说呢?

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以我之见,人虽常年不在,但别忘了这是你的出生地,三亲四眷、亲朋好友、亲情、乡情是永远存在的,凡是电话通知你,或者自己知道的,都应该去随礼。

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是互相的,千万不能脱离群体,忘了自己的根本,忘了自己的祖宗和乡情。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最讲究礼尚往来,古人曰:“有来无往非礼也”,这很重要万万不能疏忽,你和人家豪无往来,往后你遇到此类事,一定会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常年不在农村,老家的红白喜事还需要随礼吗?

当今社会信息非常灵通,不管在哪里只要在国内,大部分人都要随礼,不随礼的只是极少数人!既然是亲戚手机上都有连系,随礼也比较方便。

戒້໌ᮨ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