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爷爷76岁了,当了20多年的村里管事人,如今想要退休却是后继无人,红白理事会成员,自费请客,找人接班,村里面将近2000多个人,却没有人愿意参与进来,造成这样的局面当地是谁的错误那?

和爷爷一起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基本上都退休了,七八个老人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面,都各自找了个理由,态度坚决地退出来红白理事会,爷爷也想退出去,可现如今只剩下四个老人,如果爷爷他们再退下去,那么这个摊子就彻底的跨了,尽管爷爷一再表明,不能干了,干不动了,可是架不住村里面,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会来家里面请,爷爷心软要面子,看不得别人作难,所以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村里面这两年,就开始着手培养新人进入红白理事会,前前后后自发报名参加的几个新人,一开始都满怀激情,可是干了三个月不到,都一声不吭的退出了,原因很多种。

邻居二哥是个好青年,带着为大家服务的心,参加了红白理事会,进去以前他认为,只好踏踏实实做事就行,可是没成想到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他个人有不善言辞,只知道闷头做事,可谁成想到出力不讨好,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造谣生事,二哥受不住风言风语,直接就不干了,尽管长辈们好话说了一大堆,可是二哥打定了注意,用二哥的话说就是要饭,也不当管事人。

村里四叔,倒是个热情的人,干活做事也任劳任怨,干了不到半年也退出了,因为我们村子大,红白喜事时有发生,谁家有事情都得忙乎个三五天,四叔两个儿子,家里面负担重,实在是耽误不起,既然进了红白理事会,必然要事事参与,四叔在工厂里面打工,遇到事情总是要请假,时间长了,请假的次数多,工厂的老板不愿意了,四叔的家人也不同意,不能因为这个耽误挣钱,毕竟红白理事会的成员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四叔在一家人的埋怨和逼迫之下,也只能是无奈的辞职了。

村里面有两个懒汉倒是有时间,也非常乐意干,可是人品不行,一个喜欢喝酒,谁家有事情都喝得人仰马翻,连正事都不管不问,不要说为村民服务了,反而酒品不好惹来了很多麻烦,弄到最后村民们联名都不让他干了,所以也只能被迫退出。

还有一个手脚不干净,借着在红白理事为大家服务的名义下,四处搞小动作,为个人谋取私利,总想着沾便宜得好处,不仅大吃二喝,还给村民要红包,最后也落得个狼狈下台。

所以两年多了,村里面的红白理事会,还是以爷爷为首的四个老人在任劳任怨地盯着,可是四个老人,最年轻的都已经70岁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力不从心了,四个老人也给大家伙表态了,在干今年最后一年,下年不管谁家有事都不再过问了,老人们年龄大了,红白喜事上面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他们的身体确实承受不住。

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客观事实来说,农村红白理事会上面的管事人,不是说谁上去都能干的,可能我们外人看着很轻松很简单,但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红白喜事上面,是有很多学问内容和礼仪的,要照顾方方面面,不能丝毫的差错的,毕竟红白喜事上面来的都是四方宾客,那个细节注意不到,做不好,丢的不是个人的脸面,而是整个村里面的形象。

没有报酬,无私奉献

首先来说,红白里面上面的管事人是没有工资的,是没有任何福利待遇的,干这一行纯属就是为大家伙服务,年轻人都忙着挣钱,谁愿意一耽误就是三五天那?耽误时间挣不到钱不说,还有可能落人埋怨。

年轻人不愿意干,也不懂,不愿意学习,年龄大的老人身体有吃不消,这就造成了后继无人的局面,毕竟一年四季都是义务劳动,农村人挣钱不容易,谁也不愿意总是白干。

没有威望,上台以后只能是让人笑话

当红白理事会的管事人,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要懂得传统礼节,懂当地民事风俗,另外人缘还要好,十里八村的最起码的大家都知道都认识,这样在办事的时候,大家才能给你面子,一个白丁没有能力是不行的。口才不行,人缘不行,能力不行,是不能胜任的。

现如今和过去不同了,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听指挥,尤其是一些娇生惯养的小伙子,根本就不听从红白理事会管事人的指派,不但不听话,反而处处顶撞,当红白理事会的管事人,得罪人是避免不了的,为了别人家的事情,而得罪人,出力不讨好,这样的事情谁愿意干那?

年轻人干不了,中年人嫌弃耽误时间,挣不到钱,耽误挣钱不愿意干,有钱有能力的看不上这个工作,年老的人又面临退休,所以这也就是最近几年来,越来越没有愿意当红白理事会管事人的真正原因了。

从我个人看法来说,未来几年农村红白理事会管事人,这个人角色,也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以后农村里面,也会出现专业的司仪人员服务人员,谁家有事情都会花钱请人,当现如今的这批老人退休以后,这个行业也就彻底的结束了。、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农村红白喜事执事人,每个地方称呼不同,在我们当地称为大总管,也有的地方称管盘先生,总之,意思大同小异,这些总管,平时没有一官半职,却在村里威望很高。

如今,为何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执事人?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话题,其实,在毎个村里几百人当中,具备这种条件的人并不多,原因如下。

总管需要管理全局,对前来帮忙的人员,要有合理的安排

在一个大家属,或者是一个属上,家里有红白喜事需要摆酒席,主家便把所有的事托付给总管,然后,总管吩咐村里其他人去做,该买菜的买菜,该办厨的办厨,该搞柴的去搞柴,各负其责。

做为总管,首先要对红白喜事的流程了如指掌,对于村里来帮忙的人员,每个人有什么特长,必须要清楚,适合干什么事,就分配做什么事,分配要合理,既分工又要合作。

总管要德高望重

做为红白喜事总管,在村里一定要有一定威望,周围的人才听你的使唤,一般年纪较高,有一定的家属势力,在村里说话有一定份量,众人必须尊重你。

总管要知晓一定的礼数

做为总管,在农村红白喜事场合,首先必须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礼数,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红白喜事中首先要排席,要懂得主家的亲戚,谁适合坐一席、谁适合坐二席、以此类推。

还有席排完后,还要给各位众亲打招呼,说一些比较谦虚的话语,按排大家准备喝酒吃菜、一般吃完第五碗菜时,总管必须站起来,和上席先生打招呼。

农村有的上席先生,知道他自己今天会坐席,早就有所准备,说出一大堆话语,这时,总管先生,根据上席先生所说的意思,给予一、一回答,这不亚于刘三姐和三个秀才对山歌,斗智斗勇,假若没有一点功底,真是无法以对。

要有统筹协调能力

总管包揽全局,主家要办多少桌酒席,需要多少人帮忙,人太少忙不过来,人太多增加主家一定的负担,这时必须要合理按排,还有主家计划摆多少桌酒席,有时,碰到来的客人人数跟计划人数基本持平,要赶快写上辞贴。

贴在村里比较集中的地方,或者一些交通要道,只要周围邻居,看到出了辞贴,他们就不会前去凑礼了,或者想办法计划增加几餐酒席,这里把关好坏,与管事先生的能力息息相关。

卖力不讨好

在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家里摆酒,总管是没有工资、没有报酬的,有些讲义气的家庭,办完酒席后,包上一点糖果,送上两包烟,送上两瓶酒,去感谢一番。

碰到比较小气的家庭,恐怕没有半点礼数,认为别人是应该做的,甚至没有一句感恩的话语,总之,农村现在这种红白喜事管事的人,各方面要求高,同时,卖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农村做的人越来越少,各位读者,你们当地的管事人,又是如何?欢迎留言!

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我是陕西渭北农村人,快步入古稀之年七十喽!

这生经历过的红白喜事,不计其数,上至过事的所谓洋火红火的大经理,下至端盘子倒泔水的店小二,可以说执事行当的什么角色都扮演过,一切活路都干过,对过红白喜事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当地的二句俗话:

一、说媒管账闲淘气;

二、过事就是过是非。

我有一位朋友是专门搞租赁红白喜事炊具花灯龙杠(棺罩)的,他曾颇为感慨的对我说:我发现,方圆十八里,在埋大人(duO)这事中(埋葬),几乎没有几家是平平顺顺、安安然的,刀子斧头弄事的都有,不吵不闹,只是你的鼻子我的眼窝、扭东的扭东,列西的列西就算好的了!

可见,过事是农村弟兄们家庭矛盾爆发的集中节点,相当于高速路上的事故多发地。

往往是这种情况:

农村兄弟姐妹,在人生的两头(生死)关系忒好,可在中间这一段比较恶化。其原因是多年在一个锅里搅勺把吃饭,分家时为家产不均衡把怨恨强压,故在共同埋葬大(duO)人时提起胡子嘴动弹,老狗又咬陈干屎,连前累计喽!

执事人最光鲜靓丽的当属大经理,但说实话这看似大权统揽,吆五喝六,调动一切的皇帝般的旨意的事并不那么好干。

首先,你不是皇帝,话不是圣旨,言不是诏谕,稍微不慎,那些不是金枝玉叶公子王爷却认为自己是,你让他倒泔水打墓,他会和你顶牛,而你这临时“大总统”能将他如之奈何?!

大经理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又非常危险的任务:那就是调解化解弟兄们之间积攒存压很久的矛盾,不断不停排雷熄火,许多是人背后不能上桌面的隐密的故事,有的甚至一辈子不能对旁人说,务必烂在肚里。

有道:说事不倒便为挑唆,一旦发生意外,人们不是用嘴笑你,而是用屁股笑,耍人倏忽之间,变成了丢人,耍多大,丢多大!

相对掌握人际平衡过事平稳顺当是大经理必须的技能,但你必须得了吗?大家心眼里,收礼看客下卷是高大上档次的活路,而抬奠桌端盘子打墓烧锅倒泔水大家心眼里又认为是出力下笨苦的活路,过事客主几十桌,谁愿意让人瞧不起!

人啊人太复杂了,那次一位爷殁了,我收礼,本家人商量了一下,钱贬值了,每就份子钱由七元涨到十元,结果我一侄子只上七元,我问原委,他说他爸殁时大家七元,你有啥办法?!

一场事过完,执事的其他人走了,可经理不能走,还得善后:分礼金、布条。

村人行礼,往往行的是官礼,并非明确属兄弟中的某一个,作难呀!

记得一家弟兄们不和,一个乡邻前去行礼,那个老大以为是他的私礼,一再追问:你这礼是给谁行的?气得这位乡邻怒怼了一句:给凹儿(死者的小名)行的!

再说执事中的其他活路:买菜、杀猪、杀羊、供奠、端盘、执席、报丧、接礼等等的等等,常人看似活路的各异,可有心人看却是高低贵贱之分,折弄得我们如今过事,主人家还得外雇一个专门倒泔水的,一个事下来二百元。因为派谁干这事,都不合适。工作只需一人,可大家都认为谁干谁最低贱……

加之这二年,农村强壮劳力太少,过事活多人少,并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不朽,干活本是青蛙支桌子一一硬撑,不派不行,派给干不动。

执事人难,主人难,谁愿意当啊!

难事总要解决的,牛拽马不拽不行,故我村目前过事,好多主人家都花钱叫了服务队。服务队不用经理呐喊吆喝,有偿服务,谁都安生。不过服务队如今也没有倒泔水的,得单雇。

表面一个简单的过事,其实涵盖了世间百事,呈现了人生百态,细观细品当执事人很难,所以……

其实当执事人是驾驭人生这挂马车,不光要求你的吆车技术高超高明,还得要求你明察秋毫,保证高高兴兴执事,平平顺顺埋人……

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答案很残酷,因为待遇没有了,你没有看错。

以前做红白喜事的执事人多多少少见了面称呼一声长辈,做完饭菜之后多给人家盛一碗饭,或许再给个5块钱10块钱的辛苦费,再不济还能给一盒烟抽一下。

但现在好处没你的事,坏事却天天让你干,累死累活得连个谢谢都没有,鬼才愿意干。

第1点,老一代的执事人。

因为我也是在农村生活过的,最起码在我小的时候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所以对这些事情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那个时候我们村子里面有三四个老头,威望还是很大的。

就这么说吧,我们村子和周边村子发生矛盾了,这几个老头只要往那边一站,不管是哪个村子的人见了面之后都得规规矩矩的喊一声长辈。

之前的矛盾之后再说,但最起码当着老人家的面不能有矛盾,村子里面不管有什么红白喜事、大事小情,哪怕自己的孩子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都要请这几个老头吃顿饭。

那个时候老头们是非常疯狂的,他们在村子里面几乎是指点天下。

但诡异的是他们在村子里面没有任何的一官半职,在村子里面就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因为在村子里待的时间长,好多都是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

而且村子里的人见面之后也恭恭敬敬地称呼一声长辈,一来二去的他们也就成为了村子里的执事人。

我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我的舅妈去世了,因为我舅妈活着的时候人缘不好,好多人都和我舅妈有过矛盾,所以我舅妈去世的时候,村子里压根就没有人过来吊唁舅妈的。

甚至还有一些人在旁边看热闹,看完热闹之后还拍手鼓掌,场面那叫一个狼狈。

我的舅舅一时想不开,在自己在家里面哭了好长时间,而我舅妈的子女也觉得丢人,甚至我舅妈的大女儿都觉得太丢人了,索性就不回老家了。

舅妈去世的时候,周边一个亲人都没有,还是我舅舅第一时间找到了村子里的执事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然后也说了舅妈活着的时候的确混账,的确不是东西,但人都已经没了,这个时候再生气较真没有什么意义。

再者来说了,舅妈都没了,如果走的时候不风风光光一些,面子上说不过去。

说得再直白一些,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就看我老人家好不好,就看在我的面子上好不好,帮忙把我老婆送一下吧。

当时舅舅几乎已经卑微到了极致,准备了好几盒烟,一个老头说:这烟倒不是说不能收,只不过你媳妇实在是太过分了或者太难搞了,她就不是一个正常人,这样吧,我们试着去帮你组织一下。

最终村子里面有那么三五个人过来,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告别仪式,只不过这个告别仪式多少有点寒酸一些。

这是我接触过的最后一代村子里的执事人,再后来我去了大学在大学读书,读了几年之后又在大学里面扎下了根,一直工作好几年,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回到我那个城市。

可即便回到城市,我也只是在市区里呆着,很少回到村子里。

当我再回到村子里的时候,令人唏嘘不已,村子里的好多执事人都不干这个事了,红白喜事没人请他们,他们也不愿意来回忙活。

一般村子里面会找那些殡葬服务一条龙或者婚丧嫁娶一条龙,由这些专业的人组织。

第2点,老一代的执事人不愿意帮忙的主要原因分析。

其一,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村子里面举办婚礼了。

现在还有人举办婚礼吗?尤其是在村子里面举办婚礼,其实这个问题我不用说,答案大家已经知道了。

但凡是在村子里面举办婚礼的,要么是思想方面比较落后或者比较传统的,再要么就是有些无奈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特殊情况的。

大多数人举办婚礼都习惯在大城市了,很简单,在大城市里举办婚礼非常的方便,而且也花不了多少钱。

就像我们那边一桌能够做15个人到20个人左右,就这样一个大桌子差不多要花400块钱订上10桌也不过4000块钱而已,4000块钱酒店那边还能给出个司仪。

如果有意向的话还能给出个摄影的,也就是顶着天花个5000块钱到1万块钱,这一场婚礼就全部结束了。

你再想一下之前在农村里面,之前在农村里面如果举办婚礼的话,大夏天的烧火做饭,冬天的时候冻得哆哆嗦嗦的,无论什么季节总会有不合适的时候让人家埋怨不说,这个婚礼举办的还不能让人舒服了。

那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如果在大酒店大酒楼或者在自己周边县城或者大城市里面举办婚礼的话不能说方便便捷,但最起码是省心省力。

这个时候执事人这个身份地位压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直接在酒楼里面举办婚礼,无非就是需要一个前台的一个人在那边记账。

你需要随礼多少?他需要随礼多少,把这个钱全部都记下来就行了,压根不需要任何人来帮忙。

其二,村子空心化成了一个必然情况。

以我们村子为例,我们村子里面不能说没有年轻人,但是平常压根见不到年轻人,有那么一两个年轻人在村子里呆着,呆的时间长了,我们村子里的人还都嘲笑他。

为什么嘲笑他呢?笑话他没本事没出息没能耐,多大的人了还一直在村子里面生活居住,你说你但凡有点本事有点能耐,你可能早就去大城市了,你可能去其他地方居住生活了,你怎么还在村子里面。

因为这样的文化,这样的风俗,这样的习惯,就导致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在村子里面生活。

再加上村子里面的生活相对比较尴尬,村东头或者村西头各种各样的老头老太太,就跟个情报站一样,天天听着你家里发生了啥事儿。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逃离自己的村子,迁往其他地方的时候,这就形成了一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就目前来看,大概率是一个主流趋势。

这个主流趋势一旦形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村子里的执事人形成了断代。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按照原先的顺序,那些70岁80岁的执事人一旦自己年龄大了或者行动不方便了,将会由这些50岁的60岁或者40岁到60岁的人顶上。

但是现在这些40岁到60岁的人都跑到大城市里去给自己的孩子看孩子去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村子里的执事人就出现了断代。

其三,执事人拿不到多少东西了。

你说在早些年的时候,村子里面有个执事人的话,那么这个执事人能够拿到的好处其实是很多的。

别的不多说,最起码得给两盒烟,两盒烟你现在觉得没什么东西或者不值钱。

但是你要注意,在很早很早之前呢,在20年前、30年前,可能辛辛苦苦工作上三五天你未必能够买到这一盒。

就这一盒烟怎么着也能抽一个月两个月的,如果村子里面每过一个月都有一个红白喜事,自己这一年抽烟的钱都能省下来。

换句话来说,那个时候的钱值钱,现在的钱早就不值钱了。

现在你如果辛辛苦苦给人家忙前忙后,忙了三天,人家说了一声谢谢,然后给你两盒烟,顺便再给你两个馒头一份大白菜。

可是你辛辛苦苦付出三天时间就给了两盒烟,这公平吗?不公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不愿意去做了。

为什么辛辛苦苦忙前忙后的,到头来就给了两盒烟。

拜托,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给我两盒烟,你良心不会痛吗?

其四,时代总归是在发展的。

说句不该说的,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咱们老百姓兜里面的钱越来越多,一些老旧的传统或者习俗早晚会烟消云散的。

我举个简单例子,在很早之前的时候,比如我的爷爷奶奶,在给我爸爸妈妈和我的大爷二大爷盖房子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全部过来帮忙。

他们过来帮忙一不要钱,二不要感谢,只是中午的时候管顿饭,晚上的时候管顿饭就这样,15天的时间就盖起了4间大瓦房。

为什么村子里的人这么热衷于帮忙?

一来是管饭,那个时候能吃一顿肉饭都比较奢侈了,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家早晚也会有盖房子的时候,所以相互之间互相帮助。

但现在还有这种情况吗?开什么玩笑,现在无非就是到城市里面请一个施工队告诉他们在这个地方盖房,在多长时间之内把房子盖好,就这么简单。

你要说还有其他诉求或者其他要求,那到时候再说。

随着时代发展之前的一些老旧的模式,慢慢地会发生变化,这属于一个常态。

而且在这个常态的背后,更多的是人情世故的减少,因为人情债是最难还的债。

陈安排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