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雪地行驶,是前驱动好使,还是后驱动好使?

汽车雪地行驶,是前驱动好使,还是后驱动好使?

没有本质区别·「雪地+前驱」不是理想组合

每到冬季的雪天都会有些老司机说前驱比后驱强,因为前驱不容易打滑,后驱车就不太行了;有这样的观点只能说明驾驶的车辆过于落后,对于优秀的后驱或四驱车毫无概念,更不懂得前驱和后驱系统的本质区别。

三个因素:

  • 正压力
  • 接触面粗糙度
  • 接触面积大小

这是决定车轮抓地力强弱的三要素,前驱车相比后驱车在冰雪路面上唯一的优势,是发动机和变速器均集中于车头;这两大总成最高能够400斤左右(前驱标准),相当在发动机舱里蹲着体重50kg的四个人。这就决定了前轮的正压力是远大于后轮的,所以前驱车的特点是前轮不容易打滑,但是转弯的时候很容易侧滑,因其后轮的抓地力实在弱,然而驾驶车辆的时候总不是只走直线吧。

后驱车基本也都是采用前置后驱的布局,发动机同样在车头,但是使用的变速器是一个长筒型的纵置机型,竖直朝向车尾、通过传动轴连接后桥驱动部分;这就让车头不是太重、车尾也不会太轻,前后轮的正压力是相当的。于是在转弯的时候就不容易侧滑了,只是前后轮的正压力确实都有可能低于前置前驱车,但也只是有可能而已;后驱车除了面包车以外,其他车型基本都是中型和中大型车,整备质量超过普通前驱车不少,所以即便两大总成没有集中于车头,但是正压力却也能做到相当。

只是为什么在雪天总能看到一些后驱车打滑呢?这就只能说打滑车辆的司机有些笨了。最起码是不够了解其驾驶的车辆的。

0.1/1.0是个重要参数

轮胎与结冻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是0.1-0.2,与商砼或沥青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可达到1.0,两种道路的差值是10倍;那么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稍微强一些,在摩擦力很弱的冰面上就能打滑,因为动力轻松超过了摩擦力的极限。

而后驱车除了面包车以外,其他车型的动力普遍都比前驱车强得多,包括柴油车也有低转速爆发力强的优势,因其使用的总是涡轮增压技术;所以起步的时候油门稍微大一点,轮端扭矩就会非常大,在常规驾驶模式中会非常容易打滑。

重点:雪地模式、泥地模式、沙地模式了解过吗?可以说现在的后驱乘用车型总会有这几种模式,至少会有雪地模式。由于冰面的摩擦系数过低,油门稍大就会打滑,人工操作又难以精准控制油门。那就让电脑来控制呗,切换到雪地模式之后会激活ESP(车身稳定控制程序),其中的ABS/EBD能防止刹车抱死并随时调整前后轮的制动力,这能够避免刹车时车身侧滑;TCS可以限制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也就是限制动力,配合VDC对不同车轮制动力的调整,车辆的起步总会足够平稳。

其次TCU(变速箱控制单元)也会调整起步的前进挡,用高速前进挡起步、减弱放大扭矩的能力,车轮转矩偏低则同样不容易打滑。测试过的一些后驱和四驱车,在常规驾驶模式中很容易打滑,电子油门忽然变得非常灵敏;但切换到对应的雪地或其他模式后,车辆总能够稳稳地在冰面驾驶。

综上所述,电控程序帮助了新手司机安全的在冰面驾驶,无需刻意的调整油门和前进挡,这要比驾驶手动挡的前驱汽车更安全,其实包括一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前驱车也是有雪地模式的,这就能做到与后驱或四驱车相当了;然而有些司机的车开了几年可能都不知道各个按键的功能,在对应的场景中不懂得如何切换驾驶模式,那么在雪地冰面上打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有一点还是需要说明,不论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在冰面上车速都要极低,一定要控制在20km/h以内,制动安全距离要比平时放大三倍以上,因为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的比例非常夸张;想要安全驾驶就用带有破碎钉的防滑链,前后轮都要安装,否则还是容易侧滑或无法转弯——安装了防滑链的车,管它是前驱还是后驱,可靠性都是一样的。(安装防滑链后要关闭ESP,否则容易错报故障码)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秋雨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