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是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是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是国家公务员了。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或者《条例》管理,而公务员则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使用的也是行政编制,两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和区别。

虽然事业人员和公务员都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但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工作人员,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党委机关工作人员,再加上人大、政协、公检法以及群团机关人员。公务员有专门的法律,即2019年6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新《公务员法》。公务员有提前退休、职级并行等优待政策,还有公车补贴等福利,这些事业人员都没有。或者只是极少部分人员才有。

而事业人员,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的服务人员。公务员岗位承担的是监督管理职能,包括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而事业人员主要承担的是服务职能,是无法直接由社会或者市场提供的服务或者资源配置作用。事业单位按照财政供养,可以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现在改革改革后就保留全额、差额了,而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就全部由财政全额供给,没有例外。

事业单位还可以按职能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行政类、生产经营类,改革后也只剩下公益类了。原来部分或者全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还可以“参公管理”,即虽然是事业人员,但“参照公务员管理”,工资待遇、管理模式和公务员是一样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参公人员和单位要重新认定,严格按照新《公务员法》第112条之规定,只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才能参公管理,范围一下缩小了许多,部委级别也只有党校、党史办、老龄办、证监会、银监会五个单位参公管理。

事业人员和公务员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公务员可以选择在党政机关提拔任用,也可以选择去事业单位。而事业人员,却无法直接向公务员岗位调动,直接调动违规,属于“逆向调动”。事业人员要想登记为公务员,除了参加允许在职事业人员报考的公务员考试外,就只能是通过公选,或者是在事业管理岗位提拔任用满两年后,年龄不超过45岁,才可以调任公务员岗位。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是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不是具有公务员身份,要根据单位性质、编制结构、个人定岗定编情况具体分析。

一、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部门重要组成部分。

机构改革前,事业单位分两大类,即参公事业单位和非参公事业单位。

1、参公单位人员具有“参公身份”,与公务员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参公事业单位全程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对参公事业单位的审批条件及其审批权限、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2006年9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名单的通知》(组通字[2006]33号),对全国事业单位照管理范围设立了标杆和提供了规定性参照模板。

参公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人员的身份是参公事业编身份,还有少数工勤身份人员。参公管理身份工作人员,在我国体制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与公务员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机关工作人员通常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通常被称为“参公人员”。

2、参公人员与非参公(普通事业)人员的区别、联系

相同的是,参公事业单位与非参公(普通事业)单位,都属于事业编制。但是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参公单位是参照《公务员法》实行公务员制度,普通事业单位按规定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两种编制在招考录用、职务职级职称设置、晋升通道、工资结构、其他福利等方面都不相同。单位拥有的资源、承担的职责,甚至财政保障方式都有所区别。

二、非参公事业单位改革情况及人员编制

1、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向

非参公事业单位通常称为普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前,非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经营性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事业单位三种。2020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成,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归机关序列管理,经营性事业单位逐步脱钩改制按企业管理,公益性事业单位,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也就是说,改革完成后,我国的事业单位序列值保留公益性事业单位一种类型。非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属性为事业编制。

2、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细分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将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公益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种,即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基本公益职能,如义务教育、基础科研、文化、基层卫生等,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财政保障其经费。将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如高等教育、非赢利性医疗机构等,划入公益二类,财政给予经费补助。两种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编制身份上没有不同,在单位自主权限、人事制度、福利待遇上会有一定区别。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是国家公务员?

分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是公务员

公务员和公职人员是两个概念。公务员是指国家机关从事公务活动的在编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机关包括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法院、检察院,这些部门的机关人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即我们常说的公务员。

公务员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使用行政编制,而不是事业编,更不是所谓的行政工勤编;二是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编制,并进行公务员登记;三是工资福利由财政全额负担。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才是真正的公务员。

公职人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公务员活动,并享受国家财政工资待遇的公务人员。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但不全部是公务员。关于公职人员,监察部门明确六类重点监察对象,基本网罗了所有公职人员类型:一是国家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二是群众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三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四是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体育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五是由法律授权,或者由政府委托来行使公共事务职权的公务人员;六是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职务的人员。由此可见公职人员类型。

打个比方,教师有事业编制,因为不是行政编制,故不属于公务员,也在公职人员范畴,因为他们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责,最多只能算国家公务人员。

第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很多类型

按编制来区分,有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两类,在编人员都不算公务员,非编人员自然也不在公务员序列。

按岗位来区别,有管理岗人员、专技人员和工勤人员,还有临时聘用人员。前三者是在编人员,统一使用事业编制,不过管理和专技岗是干部身份,而工勤是工人,后者属于事业单位非编人员,包括公益岗位人员、合同工和劳务派遣人员几种,不存在干部与工人的区别,差别表现在工资待遇高低上。

按供养方式区分,在编人员还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性质。全额是主体,差额逐步在减少,自收自支下一步随着机构改革将陆续被清理出事业编制序列,逐步核销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是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充其量只能算是国家公职人员,跟公务员是两码事。

广义的公务员就是指为公家办事的人,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包含事业单位的,还包含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聘用人员等,大部分老百姓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狭义的公务员范围要局限的多。严格来说,公务员在体制内是有严格界定的,跟事业单位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看看公务员的定义:

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是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

事业单位的具体含义:

事业单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人员使用事业编制。

从以上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他们的职能范围相差很大,简单来说,一个是“当官的”,一个是“干事的”。

关于编制。

我国的体制内编制类型就是两种,一种就是行政编制,一种是事业编制。行政编制大概全国也就700万人左右,事业编制人员应该在4000万左右,其中包括参公事业编制。事业编制中医院和学校占绝大部分,真正的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其实人员并不多。

公务员使用的就是数量较少的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的事业编制。介于两者之间,有一个群体,主要工作是行政执法相关内容,他们使用的编制叫参公事业编制。

其实这几种编制人员的工作范畴在体制内分的并不清楚,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可能干这个工作的人有公务员、参公人员、或者事业编制。而这几种编制人员的待遇却是参差不齐,因此,这个也是最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关于二者最大的区别

其他不论,本身这两者只是工作内容有差异。但是因为编制不一样,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区别变成了身份的差异。结果造成公务员感觉要高人一等,事业编制有了二等公民的感觉。

我以前在机关单位,后面调到了参公单位,现在人家问到我什么编制的时候,我竟然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事业编制。哎,没想到因为换个单位,就把自己换的低端了,甚是尴尬。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都属于国家公职人员。

根据国家目前发展的情况,比如《行政处分法》《调任规定》的出台,可以看出,上级也在有意淡化这种身份概念,毕竟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制人员都是为国家运行服务的,不能因为身份不一致,从而导致管理不一致,造成更多内部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觉得以后大概率就不分什么编制了,只要是为国家打工的,都统一叫公职人员,这个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主平等。不过这个目标的实现,依旧任重而道远。

老百姓眼里的公务员

在老百姓眼里,其实很多事业单位他们是分不清楚的,他们可能最了解的就是医院和学校,这两个他们可能不认为是公务员,其他的单位上工作的,在老百姓眼里,其实都是公务员。

但是,老百姓可以这么认为,而我们体制内的却不能如此自欺欺人。比如,人家问到我你是公务员吗,我都会说,我不是,我是事业单位的。我总不能给自己脸上随便贴金吧。

近期,我发了很多头条,都是有关公务员的,有的朋友就会说,你都不是公务员,还谈什么体制内,看来我真是错了,一个身份的转变让我到了这步田地。除了尴尬就只剩非常尴尬了。

总结

事业单位虽不是公务员,但是也完全不用自卑,毕竟我们干的工作对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比如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等等。

现在的公职人员普遍承受的监督压力都比较大,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自媒体发达了,可能我们一个不注意,自己就被迫火了,如果这个是负面的,那就更容易被炒作起来,到时候就很难收场了。所以,这里提醒各位公职人员,我们平时一定要低调,千万别被“红了”。

我是轻轻松松谈体制,致力于解答体制内各种疑惑,如有疑问,欢迎随时@轻轻松松谈体制

面麻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