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年轻时有过下馆子的经历吗?说说都吃些啥?

你年轻时有过下馆子的经历吗?说说都吃些啥?

我是一个70后,在我的小时候下馆子是一件特别值得羡慕的事,而且基本上也属于可望不可及的事。

我们这里的饭店以前的盘子都很大,因此很多人把去饭店叫做“去吃大盘子”,形容一个人生活的好,也用“天天吃大盘子”来形容,不过在90年代以前,没有几个人会舍得去下馆子“吃顿大盘子”。

我第一次吃去饭店吃“大盘子”的经历至今还历历在目:小时候我住的就是我父亲他们单位的大杂院,当年的孩子不像现在上下学都由家里的大人接送,那时候都是脖子上挂着钥匙,自己上下学,放学回家一群小孩凑到一起玩。

我有个发小叫“大勇”,我们两个天天一起上下学,他的父母都是部队的军医,加上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所以在当时属于生活水平比较高的。

大勇的父母因为要转业回老家,因此大勇要转学,临走的时候他父母给他10块钱,让他请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玩一玩。

在85年左右的时候,10元钱绝对算的上一笔巨款,毕竟当时一个工人一个月也不过挣个30块钱多点,大勇就很神秘邀请我跟几个小伙伴去“吃大盘子”。

当时去的是我们这里的一家国营饭店,当年叫做“海滨饭店”。当时吃的肉菜我记得是熘肝尖和溜肉段,还要了六两锅贴,这几样下来花了还不到6块钱,饭后大勇又给每人买了一瓶8分钱的汽水,这是我第一次吃到“馆子里的味道”。熘肝尖咬开里面多少还有点血丝,但是确实不生还特别的嫩;溜肉段咬上去外焦里嫩,加上咸甜的芡汁,吃起来特有满足感;锅贴是羊肉和圆葱馅,底下有一层冰花,咬上去脆脆的,里面的馅还全是汁水,锅贴是按锅贴皮的重量来售卖的,一两锅贴是六个,饭量小的有二两管够吃。

九十年代以前饭店的菜品和味道跟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除了人们不常去饭店以外。还有就是那时候的饭店有这么几个特点:

1.菜量的投料主配料都有严格的规定:当年的饭店基本都是国营饭店,主料的投放必须要达到六两,这点不像现在点盘辣子鸡满盘子全是辣椒。

2.菜品的定价都有严格的标准:当年饭店因为都是国营的,所以对于菜品的定价都是经过严格核算的,而且对于利润的要求不是那么高,还是主要以便民为目的。

3.炒菜的厨师水平都很高:当年的厨师都是要经常学习和考级的,这个级别是跟工资挂钩的,因此当年的厨师水平都很高,而且对于炒菜的投料、调味品、火候等要求都很高,什么菜什么样的味道都有严格的要求,很少会有“味精厨子”。

现在去餐馆吃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不过以前的很多老菜现在的厨师基本都很难做出来,除了原材料发生改变以外,还跟现在各种增鲜调味料的大量使用有关,这也是为何很多有“老菜”情怀的原因。

你年轻时有过下馆子的经历吗?说说都吃些啥?

我下馆子吃饭比较迟了,因为以前那有钱下馆子呀。一个市中心就一个长江饭店,没进去过,不知里面什么样?可悲。

后来因为拉板车运矿石,拉板车可是个体力活,吃的再饱,一会儿就饿了。不过那时,粮食虽然紧张,但家里还是一日三餐。对于干体力的我,早上必须吃饭出门,耐饿些。

拉板车路过市里,当时马路两边只有回民食堂,卖馒头,包子,面条。肚子饿了,进去买几个包子,下碗面。这就是第一次下馆子。基本上过几天进去一次。时在76年。

当时板车队是我拉起来的,拉车的伙计都叫我队长。因为我替他们去矿里结帐,然后给他们发工资。板车队里的人较杂,邻市县的都有。他们为了感谢我,说我辛苦,一般月底结帐发运费后,请我去饭店吃饭。

大约76年的某一天,我生平第一次下馆子。当时饭店菜价很便宜,炒肉丝3角5分,炒肉片3角5分,大盘的5角。肉片汤,2角,鱼,忘了,也只几角钱的样子。八个人一桌,一桌菜,也不到10块钱。!

拉板车的人都很义气,虽然来自四面八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瓶装酒也只一两块的大曲高粱。请客安排在晚上,可以喝酒的。一桌一般没有四五瓶酒不够的。

一桌估计8元到10元的样子,酒是大头。以前的白酒,上头只一会儿。抵过去一点事没有。我的酒量与那时拉车有关,拉车很累,每天晚上都喝酒的。一个车队十几个人,轮番做东,一个星期会下一次馆子。

回忆那时候,真的有意思,拉车伙伴各自东西。没留地址,忘了姓名。很想他们的。

福福福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