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下馆子吃饭?真的是因为节俭吗?背后还有其他原因吗?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下馆子吃饭?真的是因为节俭吗?背后还有其他原因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对于下馆子吃饭来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毕竟现在谁也不差一顿饭钱。

我的父母居住的小区都曾经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人,而且这些老人的退休金都很高,基本都是过万以上,因此在很多外人眼里,我父母居住的小区属于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小区。

我父母的小区里有一家小餐厅,这个餐厅从建成起到现在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其间换了不下九个老板,而且还闲置了很长时间。

去年接手的小老板现在也叫苦不迭,用他的话说:“刚来的时候以为这个小区七百多户人家,老头和老太太退休金又很高,年纪大了在家做饭不方便,开这个饭店服务他们应该是稳赚不赔的事,结果却是这些老人中午宁可买2元一包的挂面回家对付一口,也不愿意花个二三十在他饭店里吃个便餐。”因此他的饭店准备租金到期后就不干了,这也是很多在老旧小区周边干餐饮的小老板遇到的共同难题,就是老人们很少在外消费。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下馆子吃饭?真的是因为节俭吗?背后还有其它原因吗?

一,为何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下馆子吃饭

①.老年人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因此知道挣钱的不易,所以他们多年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对于吃上很多老年人并不是特别讲究,而且用这些老人的话说:“省钱全靠从嘴上省。”

②.老年人有着大把的闲暇时间,除了外出活动剩下的就是打发一日三餐,因此我们在早市上看到最多的就是买菜的老人,而且很多老人因为天天买菜因此对于菜价特别敏感,饭店售卖的菜品要比市场上买的食材贵上几倍,因此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下馆子吃饭多少有些不值。

③.现在的老年人基本都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他们有闲有时间,因此喜欢自己买菜做饭来打发时间,让这些老人去下馆子吃饭不现实。

二,饭店的饭菜也大多不适合老人的饮食习惯

①.人老了以后味蕾和消化功能都会减退,饭店的饭菜讲究出菜率快,而且调料要用的足,尤其是很多菜品讲究过油和施放重口味调料,这对于饮食清淡的老人是不对胃口的。

②.饭店里的饭菜基本都是按照一定分量来装盘的,否则撑不起盘子来会影响饭店的声誉,老人的饭量都小,一盘菜吃不了也太过单一,打包回家又不愿意吃剩菜,这也是老人不愿意去下馆子的原因。

③.人老了都会有不少的个性,饭店里是满足大众消费的地方,这里面不可能可着老年人的心来做,因此老年人不愿意来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三,饭店的就餐环境

①.饭店是讲究翻台率的地方,而且人生也比较嘈杂,这里面喝酒、抽烟和大声喧哗的都有,这样的环境对于喜静不喜动的老人也不愿意参加。

②.饭店怎么说也没有家里舒服,很多老人吃饭的时间很短,吃完以后喜欢坐着或躺着休息一会,去饭店吃饭吃完就要离开,因此跟老人的生活规律相悖。

结语:

老年人不愿意去下馆子是很正常的现象,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饭店里的饭菜口味、环境和舒适度都不太适合老人,因此老年人不愿意下馆子节俭只占很少一部分,主要还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适应不了。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下馆子吃饭?真的是因为节俭吗?背后还有其他原因吗?

老年人不愿下馆子吃饭。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虽说是老年人大都是很节约。恐怕是不愿下馆子。节约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的因素是老年人下馆子,莱点少了,太单调,点两三个菜,又吃不完,太浪费。因老年人大都是胃口不太好,饭量小。老两口下馆子,点两菜一汤都犯愁,吃不完。恐怕这才是不愿下馆子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也有卫不卫生和节约的因素在里面。许多老年人下馆子,都去吃点特色

小吃之类的饮食。因小吃量少吃得完。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下馆子吃饭?真的是因为节俭吗?背后还有其他原因吗?

改革开放几十年,餐饮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要说老字号,也不要说传统饮食。但就是饭馆经营的方式,提供的菜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北方生活,只能反应北方的变化。现在,绝大多数的溜炒菜被各种米线,麻辣烫,盖浇饭,黄焖鸡米饭,拉面,牛肉面取代。还有被标榜为东北特色的铁锅炖,柴火鸡鱼等充斥餐饮界。街面上还保留下来的炒菜,也不再是以前的模样。可以说,现在的厨师会的创新菜要比老式做法多。记得我上学时在哈尔滨秋林公司附近一家小饭馆吃的鱼香肉丝让我非常满足。以后再也没见过那么地道的鱼香肉丝。菜名相同,上来的却是香菜炒肉丝,香辣肉丝。和鱼香菜风马牛不相及。有一些传统菜需要很多道工序,讲究火候。现在是加工成半成品放到冰柜里,需要用时简单的翻炒即可上桌。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变化,很多菜被淘汰了。

这些变化,将传统菜品变成了现代快餐。但是迎合了年轻人的需要。那些传统菜品的老忠粉们却觉得味道变了,缺少了原本菜的精气神儿。我有一次到丹东,在火车站附近几条街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有炒菜的饭馆。最后时间来不及,吃的盖浇饭。

其实,在一些街头巷尾还是有沿袭传统的小饭馆。这里还是那些老主道。年轻的客人很少。我带孩子去这些饭馆,她但是很喜欢一些传统菜品。我们去一家国营的李连贵大饼饭馆。锅包肉,溜三样,皮冻,熏肉,尖椒干豆腐,孩子吃得那叫一个香。再说一件趣事,有一位老者,每年入冬第一场雪都会到街角的老饭馆点一道汆白肉酸菜,再烫一壶白酒,点燃一颗烟。选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下。望着窗外纷纷飘落的雪花,不紧不慢的夹菜,饮酒,品一口小烟儿,非常有意思。我猜他是个诗人,是个艺术家。其实都不是,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位普普通通的老者。但是,这样的饭店越来越少了,客人也越来越老了。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下馆子吃饭?真的是因为节俭吗?背后还有其他原因吗?

饭店老人不就餐,说起原因也简单,操作过程看不见,总怕卫生不检点,各种调料放的重,鸡精味精口太咸,过去生活受煎难,常常缺少米油盐,而今生活刚刚好,吃顿饭用几百元,餐馆利润惊天高,着实有点太费钱。

微微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