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地人都吃不惯苏州面?

我不是苏州人,这个问题你问了就是挑事!人家苏州面给当地人吃的,你要吃就吃,不吃就不吃,又没人逼你吃!南方人还吃不惯北方人到处放辣呢!那又怎样?你去一个地方旅游,就是去体验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凭什么都要顺着你?你吃不惯不吃就是了,矫情什么!

为什么外地人都吃不惯苏州面?

我们上海人吃的惯苏州面。而且一脉相承。有些喜欢吃面的人,早上开着车去苏州吃头汤面。苏州的沧浪亭在上海也很受欢迎。苏州的菜比上海的菜略微甜一点。上海人烧菜用小勺放糖。苏州人烧菜用大勺放糖。无锡人烧菜抱着糖缸往菜里倒糖。 这就是上海,苏州,无锡的区别。

为什么外地人都吃不惯苏州面?

苏州饮食本来小众,材料跟口味都限制了他向外发展。但苏州人也无所谓,没打算把生意做到外地去。更不可能为了迎合外地人口味去改变。那样就真的完蛋了。

为什么外地人都吃不惯苏州面?

我就是苏州人,苏式面从小吃到大,感觉非常好。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我老婆是南京人,与苏州相隔不远,但饮食习惯上也有不小的差异。

记得她刚到苏州时,对于苏州人早上吃面这件事情感觉不可思议,其实很多苏州人就是用汤面当早饭的,一碗热腾腾的双浇面下去,一整天都神清气爽。

有些外地人吃不惯苏式面,这也很正常,就像我也吃不惯有些地方的美食,但吃得惯也好、吃不惯也罢,起码的包容心还是要有。

不能说你吃不惯的东西就是垃圾,毕竟你不是宇宙的中心。

言归正传,苏式面就像苏州人的生活,其实是很讲究与精致的。

第一就是汤底。

汤底是苏式面的灵魂,会吃面的人,把面挑散以后,必定是先喝一小口汤的,基本上一口汤下肚,就已经能知道这家面馆的面是一个什么水平。

苏式面的汤并非酱油汤,也不是单纯的加糖而已。每家都有每家的配方,但大多是用鸡架、筒骨、鳝骨等加上去腥增鲜的葱姜和佐料熬制而成。

比如有名的昆山奥灶面,还要加入青鱼的鳞、腮和黏液,增其鲜味,而且凭借独特配方,完全去除了鱼腥味,是非常讲究的。

其实奥灶面和传统苏式面还是有所区别,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二是浇头。

所谓浇头,就是单独加在面条上的菜肴,这是提前烧好的,绝不会与面条一锅煮熟。

在苏州人的观念中,面与菜一起煮的叫做“烂糊面”,自己家吃吃可以,外面没得卖,因为不上台面。

常见的浇头有素浇、面筋、辣酱、焖肉、爆鱼、爆鳝、大排等。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网红三虾面,苏州人其实很少吃,大家凑凑热闹可以,但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苏式面的代表。

还有什么的九宫格之类,以前也是没有的。苏州人吃面都有自己喜欢的浇头,一般不会让店家随意搭配。

第三是面条本身。

苏式面是细面,讲究“硬芯”,看到有人评论说不熟,其实只是一个口感差异,当然也不排除“拆烂污”(指做事情不认真)的店家确实没煮熟的。

在苏式面中,捞面工绝对是个重要岗位,主要是将面捞上之时,要用腕力迅速将带上来的煮面水控干。一碗面汤底、浇头再好,要是混入了浑浊的煮面水,就只能算是下品了。

有些老苏州会特地起早去吃“头汤面”,就是为了追求一个汤清。

所以一碗苏式面端上,面条必定是整整齐齐、纹丝不乱,像姑娘家精心梳理过的发髻一样。若是面条七零八落散在汤中,这碗面不吃也罢。

吃苏式面还有“宽汤”、“紧汤”、“重青”、“免青”之说,不过现在讲究这些的店家不多了。

苏式面可以看作一种文化,就像苏州的小桥流水、精致园林、古镇小巷,你随便走走也就那样,品一品就有味道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地道的苏式面馆已经很难找了,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也经常找不到好面馆,除非驱车十几公里去古城区,古城区还留着几家好的。

为了避免做广告嫌疑,这里就不说店名了,大家可以点评网站上找找,不过那些网红连锁店还是慎重为妙。

为什么外地人都吃不惯苏州面?

外地人吃不惯苏州的面,可能是觉得苏州的面汤清淡,面不辣,浇头也不大用什么太多的八角花椒等香料,外地人吃起来会感觉味不够浓重,特别是红汤面,外地人会觉得偏甜。

我本人觉得苏州的面还是很好吃的,浇头花样比常州多,什么爆鱼面、腰花面、鳝丝面、三虾面、雪菜肉丝面、焖肉面、排骨面、鸭浇面,还有常熟蕈油面和昆山奥灶面等等,等等。年轻时到苏州喜欢高汤面,面要下的硬硬的,常州人称之"断生面”,年纪大了就要吃烂一点的面,总是关照捞面师傅最后一碗捞给我,或者多煮一会再捞。

在苏州吃面印象最深的是裕兴记的三虾面,之所以印象深,不仅是面浇头的颜色和味道鲜美,还有面的价格。因为好吃,所以经常会在端阳节前后,太湖籽虾上市的季节,自己在家学做三虾面,色香味俱佳,感觉很不错(如图)。

今后有机会到苏州,一定还要去吃几碗苏州的面。

x 分类:美食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