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参公有多难?

事业单位参公有多难?

事业单位参公难不难?单是看看现在部委层级,只剩下了五个参公单位,即党校、党史办、老龄办、证监会、银监会,即可知道是不是难了。尽管部委层级的事业单位不多,但参公的如此之少,也足以说明问题了。

过去,参公事业单位的标准,是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类职能。为配合2018年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今后也不再保留或者新成立行政类事业单位,也不再保留“事业局”。这样一来,所有的参公事业单位的参公的根本依据,即“承担行政职能”,就全部失去。

没有了参公的依据,事业单位参公就需要重新清理整顿,重新审批。而审批的依据,就成为了2019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公务员法》第112条之规定,即法律法规规定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参公管理。新的党政机构改革,公务员管理职能已经划归组织部承担,前一段时间,组织部门也要求所有的事业单位,尤其是已经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整理上报自身“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法律法规依据。由于已经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因而原来依法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已经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或者原来承担的行政职能本身就是法律法规授予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只是被部门授权承担,机构改革后已经不允许再授权管理。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寻找参公管理的依据就十分艰难,重新审批参公管理的可能性就变小。

如果原来登记参公的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再参公管理,或者被撤销,或者被整合到纯事业单位,原来的参公人员没有了参公的单位和岗位,其身份也就没办法继续保留。公务员和参公都不是终身制,一经审批不再改变,而是会随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公务员到了事业岗位,就成了事业身份,更不用说参公人员了。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依然在清理整顿,将来能不能参公,参公的规模有多大,随着明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改革到位,将会有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虽然在清理整顿,但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一切还都不是最终结果。

事业单位参公有多难?

单位参公难不难和个人参公难不难是两回事。

单位参公是由省级以上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的,地市级以下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没有权力审批单位参公。今年3月中组部修订的新的参公管理单位审批办法已经明确,事业单位要参公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二是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意味着以前由政府或部门授权、委托执法的事业单位将不能再被审批为参公管理单位,事业单位想参公以后将越来越难,参公事业单位无疑将越来越稀缺。

特别是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后,取消了一批参公性质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参公单位越来越少,随着执法类事业机构的撤并整合,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延伸,参公单位的含金量预料将进一步提高。

至于个人身份的参公,主要取决于个人进入的方式和单位领导的意见。如果个人通过公考方式进入参公事业单位,自然就会获得参公身份,享受公务员待遇。如果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而是纯事业编想参公目前只有两种方式才能实现:

第一,单位进行机构改革转为参公性质,人员随单位改革整体转性,置换为参公身份。这种转换必须具备一个大前提,当地有足够的参公事业编可以用来置换。而实际上,在当前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整体控编、缩编的大背景下,这种大批量的身份置换几乎不可能。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保留原有编制性质和待遇,逐步过渡消化直至全部符合三定要求。因此,通过这种方式置换参公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通过调任方式转换身份。普通事业编要转换参公身份,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必须走调任程序,才能进行参公或者公务员登记。而要完成调任,前提是要在事业单位取得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或者副高以上职称,并且有参公单位愿意接收,参公单位有空编,几个条件缺一不可,才有可能调入参公单位置换身份。这期间,没有足够的领导助力几乎不可能完成。因此,通过调任方式虽然可以完成身份的置换,可现实操作难度太大,真正做到的寥寥可数。之所以说参公难,说的可能就是这个。

事业单位参公有多难?

参公就是公务员,和公务员从选拔,考试,职级晋升待遇全部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只有行编才能当国家认可的领导。公务员和参公是一档,事业编二档,工勤(司机厨师类)三档,其他临时人员四档。要是不当领导,行编和参公是一回事。公务员考试,参公编也在里面就说明一些问题,注明参公编也说明一些问题。

事业单位参公有多难?

只要有政策,不难,象征性考个试就转了。如果没政策,想也没用,极少数有路子的人才能转,例如两年以上实职相当于副科以上履职经历。

事业单位参公有多难?

事业单位参公其实没有什么用,参公之后没有职务人员,工资比事业单位有职称人员要低的很多(月工资要低1千多元)。

事业单位参公有多难?

我也有过备考经历,一起备考的同伴也有不少。最后有人上岸、有人落榜很正常,但是看一看他们失败的原因,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没上岸太正常了,上岸也是给单位添堵去了。长时间备考没有上岸的,绝对不是外在因素导致的。

长时间备考没有上岸的原因

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种人占到大多数,想上岸的心情比谁都迫切,学习的劲头却懒到极致。一般长时间参加事业单位不会有裸考的,毕竟经过几次失败以后,羞耻心还是有的,知道要学习,要不然没办法上岸。

但是挡不住外面的花花绿绿,不是不努力,是外面的诱惑太大。王者更新了,抖音有好玩的了,酒吧有活动了,爱好太多,唯有放下学习。什么时候想起来了,有愧疚感了,那就去学一天。然后接着浪,能上岸就怪了。

2. 自以为是的牛逼

还有一种就是也努力了,也备考了,自己平时看看书,刷刷题,就觉得完美了。刷题不总结,看书不背书。

总觉得这个知识点自己会,这个题目很简单,考试的时候就懵逼了,清晰的记得之前看到过这种类型的题目,但是就是想不起来。这种情况在备考多年的考生中非常的常见。

每次考完还总觉得今年的题目太难了,自己都不会。这不废话嘛,平时学习的时候自以为掌握的非常好,看到考题你懵逼了,这不就是活该吗?

3.没有任何规划的学习

还有那种失败了几次,学习方法还是一成不变,拿到书就去背,看到题就去做。什么都不管,别人想要提醒一下都不知道怎么提醒,因为人家很努力啊,每天都在看书啊,每天都在做题啊,但是没办法上岸,那能怎么办呢?

但是有没有想过啊,你都失败了,只能说明你的学习方法出错了呀,考数学去背古诗词,能成功才是老天瞎了眼。既然失败了就改变一下策略,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规划,想一想哪里错了才是正解吧。

以上大概就是这些人失败的原因吧,当然还有其他的。但是常见的就是这几种,考多少次都不值得同情。但是想要让他们放弃?这可不行,考了这么久放弃了,不甘心啊。我觉得题主也是有这种心情的吧,要不然也不会发帖问别人。

今天还是跟题主好好说一说,到底要怎么复习才能成功上岸,坚持这么久了也不怕再来一次了吧,毕竟事业单位这个工作还是挺香的。

备考计划

在说这些之前先说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备考几年的人来说,再次备战前先把心态放好再说。以前的你已经失败了,现在的不改变还是要失败。

很多长时间备考的人对于事业单位考试是有一种轻视的心态。看着挺可笑,失败了还有一丝的轻视,但是这是实实在在有的。因为之前的学习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现在,一些知识天然的以为不用再学了。

但是我要说,千万不要这么做,还是那句话,你失败了,最直接的现象就是没有学好才失败的。把之前的所谓经验全部抛弃就好了,我是吃过这个亏的,说实话很难受。

当初失败了之后,也是根据别人成功的经验,自己总结了失败的经验。两者结合起来最后上岸,相信这份计划对于有相同经历的考生来说也是有参考意见的。

还有一点就是备考时间,一般在三个月左右最好不过。时间太长,前面学过的知识忘的一干二净,而且时间越长到后期越疲惫。

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基本能保证所有的知识巩固完善。但是三个月一定要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至少六个小时才可以。

接下来详细说下备考计划,整体备考计划其实很简单,半个月熟悉基础知识体系,两个月刷题提升,最后半个月冲刺训练。

半个月熟悉体系

不管之前备考了几次,先利用半个月去熟悉基本的知识体系,这是必须要做的。备考期间直接上来就刷题实在是有些愚蠢,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上岸先了解清楚再说,要不然等到后期学习的时候一步一个坎儿。

这个阶段主要目标就是建立知识体系

公基和职测两个科目,相同点都是内容杂乱,想要全部掌握基本不可能。但是有一点儿好处,模块划分的比较细致,而且每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所以在整理知识点上面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根据模块来整理,每个模块又有不同的知识点,公基简单的按照大方向整理就好,政治近现代史哲学法律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列出来。建立一个思维导图,把每个模块常出的考点记下来就好。

至于职测虽然也是按照模块来整理,但是详细的部分一定是按照题目类型来整理。比如数量中就有行程问题溶液问题工程问题。这些不同的题目,它们的解题方法和考察方式都要详细记录,最好后面可以有一些典型例题

这个阶段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毕竟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去了解所有的考试内容。但是十五天也足够了,每个知识点不需要去详细了解,能做到大概就很好了。

两个月的巩固

这个时间就保证每天两个小时的公基学习时间,其余时间就是职测的刷题时间。

1.公基网课入门

公基的知识很繁杂,想要自己掌握真的很难很难,有的知识背了不一定能掌握,有的知识背了不一定会做题,理清知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想解决这个问题,《徐哲公基速学课》一定要看。我主要听的是老师讲的法律部分,老师结合案例讲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比自己直接死记硬背省时高效,效率提个一半不是问题。

2.公基背书有技巧

公基的内容比较多,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拿到一本书去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着部分的知识,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题干不容易理解,所以这部分的知识,做题要比背书重要。

法律部分最重要的是理解,各种条文解释没有几个人能够通过看书理解到位,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一定要先看徐哲公基速学课。

每个知识点理解了,尤其是那些容易引起混淆的观点一定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然后去做题,尤其需要注意各个选项之间的差别。

3.职测刷题有先后

职测刷题很重要,但是有的模块是不需要去刷的。比如常识部分,内容繁杂也没有很好的记忆方法,而且背的不一定考,还不如不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看看题目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部分,个人建议先学习判断和数量,这两个模块比较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一遍下来可能也没办法全部掌握。

前期先学习一遍,等到最后阶段再去复习巩固一下最为保险。资料分析完全可以放到最后,这部分的知识很简单,把公式背下来就可以了,不用浪费太多时间,最后学习可以保证短时间内不会忘记,能够把时间节省下来。

4.职测做题有技巧

职测确实需要大量的刷题,但是有的模块是质量大于数量的。尤其是言语部分的知识,言语部分说白了就是语文知识,语文需要一个阅读量做积累,但是这玩意儿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在刷言语的时候,只要做到一点:分析题干,尤其是选词填空部分,题干比较长,分析题干意思,看一看整段描述了什么。再去看选项,每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都要弄明白,可以背下来,毕竟言语部分需要词汇量积累,真题中的词汇就是现成的素材。

数量和判断部分需要大量的刷题,这两部分刷题的时候一定要定点打击,集中刷某一个知识点的题目,一个一个类型的来刷,这样才能保证这个知识点所有的出题方式都能了解到位。随便刷题的话,很容易造成混乱。

半个月冲刺

最后半个月是冲刺时间,这半个月就是查漏补缺,巩固所有掌握熟练的知识。所有的方案就是为了能够适应考场。

1.快速解题技巧用起来

最后的15天,快速解题方法一定要用起来。有的题目可以利用特定的方法直接找到答案,网上有很多这种所谓的技巧。

前期刷题的时候一定不要用,首先不利于掌握知识点,其次这种方法不是什么通用方法,最后阶段可以看一看,考场上能够用到就是赚到。

2.套题是首要

这个时候就要刷套题和真题了,再去死抠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必要了。刷套题的时候注意两点,一个是哪些知识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类知识一定要再去看一遍

第二个就是注意时间把控,一套试卷要在标准的时间内完成,做完之后看一看哪个模块耗费的时间比较长,等到考试的时候把这类的题目放到最后去做。

3.回顾笔记本

每天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回看最开始记录的各种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回忆所有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出题方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要点。

自己回想一下,不需要每个知识点都仔仔细细的去看一遍,没有那个时间,简单的回忆下,那个知识想不起来了,再去翻一翻笔记本。做到快速有效。

七年考编,就这份毅力真的让人佩服。但是如果还是以前的那种学习方法,第十二次备考也不远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努力,事业单位没有那么难。

半岛铁盒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