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这个问题,不是与子女在一起住不住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引出了养老的问题。我从三个阶段来解析一下:我们如何老去?失能失智者如何得到关怀和照顾?如何有尊严地离去?

我在父母最后四五年的时间里,一直过着医院——家——单位,三点一线的生活。我见过太多老年病房的各种各样的老年病人,也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子女,也见过农村老人孤独无助的身影,

对于老人的养老、医院的陪护、有尊严地离开,都有着亲身体会。有时候催人泪下,残酷也让人警醒动容,能够让我们看透生命的本质,懂得活着的意义。

这也就引出了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十年、五年或者三年,你将如何度过?如果你有家人、亲人还剩下为数不多的日子,你又该做些什么?

不少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只是说到了退休后生活如何丰富多彩,如何不打扰孩子的工作。但是对于独生子女的老人,失能失智如何得到照顾,都避开这个话题,不愿意过多涉及。以及如何有尊严地离去,讨论的也并不多。

但是这一阶段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农村老人,都是无法跨越的。

当年龄进入七八十岁以后,即就是能够生活自理,这时候老人恐惧和不安的是因为孤独,缺少的是陪伴。

尤其是农村老人,把子女培养成人,送到城里工作的老人,这种孤独感更加强烈。我长期跟踪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为何我国农村老人自SHA率高居不下,就是因为长期的孤独、病痛的原因,才采取了自行了断的方式。

一、我们如何老去

这里我不洋洋洒洒论述退休后如何发挥余热、如何过旅居生活、如何给子女带孩子、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等,就谈养老。

目前,我国总的养老方式是两种: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

无论是旅居养老、回农村养老、发挥余热、抱团养老等方式,大多数是以居家为主;而进养老院养老、社区养老等方式,主要是社会养老、收费养老。

大多数人采取的是居家养老,要么老人单独居住,要么老人和儿女在一起居住。这也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也是符合我们的养老习惯。

许多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去养老,这是因为总觉得到养老院去养老,很没面子,别人说闲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养老院数量太少,许多的地方的养老院人满为患,有些人甚至排队已经到了好几年以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养老院价格还是有点高,许多人住不起。

那么针对社会养老这一块,目前还没有完善、收费高的情况下,我建议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

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农村老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住所。有些家庭氛围浓厚,大家都愿意让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或者老人可以帮忙带孙子。各家情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居家的形式也就灵活多样。

有的老人喜欢单独居住,和儿女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不算太远,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互相照应。有些老人喜欢住在乡下,自己种菜养花,享受农村新鲜的空气,儿女到了节假日回来看望老人。

选择居家养老,并不一定需要多么富有,就和平时过日子一样。最起码自己的房子,自己做饭,生活在农村也是一样,费用相对低一点。饮食也都会以清淡为主、蔬菜为主。

退休后的富有,主要体现在精神上的富有,不一定要有豪宅,有豪车,而是与自己的老伴恩恩爱爱,家庭和睦,子女有出息,不需要自己救济。

所以,在自己和老伴都能够生活自理阶段,我建议还是居家养老要好一点。在居家的同时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旅游也好,跳广场舞也罢,让自己每天开开心心的,多运动,让身体健健康康的。

我在医院陪护父母的时候,见到的全是老年病人。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退休后生活能够自理的时候,不注重养生,不加强锻炼,不知不觉就得上了老年病。虽然有些疾病与遗传有关,但我和医生、护士聊天中得知,许多老年病是因为不加强锻炼、不注重饮食、休息不规律有一定的关系。成了典型的“早年不养生,老年养医生”。

也见到过太多治不起病,只能含泪回家养病的老人,更见过因为给老人治病,债台高筑,甚至买房子,最后还没有挽留住老人的辛酸事情。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抓紧每一刻,活在当下,不委屈、不凑合、不将就,因为我们生命里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的余生,在有限的余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钱了,可以多花一点,钱少的,就少花一点,不要因为钱的事情总是闷闷不乐,想不开也要想得开,这个年龄段不是出去拼搏挣钱的年龄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二、不能自理的时候,如何得到照顾

其实,这一阶段是最难写的,也是最令人心酸的。

人人都在追求长寿,但是不健康的长寿、生活不能自理的长寿、失能失智没有任何意识的长寿,也就是说没有质量的长寿,还有没有活着的意义,他们该不该活着?

从法律上,子女对老人的情感上,都是毋庸置疑的应该活着。但是从生命的质量,存在的意义上却值得商榷。

这个阶段的老人一般情况要么居家,要么隔三差五住院,甚至长期住院,要么住在养老院。

这一阶段很令人无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子女工作忙或者在外地,无法天天守在老人的身边

父母培养孩子的时候,都想着“望子成龙”,让孩子有出息,远走高飞。孩子小的时候,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每次孩子的考试成绩成了家长的最大心病。

孩子考上了好大学,自己每天走在大街上都是昂首挺胸的。孩子工作、结婚,总是希望孩子过得好一点,不愿意拖孩子的后腿,让孩子自我发展,哪怕孩子与自己远隔千山万水,也不在乎,甚至把孩子送到了国外。

然而,到了自己病倒了躺在床上,只能是孤零零的默默忍受。反而羡慕起那些孩子小时候成绩不好的家长了,虽然这些孩子没有多大出息,却能够守候着老人。

2、养老院床位紧张,排队需要好几年

养老院的床位紧张是众所周知的,虽然有不少人不愿意进养老院,认为进养老院会有人笑话,或者担心养老人对老人不好,而且也经常有媒体披露一些不良养老院。即便如此,养老院的床位还是很紧张的,有些地方,床位已经排号到了几年以后了。毕竟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很大,养老院的数量有限。

3、养老院和医疗保险脱钩,只能做日常护理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养老院,虽然有一些医护人员,但是这些医护人员只能对养老院的老人做一些日常的护理,如果需要就诊,还是要送到医院。因为医保和养老院没有挂钩,不能直接在养老院报销。这是在今后国家需要完善的地方。

正因如此,对于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养老院是不好接收的,老人的医保不能直接在养老院使用。

4、一位失能失智的老人,往往会拖垮一个家庭

前些年,我在医院护理生病的父母的时候,见到许多插着胃管、切开喉咙插着气管的老人。对于这样的病人,因为担心老人自己拔下胃管、气管,双手是被绑在病床的扶手上的,不能翻身,不能动弹。我也曾经和多位这样病人的儿女在医院的走廊聊过,他们都很无奈说道:“不抢救,内疚一辈子,一旦抢救了,一家人的痛苦就开始了”。

一旦插上了管子,任何人也不敢轻易拔下来了,经常看到媒体上说有人拔下了管子,反而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医生更不敢停下治疗,如果医生自作主张停止治疗,不但会引起医患纠纷,甚至会触犯刑法。

有些家庭,因为有这样一位病人,本来幸福、殷实的家庭,变成了债台高筑,买了房子,甚至因此而引起晚辈夫妻矛盾,离婚的也大有人在。

5、称职的保姆,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有不少子女,因为工作忙,或者不在老人身边。有些老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去,也有些因为养老院床位紧张住不进去,子女首先可能想到的就是请一个全职保姆来照顾老人。

想法很好,但是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全职保姆价格高,许多人家请不起;全职保姆不尽心,雇主和保姆闹矛盾;有些保姆对待失能失智的老人当着雇主的面,精心照顾,雇主离开后,打骂虐待老人。

因此能够请到一位善良的、尽心的保姆很难,有些人三天两头换保姆,总是不满意。

在医院里、养老院里、家里,那些失能失智的老人,都是徘徊在生老病死边缘的人,被固定到了床上,他们有的已经面无表情,有的已经没有了思维,他们就这样活着,不会吃、不会喝,靠生命管儿维系,一天一天,等待着那个神的来临,等待着那个我们都惧怕的神,等待着它来接他们去,那是他们生命的终点。

看着这些老人,让人心里很难受。或许这些人曾经在沙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或许曾经高居庙堂指点过江山,或许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桃李满天下,或许一辈子在田间劳作默默无闻。但是这一刻,他们却被结结实实绑在了病床上,不能翻身,无法反抗,甚至没有穿一丝一缕,垫着厚厚的纸尿垫。

三、如何有尊严地离开

有尊严地离开,并不一定在葬礼现场来了多少人,葬礼有多大的排场。而是说在停止呼吸,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自从有了人类以后,离开这个世界,是每个人的最终选择,自古以来没有例外。

追求长生不老,追求长寿,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古代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要么寻仙问道,要么访遍名川大山,采来奇花异草,八卦炉里炼丹,无论如何折腾,也没有长生不老。

追求长寿没错,但是没有任何生命质量的长寿,其实是一种不人道的做法。

我80岁高龄的父亲,突发疾病,引起心力衰竭,医生征求我的意见要不要抢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请求医生尽一切可能来抢救。医生已经给我说得明明白白,说抢救过来了,也只能靠插管子维持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的尽孝,这正是晚辈们痛苦和纠结的根源。医生郑重其事对我说,除了无谓的浪费金钱,人为的干预延长毫无质量的生命,给病人和家属造成双重的折磨和痛苦之外,没有其他好处。

的确,父亲经过抢救后,全家人陷入了痛苦之中。每天高达一万多元的治疗费用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一起还是承担得起的,还不是至于到了借债、买房子的地步。但是,每天看着只有呼吸的父亲,靠着插管维持着生命,而且伴随着阵阵的疼痛撕心裂肺,这才是最折磨人的。值得幸运的是,父亲只是遭受了11天的痛苦,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许多同病房的人,往往遭受的痛苦是几个月、一年,甚至是几年。

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病人,是一种折磨,对于家属,是一种煎熬,而且是每时每刻的。

在这一时刻,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无论是享受过高官厚禄,还是一介草民,所经受的折磨和痛苦都是平等的,任何人也替代不了。

这样的“被活着”,所延长的几天、几个月,几年的生命,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时间越长,承受的痛苦越多。如何让生命多些美丽和绚烂,让死亡来临时更迅速、更简洁,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这个时候病危中的老人是没有任何决定权的,因为估计这时候病人已经没有了语言表达能力,做决定权的是家属和子女。

子女是选择被人说成“大逆不道”,还是先保命,抢救过来再“听天由命”。这个抉择很艰难,但一定要果敢,让死神来临得更迅速、更简洁,其实就是一种“有尊严地离开”。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家人的折磨,这也是一种感恩,不是冷酷和无情。

结语:

退休以后,无论是自己单独居家养老,还是跟随外地的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能够生活自理,如何选择,都无关紧要。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子女工作顺利,怎么开心怎么选择。因为这个世界是属于健康人的世界,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主宰这个世界,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才能享受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与光明。

当死神来临时,放弃更是一种智慧,一种感恩,一种尊严。珍惜我们每天醒来后,看到的阳光,能够走进阳光里,开开心心每一天,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去做的。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我姑娘在深圳安家15年了,有两个外孙,我是2010年退休的,自退休后,每年不是姑娘带着全家回湖北,就是我们抽空去深圳小住十天半月,最长的一次就是去年春节,因特殊原因和姑娘一家4口共同生活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作为父母的一点看法,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和子女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老两口退休后的收入和普通工薪阶层差不多,两人每月有七千左右的退休金,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只要有兴趣,我们在家都抢着做饭做家务,老头子也特别喜欢两个小外孙,高兴起来常常用满是胡子的老脸,把小外甥扎的嗷嗷叫,女婿老家是东北沈阳人,在深圳一家外资做高管,平常都是早出晚归,除了在市区有住房外,还专门在离市区半小时可达的惠州和长安买了两套房子,方便双方老人去深圳时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当然,姑娘和女婿最希望的是咱们能长期住在她们身边,对双方来讲都有一个照应。这么多年了,我们之所以宁愿偶尔两头跑跑,没和他们一起居住生活,主要还是因为有以下几种原因和想法。

代沟和价值观让两代人在一起的生活都感到非常压抑

我个人16岁就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从小就向往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在我的意识里,老一辈的很多行为和想法都与年轻人格格不入,等到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时,我常常换位思考,也许是基因遗传,子女们的行为和想法在很多方面和我们这代人有很大差异,首先是兴趣和爱好完全不同,和子女一起相处久了更多的是彼此的迁就,父母和子女分别拥有各自时代的标签,很难在一个空间里通过双方的理解来融合,就拿煮米饭来讲好了,最初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考虑到孩子们年龄轻,米饭应该煮得稍硬一点,事实上我们还没老到牙口不行,平常也是这么煮饭,在这一点上刚好与孩子们同步,可孩子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我们到了这个年龄,吃软一点是常态,会更健康一些,所以在煮饭时给我们提出要求要煮软一点,说是他们一家都喜欢吃软糯一些,当你明知道子女们的良苦用心,就像传说故事中,两个老夫妻一生都吃着自己不喜欢的蛋黄和蛋白一样,这种压抑是没法表达的。

在我看来,两块钱一斤的大米和十元一斤的大米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菜市场三块钱一斤的蔬菜和配送的有机蔬菜只是概念不同,家里很多淘汰的用品和衣服扔掉是很可惜的,无缘无故在饭店吃一餐饭,花的钱够我们在家吃一个多礼拜,等等,方方面面就象当初我父母看不惯我一样,说多了们们不高兴,不说吧,我心里更难受。

隔代的孩子很难带,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子女完全不一样

隔代亲在很多家庭非常普遍,我们家也一样,三代同堂享受天伦之乐,是我们经常和子女在一起小住的初衷,同时也希望在子女为事业奔波时提供一些帮助,如果用当初带自己女儿的模式那就大错特错了,我自己姊妹5个,用流行的话来讲,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当初弟弟和小伙伴们打架满脸是血的跑回来,父亲只不过用盆冷水给他擦一下就算完,我当初带姑娘的,常常上夜班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轮到我带外孙又变了,这里给大家分享让我哭笑不得的两件小事。

大外孙十二岁了,上五年级,酷爱踢足球,他爸爸妈妈对他的学习和作业从来不过问,对孩子的时间管理很严格,孩子倒也争气,学习成绩总是在班上保持着前五的位置,去年还进入了市少年足球队,从这一点来讲我还是挺佩服他们的教育方法,但是,这熊孩子总是在家里也练习踢球,家里花盆,镜子,墙壁常常是搞得面目全非,他父母宁愿花半天时间来收拾房间,也不会在孩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去阻止,每每这个时候我只能看着,心疼那些损坏的物件,姑娘和孙子都不能说,得罪谁都不开心啊。

老二更不是省油的灯,这家伙今年才一岁多,每次只要不好好吃饭他妈妈立马就把餐具都撒了,晚上饿得哭天抹泪的叫我心里面那个疼啊,有一天,这货歪歪扭扭的拿着水彩笔就在墙上涂鸦,把好好的墙布画得乌七八糟,我正要上前阻拦时他妈妈一把拉着我,说别打断孩子的创作联想,宁可第二天再找装修工人来修补,让我哭笑不得。换作当初我带孩子,这顿胖揍还少得了啊。

子和女一起居住生活,小夫妻吵架时,是父母最尴尬的时候

相信只要和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过的父母,免不了面对他们之间发生的小小磨擦,在我看来,这种夫妻之间的争吵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长辈的处境很尴尬,每当这个时候你不可置身于事外,双方都没有对错之分,也许你不在的时候,他们之间更能把所有的积怨都释放出来,我唯一能说的是,你们再吵就是赶我走。

总结与建议:

子女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长期和子女居住生活有殊多的不便,人老了渴望享受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但这种快乐也会因代沟和价值观的不同大打折扣,故此,以我十多年和子女多次居住生活得出结论:

1、距离产生美,哪怕是自己的子女还是要保留适当的距离,当父母自已没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尽可能的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不要过早地介入他们的生活,少给他们添麻烦就是给他们最大的支持。

2、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尽可能提供自己最大的能力,帮他们做家务,带小孩义不容辞,但不能让他们产生依赖,适可而止,毕竟每一代人有每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3、退休后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并不可取,长期介入子女的生活更不可取,实在生活不能自理时再说吧,真正有爱心的父母宁可住养老院,也不会给孩子们添加任何负担,我真是这么想的。

看到这里的朋友有没有同感?请在评论区把你的看法也分享一下?

sona 分类:情感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