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已故老人烧纸的丧葬习俗该不该取消?

给已故老人烧纸的丧葬习俗该不该取消?

我的观点是不应该取消。

给已故老人烧纸,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已经深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了。

一、给已故老人上坟烧纸,从隋唐就开始了

最早给亡人烧纸的历史资料是隋末唐初官吏唐临写的《冥报记》中的相关记载。记载着用锡箔纸当金银,用纸做衣服、日常用具,来到已故亲人的坟头焚烧掉,用这种方式来给已故亲人送去钱财和生活用品。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 ,我们今天游览古代帝王陵墓的时候,常常被琳琅满目的随葬品所吸引和震撼。

古人还有父母去世后,还要守孝三年的讲究。现在也有父母去世后,三年之内家里不贴红色的对联,不燃放鞭炮,不结婚的讲究。

二、清明、中元、寒衣节等日子,成为了国人寄托哀思的传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008年,国家把清明节变成法定节假日,其实在唐朝,当时清明寒食并提,当时就把清明和寒食正式加入当时的五礼当中,从此清明就成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了,而且清明节和寒食节加在一起要放假4天。

古人把清明节加入到五礼之中,可见对清明节的重视。

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都有成群结队的人去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烧纸。有些地方在除夕的时候,也会到墓地去上坟,“邀请”亲人回家过年。

各地上坟烧纸的风俗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是在中午12点之前要烧纸,有些地方是在晚上到坟头去烧纸。

也有些人在外地,不能回家上坟烧纸,就在十字路口烧纸,嘴里念叨者,希望已故亲人能够“收到”自己送的纸钱。

三、利用上坟烧纸,兄弟姐妹可以团聚

现在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跨区域、跨省工作成为常态。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也就聚少离多,利用传统的上坟烧纸机会,兄弟姐妹也可以在一起聚一下。也让下一代的表兄弟姐妹、堂弟堂妹互相认识,联络感情。

也可以借机走进大自然,去踏青、去郊游。回到老家,让孩子们也知道自己曾经出生的地方,知道自己的祖宗所在。

其实,现在有祖坟的不多了,大多数人也就是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上坟烧纸,这些人都是在自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也是自己至亲的人,更是与自己感情最深厚的人。

来到与自己感情最深厚人的坟头,常常思绪万千,已故亲人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眼前。在坟前与他们说说心里话,祝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幸福。

四、明令禁止有明火的地方不要烧纸

当然,上坟烧纸也要遵守当地的规定,不能我行我素。

因上坟烧纸引起的森林大火时有发生,许多地方明令禁止到坟地烧纸、使用明火。既然禁止,就要遵守,可以采取其它寄托哀思的方式,比如送鲜花、摆供品等方式。

有些城市,为了方便不能回老家上坟烧纸的人,在十字路口放置几个铁皮桶,让人们在桶里面烧纸,也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措施。

至于说烧纸污染环境,这一点我不太认同,烧纸钱对环境的污染是微乎其微的。森林防火是重中之重,明令禁止的防火区域一定不要使用明火。

结语:

上坟烧纸,虽说是一种寄托哀思的形式,但意义却很重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祖宗崇拜,更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当然,无论哪种祭祀方式,都不如老人在世的时候,多尽尽孝,多陪伴老人。谁都知道阴阳两隔,烧再多的纸,都不如给老人端茶送水,擦屎刮尿。

给已故老人烧纸的丧葬习俗该不该取消?

别总打着环保专家之言把五千年的古国传统弄的消失了,,烧纸迷信,春节放炮不环保全是瞎说八道,多年不烧纸放炮空气好了吗?

꧁꫞꯭六尾꯭꫞꧂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