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光武帝刘秀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因为即便是有人把这个大帽子扣给他,他也不会从棺材里站起来进行反驳。

把建立“光武中兴”的功绩完全抹灭,把重振大汉王朝,使边境长治久安的伟大帝王说成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这种极其荒唐的说法,不知道源于何时,更不知道,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居心何在?

更始三年(公元25年)三月,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台柏乡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年号建武,国号为汉,自此,东汉政权建立。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先后经过二十余年,将河北、关东、陇右等地方割据势力逐一消灭并在平定战乱后,励精图治,采取“柔道”策略治国,政治上精简机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发展农业;文化上大兴儒学、尊崇气节;,使光武一朝成为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中兴”时代。

刘秀是在中国历史上,同时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之王”两个头衔的皇帝之一,不仅如此,在历史上,能真正做到齐家平天下的,也只有光武帝刘秀一人而已。

这样一个极负盛誉的中兴之主,何罪之有?罪在何处?

将光武帝刘秀说成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这个说法,其实是将“五胡乱华”的锅甩给了刘秀,但这个锅,刘秀背的是在太冤。

“五胡乱华”是发生在西晋时期,由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趁西晋局势动荡,在“八王之乱”后,胡人趁乱反晋,期间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尤其以石勒为主的羯族最为残忍,曾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人。

“五胡乱华”使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大量人口在战乱中被屠杀,迫使汉人士族、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去生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一直到隋文帝杨坚再公元589年灭陈朝,才结束了这场汉民族的一场灾难。

而这个发生在距离刘秀已经有三百年历史“五胡乱华”,却被部分人甩锅,将责任推给光武帝刘秀,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是认为刘秀在建立东汉之后,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造成的。

东汉建立后,国内叛乱势力逐一被平定,但如匈奴、羌、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威胁极大,本着休养生息的原则,光武帝刘秀主张采取“柔道”思想,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的来管理和相处。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时代,对待少数民族均采取征服的方式,包括在王莽的新朝时期,也才去了大民族主义,但这种方式,均被光武帝刘秀推翻。

并非刘秀不想打,而是在经历了战乱后,东汉初年那是真的一穷二白,单单人口,就减少到西汉末年的三成,从三千多万锐减至一千多万,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造成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的原因有很多,大体有战争死亡、严刑苛法死亡、灾荒和饥馑死亡、疾疫死亡等诸多因素,整体来说,时局的动荡让东汉初年人口极度缺乏。

因此,本着休养生息的方针,光武帝刘秀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友好政策,以德治边,并按照汉宣帝之后的惯例,准许匈奴在云中、河套等地居住,才使这些少数民族得以喘息发展。

由于光武帝刘秀采取友好互助的方针政策,极大的缓解了民族矛盾,从而在东汉初年,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汉朝也和少数民族商业往来频繁,当时的商人,足迹最远到达西域和国外。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十六国派遣各国王子,来到中原,愿作为质子来入侍奉献,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9年),匈奴派遣使者入朝,同样请求遣派质子,来重修和好之约,但这些,均被光武帝刘秀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拒绝,体现了中土上国的大国风范。

汉武帝刘彻曾经将犯边的匈奴打得闻风丧胆,使其远遁;光武帝刘秀则是采用怀柔政策,提倡互帮互助,将这些少数民族聚拢在大汉周边,在我看来,这二位帝王每人都在各自的时代里做了正确的事情,因此,也均可以名垂青史。

而把光武帝刘秀认定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就是认为由于刘秀的这种怀柔政策,才会造成少数民族发展壮大,因此就有了后世的“五胡乱华”,认为刘秀埋下了祸端的伏笔,是罪魁祸首。

但这种说法是极不成立的,“五胡乱华”发生的时候,已经距离刘秀有三百年之多,期间经历了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群雄割据时代,但即便是在那个时候,异族也没有大举入侵。

尤其在三国时代,包括曹操、刘备以及袁绍、公孙瓒等一方霸主,哪一个不是将意图进攻中原的异族压制的死死的,三国群雄随便捎带着,就几乎将几个异族打的灭族。

那是一个神仙打架的时代,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族,在三国大佬面前,连炮灰都算不上,更别提想浑水摸鱼了。

因此,“五胡乱华”与刘秀并无太大关联,你不可能将几百年后发生的事情,怪罪于一个早已故去的帝王身上,这不仅不公平,更不可理喻。

真正引发“五胡乱华”的,是西晋年间发生的“八王之乱”,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自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西晋的皇族开启了一场互殴的自相残杀,并将整个中原卷入战争,使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西晋王朝的司马家族,是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后代,但却没有司马懿的文韬武略,个顶个的都是酒囊饭袋,并且,不仅皇帝不行,大臣们也都贪图享乐,有名的“石崇斗富”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皇帝昏庸,臣子贪腐,国家要是能有好儿,那才奇了怪了。

正因为上下均是如此,本该镇守边疆的藩王,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互殴。在中原自顾不暇之际,就给了外族留下了极大地生存空间,因此,才有了之后的胡族入侵。

因此,将“五胡乱华”的责任推给刘秀是极不公平的,刘秀曾经允许匈奴在河套地区生存确实没错,但整个东汉一朝,匈奴人并没有做出什么出阁举动,即便是在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匈奴人依旧在河套地区老老实实的待着,并未趁机入侵,所以,这个锅,别说刘秀背不上,就连曹操也背不上。

如果非要说刘秀有责任的话,大概是他在位期间,对于士族豪强的相对宽容这一点,有一定的责任了。

刘秀出身于士族,并且他的称帝,其中依靠的最大力量,也是士族豪强,因此,在他登基之后,并没有对这个群体提起屠刀,不像汉武帝时代,不惜的将豪族迁徙至茂陵和充实边防。

汉武帝之所以对豪族下手,是因为他深知豪族的力量是历代王朝的一颗定时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将整个王朝覆灭,但刘秀不同,他对于豪族,有一定的依赖性。

豪族横行最大的弊端就是对于土地的兼并,东汉时期的豪族在这方面尤其明显,甚至达到了凶残的地步,大量的土地被这些豪族侵吞,以至于形成了一股又一股足以影响国家的势力。

包括司马家族,就是依靠豪族的支持,才得以夺取曹魏政权,但这些豪族在走向腐朽后,也就导致整个国家陷入混乱,西晋的衰败就源于此。

因此,如果非要给刘秀安个什么“罪名”的话,那就是对于豪族的宽容这一项而已,但若是把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这个大帽子强加给刘秀,实在是说不过去。

小结:

光武帝刘秀作为中兴汉室的伟大帝王,他的历史地位并不会因部分别有用心之人的抹黑而动摇,刘秀建立东汉,以及休养生息的政策,是万千黎民百姓结束了朝不保夕的日子,转而走向和平,单凭这一点,就是莫大的功绩,因此,胡乱的加罪于他,是一种极不负责任,并且用心险恶的恶意抹黑和中伤,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评价,而不是被一些言论所左右,总而被蒙蔽心智,人云亦云。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天下分崩,内迁的五胡擒西晋两帝(怀帝,愍帝),陷长安,洛阳。中原士族南迁,史称永嘉之乱。五胡在北方建立十余个政权,同南方汉人政权对立,中国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才重新统一全国,结束近三百年乱世。如果,把五胡乱华的祸端,加在二百多年前的光武帝身上,是非常可笑的。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军事能力远在汉高祖刘邦之上。他出身布衣,崛起于乱世,三十岁便登基称帝,重建大汉王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建立时,人口只剩下一千多万,二十多年后才恢复到二千多万,真正是地广人稀。刘秀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统一全国后,立刻时行休养生息政策,实行三十税一,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抑制豪强,整顿吏治,东汉经济逐步恢复,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已在边境地区生活,民族矛盾比较严重。刘秀一改汉武帝和王莽时期的大民族主义政策,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以"柔道"为指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对少数民族用友好,友善,自治,互助政策,主张以德治边,这是汉初严俊国内形式决定的。

东汉初期,人少国弱,没有实力对外发动战争,只有用怀柔政策才能维护边境的长治久安。光武帝允许少数民族进入长城内定居,以后几代皇帝,仍对少数民族友好政策,而且给东汉政权带来巨大好处。

公元73年和公元91年,东汉政权两次率南匈奴和鲜卑,乌桓联军讨伐北匈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南匈奴和鲜卑成为维护边境稳定的重要力量,刘秀制定的民族政策非常成功。

西晋建立初期,国内形式同东汉初期差不多,人口只有二百四十多万户,一千六百多万人,同样面临人口严重不足问题。

当时,西晋民族问题也非常严重,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关中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对长安呈包围之势。

姜聪比较有长远眼光,他上书《平戎策》,主张把内迁的少数民族全部迁到长城以外,以免夜长梦多。

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采纳这个政策,一个是国内严重缺少人口,一个是强令少数民族外迁,将引起骚乱,既使把这些人强行趋赶到长城以外,边境地区忖永无宁日。

事实上,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出色的帝王,文治武功兼备,继祖叔父之基业,统一天下,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天下大治。

晋王朝很快走上富强道路,人口激增。五胡乱华的罪魁祸手是皇后贾南凤和八王之乱,导至天下分崩,五胡趁机在北方掀起建国热潮。

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建立前赵政权。此后百余年间,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十余政权。

在南方的汉佚政权先后数次北伐(祖逖,桓温,刘裕)都没有成功。直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才重新统一全国。

五胡乱华时期同光武帝时代已有二百多年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国情。光武帝不可能为二百多年以后的事情背黑锅。

在古代,游牧民族生存条件困难,总是骚扰边境,成为汉民族的恶梦。但是,中原王朝强大时,少数民族根本没有机会入主中原。

东汉末期,军阀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以吊打乌桓,曹操拥半壁江山把匈奴分成五部,派刺史治理,甚至可以灭了乌桓,因为此时中原王朝军力比较强。

西晋王朝灭亡,是统治者治国无术,由内乱引发外患,究由自取。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作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个人品质,都是万中无一的。

年少时候的“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到后来的坐上了皇帝宝座,娶得了阴丽华,并把阴丽华当做了自己的皇后。

从刘秀的一生来看,刘秀绝对是大汉王朝的传奇人物。昔日王莽乱权,刘秀此时不过还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凭借着自己的文韬武略,以及,位面之子的地位,刘秀大败王莽主力,以数千兵力击败了王莽数十万大军。

刘秀登基以后,也并未垂涎美色,不务正业,而是进一步发展国力,刘秀以后数位皇帝,继承了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多次讨伐匈奴,为大汉王朝续了百年的命。

数起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个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亦或是隋文帝等,若是论文治武功,刘秀不输这些人,甚至在某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即使是这样刘秀,在后世的某些人看来依旧不够完美,甚至认为正是刘秀为中原大地带来了灭顶之灾。

三分天下,终究合一,晋朝横空出世,晋朝未久,便爆发了一场五胡乱华,五胡从何而来?五胡的来源正是数百年前的刘秀,刘秀为了控制匈奴,联合了南匈奴,共同抵御北匈奴,南北匈奴本就势如水火,势不两立,汉光武帝刘秀联合了南匈奴,多次利用南匈奴击败被匈奴,为中原大地带来了难得的和平。

然而,为了更好的控制南匈奴,刘秀将南匈奴一部分迁往了中原内地,后来这一部分被分割成了五个部分,这也是五胡的来历。

南匈奴背靠东汉王朝,多次打败北匈奴,于两者而言,均是有利无害。

的确如此,刘秀建国之初,国家真的足够富强吗?非也,建国之初,国力必定疲软,就像是西汉王朝建国之初,刘邦甚至被匈奴围困,被迫缴纳岁贡,俯首称臣。此时的东汉王朝,虽然强大,但若是想要跟汉武帝时期一般北击匈奴,其中难度不言而喻。

收复匈奴本就是好事,一直到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仍旧将匈奴各部牢牢地抓在手中,然而,到了晋朝,匈奴五部却又翻了天,难道这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过错吗?怪也只能怪晋朝的昏庸腐朽。

一个王朝的破财,引起了国家的灾难,如果刘秀没有将南匈奴迁入内地,难道匈奴就能老老实实的不趁人之危?晋朝的软弱不应该由刘秀来背锅。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汉高祖刘邦的九世玄孙刘秀从小是个农民,一心只想种地,要不是大哥刘縯撺掇着起义,恐怕刘秀将会幸福地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当时王莽太过激进,非要搞井田制(全国土地重新分配),触动了各地豪族的利益,恐怕根本没有刘秀建立东汉的可能。

历史总是有一些神奇的巧合,刘秀跟着哥哥揭竿而起,凭借几千人的兵力在昆阳大破王寻40万大军,自此一战成名。他哥哥刘縯立刘姓宗室刘玄为更始帝,攻克长安杀死王莽后,刘玄开始觉得刘縯功高震主,直接设计杀了刘縯。

此时刘秀面前只有两条路:或者投降,或者造反!刘玄把刘縯杀了,刘秀在军中也有威望,显然投降被整死的概率不低,于是刘秀选择了后者,没想到只用了3年时间,公元36年,刘秀竟然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得陇望蜀,统一天下,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是为光武帝。

有人说,刘秀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因为他姑息养奸,允许南匈奴迁入中原,导致二百多年后胡人发动“五胡乱华”,几乎将中原汉人赶尽杀绝,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看一下刘秀当时所处的环境。

刘秀所处的内忧外患

游牧民族一直像一块狗皮膏药,除不掉还心烦,不管中原王朝如何强盛,一直无法根除,打跑一批又来一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轮番上阵,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汉宣帝时,中原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我国领土,此后王莽篡位,撤销了西域都护府,匈奴人重新霸占了这片土地,人民自此陷入水深火热。

刘秀称帝后,人口只剩下一千万,而经济更是千疮百孔,人民饭都已经吃不上了,这时,西域各国派出使臣和太子来到京城拜见刘秀,提出了一个请求:我们西域十分需要汉王朝的庇护,我们愿意将太子压在这里,请给我们设立都护府吧,西域各国将悉数归附。

很多人觉得这是东汉再次收复西域的绝佳时机,可刘秀却拒绝了!

匈奴因为汉朝的长期征伐,分裂成为了南北匈奴,从呼韩邪时代就向西汉称臣,共同针对北匈奴的郅支势力;到了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派遣使者入朝,希望刘秀能派兵驻守,与北匈奴打仗,争取消灭对方。

刘秀说了一句话“治国以德,祸患不外乎外,时机不成熟,要与民休养生息,准许南匈奴在云中、河套一带居住”。

也就是让匈奴内迁进行保护,避免打仗,尽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有了经济和人口的双重保障后,匈奴自然会臣服。

当时大汉内忧外患严重,内部政权不稳,外部匪寇骚扰严重,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财政极度紧张,如果刘秀设立西域都护府,东汉经济将直接被拖垮,更何况西域都护府并不是挂一个驻外办公室牌子就行了,一则要源源不断派遣官员去当地进行治理,二则要抽调军队维护当地的和平稳定,三则每年都要给地方“岁钱”,西域位置偏远,一来一回就得个把月,有个什么事儿山高皇帝远,朝廷根本鞭长莫及。

考虑到这些因素,刘秀拒绝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的历史罪人说法源于五胡乱华时胡人对汉人的屠杀

那么五胡乱华为何会被安在刘秀的脑袋上呢?正是因为刘秀同意胡人南迁,没有对其赶尽杀绝。别说刘秀去打击匈奴,就是敢打,最终的胜负结果还未可知,更何况当时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战争打得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南匈奴在中原人口快速增长,达到了几十万的规模,在此之后,曹操也进行了内迁,又来了十几万,不光曹操,蒋琬、郭淮、姜维、邓艾都干过内迁的工作,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

到司马昭时,史书记载更加夸张“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海隅幽裔,无思不服;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

好家伙,一共来了870万人,所以中原地区有大量胡人居住是不争的事实,按照数量来看,甚至能占全国将近一半人口,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

其实,在刘秀东汉到西晋的二百多年间,胡人已经融入了中原地区,羌、氐、賨人实现了高度汉化,十六国时期这几个民族的君主苻坚、姚苌、吕光、李雄、杨定从名字上完全感觉不出和汉人有区别,羌人已经学会了农耕,氐人擅长织布,賨人甚至连本族的语言都忘记了。

塞外的鲜卑人实现了统一,成为拥有百万人的大型部落。鲜卑人学习汉人的军制、战术,又得到了汉人冶铁、锻造武器和铠甲的技术,还发展出了世袭制。此时的鲜卑已经是中原王朝的劲敌,司马炎时期爆发的秃发部和慕容部的叛乱就令满朝文武头疼不已。

真正令胡人入侵的原因并不是刘秀让其内迁,而是司马家族的内斗太过激烈,八王之乱打了16年,直接消灭部队超过50万人,这种情况下,边境士兵都抽调参加战斗去了,谁去管有没有人入侵。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中原地区打成了一锅粥,人民死伤无数,怨声载道,这不正好是胡人收复失地的绝好机会吗?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只能怪统治者奢侈享受太过,士族势力过强,每个人都想当皇帝,最终的结果就是谁都当不上。

刘秀做法对后世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刘秀当时的做法并没有问题,只有避战才能发展经济,人生生活才能上一个档次,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上面提到的士族势力过强。

刘秀虽然只是个没落的贵族,但终归也是皇孙,王莽一刀切的做法惹怒的就是士族阶级,所以当刘秀上台之后,他不光对外族采取“怀柔”政策,对士族同样如此。当时的士族邓禹、吴汉功劳特别大,刘秀力排众议给了他们一人四个县的封地。不仅如此,他还让这些功臣自己选地儿,选中立马封赏,这些士族激动地两泪纵横。

司马炎能上台同样得力于士族们的支持,但司马炎没有刘秀的儒生气质,他内心十分不信任士族,知道这些人是一群三六不靠的主,于是在他临终前,安排了两位辅政大臣,一位是外戚杨骏,另一位是宗室司马亮,没有一个来自士族官僚。

不过此举并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司马炎老丈人杨骏和司马炎儿媳妇贾南风斗了起来,贾南风引入宗室力量企图夺权,而宗室又借助胡人势力开展军事打击,笑到最后的居然是趁虚而入的胡人。

虽然最后胜利的是胡人,但却并不能将刘秀没有削弱士族力量与胡人入侵联系到一起,毕竟政权统治不稳,更应该是统治者自身的原因。

实际上,刘秀上台后将儒生和官吏结合到了一起,让官吏有了儒家思想,让儒生有了社会实践,将儒生变成真正的官僚。在当时,想要做官主要是通过察举制度,就是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人才。通过察举当上官的人里,儒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刘秀建立了一项制度,规定地方官如果看上了一个人才,必须先让他做一个小官,让他熟悉一下行政工作,等到确定他能够胜任了,再向中央推荐,这样就避免了空谈误国。

此外,他还重用酷吏,比如北海有个官员叫董宣,抓了一个士族杀人犯公孙丹,将其父子都杀了,随后公孙家三十多人拿着武器跑到衙门前面鸣冤,董宣就把这三十多人抓起来全部杀掉了。董宣上司觉得他太过分了,将董宣抓起来判了死刑,结果刘秀知道后赶紧刀下留人,直接给董宣提了官,成为洛阳令,由此看出刘秀对于士族犯法也并不姑息。

结语:

总之,刘秀虽然有些做法对后世有影响,但远没有到“中华民族罪人”的程度,他执政时期积蓄力量,保障民生,后来的五胡乱华主要是司马家族自己作出来的,如果强加到刘秀的头上,显然过于牵强。

🐑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