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眼镜蛇效应”?

什么叫“眼镜蛇效应”?

什么是“眼镜蛇效应”呢?下面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解释清楚:

朋友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单位为了鼓励员工加班加点工作,出台了一个加班补贴政策:晚上加班3小时以上,按一天的工资标准发放加班费;周末加班,按日工资的两倍发放。

这个政策好啊,一经出台,广受员工欢迎,大家干劲十足,加班加点的人明显增加,大家有钱拿了啊。

但隔了一段时间,领导发现情况不对:正常上班时大家都在那磨洋工,坐等下班;而下班后又都不走,反而开始加班!

原来,大家现在相当于有了两份工作,可以挣两份工资!

这便是“眼镜蛇效应”,企业原本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谁知反而让大家学会了偷懒。

“眼镜蛇效应”起源于英国殖民下的印度。

那时,印度首都德里的眼镜蛇非常多,经常伤人,政府为减少蛇患,出台一项政策:每捕获一条眼镜蛇,就可获得一定金额的奖励!

你还别说,这项政策出台后,德里的眼镜蛇果然大幅减少!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眼镜蛇减少不少,但每天拿着蛇来领赏的人还是不少!

政府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野生的眼镜蛇虽然减少了,但一些人为了得到赏金,于是开始人工养殖眼镜蛇。

这个秘密被发现后,政府马上废除了这项政策,而养殖眼镜蛇的人因为得不到赏金,马上将蛇放了,于是德里的蛇患更严重了。

“眼镜蛇效应”体现在很多方面。

前些年,一些大城市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压力,出台了一个单双号限行政策。

这原本是想鼓励大家绿色出行,谁知这些年大家手上都有了钱,并且汽车价格不高,于是很多人买了第二辆车:一辆单号,一辆双号,这样每天都可以开车了!

于是,环境和交通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增加了一个“停车难”的问题。

“眼镜蛇效应”不仅出现在城市,农村也同样存在。

以前,在西北,为鼓励大家植树造林、改造环境,政府提供树苗,让农民在荒山上种植,并向他们提供劳务费。

谁知一些人偷偷用开水浸泡树苗根部后再种植,这样树苗不能存活,他们第二年又可以种树挣钱了!

不独国内如此,国外尤甚,德国社会福利事业上存在的“眼镜蛇效应”,就让政府叫苦不堪。

德国的社会福利很好,失业人员可以得到就业时的工资的60%,但他们的福利都是承包给了私营机构了的。

私营机构为了更多地获得利益,就想方设法制造更多的失业者;而很多青年人因为不工作也可以获得比较多的失业金,于是主动失业,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于是,德国的失业者越来越多,政府承担的失业金也越来越大。

如何正确消除“眼镜蛇效应”的影响,需要大家正确认识人的“社会人”与“经济人”的两种属性。

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因此都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在社会中,不能只想到自己,要多为他人着想。

但同时,人在社会中都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要有钱,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人”,也就是说,人人都要挣钱。

为防止“眼镜蛇效应”,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要兼顾“社会人”与“经济人”的属性。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加班费问题,制定政策时,既要注重每天工作量和完成质量的考核,也要对每周加班次数加以约束。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什么叫“眼镜蛇效应”?

所谓的“眼镜蛇效应”是一种好心办坏事的做法,非但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还加重了问题。一开始“眼镜蛇效应”的发现是在印度的某个地区,因为当地野生的眼镜蛇非常多,所以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守护一方平安,于是当地政府颁布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拿眼镜蛇的尸体来交可以换赏钱。

在这项悬赏令下达之后,每天都有热心群众上交眼镜蛇尸体来换赏钱,但问题是这个地区的眼镜蛇问题还是老样子,后来当地政府研究了一下发现,当地人居然养眼镜蛇来挣赏金,直接把当地政府搞抑郁了。而这种现象就叫做“眼镜蛇效应”。

这种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见的,最典型的比如说汽车限号。很多城市有汽车限号的规定,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然而有时候限号并不能起到解决上述的问题作用,这里咱们聊聊墨西哥城的限号故事。

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墨西哥城,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这让大家的生活质量下降得非常明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墨西哥城的市政府决定出台了“尾号限行令”(Hoy No Circula)。这个法律的最初目的是让大家少开车上路,减少汽车污染,于是它规定在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每天必须有20%的汽车(也就是限号)不准上路。这个做法其实很好理解,开的车子少了,路自然不堵了,而空气污染也少了,简单粗暴又有效!

然而让墨西哥城市政府感到奇怪的是,对城市交通进行了汽车限号,不让过多的汽车上路,并没有改善墨西哥城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反而让这座城市的情况变得更加的糟糕。虽然理论上墨西哥城居民也非常希望他们的城市空气质量更好,也知道政府的本意是好心,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为公众利益让步是非常抵触的,他们需要上班和上学,而冬天上班、上学不开车是一种痛苦,但是他们没办法违抗禁令,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固然有一些人选择了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是有些人则选择了打的,而当时的出租车一般都是大排量的,吧普通汽车排放了更多的污染。

如果说打的增加些污染还能让交通更顺畅,而有些人选择的方式是让墨西哥城政府彻底破防了,因为他们买了第二辆车,避开自己限行的车牌号,并且因为只是平时的替代品,所以他们只愿意买那些最便宜的、只要能开得动的车,而这些车通常是污染最严重的车,可以说这让墨西哥城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了。

从墨西哥城的限行事件可以看出,做事情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不然往往适得其反,非但不能消灭“眼镜蛇”,还会滋生出更多的“眼镜蛇”。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大家。

什么叫“眼镜蛇效应”?

“眼镜蛇效应一词来自殖民时期印度的逸闻:英国政府计划要减少眼镜蛇的数量,因而颁布法令说每打死一条眼镜蛇都可以领取赏金。然而印度人为了赏金反而开始养殖眼镜蛇。当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情况而取消赏金后,养殖蛇的人把蛇都放了;放出去的蛇继而大量繁殖,结果眼镜蛇族群数量反而上升。现今该术语用于形容政治和经济政策下错误的刺激机制。”

眼镜蛇效应指针对某问题做出的解决方案,反而使该问题恶化。

该术语用于形容政治和经济政策下错误的刺激机制。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问题,很多是来源于为解决问题而作出的正当尝试。在企业中,也指公司奖励某些狭隘的指标,无意间使得其他更有价值的长期计划彻底受到忽视。

墨西哥城的空气污染

20世纪80年代末的墨西哥城。当时的墨西哥城正承受着1800万居民驾车造成的极端空气污染。市政府相应出台了“尾号限行令”(Hoy No Circula)。这是一项旨在减少汽车污染的法律,在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每天有20%的汽车(由车牌尾号决定)不准上路。

然而奇怪的是,不让这些汽车上路,并没有改善墨西哥城的空气质量,事实上反而让情况变得更糟。

后来发现,人们的需求不会因为一道简单政府法令而改变。墨西哥城居民很可能希望他们的城市空气质量更好,但也需要上班和上学。他们对禁令的反应方式,是规则制定者既缺少意图也没预见到的。

让一些人拼车或乘公交才是法律的真正意图。然而,有人则选择了打的,而当时的一般出租车比一般汽车排放更多的污染。

还有些人最终更严重地破坏了法律的意图。这群人买了第二辆车,当然车牌号不同,每周常用车被禁开的当天,他们就驾驶这部车。他们买了什么样的车?能找到的最便宜的、只要能开得动的车。这些车向城市排放污染的速度,远远高于不许驾驶的那些汽车。

LTA♚♚♚ TGA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