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唐高祖李渊的“退休”生涯,并不是很惬意。

李渊的退位,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没办法,旁边就是明晃晃的大刀,不远处就是大儿子的尸体,与其争那么一口气,倒不如让了吧。

退位后,心想着老二看在他主动的面子上,最起码也会多多照顾,至少在物质生活上会好点吧?结果,李家老二却十分的不仁义,李渊的退休生活相当不美好。

首先是不断的否定李渊,这个否定,不是说当面来的,而是将李渊在位时,颁布以及执行的各种政策一一推翻,无论对错,总之就是废除不用,不仅如此,还将李渊在位时,深受重用的宰相裴寂,找借口给贬出京城,同时,多次公开评论李渊在位时的朝政,像什么纪纲紊乱、官方弛紊等,均出自李世民之口。

李世民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什么?主要是他上位的过程不是正常的,为了突出自己才是真正的君王,只能对父亲进行反对,对错已经不重要,只要是和李渊有关系,那就不对。

如此做为之下,原本在太极宫居住的李渊,终于忍受不住,“主动”向李世民申请,搬出宫苑,去弘义宫居住。

李渊在搬过去之后,将弘义宫改名为大安宫,这大安宫,位于皇城外,并不是在城中,李渊搬过来的理由就是,大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实际上怎么回事,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也很高兴,批准了这个”请求“。

这弘义宫,名字里虽然带着一个宫,但是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备,和之前的太极宫差了好多,本身这个弘义宫,就是李世民还是秦王时的府邸,和富丽堂皇的皇宫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

有差距也正常,那可以修缮扩建嘛,权力都交了,住的舒服点总可以吧,没想到,李渊的这个朴素愿望,居然被李世民无视了。

直到李渊去世,大安宫也没有进行过修缮,依旧保持着李渊刚搬进去时的样子,先前在位时,居住在皇宫里,吃喝应用应有尽有,各种设施也一应俱全,如今却被扔到城郊,就连装修一下,都不肯拨钱,李渊的郁闷,可想而知。

在这期间,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监察御史马周曾上疏,恳请李世民对大安宫进行修缮,为了照顾李世民的面子,奏疏中,还以李渊”志存清俭“、李世民”爱惜人力“等理由给李世民找台阶下,结果,李世民对此选择无视,既不反对也不同意,总之,就是就当没听见。

批评能接受,不装修也能忍,禁足就有点不厚道了。

李渊在光荣成为太上皇之后,活动的区域,也成为了固定的区域,再也没有踏出宫门一步,在历史记载中,李渊不是那么能坐得住的主儿,怎么能耐得住这样的禁足?别说李渊,就是我们寻常人,被困在一座大院子里,时间长了也受不了,而这样的生活,李渊一直忍到去世。

要说禁足,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曾经是这个国家的掌权者,如果放任你乱跑,一些有心之人就会趁机搞事情,禁足就禁足吧,皇家本就无情。

但是,李世民做的就有些忒不厚道了。

在李渊去世前,李世民曾多次为了避暑,前往九成宫,其中就有大臣向李世民上疏,提出李世民都知道天儿热,找个凉快的地方,而父亲李渊尚且在世,并且年岁已高,却被扔在酷热难当的行宫中,这就是不孝,应该带着老头一起。

但李世民的做法,依旧是无视,该避暑避暑,就是不带李渊。

而在贞观八年,此时的李渊已经中风,行动不便,李世民却“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李渊都没办法走路了,现在让他去避暑,这是什么意思?早点干嘛去了?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李世民对父亲李渊限制颇多,反正就是各种不行,没办法,李渊郁闷之余,只得在另一个方面努力,来发泄他的不满。

李渊在退位时,已经60岁了,用老话讲,已经是耳顺之年,按道理说,这个年纪,身体的各项技能都已经退化,况且古代的人平均寿命就短,但是李渊却异于常人,在生育这块,依旧是实力雄厚。

据史料记载,李渊这辈子一共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高产皇帝,就是在当了太上皇后,李渊还给李世民留了一大堆弟弟妹妹。

啥都不让干,只能生孩子了,这些李世民的兄弟姐妹,让李世民也是头大,但是,没办法,只得将其一个个封王。

结语:无论如何,李渊的退休生活,总归是不太惬意,不仅完全没有丝毫权力,并且还被禁足,就连修缮宫殿也不被允许,只能在后宫的妃子身上,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郁闷了。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退休后的李渊不仅心态好,而且还身体好,以60岁的高龄,给李世民陆续生了30几个弟弟妹妹,而最小的那个儿子让现在的中学生特别头疼。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在位仅仅九年,就被迫当了太上皇,但是心甘情愿和被迫退休是有差别的,这也注定了李渊的晚年不会一帆风顺。

而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宫门血案,玄武门之变说起。

玄武门之变,李渊万念俱灰,禅位于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黎明,李世民亲率天策府亲信部众在太极宫的北大门,玄武门外设伏,射杀了前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一下子,李渊就成了失去两名儿子的父亲,当他还没来得及从丧子的惊诧和错愕中回过神来,他的十一位皇孙也已经人头落地。

根据史料记载,六月初四这天午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李世民诛杀殆尽,并且全部被宗室除名。

一夜之间,兄弟阋墙,李渊同时失去了两个儿子和十一个孙子,经历了人世间被悲惨的事,没有人知道这位开国皇帝当时的内心想法。

那时的李渊也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走出太原,安分守己地做一个晋阳留守,那么一家老小是否还能在兵荒马乱之下,好好生活。

但是,历史不可改变,李渊走出了太原,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君主,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巅峰,那如今所承受的一切,就一定值得吗?

此时的李渊已经万念俱灰,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父亲,他已经无法掌控李世民的想法,但是他正在尝试着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

政变后的三天,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旨。

令军国事务,不论大小,悉数委以太子处决。

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位,称太上皇,正式归政与李世民,开始了深居简出,清闲避世的生活。

成为太上皇的李渊,从心怀怨念到打开心结,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成为大唐皇帝的李渊,也曾憧憬过当太上皇的悠闲生活,但是主动让位和被迫下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李世民虽然是李渊的儿子,但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让李渊还是颇有怨念。

  • 1、贬谪李渊旧臣裴寂,架空李渊的实权

虽然李世民已经通过兵变,得到了皇权,但是他对李渊依然是不放心的,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李渊曾经的旧臣,裴寂。

贞观三年,裴寂受到和尚法雅的牵连,被罢免职务,遣送回老家,此时的裴寂已经六十岁高龄了,位极人臣,能够回到老家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但是,裴寂向李世民求情,想要留在长安城,因为这里还有他的老朋友李渊,他不忍心将李渊一个人扔在大唐后宫,孤独地生活着。

李世民深知裴寂的心思,驳回了裴寂的请求,并且训斥裴寂,不过是依傍太上皇的恩泽,才能坐上今天这个职位,在位期间,没有任何贡献,还给大唐带来许多弊政,让裴寂回老家就已经是开恩了。

无奈之下的裴寂,只能告老还乡,远离长安城。李世民的做法让李渊再次感受到了危机感,深知自己这个太上皇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至此对于皇权更加没了心思。

  • 2、不愿让出太极宫,让李世民的皇位显得名不副实

虽然没有了权利,但是李渊迟迟不肯将专属于皇帝办公的太极宫让出来,依旧住在里面。李世民碍于李渊父亲的身份,不能步步紧逼,于是只能住在偏殿办公,但是时间一长,李世民也心生怨气。

贞观二年九月,遇到了旱灾,这在当时的古人心中,肯定是与皇帝的功绩有很大关系的。

一天,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表示,太上皇所属的宫女太多,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粮食,所以积聚怨气,造成了旱灾。

朝臣将矛头直指李渊,李渊十分错愕,但是却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表扬,于是为了顺应天意,李世民下旨,将太极宫的大部分宫女都放出宫去,以示皇帝恩泽。

李渊身边瞬间失去了许多伺候的人,望着这空荡荡的宫殿,李渊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压力,他也明白了自己儿子的意思。

根据史料记载:

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宫。

就这样,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居住。实际上,弘义宫是李渊为李世民准备的住处,但是随着李渊的搬入,这里正式更名为了大安宫,这也成为了李世民与李渊皇权交接最重要的标志。

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随着李渊搬出太极宫,也稍稍有了缓和,李世民也深知李渊不会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于是对于父子关系,也开始尽力修补。

  • 3、李渊退休9年期间,生下了30多个弟弟妹妹,而李世民对这些弟弟妹妹也十分宽容。

或许是知道大势已去,李渊也安心地做起了太上皇,在大安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亦或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丧子之痛,李渊在当太上皇的九年时间里,陆陆续续生了30个孩子。

李渊这么能生,也给李世民带去了许多烦恼,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可以做爷爷了,但是,还冒出了这么多弟弟妹妹,使得皇室的辈分十分的混乱,但他也无可奈何。

而此时的李渊就在大安宫中,尽心尽力地抚养自己的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两耳不闻窗外事。

据说,李世民曾经派大臣到大安宫中给李渊送珍羞美味,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不懂礼节。李渊让他对大臣行礼,但是李元名却说,大臣是自己二哥家的奴才,不用行礼。

李世民听说这件事情后,不但没有对李元名惩戒,反而称赞他不愧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对后来的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宽容,也让他与李渊的关系,稍微有了点缓和。

但是,李渊的这些孩子们虽然后续都与皇位无缘,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虽然李世民尽量地善待了他们,但还是有人举兵谋反,李世民也只能忍痛杀之。

而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可能要数李渊的小儿子,李元婴。李元婴得到了李渊很好的教养,长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文人齐聚府上。

有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一直都很防范这些皇子,于是再三思量之下,将李元婴封为滕王,将他远离长安城。

李元婴离开长安之后,也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做着自己的风流王爷,每日以文会友,尤其是李世民去世期间,也依旧宴请宾客,这让刚继位的李治十分恼火。

但是碍于叔叔的辈分,李治只能将他贬到了苏州,过了一年又贬到了洪州,李元婴不管被贬去哪里,都毫不介意,还在洪州修建了一座阁楼,用来会客交友。

这座阁楼就是后世著名的滕王阁,阁楼竣工后,他便邀请好友前往观赏,被路过的诗人王勃记录下来,成就了后世传颂的《滕王阁序》,也是让现代中学生十分头疼了。

也正是因为此时,李元婴再次被李治斥责,削去了他的滕王之位,再次贬到了滁州,继续他的潇洒生活。由此可见,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对待李渊的这些儿子们都是十分宽容的。

而让李世民与李渊关系回归正途的,还是李世民在与突厥的战斗中取得大胜,了却了李渊多年的心愿。

4、李世民大败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李渊对于李世民诛兄杀弟这件事上,一直耿耿于怀,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之情也在慢慢修复,但是李渊心中一直存在心结。

在李世民大败突厥,生擒了颉利可汗之后,李渊彻底原谅了李世民,原谅之余,他还异常高兴,邀请了李世民与王公贵族,还有朝廷大臣,一起在凌烟阁举办了宴会。

宴会上,李渊弹奏琵琶助兴,李世民则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之后,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彻底恢复了。自此之后,李世民便邀请李渊参加各种宴会,每逢佳节,都会带着长孙皇后与孩子们到大安宫中与李渊团聚。

此时的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再也没有以皇帝的身份自居,而是以儿子的身份尽孝于李渊的身边,而李渊也因为与李世民关系的缓和,逐渐拥有了幸福的晚年。

最后

公元635年,时年71岁的李渊,走完了自己难以名状的一生。临终之前,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帝王,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

在遗诏中,李渊留下了最后的心愿。

既殡之后,其服轻重,悉从汉制,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

很多人都记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大唐的繁荣,却极少有人记得李渊这位开国皇帝,在隋朝末年的乱世中,群雄并起。

李渊虽然已经年近半百,但是他不失为一位斗志昂扬,壮心不已的果敢领袖。他不仅重新统一了全国,更是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他的武德之治,他曾经的辉煌,都不该被历史的洪流湮灭。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李渊当了太上皇之后,除了可以吃喝玩乐,拼命造人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李渊之所以退位,直接原因是玄武门之变,而这件事之所以发生,跟李渊自己作也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因为李世民是主要的智囊和发起人,所以李渊当时答应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可是等李渊做了皇帝,他却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显然是一种言而无信的表现。

这件事李世民忍了,可李建成不放过他,还联合齐王李元吉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差点就死于非命。

明知道三个儿子相互争斗,但李渊却优柔寡断,不但不及时制止任何一方的行为,还偏听偏信,处置不公,使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更加恶化,最终导致李世民发起政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不过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自保,他还想夺取皇位。就在宣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派遣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实际上就是让他去控制住李渊。

比较有意思的是,李渊和他身边的谋士在得知政变发生之后,便开始装糊涂。萧瑀和陈叔达对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原本就没什么功劳,应该立秦王为太子。李渊则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谁都不是傻子,李渊也好,他身边的谋士也好,都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所以就合谋演了一出戏给李世民看,其目的就是为了自保。

没过多久,李世民进宫见李渊,还跪在地上,抱着李渊嚎啕大哭,李渊也跟着哭,看起来就是一副舐犊情深的样子。三天之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让他接管朝政。

李渊其实不想这么干,他自己当皇帝还不到十年,还没过完瘾,可是没办法,李世民已经掌控了局面。李渊是个聪明人,知道硬刚只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就主动迎合李世民。

从宣武门之变到李渊禅位给李世民,中间大约有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李渊做了一些事。比如说,给尉迟恭,程知节,宇文士及,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秦王府官员或政变功臣升官;再比如说,李渊撤掉了天策上将府,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

李渊做的这些事,对他是有好处的,毕竟让李世民看到了他的态度,也为自己退休后可以安然度日做好铺垫。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渊于626年9月3日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则称太上皇。

那么,李渊当上太上皇之后,他的生活过得如何呢?

要搞清楚这几个问题,我们得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居住条件。

李渊退位之后,依然居住在正宫太极宫,居住环境自然是很好的。李世民则住在太子东宫处理政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时间。

要说李世民心里没气,我是不相信的,毕竟自己都做皇帝了,却只能住在东宫。这事如果传出去,虽然大家都会说李世民有孝心,但是李世民的威严何在,这皇帝当得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

到了629年4月的时候,李渊就“主动”提出,要搬到弘义宫去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很适合养老。弘义宫其实就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李渊搬过去住之后才改名为大安宫,那么那里的环境如何呢?

答案是,不怎么好。

大安宫根本就没什么山水和花草,而且规模很小,无法跟太极宫相比,甚至比东宫的规模还要小,这显然与李渊太上皇的身份无法相比。

不过这倒没什么,毕竟有个容身之所也就可以了,让李渊伤心的是,他从小就是个好动之人,很喜欢出行和打猎,但是自从他搬到大安宫居住之后,李世民就以李渊年事已高为由,在自己出去打猎和避暑的时候,把李渊留下来,致使李渊在数年时间里都没有走出大安宫一步,而且还要在夏天的时候忍受酷暑。

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显然不符合孝道。

贞观八年,李世民一反常态,上奏李渊说要带他去九成宫避暑,这难道是李世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吗?

不!因为李渊那时候已经中风了,躺在床上无法下地活动了。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邀请李渊去避暑,啥意思呢?

很多大臣都劝李世民要对李渊好一点,建议给李渊修建一座大的宫殿,李世民便于贞观八年八月下令修建一座大明宫给李渊居住。实际上,那时候李渊病得很厉害,估计活不了多久,李世民这个时候才想起修建宫殿,诚意有些不足。

果不其然,第二年李渊就去世了,一直到高宗时期,大明宫才初见规模。

第二,政治地位。

历史上有很多太上皇,但大多数在政治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说参与朝政,至少他留下来的一些国策会被继承下来,但李渊显然不包括在内。

李世民登基之后,先是废除了李渊在位时期实施的大部分国策,并对李渊实施的一些政策已经无情抨击,将其贬得一无是处;

紧接着,李世民又将李渊的心腹之臣全部贬出朝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裴寂。裴寂是李渊的第一心腹大臣,李世民将他做丞相时期做的事情全部否决,还说他是仗着李渊的关系为非作歹,然后将其贬黜到地位为官。

在李渊的心腹全部被铲除之后,李渊算是半点政治话语权也没有了,他被李世民变成了一个“聋子和瞎子”,朝廷上的任何事情他都无法得知,也杜绝他可能干预朝政的一切可能性。

所以,李渊在退位之后,是没有半点政治地位可言的,更没有作为父亲的话语权。

第三,生活福利待遇。

李渊的居住条件虽然与他太上皇的身份不匹配,但是他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

自从李渊搬到大安宫之后,李世民也去常去看他,他也没法与外界接触,所以他开始沉迷于吃喝玩乐,比如说看看歌舞,造造人什么的。

在这个问题上,李世民倒还没有为难李渊,给了他很多生活经费,而且还给他派去了很多太监宫女照顾他的生活。所以,李渊平时没啥事就看看歌舞,遇到好看的女子,也会临幸她,所以他又多了很多子女。

李渊是个妻妾子女众多之人,他有名分的妻妾多达20余人,一生共有儿子22个,女儿也有19个,算是个多子多福之人。

在李渊的这些子女之中,大部分都出生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宣武门之变之后出生的儿子有三个,即李元晓,李元祥和李元婴,再加上几个女儿,数量也不算少。

考虑到李渊当太上皇时候的年纪已经六十岁了,还能早出这么多孩子,可见李渊果然是宝刀不老啊。事实上,李渊这也是被迫无奈,毕竟啥也干不成,整天呆在大安宫,也只能自娱自乐了。

据历史记载,李渊在大安宫的生活,多数时候都是门庭冷落。李世民曾举行过几次大型宴会,邀请过李渊前去参加,但都只是陪衬,做做样子罢了。除此之外,李渊并没有其他对外的娱乐活动,也没有外出。

关于李渊为何不外出这个问题,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李世民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大概是因为他出于安全考虑,而且身份特殊,与老百姓也不一样,所以不太愿意出去。

李渊退位之后还活了近十年时间,他晚年因为中风而卧病在床,李世民也曾派遣御医前去给他看病,但最终他还是于635年病逝,享年七十岁。

总体而言,李渊的私生活还不错,李世民给了他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第四,心理健康问题。

别看李渊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其实他的内心总体而言还是很郁闷的,这种郁闷倒不全是因为他政治地位低,居住的宫殿小,没多少机会出去活动,还在于亲情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李渊的嫡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和李元吉四人,他们也是李渊最重视的儿子。

李元霸早亡且不说,李世民因为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的嫡子一下子就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了。但李世民还是逼迫老子退位,这对于李渊这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来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自玄武门发生之后,李渊的内心可能也早就如同死灰了,他不止一次跟裴寂说,自己其实也不愿意再当皇帝,让二儿子李世民早些登基,自己也好去过过安生日子。

李渊的这些话表明,他也许是半无奈半自愿,但我觉得,他其实也想修复与李世民的关系,毕竟嫡子就只剩下这么一个了,好也罢坏也罢,已经没有选择了。

然而让李渊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对他不太热情,只是把他当一尊佛,好吃好喝供着,父子之情却越来越淡薄。

所以说人间冷暖,也只有李渊自己知道。也许是为了消愁,李渊在退休后就沉迷于歌舞和女色,以此来麻痹自己。

所以说,李渊在做太上皇时候的心理其实是不太健康的,因为亲情的缺失,使得他十分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他也带着这些遗憾离开人世。

写在最后:

李世民虽然堪称是一代明君,但是在对待李渊的时候,确实在孝道上有缺失,这也是他让后世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关于这件事还有个小故事,是这么说的: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在宫中建造了一座瞭望台,站在上面可以眺望安葬着长孙皇后的昭陵。

有一次,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台看昭陵,魏征却说自己看不见。李世民便指着昭陵的方向说,你看,就在那里。魏征却说,哦,您说的是昭陵啊,我还以为你说的是先帝的献陵呢。

李世民听完魏征这话,知道他是在指责自己不孝顺,于是命人拆除了瞭望台。李世民其实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儿,但就是不改,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积极参与讨论。

山水一程.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