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纠正一下,李渊是主动让出皇位的,根本不是李世民逼迫他退位的。因为不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没有明确记载李世民逼李渊退位的只言片语。

那么李世民究竟做了哪些事,才让李渊主动让出皇位的?今天我就给朋友们揭秘历史真相:

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揭示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内幕没有那么简单。

诚然,李世民是一位成就显著的一位“仁君”,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创繁荣的“贞观之治”,稳定了大唐盛世的基业。

但史学家们也对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褒贬不一,评说不断。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也是胜利者所写的。任何一个胜利者都会把自己标榜成为正义的化身。

而历史是否完全如正史所写?谁也不得而知,李世民在继位后曾修改过史书,这也是史学家们一直存在的一个争议。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如果说这场政变要是换成李建成赢了,恐怕将会是另外一种说法,李世民可能会被描写成叛军。

毕竟李世民的皇位得来的很不光彩,是由自己的亲兄弟和亲侄儿们的鲜血所染红的。

李世民的残酷登基之路就是一个血淋淋的鲜活案例:杀兄夺嫡、弑侄灭门、逼父退位、强娶弟媳,真是有悖人伦。

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1日,李世民密奏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渊不了解事情真相,决定第二天召见三人问个究竟。

公元626年7月2日,李渊召见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前来对质。

李世民亲率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员大将,在长安城玄武门发动政变,当场射杀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随后,李世民又下令把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以谋反罪名处死。

逼迫唐高祖李渊让出兵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两天后,李世民被册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唐太宗李世民正式登皇即位。

朋友们,但我认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下台,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夺权之计!: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跟朋友们介绍一下,李世民为何选在“玄武门”发生政变?“玄武门”又有何特殊之处?

原来“玄武门”是唐朝时期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是皇宫城的北门。

皇宫分为内廷和外朝两个部分:内廷是后宫嫔妃们居住的地方,外朝则是皇帝朝政办公的场所。

为了保证外朝和内廷各自里面人员的安全,它们之间就需要互相分隔,而“玄武门”就是分隔二者之间的大门,门外驻有护卫禁军。

所以说“玄武门”在皇宫内起到重要枢纽的作用,拿下玄武门,也就意味着解除了皇宫中最精锐的防守力量。

换句话说:要是控制了玄武门,就可以控制外朝和内廷,也就控制了皇帝与嫔妃,进而控制朝廷甚至整个国家。

所以在发生政变时,首先必须要控制“玄武门”。

为什么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一场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夺权之计!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曾亲口答应事成之后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可李渊并没有兑现诺言,而是把太子之位给了李建成,把李世民封为秦王。

李世民自然是心有不甘,但按照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皇子的位置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他的。

所以,李世民既然想当皇帝,就不能靠正常渠道获得。

他为了达到目的,只能采取多立战功、多网罗人才,进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一步积蓄和存储力量。

而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就是李世民提前布下的一枚棋子。

通过我之前的讲解,大家都知道“玄武门”的重要性。

玄武门既然是进入皇宫的必经之地,李渊自然要用自己最为信任的武将来把守,而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却早已被李世民所收买。

在20世纪初发现的唐朝开国元勋常何的墓志中记录了他曾参与“玄武门之变”。

据《常何墓碑》记载:常何,汴州浚仪人 ,参加了瓦岗寨起义,降唐后曾经跟随李建成多次征战,深得李建成信任。

后来常何被李世民提拔为护卫“玄武门”的禁军将领,他自然是对李世民是心存感激。

李世民为笼络常何,还曾:“赐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

金刀就是钱的意思,就是说李世民给了他大量的钱财,让他收买那些骁勇之人做为自己的帮手。

所以当李建成、李元吉入宫时,卫队自然被常何阻挡在“玄武门”之外, 只允许他们两人可以入宫。

而李世民却可以带着九员大将和数名军兵,随身携带武器进入皇宫内埋伏。

朋友们,大家可想而知,想要收买一个人,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这得需要长期的经营和积累。

这也恰恰说明了李世民早就有当皇帝之心,而且早早的就做好了当皇帝的准备。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一步、策反“玄武门”护卫禁军将领常何;

之前跟朋友们介绍过,“玄武门”护卫禁军将领常何是李世民提前布下的一枚棋子。

常何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后来被李世民收买,在“玄武门之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步、做好准备,提前埋伏;

公元626年7月2日,不待天亮时,李世民就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九员大将提前埋伏于玄武门内;

据《新旧唐书》记载: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

第三步、武力挟持李渊;

李世民指派尉迟敬德武力挟持李渊,即便“玄武门之变”不能得手,自己还有翻身的机会。

据《资治通鉴》记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此时正在海池划船游玩,等待李世民等三人前来对质。

这时,尉迟敬德率领70名士兵,手拿长矛,满身鲜血,杀气腾腾的冲过来道:“太子和齐王作乱,我奉秦王之命前来来保护你!”

而受到劫持的李渊,便问早已投靠李世民的萧瑀和陈叔达怎么办?

二人说道:太子和齐王对国家没有什么功劳,还嫉妒陷害秦王,早就该死。秦王功劳大,而且人人拥护,皇帝就应该册封秦王为太子!

李渊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接着尉迟敬德又胁迫李渊写下一道封秦王为太子的诏书:“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朋友们,李渊此举就等于将国家军政大权全部交给李世民。

可以看出,尉迟敬德的职责就是负责武力挟持李渊的。

第四步、李世民甚至已经做好了政变失败的打算。

李世民在政变之前已经派张亮和温大雅率领千余名将士,赶赴洛阳驻守。

一旦政变失败,李世民会立刻逃往洛阳,并以洛阳为根据地,反攻长安城,夺取皇位!

所以当政变发生时,李世民能够迅速掌控局势。

因此,“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一场刺杀行动。

李渊为何主动退位呢?

第一、李世民战功显赫,权利也越来越大;

李渊年老体衰,又长期贪欲享乐,不理政务。使得文臣武将们自然的分成太子派和秦王派,而不再听从李渊的命令。

而李世民又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中,不但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显示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李世民率领军队消灭陇西军阀薛举、薛仁杲父子,又消灭了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一统中原。

可以说大唐朝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而且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将也是人才济济。比如: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李世民在朝堂中的权利和威望已经远远高于太子李建成,仅次于父亲唐高祖李渊。

第二、李渊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当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担任李渊的警卫后,李渊也就看清楚了眼前的局势。

尉迟敬德美其名曰给自己当保镖,实则就是武力威胁。如果自己再不退位的话,很可能连小命都不保了。

所以当李渊明白眼前的形势后,便“好汉不吃眼前亏”,选择了明哲保身,主动让出皇位。

第三、李渊不想再看到血腥屠杀;

李渊心里明白,如果自己不让出皇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家里存活的人就会要求自己为二人报仇。

而李世民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就会奋起反击,到时候整个朝堂又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杀戮。

李渊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最终选择主动退位。

我估计李渊在退位的时候已经和李世民进行了沟通,不让李世民再痛下杀手,乱杀无辜了。

但李渊还是错估了李世民的残忍。李世民最终还是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子们,全都杀掉,并且还霸占了弟媳齐王妃杨氏。

第四、李渊内心有愧于李世民。

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曾许诺:如果自己成王的话,一定将秦王李世民立为太子。

但是后来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却又将李建成立为太子。把李世民封为秦王,并且屡屡打压李世民。

对于李世民,李渊内心还是有些许愧疚的,所以他才会如此痛快的让出皇位。

通过我的讲解,大家可以看出,李渊主动让出皇位,肯定是在某种压力下,才做出不得已的选择。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权力自然是比李世民大,只不过敢于发动政变的人,要么成功要么就是死,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想好了要逼李渊下台,对于李世民来说,如果父亲李渊不合作,他肯定会叫手下“不小心”的弄死李渊,在李世民掌控皇宫的时候,李渊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交权要么被杀。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大唐帝国在他的管理下,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对内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对外能够开疆拓土,并且实行恩威并施的策略,使周边各国臣服于大唐,唐太宗李世民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可以说李世民的光芒把开国皇帝李渊掩盖住了,很多人会觉得李世民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对中国的贡献自然不用多说,只不过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却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那场政变中,他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都杀死后,还下令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杀红了眼的李世民下令大规模搜捕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属,在将大哥和四弟进行灭门屠杀后,李世民还想接着对太子东宫和齐王府臣僚们进行屠杀,这时候亲手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头颅的尉迟敬德却站出来拼命阻止,李世民这才停止了大规模杀戮。

李渊一生中共有22个儿子,而他和窦皇后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三子李玄霸早逝,李渊对自己嫡传的这三个儿子都非常爱护,而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是不世出的英才,这既是唐高祖李渊的骄傲,也是李渊头疼的地方。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第二年五月就建立了大唐坐上了皇帝宝座,在起兵造反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唐建立后,嫡长子李建成就被立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建立唐朝后,当时中国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军阀鼎立,唐王朝处于强敌环伺当中,然而出身贵族世家的李渊挺贪玩,经常到陕西华阴、终南山去狩猎,李建成身为太子就担起“监国”的重任,李世民则四处征伐各地军阀,因此变成了大唐江山大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局面,这也使得李世民军功不断,威望日隆。

特别是在虎牢之战后受到了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李渊对于这位立下诸多战功的儿子在封赏方面也颇为头疼,最后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还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署,这也使得李世民明目张胆的培养自己的势力,俨然一个小政府机构,李世民认为自己奠下了唐朝开国基业,并认为李建成是坐享其成,所以一直蓄谋夺权。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对于李世民的锋芒,李渊也心知肚明,不过仁慈的李渊面对几个儿子势成水火的局面却是痛苦犹豫,不知如何是好,对于他来说,李建成是嫡长子,而且也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没想过换太子,而李世民想要夺得皇位,只有通过政变一途,李渊对李世民的野心也有所察觉,只不过他和李建成仍然从亲情的角度出发,没有预料到事情最后会发展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李世民在诬陷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的时候,李渊也没想到是李世民要发动政变了,“愕然”的李渊从震撼中回过魂来,让他们三个兄弟明天早上到宫里当面对质,全然没想到是李世民为了血腥政变埋下的一着恶毒狠招。

可以说李世民是有心算李渊和李建成的无心,第二天一早,李渊召集了裴寂、萧瑀、陈叔达等重臣在太极宫里泛舟湖上,悠哉悠哉的等着几个儿子来当面对质,等到尉迟敬德浑身是血、穿着盔甲手握长矛来到李渊面前时,一切都已经掌握在李世民手里了,皇宫已经被李世民手下包围,李渊就算是想下命令也送不出去,何况面前还站着一个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

随后李渊在尉迟敬德的胁迫下写了一道手谕,要求所有军队全部接受秦王李世民的指挥,李渊在当时的内心绝对是震撼和恐惧的,自己的儿子杀了另外两个儿子,还将自己的十个孙子都杀了,李渊没有理由不怀疑李世民会趁机杀了自己。

在政治面前,亲情显的多么苍白,当李世民出现在李渊面前时,已经掌握了长安城内外的绝对军权和政权,随后李世民扑到李渊怀里“吮乳而哭”,李渊此时心里才算稍微安定下来,面对无可挽回的局势,李渊也只能顺势而为,跟李世民说几次都有想“投抒”的感觉,算是认命了,随后下诏斥责李建成和李元吉罪行累累,死有余辜,另外又下了一道立秦王为皇太子的诏书。

李世民敢于逼李渊下台,是经过了周密的布署,再加上他是大唐帝国军功卓越的皇子,是唐王朝第三号人物,威望很高,他的部下跟着他也是死心塌地,只有李世民登上帝位,这些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的人才可以更进一步加官进爵。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支持下,李世民发动政变,封锁消息,李渊完全不知情,自然不可能下什么命令,等到李世民政变成功,李渊已经被软禁,更没有办法下命令了,再说李建成都已经死了,李渊毕竟心善,为自己也为了大唐江山,只能交权给李世民,将大小国事交由新太子管理,被架空的李渊两个月后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当太上皇了!

 吉祥如意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