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为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很简单,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实夏朝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证据,是从严格的考古角度来衡量,而当下所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中,是没有一个带有“夏朝”标志的。

没有证据,自然也就无法证实夏朝真的存在。

我们所知道的夏朝,是来自于史书中的夏朝,根据史书的记载,夏朝最早的起源,还要追溯到“颛顼”时期。

颛顼是黄帝之孙,他有一个儿子名为“鲧”,而“鲧”的儿子,就是我们熟知的大禹了。

“鲧”死后,大禹接替父亲继续治理水患,他放弃父亲“堵”的策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最终成功的将水患根治。

也正因为他治水有功,不仅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也因此促进了所在部落的农业生产。

而随着禹所在的部落实力逐步强盛,再加上他击败“三苗”,声望达到极点,在这种情况下,舜就把王位禅让给禹。

到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自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而禹的儿子启,就是史料中所记载的夏朝开国君主。

当然,夏朝这个称呼,并不是启以及启的后人所定的名字,当时的他们也不会称呼自己为夏朝人,这个名字,是后来的周朝人在撰写史料时所定的。

启建立夏朝后,经历了“太康误国”以及“少康中兴”,最终在最后一位君主“履癸”登基后不久灭亡,这个履癸,就是我们所说的“夏桀”。

夏朝亡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商朝,再往后就是周朝、春秋战国等我们熟知的朝代了。

而这些记录夏朝兴亡历史的,主要资料皆来源于周朝人,到了春秋时期,则出现了如《竹书纪年》这样的编年体史书,最终,司马迁经过系统整理,著成《史记.夏本纪》。

也就是说,我们如今知道的夏朝以及夏朝的相关事迹,是来自于史料的记载,更准确地说,是来源于周朝人的记载,是他们心目中的夏朝。

理论上来讲,既然有相关的史料记载,那么夏朝也就是存在的,但历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质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之所以会对夏朝是否存在有质疑,其实主要是没有直接证据。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不仅有相关的文献记载,还有考古而来的实物来佐证其存在。

比如古老的商朝,就有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这个证明,同时,殷墟里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更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说明商朝确实存在。

而商朝之前的夏朝,就没有这样的考古证明。

像河南洛阳偃师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虽说在时间节点上,与夏朝在时间、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但可惜的是,二里头文化是一个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的文化。

没有文字流传,就无法说明二里头文化是夏朝的遗址,因此,也就不断确定夏朝的存在。

按照考古界的说法,二里头文化确实是东亚大陆最早,也是最广域的王权国家,其发现的宫城规模、城市的主干道网路,以及车辙、手工作坊区域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即便如此,二里头文化仍缺乏一个重要的标记,那就是夏朝这个族群的族徽。

因此,说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的王权文明确实可以,但说它就是夏朝,就颇有些武断,而这也是质疑夏朝存在的主要原因。

当然,除了二里头文化之外,近几年,在河南又发现了两个与夏朝有关的文化遗迹。

其中一个,是位于河南郑州西郊高新区的“东赵遗址”,东赵遗址面积100余万平方米,距离郑州商城遗址约14公里。

而在东赵遗址中,曾发掘出卜骨坑、祭祀区,另外,也考古出用儿童奠基等现象,这些都是我国夏代考古史上首次或为数不多的发现。

不过,这些只能说是与夏朝有关,不能作为直接证据。

同样的,在河南郑州西南方向的新密,所发现的“新砦村遗址”也是如此,包括时间节点、地理位置等,对应上了夏朝存在的时间不假,但只能说是,在殷商之前,确实曾有一个政权,但不能百分百确定,这就是夏朝。

毕竟考古工作是十分严谨的,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就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所以,没有类似于甲骨文这样的自证明文字资料和证据出土,也就无法解释和弄清楚上述几个遗址中,所发现文明的族属和其背后王朝的归属问题。

因此,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也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过,前文也提到,在多个遗址的发掘过程中,以及所出土的文物,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殷商之前,确实有一个政权存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这个政权,目前考古界对其称之为“先商”

所谓“先商”,顾名思义就是殷商的早期阶段,更准确地来讲,其指的是商朝的第一位君主“汤”在建立商朝之前的阶段。

商朝人源自东夷,根据《史记·殷本记》的记载,商朝人的先祖为“契”,据传他是帝喾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因此,商朝的后人就以玄鸟为图腾。

而建立商朝的“汤”,就是“契”的十四代孙。

当然,商朝的建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成功的,也是在部落逐渐发展强大后,同时又吞并或是击败了其他族群,最终形成的商朝。

而在“汤”发展自身实力,并一步步强大的这个过程中,当时存在的其他文明,就称之为“先商”。

支持“先商”理论的,认为在商朝崛起的过程中,确实击败和吞并了其他族群,但当时部落林立,族群也有很多,因此,就不能说商朝的政权是继承于夏朝。

既然不是继承于夏朝,那夏朝存在与否,就应该质疑。

因此,从这个理论角度出发,那些所发现的遗址,包括二里头文化、东赵文化以及新砦文化,都属于是“先商文化”。

正如前文所说,先商文化是确实存在的,殷商这个政权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问题就是,这个先商文化的族属和归属,到底是不是我们认为的夏朝,我们无从得知。

并且,根据考古发现,先商文明的存在区域十分广泛,但其具体的组织形式,我们却并不清楚。

相比之下,距离那个时代最近的,莫过于商周时期的人了,而周朝的人也正是有着相对一手的资料,才写下了关于夏朝的记载。

但还是前文所说的那句话,这个夏朝,只是周朝人心中的夏朝,不是商朝人,更不是夏朝人心中的夏朝。

而既然只是周朝人自己心中的夏朝,因此,就不等同于夏朝真实存在过。

换而言之,就是假设夏朝真实存在,但与周朝人所记载的也未必一致,至少,夏朝的人不会称呼自己为“夏朝人”。

那么,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周朝人会将殷商之前所存在的那个政权特意命名为“夏”呢?

姑且认为,这是周朝人自夸的一种方式。

“夏”字在古籍中有“大”的意思,另外,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夏字的本义为“雄武的中国人”,而根据辞书之祖《尔雅》的记载,周朝人在最初是自称为“夏民”的。

因此,在强调自己强大的同时,周朝人就把曾经“敷下土方”的大神禹,和殷商之前存在的政权联系在一起,并将这个政权命名为“夏”,让禹成为夏朝的奠基者,而夏朝也就顺理成章的建立起来。

说白了,周朝人就是要说明,自己取代殷商,是回溯正统,是天命所归。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事实真的就是如此,毕竟当前夏朝是否真的存在,仍有不少人质疑,因此,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事。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商朝之前有一个朝代存在,但叫什么周朝人也不知道,所以就起了个名字“夏”。

所以,如果说去质疑夏朝存在与否,倒不如深入地考证这个存在于殷商之前的朝代,假设证据确凿的存在,就不能因为无法证明它的名字是“夏”,就去质疑和否定它的存在。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夏朝存在与否,不可否认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都是从上述的二里头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中发展而来,正是这些文化的不断进步,让我们的祖先在严酷的社会竞争和人与自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厚重的华夏文明。

为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对夏朝的质疑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在此之前基本没人怀疑夏朝,随着国外考古学传入国内,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以顾颉刚、胡适、钱玄同、郭沫若等人为首的学者开始质疑夏朝的存在,并运用一些研究手法,出书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著名的“古史辨派”,他们不仅怀疑夏朝,而且对古代的很多著作都有怀疑。

顾颉刚有一句名言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这话的意思是说:古代史书的记载都是后来通过传说一层层积累起来的,所以未必可信,而且时代越往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古史辨派把自己的观点都记录在《古史辨》这本书中,这书是在1926年出版的。

顾颉刚的《古史辨》

中国五千年历史一般是以司马迁所著《史记》为开始的,《史记》中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纪》,讲的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事,从黄帝时期一直讲到尧、舜、禹,《史记》中的第二篇是《夏本纪》,第三篇是《殷本纪》,第四篇就是《周本纪》。

古史辨派在怀疑中国历史时,不仅仅只怀疑了三皇五帝和夏朝,而且还怀疑了商朝和西周,直到公元前841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开始,才认为是中国的信史,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考古是一片空白,古史辨派怀疑这些历史不存在,证据就是逻辑推断。

比如说司马迁所在的时代离夏朝有两千多年,所以不可信,再比如时代越靠后,传说中的古史期越长,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越容易被放大,古史辨派所有的证据就是这类推断,没有任何考古证据,也没有史料证据,唯心观较强,所以这仅仅是一种怀疑,并不能成为论点

司马迁与史记

顾颉刚甚至有一些非常可笑的论点,比如他认为大禹治水的真相是:大禹是一条类似于蜥蜴的爬虫,是九鼎上刻的一种动物,是不存在的。先别笑,这可是顾颉刚经过研究考证出来的,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可笑的,大禹治水这事在西周出土文物“遂公盨”上是有记载的,也证明了顾颉刚论点的错误。

如果古史辨派的论点成立,为何我们要相信20世纪20年代的学者,而不相信几千年前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呢?完全可以用古史辨派的证据来反驳他们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古史辨派也带来了正面的意义,就是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

《古史辨》这本书出版2年后,殷墟开始发掘,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进行考古,第二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参与了殷墟的发掘,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局动荡,技术条件落后,缺少经费,殷墟考古虽有文物出土,但一直进展不大,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大规模进行殷墟的考古,还在1976年发现了妇好墓,又经过十几年的考古发掘,累计出土甲骨文达到15万多片,然后又经过大量的研究,才破解出部分甲骨文,同时也证明了殷墟是商朝的都城之一,确定了商朝为信史。

甲骨文证明了商朝的存在

最为重要的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中记载的商王世系基本吻合,这就达到了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物的高度一致,以此确实了商朝为信史,这一发现打破了疑古派的错误怀疑,证明了西周与商是信史

中国史学界对夏朝的认识与态度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派大出风头,几乎成为当时史学界的主流思想,甚至有极端疑古派学者为了否定而否定,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疑古派的大量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一学术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逐渐消逝。

由于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并与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基本一致,既然《史记》能准确地记载商朝,那么夏朝也应该是存在的,所以史学界对《史记》夏朝的记载开始持肯定观点,但是受到疑古派思想的影响,部分史学家在20世纪中叶仍然对夏朝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个时期怀疑夏朝与肯定夏朝存在的学者都有

遂公盨

1959年,在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的带领下,开始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21世纪初,考古学家们一直在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考古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考古界对于夏朝的态度也不断发生变化。

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在经过对二里头考古的实践工作后,写出了初步的工作报告《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这篇报告中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据古代传说,商朝之前有一个夏代。近几十年来虽说一部分疑古派学者对夏禹个人的人格问题发出若干疑问,可是对于夏代的存在问题并没有人怀疑,但是在考古研究方面,夏代还是一个空白点,这岂是应该有的现象?

二里头遗址

从这段话能看出来徐旭生及当时的学者对夏朝的存在是没有疑问的,只是因为考古方面是一片空白,所以需要继续进行考古工作,以证明夏朝的存在,徐旭生在他的另一部书籍《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认为中国历史是从炎帝、黄帝时期开始的,也从侧面证明了他是相信夏朝存在的,这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史学界对夏朝的态度。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经被七个国家授予院士称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文明的起源》中说到:

至于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历史上夏朝与商朝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二里头文化的晚期是相当于历史传说中的夏末商初,但是夏朝是属于一个传说中比商朝为早的年代,这是属于历史(狭义)的范畴,在考古学的范畴内,我们还没有发现有确切证据把这里的遗迹遗物和传说中的夏朝、夏民族或夏文化联系起来。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夏鼐的这一观点成为保守考古学家的一种通用观点,这种观点既不否认夏朝也不肯定夏朝,而是以考古为依据,找到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包括后来的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也是持同样的观点,许宏与夏鼐也有不同的地方,许宏在他的著作《最早的中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作为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期的大型都邑遗存,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学术地位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同时,二里头遗址地处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也大体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因此,二里头遗址理所当然地成为探索夏文化与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从许宏的这段话中也能看出,他认为二里头遗址比商朝早,他在书中也称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因为二里头遗址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与商文化完全不同,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二里头文化的特点及与商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是许宏认定二里头遗址是文明,也就是说许宏认为在商朝之前存在一个文明,至于是不是夏,他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龙

按许宏的观点及对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已经证明了商朝之前一个文明,二里头遗址有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早度成熟的宫殿建筑,许宏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最早的中国,也就是中国进入文明的开始,这是从考古学上论述的,而不是史书,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找到证明夏朝存在的文字

也就是说,从考古学上,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已经证明了二里头遗址是比商朝早的文明,注意是文明,这就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二里头就是史记中的夏朝,另一种可能是二里头不是史记中的夏朝,但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文明的朝代,至于名字是不是叫夏,就需要继续考古了。

从西方考古学上来讲,文明是有三个要素的,也就是:一要有发达的青铜文化,二要有发达的城市建筑,三要有文字。二里头遗址也发掘过一些文字和符号,但由于目前没有破解,并不知道这是不是文字,这也是很多人怀疑夏朝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死死咬住目前夏朝还没有发现确切的文字,或者说没有破解已经发现的夏朝文字

疑似夏朝文字

随着考古的继续深入,在1996年以后,史学界的主流观点都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的说法,并且认定二里头遗址一期到四期就是夏文化,刚提出这个观点时,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辩论,到20世纪90年代后,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邹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写了一系列的论文,包括《夏文化分布区域内有关夏人传说的地望考》、《关于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试论夏文化》等,大多收集在《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邹衡是采用一种文化的比较方法,在出土文物上呈面的不同的特征来区分商文化与夏文化,论文集中详细地论证了二里头文化与商朝文化的完全不同,以考古的方法论证了二里头文化一期到四期就是夏文化。

邹衡还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他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早就发现了夏文化,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区别夏文化与商文化,邹衡的这种用文化差异比较来区分夏文化的方法,成为史学界研究夏文化的一个方向,考古学家孙庆伟在他的《鼏宅禹迹》一书中,也是用文化差异来论证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这都是从侧面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二里头遗址截面图

夏朝是没法证伪的,因为不管是史书的记载,还是考古学的研究,都有证据支持在商朝之前是存在一个文明朝代的,区别就是:史书认为这个朝代是夏朝,但考古学并无证据证明这个朝代是夏朝,只知道这个时代存在,至于是什么朝代,考古上并不能确定。

所以少数保守的考古学家认为夏朝还不能确定,比如许宏,但他们并没有否定商朝之前有文明存在,这是最重要的,但总有些人曲解了他们的意思,认为没有发现文字证明夏朝,就是夏朝不存在,这是不能划上等号的,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夏朝的态度就是两种观念,一是像许宏这样的,认为夏朝还不能确定,只能确定商朝之前有一个文明,另一种就是像邹衡这样的,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夏朝是存在的,这两种观点中,没有人认为夏朝不存在。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兽面纹铜牌饰

对于夏朝的怀疑大多来自国外的学者,由此也影响了一批人,国外学者的怀疑有各种原因,既有学术上正常的争论,也有文明之争,更有背面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事实上,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国外历史持怀疑态度,比如国外所谓的希腊文明与埃及文明,就有很多人怀疑是伪造的,由何新、黄河清、程碧波、董并生、诸玄识等中国学者共同编写的《欧洲文明史察疑》,从考古学、历史文献、语言学等各个角度对西方历史进行了科学的怀疑。

整个世界历史中,唯有华夏历史是连续不断的,也唯有华夏史书是前后呼应并延续的,五千年文明从未断代,文字、语言、文化都是一脉相传的,商朝不可能突然出现的,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也不是一天形成的,都是华夏先民一代一代过渡而来的,商朝之前存在一个文明已经有确凿的证据了,这足以证明夏朝的存在了。

为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因为目前认定文明史是采取西方学者的观点,即要有史实的文字记载,这样中国文明史只有3700年,这个底限是商始,自然把夏朝排除在外了。实际上夏朝形态是基本确立的。1,文字: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比甲骨文老了2000~3000年),山东大纹口文化中晚期的陶文(距今5000年),2,遗址,河南淮阳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器,文字,距今5000年。3,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遗址4,河姆渡遗址文明程度也证明距今5000年。。。。。。这些都证明夏朝的存在。

羁绊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