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史书记载,夏朝人还真的养了两条龙,最后还将它们送上了餐桌,不过,这里所说的“龙”到底是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龙”,就值得推敲一番了。

“夏人吃龙”的出处

“夏人吃龙”这个故事的主要出处并非一些野史和传奇,而是出现在《史记》当中。

根据《史记》的记载,夏朝人不但驯养了两条龙,而且还将它们做成了人类的食物,“天上龙肉”真的被人类食用过吗?我们先来看看《史记》中记录的这个故事。

故事中两条龙的主人叫孔甲,是我国夏朝时期的一位君主。相传孔甲十分信奉鬼神一说,对天帝也是非常的尊敬,他的虔诚终于感动了天帝,于是赏赐给他了两条龙,这两条龙还是一公一母,让他驯养。

虽说养龙说起来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可也得有能力、有经验才行啊,而遍寻周围的人,都没有这方面的技能。孔甲四处打听,寻找能帮自己驯养这两条龙的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找来了一个叫刘累的人,据说还是尧的后代,专门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虽说没什么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

孔甲专门封刘累为御龙氏,给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养龙。但是,刘累确实也没什么实际经验,没几天,母龙就死了,这可吓坏了刘累,君主的龙被自己给养死了,后果不堪设想啊。思来想去,走投无路的刘累索性将龙给煮了肉,端到了孔甲的饭桌上,以期待将来知道真相的孔甲能对他网开一面。

不明所以的孔甲吃着龙肉,觉得实在是鲜美,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于是又赏赐了刘累不少的财物。

而在不久后,孔甲还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也没有像刘累想的那样看在龙肉的份上对他法外开恩,而是大发雷霆,扬言要处死他,惊慌失措的刘累卷了财物逃之夭夭了。

当然,《史记》也不是这个故事的唯一出处,在《列仙传》中也有相关记载,这个故事中,在刘累养死一只龙后,孔甲又找来一个养龙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师门”,然而,这个“师门”虽然名字叫得响亮,但也不是什么高手,没多久又把孔甲的另一条龙给养死了。

孔甲这次暴走了,他也没有给师门任何逃走和辩解的机会,直接就给杀了。不过,两条龙死后,天灾不断,又是下雨又是火灾的,虔诚的孔甲觉得这是上天的惩罚,就想着出去祈祷,结果在半路上就死去了。

夏人吃的真的是“龙”吗?

关于夏人吃掉的“龙”,大概率不会是我们理解的那个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神龙,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关于这方面的猜测有很多:

一种说法是上古时期繁衍下来的野兽,比如没有完全灭绝的某种恐龙,又或是哪一种濒临灭绝的水兽,总之,这种动物应该是一种比较稀有的品种,而在夏朝之后,也没有再出现过,有可能记载中的这两条就是仅存的物种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不过是两条鳄鱼罢了,古人对鳄鱼认识不多,将其误认作为“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曾经,在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中出土过一些文物,经认定,这些文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应该就是在夏朝孔甲时期。这些文物中的一件龙纹陶盘上,所描绘的龙的嘴巴又方又长,非常的像鳄鱼的嘴巴。而另一件叫做“鼍鼓”的祭祀用乐器,其蒙皮就是鳄鱼的皮,甚至在鼓腔内还有鳄鱼的骨头存在。这两个物件能够说明,当时夏朝时期的北方,曾生活着不少的鳄鱼,而它们体型修长,又威猛凶狠,很有可能被古人当作龙的原始形象。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过吗?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能获得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很多地方却又让人疑惑,就比如,十二生肖中,为什么独独“龙”是不存在的呢?世界上那么多的图腾都是真实存在的生物或物体,为什么我们的图腾“龙”却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呢?如果人类没有见过龙,为何又能将它描绘得如此形象呢?......

种种猜测,让人们对龙充满了好奇,那么它是否存在过呢?

提起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两件事:

一是关于辽宁营口的“坠龙事件”:1934年,营口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使得辽河的水位猛增,北岸的一片芦苇塘也被彻底淹没。而在雨停水退之后,附近的人们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巨型怪物的遗骸,还有报纸专门记载了此事,具体是什么动物没人能说得清楚,不过人们依据骨骼形象,联想到了龙的形状,就有人传出这是“龙”的遗骸,“坠龙事件”也就越传越神秘。

另一件则是日本大阪瑞龙寺的真龙标本,传说,这是明治时期一位日本人从一位中国农民手中买回去的,被当成至宝保存了下来,有些人依其形象,也将其当做“龙”的存在。

这两件事,一直以来被一些人当做龙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至于真实与否,也没人能说得明白。

龙是否存在过呢?人们众说纷纭,支持龙存在的拿不出更有力的证据,而持反对意见的也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论。

但是,也有人指出来一个现象,那就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古代绘画中,似乎都能看到“龙”的身影,虽说各自的形态都不一样,但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对龙有所记载,这件事是不是又能说明点什么呢?

结束语:夏朝人吃龙,其实不过也是一个传说故事而已,毕竟夏朝时期太过久远了,是传说还是真实没有人说得清朝,而记载中的“龙”是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龙”还有很大的疑惑。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过龙吗?

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是怎么一回事?

夏朝人很嚣张啊,小编只吃过驴肉。夏朝人吃了最后两条龙,这事是以史料形式出现的远古传说。此事录在司马迁《史记》。

常闻夏朝人养龙传说,正经史书如《史记》和《左传》都有类似记载,传的有鼻子有眼。夏朝人到底有没有吃龙?或者说他们到底养了什么东西,后被世人传为养龙?

夏朝人吃龙的故事

①"孔甲畜龙"典故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史记》载,夏后氏孔甲,一日见野外天降二龙,一雌一雄。此乃天帝恩赐,大吉之兆,可是孔甲不会养龙("食"为饲养)。有人名刘累,此人曾从豢龙氏那里学过驯龙术,于是便为孔甲养龙。孔甲赐其"御龙氏"。

谁料这刘累比纸上谈兵的赵括强不了多少,雌龙被他鼓捣死了……刘累抖个机灵,就做成龙肉端给孔甲吃了。孔甲不知是龙肉,直呼好吃,好吃,让他继续做起来,不要停。刘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另一条也杀了……

很快,孔甲发现没有龙肉吃了,两条龙也没了,就派人找刘累。刘累机灵的很,心知大祸临头,早就悄悄溜之大吉了……

以上是《史记》所载,另见于《左传》、《路史》、《吕氏春秋》等古籍,大同小异。

②夏朝养龙传说

当舜之时,人来效献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

——路史·后纪

故帝舜氏世有蓄龙,及有夏,孔甲……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说舜帝时天下臣服,四方进贡各种奇珍异兽,其中就有龙。有人叫董父,好龙,通晓龙习性,懂龙驯养之术。舜帝就让他养龙,并赐"豢龙氏"。所以上文说舜帝世代有龙养。

后来到孔甲时代,因顺服天帝,获赐雌雄二龙。后面故事就是刘累把二龙弄没了……

孔甲为夏朝十四任君主。舜帝常有龙养,来到孔甲时代,一无龙可养(天帝赐龙),二孔甲不懂养龙。可见孔甲时期龙已经很稀有了。

天帝所赐雌雄二龙已被吃掉了,所以就有了说法☞ "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

孔甲到底养的是什么东西?

龙形象无非三类,自然动物、图腾文化、其他象征。夏朝人把龙养在家,还能吃掉,看来那是还没强大到飞升的龙。

神化的龙只是图腾,动物化的龙存在吗?远古太久远,有很多传说,有很多文物资料,司马迁也搞不清,大概就依葫芦画瓢录在史记。

类似演绎文化又如神龟,但龟现实存在,神龙呢?假如孔甲真的养过"龙",原型是什么?

①夏朝文物的龙图案

临汾陶寺遗址文物☞ 彩绘龙纹陶盘和鼍鼓。

经考古家确定,该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孔甲生卒年代不详,据推为前1700年前后夏朝君主。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件文物所处时期恰好在舜帝和孔甲之间……

彩绘龙纹陶盘丨古代祭祀礼器,上有龙形图案。龙体型硕大,嘴修长,大而方,口生锯齿獠牙,酷似鳄鱼嘴巴。尽管艺术形象会再经加工,但皮肤更像鳄鱼而非我们熟悉的龙。

鼍鼓丨乐器,也属礼器,此鼓以鳄鱼皮为外蒙皮,鼓的支架为鳄鱼的骨板。

②甲骨文字形

尽管文字要把实物抽象化,但是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龙字依然保留几个特点: 大嘴,长尾,有爪,修长身型都和鳄鱼很像。

细节:鳄鱼趴地休息时会习惯性张嘴巴,还有头部凸起疙瘩,这些在甲骨文上都有体现。尤其部分写法字形往一边弯曲,还有宽度和长度比例,这形象和鳄鱼体态太像了。

③周易描述

《周易》曾经对龙形象有过一番刻画: 龙生血盆大口,生活于水域。

"血盆大口"能用来形容龙嘴吗?龙是神物,是图腾,与君王为伍!龙多有能耐,海陆空三栖,为什么强调"生活于水域"?但是,这两点和鳄鱼完全符合。

两件文物、周易描述、甲骨文字形,龙的形象都指向鳄鱼。远古时期北方曾生活着鳄鱼,古人用鳄鱼皮蒙鼓,技术娴熟,可见一斑。

所以,夏朝人养龙之说,大概率养的是鳄鱼。所谓"夏朝人吃了最后两条龙",若果有其事,孔甲和刘累养的也是鳄鱼。

小编结语

龙,鳞虫之长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古人把动物分"五虫",龙为"鳞虫"之首。很明显,水域霸主就是鳄鱼,如果我们概念里的龙不存在,那么鳄鱼算得上"鳞虫"之首。

野外水域中的鳄鱼,这个生着硕大脑袋、满嘴獠牙的庞然大物一定会让古人望而生畏,古人认为鳄鱼为"鳞虫之长"说的过去。

唯一可与鳄鱼匹敌的"鳞虫"只有蟒蛇,很可惜,它有专属古称"长虫",而且蟒蛇只是喜近水泽,而不像《周易》说的"生活于水域"。

很多古籍文献表明,龙最原始的样子或是鳄鱼,但鳄鱼注定无法保住自己"龙"形象。

龙是三栖神物,鳄鱼那体型在天上飞不尴尬吗?所以要拉长,变成蛇身;鳄鱼性凶猛,如何和仁厚君王捆绑?加上鹿角和人须;形象不够亲近民间,整个牛头和驴嘴……

龙形象一直演变,形象如此繁多,又有无数衍生文化,原因只有一个: 时代需求。

变,但有规律。元素或来自图腾,或祈福,或人们身边的动物。图腾这东西首先关乎心理和情感,不然如何成为古代统治手段?好听点,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

大家觉得,夏朝人养龙,到底所养为何物?如何看待刘累这个奇葩?哈哈。

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是怎么一回事?

龙到底存在与否,众说纷纭,据佛经所说,龙是真实存在的,若果不存在,夏朝人吃龙肉,就是子虚乌有,为了证明龙的存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最后的两条龙是如何被夏朝人吃掉的。

夏朝有一位君主,叫孔甲,这个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就是特别喜欢龙,有一个蛮夷部落的首领,为了得到夏朝的庇护,就送给孔甲一公一母两条龙,部落的首领从哪里得到两条龙,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孔甲得到了两条龙非常高兴,高兴之余,他又发愁了,他不懂的如何饲养这两条龙,于是他就张榜高薪聘请养龙的专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叫刘累的半瓶子醋,懂得一点养龙的知识,于是他就冒充大尾巴狼,接了这差事,可是没过几天,母龙水土不服,竟然死了。刘累很是害怕,君主的心爱之物竟然被自己养死了,这是要杀头的,于是他急中生智,把死掉的龙做成红烧龙,清蒸龙,送给君主品尝,孔甲吃到龙肉,觉得这才是自己最喜欢的美味佳肴,于是重重的赏了刘累。

刘累虽然养龙不在行,但是他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拿着刘甲赏赐的礼物,心中更加害怕,他知道刘甲早晚有一天会杀死自己,因为自己把他心爱的龙养死了,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偷偷的跑了。

刘累跑了以后,孔甲再次招聘养龙的高手,虽然只剩下一条龙,也要尽心尽力的去伺候,就在这时,一个叫师门的骗子,为了钱财,竟然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会养龙。孔甲也是糊涂,普通人见都没见过龙,那里还谈得上养龙,就这样,剩下的一条龙也被师门给祸害死了,孔甲大怒,就把师门给杀死了。

两条龙死了以后,天地间,再也没有风调雨顺了,有时候是数月暴雨,有时候烈日炎炎,万物尽被烤焦,孔甲觉得都是自己惹的祸,于是他想出去祈祷,让上苍原谅自己,结果死在了路上。

两条龙虽然死了,但是母龙的骨骼化为黄河,公龙的的骨骼化为长江,龙的传人遍布于世界各地。

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是怎么一回事?

以前经常听老人们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就说明龙肉是非常好吃的一种肉,至于味道怎么样?没吃过的人都说好,或许就应了那么一句老话“见面不如闻名”,没吃到过的东西、想象才是最美好的。

那到底有没有人吃过龙肉呢?根据《史记》记载,在夏朝的时候不但有人吃过龙肉而且还有人饲养过龙,考古发现的很多陶器制品上面有很多都有龙的形象,也就是说自夏朝开始不但有龙,而且还有人饲养、并且还有人以龙作画。

根据《史记》记载的故事,虽然有些玄幻和传奇的色彩,但出处和描述的还是比较详细,说的是天帝为了奖励刘甲,就赐予了雌雄两条真龙,刘甲就雇佣刘累来饲养这两条龙,可是刘累养着养着就其中一条龙给养死了,结果刘累就把另一条也给宰了,做成了盛宴给刘甲来吃,刘甲吃后大赞这肉好吃,就问刘累这是什么肉?结果才知道自己吃的是龙肉。

天帝后来知道此事以后非常生气,就不允许龙在出现在地球上,怕地球人吃龙肉吃上瘾,也就是从那时起“屠龙士”和饲养龙的专业户也就消失了。

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是怎么一回事?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生物,因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所以关于龙是否存在争议很大,众说纷纭。古人创造的十二生肖中,唯独龙不存在于现实中,这使得龙更加显得神秘起来。

关于龙,我国的许多正史中都有记载,如《史记》、《左传》、《路史·后纪》、《九州要纪》等。这些史料中不但记录了龙的存在,还记录了在上古的虞、夏之际,出现了两个擅长养龙的家族。他们专职为当时的帝王养龙,显赫一时。

据史料记载,舜帝时期,有一个叫董父的人,擅长养龙。他通过把握龙的习性和食欲来饲养龙。舜帝听说此事后,喜出望外,便招来董父,赐其姓“豢龙氏”,让其专门为王室养龙。

但龙是圣洁之物,极其难饲养,非甘泉不饮,非灵水不憩。为了养好龙,董父普天之下寻找甘泉,最终在山西省闻喜县境内的凤凰垣和峨眉岭之间,发现了一条长四十华里的大甘泉,水质俱佳,犹如湖泊,清澈明亮,这里简直就是豢养龙的相宜圣地,这便是今天闻喜县东北,横跨东镇和礼园镇的白水滩。于是董父便在此处定居下来,因养龙有功,舜帝便把白水滩一带赐给董父,作为他的封地。成为“豢龙氏”的董父家族,便世代在此为王室养龙。

龙并非凡物,一般人是无法征服的。除了天地之子的帝王外,只有那些具有非凡本领的特殊氏族或人物,才具有征服龙的专门本领。陶唐氏帝尧有一支后裔刘氏族,以狩猎为职业,也是最优秀的狩猎氏族。他们自然也希望能成为征服龙的氏族。

夏代时,刘氏族诞生了一个男孩,出生时手掌中有“刘累”二字,刘氏族的人便认为这正是神瑞兆示,即刘氏族将要成为征服龙的氏族。于是刘累被推举为刘氏本族的首领,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为了学到征服龙的本领,刘累稍微大一些便离开家乡到豢龙氏族那里去学习驯养龙的本领。天资聪颖的刘累很快就学有所成,成为当时中原部落中小有名气的驯龙能手。

夏朝第八代国君孔甲,是一位专好鬼神之事,不正宫廷,不务德政的君王。孔甲在一次外出打猎时,遇到两只他从来没见过的动物,大臣告诉他这动物是龙。于是孔甲派人将这两只动物带回了宫廷。但他自己却不会饲养,孔甲于是派人去找最擅长驯养龙的豢龙氏族的人,但没有找到。这时,刘累便毛遂自荐,主动请求承担龙的驯养工作。

孔甲在宫廷专门为养龙造了两座大水池,把抓来的两条龙交给刘累饲养。刘累养龙非常有一套,把两条龙养得非常精壮。孔甲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颁布命令,正式任命刘累为王室驯龙官,并赐给刘累“御龙氏”的姓氏,宣布由他取代豢龙氏的工作。

龙这种神物是非常难饲养的,刘累虽然在豢龙氏那里系统学过龙的驯养术,但是难免会出差错。过了4年,也就是孔甲七年时,刘累负责驯养的两条龙中,突然死了一条雌龙。活着的雄龙没日没夜地嘶叫,忽然有一天,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河水猛涨,那条雄龙也顺河游走了。

孔甲交给刘累驯养的两条路,一条死了,一条跑了。刘累眼看无法向孔甲交差,担心事情败露,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死龙剁碎做成肉饼,谎称是东海大鱼的肉,派人送给孔甲。不料这龙肉的味道还非常美,孔甲不知实情,吃了还大加赞赏,并派使者向刘累再次索求龙肉。刘累无法拒绝,又不能说出实情,自知闯了大祸,害怕事情败露后会族灭,于是带着一部分族人偷偷逃离夏朝都城,迁到鲁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

虽然刘累躲过了灭族之灾,但是他的族人从此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刘累迁到鲁县一带;一部分则继续留在祁姓刘氏族的旧地刘邑一带。

这些正史里记载的故事,让人不禁疑惑,根据现代人的认知,龙不是真实存在的物种。近代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龙源自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征服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后,巡阅四方,为了统一各部军令的符信,合符于釜山,不仅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图腾形象-龙。

但是从后世的考古中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年到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时代,就已经有了龙的形象。在兴隆洼文化分布范围内的查海遗址和杨树洼遗址分别出土了堆塑龙,查海遗址广场上出土的堆塑龙有接近二十米长,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杨树洼遗址则出土了一对用土堆塑的龙,两条龙之间相隔七米,其中一条龙身长1.4米,身高0.77米,昂首,扁嘴,挺身,像长穗草叶子一样的Y字形尾。扬尾呈腾飞状。另外一条龙身长0.8米,身高0.32米。两条龙形象相似,昂首展翅作轻盈飞翔状。

而且在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同一时期的大量土陶片上也绘有龙形纹饰,这些都表明,早在八千年以前,在东北亚地区就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龙文化”。要比黄帝创造龙的说法早四千年以上。

那么上古时期,究竟有没有龙的存在?史料中记载的古代“豢龙氏”和“御龙氏”养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他们养的其实是鳄鱼,但是按照史料中的描述,养龙的条件非常苛刻,龙对水的要求特别高。而且鳄鱼的肉也不好吃,在当时的北方地区,鳄鱼也是非常常见的动物,并不稀少。所以,鳄鱼的可能性非常低。

如果说龙的确不存在于现实中,那么近代以来发生的一些关于龙的事件就无法解释。比如1934年辽宁营口的坠龙事件,以及1944年黑龙江松花江的坠龙事件。这两件事不但有众多的目击者,当时的媒体还大肆进行了报道。尤其是1934年辽宁营口的坠龙事件,还曾登上CCTV10的纪录片《走近科学》以及《龙影遗骨》。最终,官方对这起神秘事件保持了开放性的结论。

也或许,在上古时期,的确有龙的存在。我们在古籍史书中,经常能看到关于龙的描述,它们既能在水中潜游,又能飞上天空翱翔。到了夏代,既然有了专门驯养龙的“豢龙氏”以及“御龙官”的职务,就说明巡洋龙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人们将这些巨兽捕获饲养、驯化,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

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范围还相对较小,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在这种环境下,龙的生存得到了保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龙渐渐成为濒危物种,最终走向灭绝。他们的遗骨或许躺在地下的某个地方,等待着人们去发掘。

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是怎么一回事?

《史记 夏本纪》: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这是记载在《史记》中的一个故事,说是上天降下了两条龙,一条雌龙一条雄龙,夏朝君主孔甲喂养不了他们,也没有找到豢龙氏(上古时期能够饲养龙的人),陶唐氏(上古时期养龙的另一个家族,比豢龙氏还要早)已经衰败,他有后代叫刘累,曾经跟着会养龙的豢龙氏那里学会了驯龙,刘累就去侍奉孔甲。

孔甲赐姓刘累为御龙氏,并让刘累继承了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两条龙中的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把雌龙做成食物献给了孔甲吃,后来孔甲派人来要龙,因为死了一条龙,并被刘累献给孔甲吃掉了,刘累就感到害怕,于是逃走了。

孔甲好龙

孔甲是夏朝的第14位君主,也是倒数第4位君主,孔甲的曾孙就是夏桀,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孔甲在位9年,根据《史记》的记载,孔甲喜好鬼神方术,总是做一些混乱的事,此时夏朝的国势日渐衰弱,很多诸侯相继背叛了夏朝。

《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在《左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一样的是,《左传》中记载的是有4条龙,说的是孔甲乱政扰乱了上天,天帝赐给孔甲4条龙,黄河、汉水各2条,各是一条雌龙一条雄龙,孔甲不能饲养,陶唐氏的后裔刘累曾经跟着豢龙氏学习养龙,于是侍奉孔甲,之后的事情与《史记》记载基本一样。

刘累养龙

不管是4条龙,还是2条龙,一提到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神话中的龙,把这个故事当成神话故事,事实上,很多神话故事来源于事实,龙虽然是神话中的动物,但龙是原型的,龙有两个原型:一是蟒蛇,二是鳄鱼

接下来详细讨论一下孔甲吃的龙到底是什么东西?

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县西水坡发现了一组上古时期的墓葬,在第1组45号墓穴中出土了一幅男性的骨架,骨架的左边用蚌壳摆出一条龙的图案,右边也用蚌壳摆出一只老虎的图案,其中的龙型图案有两只爪子,前爪向前扒,后爪向后蹬,处于遨游状态,龙的头部朝北,尾部朝南,面向东边。

西水坡遗址左青龙、右白虎墓葬

据检测,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左右,属于仰韶文化遗址,这幅图案很容易让人想起左青龙、右白龙,虽然此处遗址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但从这个布局来看,华夏先民早就有了风水及天文相关知识,同时这也是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关于龙的图案。

从这幅图中来看,龙的形象既不像蟒蛇,也不像鳄鱼,看起来就是四不像,显得很抽象,因为是用蚌壳摆出来的图案,肯定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或者就是古代先民想象出来的神物。

2002年,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一件稀世国宝,这就是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这是一件用绿松石片组成的龙图案,全长64.5厘米,由2000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的身体呈波浪型卷曲,表面的绿松石片看起来就像龙的鳞甲一样,遍布全身,龙头图案明显比身体粗大数倍,显得头重身轻。

二里头绿松石龙型器

龙头面部最突出的是用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龙的鼻子显得醒目而硕大,两只眼睛用带弧面的圆饼形白玉制作,整个龙头看起来有些卡通,从龙的身体来看,是没有爪子或者脚的,看起来就像蟒蛇一样,绿松石龙型器除了鼻子之外,眼睛也比较像蟒蛇。

经检测,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一般被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孔甲所处的时代也是夏朝晚期,二里头绿松石龙型器几乎与孔甲处在同一时代,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此外,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几件与龙有关的青铜器,一是青铜爬龙柱形器,整个器身下部是圆柱型,上部是一只龙盘在其上,整个龙身比下部的圆柱要小,龙头上有一对硕大的角,龙头呈长方形,龙张开嘴巴,露出嘴里的牙齿,龙的眼睛突出于眼眶,怒视前方,龙的前半身趴在圆柱器上,露出2只前爪,紧紧抓在圆柱器上。

三星堆爬龙柱型青铜器

这条龙的形象除了头上的角之外,其实蛮像鳄鱼的,包括嘴巴和前爪,另外,三星堆还有青铜龙虎尊上也有龙的形象,最明显的是龙头上有一头角,比较大,又足够明显,龙头有些像是蛇头,眼睛也是突出于眼眶,与虎、人一起浮刻在青铜尊上,这条龙的形象感觉也是四不像,主体像蛇,然后添加了其他动物的特征,尤其是那一对较大的角,像鹿角一样。

此外三星堆青铜神树也有龙的形象,只不过形象过于夸张,根据检测,三星堆存在的年代跨度比较大,距离3000~5000年前,但是以青铜器来说,应该稍晚于二里头,处于夏商交接或者商朝时期。

从这几个与夏朝较为接近的龙的形象来看,龙就是靠人的想象由多种动物拼凑起来的神物,并被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来崇拜,最为接近的原型就是蟒蛇与鳄鱼,现在回过头来看刘累给孔甲的龙到底是什么?

三量堆龙虎青铜尊

蟒蛇一般是生活在热带雨林的,中国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一带是有蟒蛇的,此外西藏地区也有蟒蛇,在中原一带,是很少有蟒蛇生存的,除非有人从南方带到中原,并且也不可能存活很久,而从豢龙氏和陶唐氏的养龙历史来看,似乎已经很久了,根据史书的记载,豢龙氏从舜帝时期就开始养龙了,如果蟒蛇,不可能有这么久的历史,而且中原地区的考古也没有发现过蟒蛇的遗迹。

鳄鱼也是生活在热带的一种爬行动物,但是中国的长江流域(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有一种独有的鳄鱼叫扬子鳄,也叫短吻鳄,古书上称扬子鳄为鼍(tuó),扬子鳄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人类都要早,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动物,扬子鳄体型与其他品种的鳄鱼比起来要小,最长只有2.5~3米,其特点就是嘴巴比较短,从扬子鳄的正面看,与古代龙的形象非常相近。

从扬子鳄正面看非常像龙

而且长江流域离中原也不远,仍然处于华夏范围之内,豢龙氏的封地在山东定陶,把长江流域的扬子鳄弄到山东养,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鳄鱼的生命力比较强,孔甲的都城当时在斟鄩,据史书记载,斟鄩在河南洛阳盆地故一带,很可能就是现今发现的二里头遗址。

洛阳离长江流域并不远,在夏朝,抓两只鳄鱼来养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刘累养过,但还是不小心把扬子鳄给养死了,所以他偷偷把肉给孔甲吃了,孔甲作为夏朝君主,什么肉没吃过,但肯定没吃过鳄鱼肉,所以才会觉得好吃,但是刘累已经不敢待了,养死了一只鳄鱼,弄不好就是杀身之祸了,所以逃走了。

把扬子鳄加上角和须就是龙了

虽然看起来像神话故事,但由于上古时期人的认知有限,会带有很多的神话色彩,但是故事也是原型的,不会凭空想象出来,就像龙的形象一样,也是有原型的,所谓夏朝君主吃龙的故事,其实就是吃扬子鳄,只是被后世传成神话了,然后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至少司马迁都认为这事存在。

Myself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