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公司工作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在一个公司工作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年轻人我劝你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跳槽,薪资翻倍也不要跳,作为一个拥有多次跳槽经验的过来人,总结出一条经验叫做“不跳穷十年,跳槽穷一生”。

坚守,是你快速升职的唯一秘籍

你到任意一家公司,打开通讯录,查询公司高管的入司年龄,基本上都在10年以上。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一个毕业生,第一个三年合同期就是学习成长期。在这三年之中,领导者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确认培养路线和成长方向,然后再重点培养个几年,晋升至中层,这期间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进入中层以后,技术路线需要继续积淀,管理路线也差不多,需要轮岗等方式全面掌握公司管理体系,所以基本上要到10年以上才能进入公司高层。

以上说的只是不跳槽的情况,如果跳槽,抛开别的不讲,领导至少得多花2年时间去考察你,如果行业跨度大,还需要重新进行学习。而职场人的黄金成长期,就是35岁之前,所以多跳几次槽,你的黄金期也许很快就这么过去了,你的职业生涯又有多少个2年可以浪费。

我们分公司总经理,就是从车间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而且除了他,集团下面18家分公司,除了合资公司外,其余一把手最初都是车间一线员工、质检员、工艺员等等。

用老板的话来说,那些高管就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看他们从毕业啥都不懂,一步步跟着公司一起成长,到如今各个都能独当一面。

如今社会有一个很奇怪却又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就是年轻人觉得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终于可以出来大展一番手脚,结果一毕业来到企业却被安排在最基础的岗位,干着枯燥无意义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简直就是将自己当做廉价劳动力,三年合同期一满甚至还未满就跑路。

相反老板又觉得现在的大学生一无是处,跟老一辈的高中生甚至都不能比,企业亏本培养了你三年,刚刚可以有所用处,结果到最后还不知感恩,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实,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社会太过焦虑,每个人都想尽办法让自己飞得更快,却忘了如何让自己飞得更高。

忠诚,是企业用人最看重的品质

在每个企业,职场人其实都只分为两种,“工具人”和“自己人”。

目前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很多企业都试图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试图让自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前东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学习过丰田、阿米巴等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期间也引进了一些高级管理人才,但这些高管几年后也都黯然离场,留下一地鸡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丰田引入的一位管理专家,担任集团常务副总、管理者代表,走后留下的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营盘是属于那些自己人的,像他这样的只是工具,用的顺手就用,不顺手随时可以丢。

在他主持工作期间,名义上可以管理所有分子公司,但每一个分子公司总经理都是老板真正的心腹,表面给面子,实际都是铁板一块。像核心人事组织这一块他根本没有办法调整,介绍来的人事高管也被裁员,对于管理来说,没有人事权就等于没有改革,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对于老板来说,选高管能力其实是次要的,忠诚才是第一位的。一个能力不强的人,可以给他找得力的帮手,但是一个不够忠诚的管理者,能力越大,对于老板利益的威胁也就越大,也越不容易得到重用。

而一个人频繁跳槽,就是最明显的忠诚度不足的说明,无论是HR还是老板,在任用上都会对此忌惮三分。

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雷军曾经邀请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王翔加盟的时候,王翔并没有直接答应,当时的高通正面临反垄断调查。王翔在高通反垄断案调查处理完毕后,才正式宣布加入小米,今天已经成为了小米集团总裁,这就是一个职场人的责任心与忠诚的最好体现。

千万不要误把平台价值当做自己的能力

如今的年轻人都很自信,这当然是好事,但就怕很多人是盲目的自信。

我经常听到一些同事谈论,觉得自己的领导业务水平还不如自己,业务额没有自己的高,画个图纸都不会,写个稿子还要下面代笔云云,打有一股我可取而代之的气势。其实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

领导的业务水平也许真的不如你,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仅仅只是业务能力,业务能力只是基础,其实越往上层走,业务能力就越不是重点。

真正到了高层,不是要你自己去跑订单、去画图、去写代码,而是让你给正确的人配置正确的资源去做正确的事,它需要的是你的组织能力、你的格局、你的逻辑、你的判断能力等等。

当你产生了上面那种错觉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找大领导多聊聊天,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更有甚者当自己担任了某个关键岗位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甚至吹捧,觉得自己不可一世,真的成了专家,觉得当前单位已经容不下自己了,等跳出去以后才发现离开了平台自己啥也不是。

原来有一个小同事,人挺机灵,领导就想着把他放在供应商管理的岗位上历练一下,看看以后有没有发展前景。结果一跟供应商搭边,自然是很多人上赶子溜须拍马,去哪里都喊他专家老师,把他的头衔也喊大几个级别,有吹得厉害甚至说想请他去自己公司担任高管。

这位小同事一开始还挺谦虚,时间久了就被吹晕了真的信了这些鬼话,辞职要去供应商那边任职,结果搞得供应商也很尴尬,说只能给他安排一个基层岗位,最后反正搞得挺难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背靠大公司大平台,听到的恭维往往都是言过其实的,他们更多地是说给我们所处位置的权力和利益听的,而不是真的对我们本身的认可。

跳槽涨薪,其实只是一个障眼法

很多人都会抱怨一个现象,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长期待在一个企业涨薪慢,外面招聘来的相同岗位工资比自己高出很多,但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个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为家里没钱,经济压力大,要求我必须在短时间内赚到更多的钱,没办法我只能选择跳槽去追逐更高的工资。

9年时间我换了3个单位,最长的四年半,最短的一年半。仗着一些小聪明,我在每家单位都是该岗位业绩干得比较出色的那一位,所以每次跳槽也比较容易获得薪资涨幅。

但是将近10年以后,我再回顾一下我和我那些同事参加工作的同学来比较,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多赚多少钱,而且未来我还很可能赚不过他们。

首先一个就是我一直搞错了比较对象,我一直都是关注的相同岗位的更高薪资,却忘了一个岗位的薪资是有天花板的,当我拿到天花板工资的时候,再想要提升,就必须升职才行。但是我全文开篇就讲到了,频繁跳槽是非常不利于升职的。好多同学如今已经混成了中高层,而我才勉强算个中层,虽然我明面上的工资比他们高,但是一到年终,差距就出来了,他们的年终奖一拿十几个月,我撑死两三个月。

而且在可见的未来,我可以预料到他们后续的涨薪幅度会领先于我,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已经高于了我,所以我追逐的短期利益,跟长期利益博弈最终还是处于下风的。

当然上面只是工资,还有工资以外的隐性收入。

在大公司你会发现很多岗位拿的钱并不多,但是却依然有人一干就是一辈子,为什么,因为有你看不到的“潜规则”隐性收入。

例如我认识一个负责售后的老师傅,工资并不高,职位也很低,但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中间有很多的道道。

第一个是售后配件,虽然原则上要求一换一,但由于是买方市场,客户根本不可能这么配合,所以这就有不少的水分。其次是配件发运,虽然物流快递费是公对公结算,但选择哪一家,基本上是他指定的,这中间的回扣也就不消多说。最后就是出差招待报销,要不要出差,出去多久,很多时候跟客户稍微演一出戏就行,一个月报销费用就能凭空多出几千块。

很多人会说他这种收入不阳光,但其实这些上面都心知肚明,但从老板到领导都不会太过计较,因为他积累了二十年的客户资源,可以让公司在发生大的售后危机时大事化小,所以说只要不太过分,总得来算对于公司也不亏。

其实这样的“潜规则变现”在很多不起眼的岗位都在上演,而这些收入,不是工资上能体现得出的,也不是工资涨个一倍就能弥补的。而这,需要多年的人脉资源积累与经营。

所以当你抱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时候,其实并非外来和尚或者公司制度有问题,而应该想想自己为什么没有被提拔,自己为什么不能利用平台去创造价值。

跳槽会让我们养成逃避困难的坏习惯

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如今的真相却是“树挪活,人挪滑”。

完美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网上有一个普遍的回答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但是真的有这样的工作吗?几乎没有,就算有,也轮不到我们。

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不完美的,没有人会完全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有的嫌996,有的嫌领导烦,有的嫌离家远...但是跳槽,并不能让你对工作更满意。

我问过很多频繁跳槽的人,几乎所有因为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而选择跳槽的人,加入新单位以后会觉得新单位甚至还不如前东家。

完美的工作总是相似的,而不完美的工作各有各的槽点,绝大部分时候我们对于工作的不满意,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强大,高处的空气往往更新鲜,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会发现职场会变得更友好。

认识一个财务经理,原来天天抱怨加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甚至内分泌都失调,为此换了好几个工作,但是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前年她发奋学习,白天黑夜的努力,最后终于考出了CPA证书,很快年薪30万被猎头挖走,双休,过上了她原来梦寐以求的生活。

所以当我们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应该想着如何解决困难,在一个个困难被解决的时候,我们也就变得更强大。如果想用跳槽来逃避困难,其实就像滑滑梯,每次走到一个顶点觉得累了就往下一滑,滑下来固然很爽,但是时间久了,往上的路也就消失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发现跳槽其实就像离婚

结婚前觉得对方千好万好,情书短信电话各种问候,疯狂追求终于步入婚姻殿堂,却发现相爱的人并不是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个完美对象;入职前觉得单位千好万好,简历电话各种投递,一面二面终于成功入职,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份完美职业。

离婚了不能说前任不好,那样败自己人品,也不能说前任好,那样显得自己渣,最后只能鬼扯一句性格不合;跳槽也一样,不能说前东家不好,那样败自己人品,也不能说前东家好,那样显得自己没水平,最后只能胡诌一个个人原因。

头婚永远是婚恋市场上最走俏的,离婚次数越多,想要再婚就越苦难;应届生永远是人才市场上最走俏的,跳槽次数越多,想要再就业也越困难。

离婚了才觉得前任好,想要复合人家却已经找到了新伴侣了;跳槽了才发现前东家的好,想要回去人家也已经招到了新员工了。

离婚有成本,财产要分割;跳槽也有成本,年终奖、原有人脉都会有损失。

离婚再婚很多时候就是找个人凑合过日子,感情基础薄弱;跳槽再就业也就是各取所需,人情关系淡薄。

虽然如今提倡婚姻自由,但是婚姻状况复杂的人,依然会受到歧视;如今也提倡人才流动自由,但是频繁跳槽的人,也会受到歧视。

因为我们总觉得问题在伴侣身上,所以离婚不能解决绝大部分婚姻问题;相同的跳槽,也不能解决大部分职场困境。

常见的跳槽的好处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1、可以赚得更多

这个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短期利益是不可能比得过长期收益的。

2、可以积累更多的人脉

没有深度的人脉,都是没用的人脉,不能给别人创造价值的人脉,都是脆弱的人脉。

3、可以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

跳槽的工作激情可以维持多久?3个月?1年?2年?那么激情过后呢?接着跳槽?

4、可以学到更多技能

没有深度的技能价值也是不大的,还有很多人讲跳槽多次可以博采各家所长,其实这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这年头提供学习的途径这么多,是什么值得让你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代价去学习?

5、解放身心

这一条就更扯了,不工作最解放身心了。

结语

如今社会,有太多的人教我们怎么做个“聪明人”,却鲜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个“傻子”。

读书的时候,总有人告诉你苦读书的都是傻子,然后自己却默默地在一边挑灯夜读,最后人家考上了北大清华,你却上了北大青鸟。

工作的时候,又有人告诉你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默默坚守的都是傻子,最后别人成了高管股东,你却还要跟晚辈竞聘上岗。

其实怎么选择是你的自由,但我希望你可以看一眼真相,选择那个你真正想要选择的答案。

在一个公司工作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与公司“死磕”5到10年的人,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国企,一种是私企(外企、民企、私企)。排除国企啦,因为与国企“死磕”祖孙三代人的员工大有人在啊。国企以前的口号是“献了青春献子孙”。重点讲一讲与私企死磕多年的老员工老中层都怎么样了?

其实,这也是中国职场都应该反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职场人才流动率越来越高?人才使用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人才市场是流通的,让人才和智力充分涌流,对企业和人才都是好事。可是,现在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人才提职加薪,要靠跳槽。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导致现在的跳槽简直成为家常便饭。这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下面分解。

首先,要辩证看待“树挪死人挪活”和“坚持就是胜利”的职场关系。

有人说,在一个公司死磕十年不进步,换一个地方就“活”了。但也有人说,坚持下去,把别人都熬走了,你就是笑到最后的人。

比如,马云说,那些当年来阿里巴巴的高材生,都跳槽去挣高工资了,剩下“没本事的”,现在都是亿万富翁。潜台词,不忠诚的“有本事的人”现在还是打工族挣工资,那些坚守阿里巴巴的“笨人”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在一家企业,是同舟共济、共同分享,还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我本人就是“人挪活”的例子。十年前,我在一个大型企业的外地分公司工作,工作了五六年,想透了:这是一座工业小城,这家企业有3万职工,70%的人口都在这家企业工作,甚至是祖孙三代人。最高的级别是处级,不超过10个人。99%的人,一辈子都混不到一个科级。基本是一眼能看到头的人生。

我跳槽到北京,经过十年打拼,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年回老家看看,那个小城几十年如一日地存在。那些人还是那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小日子。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家家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工资,没有其他消费,月岁静好,小城悠悠。

说不上留下好,还是跳槽好。个人有个人的人生态度。但,对于我这个个体,我还是坚决跳槽走人的,因为我不愿意过那样的一生。

其次,死磕一个公司5到10年的人,我认识的同学、朋友、同事中,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

一是坚守就是胜利,熬资历,待满十年,人心都是肉长的,怎么也不提拔个一官半职?熬出来了,也就是成功了。他们这么想,就算你跳出去,折腾一圈,说不定的结局,还不如留在原地熬呢?!

二是喜欢稳定、过安稳日子的人。我当年跳槽的时候,本来想带着一个同事跳。这位同事很坚定地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年的流行歌曲),我不想变化,一家子呆着这里就很好。离开家门500米,我就转向。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一个地方住下了,父母在,孩子在,她哪里也不想去,也不能去,再委屈,还是以照顾家庭为主。

三是犹豫不决,有欲望勾着的人。一般私企,因为员工流动性大,三五年就混得老员工提职加薪。这也是大概率事件啊,老板不提拔也不行啊,部门经理离职了,总要提拔一个人吧。有些人就被这个欲望勾着,欲罢不能。明年就该轮到我了吧,后年一定是我,大后年跑不了。就这样一年拖一年,总觉得下一步就是自己了。

四是没有本事没有勇气的人。跳槽需要勇气,更需要本事。市场价格是透明的,也是流通的。同行业的人,跳槽什么公司什么职位,大体的市场价是明白的。很多人,也不是没有跳槽机会,就是不敢,害怕丢失现有的利益,跳槽越糟糕。预期后悔,不如不动。

五是瞻前顾后、不敢承受风险的人。有些人是有机会跳槽的,跳槽后身价也是能增长的,但是这类人就是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的。一部分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一方面是天生的性格问题。比如,当年,也有民企去厂里挖人,有的人辞职了,有人犹豫几次也迈不出这一步。

在一个公司工作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我觉得有两种结局,要么混得不错,顺风顺水,要么混得一般,如同鸡肋一般艰难求生。我的一位前同事,女性,未婚。把她的职场经历分享给大家吧。

她到这个公司时,公司是刚创业初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公司算上老板一共5个人。她是唯一的女性。前五年经营的状态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公司成立的前5年,她光跟着公司搬家了。从大平方换到中方,再到小平米,然后到大通间,老板和他们一起办公……真的是和公司同甘共苦的一起走过来了。

她说每次搬家都是她一个人收拾到晚上1、2点,她累的靠着桌子就睡着了。第二天醒后接着干。就是靠着肯吃苦,又踏实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后来公司发展壮大,500个人的公司中她被升为内容总监。前8年她的职场发展还是很顺利的,老板也信任她,给了她很大的权利,很多事情她都能作主。但是后来老板要搞绩效考核,打破了原来的业绩规定。她感觉到压力大,一直没同意。就这样过了半年后老板找她谈了三次,还是决定用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她一时想不通,就辞职了。老板当时是百般的挽留。但她还是坚持走。后来就要人力那办理了离职手续。

她的岗位也有新人来代替了。我当时就有种感觉她可能还会回来。因为毕竟她毕业后就在这个公司做,以她的性格就算她去了新的公司也不一定有这么认可她的老板。只是她没想到的是老板会同意她辞职,这点应该挺让她伤心的吧。

但是就算你在一个公司付出的再多,投入了再多的工作热情,或是对公司多依恋,多有情怀。其本质也是雇佣关系。果然不到两个月她就又回来了。老板也非常热情的重新介绍了她。但她总监的位置是没有了,老板给了她一个虚职,虽然也是主管,但重点的项目她都不参与了,相当于顾问的角色。

而所谓的人性世态炎凉她应该也能明白。原来围着她转的那些人都离她远远的。知道她没啥权力了,也是了解老板是为了树立“有情有义”的人设而留下的她。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公司和员工就是雇佣关系,她的工作能力已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了,而老板改绩效的目的就是让她自己要知难而退。如果她做的让老板满意的话,怎么会轻意动她的奶酪呢?

老板的这一招就是逼她主动离职,她上了“圈套”,后来她又回来,估计是她请求的吧。这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她还在公司做着顾问,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打杂”的,哪里缺人手她就去哪帮忙。她肯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只是不知道她为啥还在那坚持。是外面的工作难找吗?还是真的有一种情怀呢?

在一个公司工作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我上家公司就有一个这样的员工。这个员工是个女的,前年的时候,她就已经在那公司干了10年了!做的是文字编辑工作,因为公司效益问题,老板多次裁员,但又不想赔偿,所以只能逼员工自动离职!

但是这个女生不一般,无论老板怎么指桑骂槐,无论老板怎么发脾气甚至是侮辱,她就跟没听到一样!更厉害的是,她不能表面上能做到没听到一样,她工作上照样该咋样还是咋样,早上踩点来,下班一定是第一个走,绝对不会因为感觉到老板对她不满想让她走而表现的好点!

她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她在一个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上干了10年,无论是能力储备、知识储备还是年龄,都成为了她的致命短板。一旦离开了这个公司,她在外面很难再找到工作;

第二:她的社保将近15年了,她只要熬下去,等社保熬满了15年,那么她后面无论怎么选择,都具备了极大的可操作空间;

第三:深谙职场。她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职场的虚伪和利益。所以,她可以做到将职场与生活及个人完全区分开,职场上的困难以及老板对她的不满和挖苦,她能做到丝毫不影响自己的心情,及时的排解也是她能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现在,我离开上家公司都已经快两年了,她还在那公司,也就是说到现在她已经在那公司干了12年了。不过,我听说因为那家公司老板太奇葩,搞的后来的好多新人都不愿意呆,没人干活,所以她反而还被老板重用起来了,担负起了更多的工作和责任。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好结果了!

在一个公司工作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以我近二十年的观察,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台阶式的升上去,成为中流砥柱的职场干将;要么一直原地踏步,成为基层埋头干活还不受待见的。而产生这两种差别的关键原因,根本不是能力,而是你当年的领导是否升职了!

除了巨型国企和事业单位外,通常在一个公司死磕5到10年的,按道理来说都会混个一官半职,再不济也是基层小主管了。但现实却令人心寒,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大量的在本企业工作5到10年的一线员工,有不少成了所谓的“老油条”。

再说一遍,在一家企业,工作5到10年,还没有晋升为基层主管的,根本不是能力问题,理由有三:第一、基层领导其实对能力的要求不高,可以说提拔谁都一样;第二、如果能力有问题,早就被开掉了,根本熬不到十年;第三、五到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如果想提拔你,机会多的是!

5到10年,还是普通员工,根本原因就一个:那就是上面没人赏识!而这个上面,通常指的是你刚入职时接触到的领导,甚至是直接把你招进来的领导!

回头看看那些在公司呆了5到10年,升职很快的职场人,你就会发现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他们都是随着前领导水涨船高的。比如小王入职时,领导是老张,几年后老张成了总监,小王就是经理;再几年老张成了副总,小王就成了高级经理。

职场是个很奇怪的场合,除非你自己创业,或者你是在中小微企业。否则的话,你的能力和努力仅仅是升职的一个条件而已,同事间的能力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决定升职的核心因素其实是“领导是否赏识你”,而领导赏识你不一定仅仅因为能力。

你是否遇到一位有潜力的领导,你是否能够让领导赏识你,你是否抓住了前领导给你创造的机会,是你在入职一家新公司前两年最重要的事情!他直接决定了你在这家公司以后的发展。

世界500强全国培训经理,资深管理与职场专家,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请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改什么好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