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老四身边的谋士,四爷能够在“九子夺嫡”大战中,脱颖而出,扭转乾坤,问鼎皇位,邬思道立下了汗马功劳。

邬思道本来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甚至是落魄潦倒的文人谋士,然而还是皇子的老四却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对他十分的赏识,把他请到了府上,供养着他,在表面上只是他为儿子们请的先生。

可实际上却是四爷的谋士,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四爷可谓是火眼睛睛,识人有术,邬思道的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奇才。

谋士邬思道

在他身上最厉害的一点,就是能吃透“帝王心术”,四爷能够在众皇子中夺得先机,就是因为邬先生那双可以透视的眼睛,直潜到了康熙皇帝的心底,将其圣意摸了个遍。

知道康熙心中所想,要打赢这场夺嫡大战是不是胜券在握了呢?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至少不会像一条小鹿一样的乱撞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就可以直掐要害。

邬思道对于四爷来说,就是他人生当中的指南针,在夺嫡大战中四爷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他的处处谋略得当,在关键的时刻怎能为四爷点上一展明灯。

邬思道为四爷谋划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没有邬思道四爷的皇位就有可能旁落他家,八爷那一党不管是论能力还是权势皆不会输于四爷,并且在早期八爷一党还占去了上风。

邬思道对于四爷的皇位立下了不世之功。按理来讲,四爷荣登皇位,对于有功之臣应给予褒奖,像邬思道之功,哪怕是封侯拜相也是不为过。

然而就在夺嫡大战迎来胜利曙光的当晚,四爷立刻回府见了邬思道,在四爷还未开口之前,他就对自己的去留提出了建议,最后决定半隐。

邬思道提出半隐

半隐的地点在哪里,那就是四爷的心腹李卫之处,雍正欣然应允。在李卫处呆了几年,邬思道又离开了李卫投靠文镜处了,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邬思道劳苦功高,他不是不优秀,而是实在太过优秀,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论给他封多大的官,给他封多少地,那都是他应得的一份奖赏。

可邬思道是个明白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雍正在畅春园成功即位之后,他火急火燎地赶回了府邸。

四爷想处置邬思道

此时他赶回府邸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要给他封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要给邬思道封官并不急在一时,他不顾风险地赶回来,就是为了解决邬思道而来。

邬思道已嗅到了杀机正从四面八方袭来,雍正见到邬思道表示他的官位将来再细细安排,邬思道听闻此言,就立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对自己的去留给了雍正一个满意的答复。

首先他表明了自己在朝为官是万万不能的,并提出了三个不能:

第一个不能:本人是前朝的罪人,本朝用康熙朝的罪人,不行。

邬先生表明自己不可为官

第二个不能:本人的所谓才能只不过是一些“阴谋手段”,登不上大雅之堂,况且你四爷当了皇帝,行事光明磊落,也不需要我这样的“阴谋家”来辅佐朝政。

第三个不能:因为坐牢的缘故,腿残疾了,朝廷总不能用个瘸子来委以重用吧?朝廷的脸面何在?

雍正听到了这一番话,倒是松了一口气,但是他的去留又该怎么解决呢?像邬先生这种旷世奇才,不能为自己所用,当然也要避免他为对手所用。

雍正放弃了杀邬先生的念头

邬先生一旦放出去,若被对手利用,那将是攻向雍正的一只猛虎,雍正是知道其厉害的。邬先生太了解帝王的心思,他知道他只是不做官,这并不能打消雍正心中的顾虑。

于是他的第二步是向雍正提出了"半隐"的方案,半隐怎么隐?邬先生选择的去处是李卫处,李卫是雍正的心腹,我去你的心腹处呆着,在你的眼皮低下,顺便还可以辅佐一下文化水平有限的李卫。

你皇帝要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还可以找我,随叫随到,这样就不用担心我逃跑或是为他人所用。雍正听完了邬先生的这番话之后,他才暂时打消了杀邬先生的念头。

邬先生忠心耿耿

邬思道在与雍正谈这些话的时候,张五哥曾禀报雍正说十七阿哥求见,雍正还看了看手中的怀表,十七阿哥为什么会深夜来访。

从雍正看表的行为来看,两人就是在暗地里约好的时间,十七阿哥就是为杀邬思道而来。只是邬思道十分的聪明,交出了一个令雍正满意的筹码,最后才收手作罢。

邬思道在与雍正商议完的第天早晨天不亮,就紧赶着马车出发了,不像是去某处,仿佛是在逃命!最后十三爷他来送他时,还嘱咐他雍正给他封的铁帽子王最好辞掉。

邬思道嘱咐十三爷

足以可见邬思道的深谋远虑,他来到李卫处倒过了几年清闲太平的日子,只是这样的日子却也是有限的,李卫是雍正的心腹,在官场是混得如鱼得水。

官也越做越做,这对于邬思道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李卫官做得越大,就意味着他离雍正的距离就越近,他好不容易才谋划着从雍正手下逃脱。

如果再跟着李卫,他又要绕回到原点,那么杀身之祸最终无法避免。但天无绝人之路,田文镜正好在诺敏一案中遇到了困难,很是棘手。

邬思道半隐李卫处

此时刚好李卫和邬思道一起路过河南,邬思道又找到了一条新生之路,再加上田文镜也是雍正的忠臣,雍正对他也是十分的信任。

跳槽到田文镜这里,既可以让雍正放心,又可以让自己脱险,所以邬思道想方设法地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乃是保命之举。雍正在皇宫时就起了杀心,正验证了那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话。

二、伴君如伴虎,半点不由人

邬思道无论是投靠李卫处还是田文镜处,那都是身不由己。老四是王爷时,什么都好说,可是当他坐上了万万人之上的皇位,就已经是另一番天地了。

邬思道谋划的第二步投靠田文镜

伴君如伴虎,邬思道看得明白,他的选择更是一种明智,他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就是想离朝堂之上那只有可能吃人的虎远一点。

离得越远就越安全,因为他的能力和他曾经为四爷所办的每一件事,都会让现在皇位上的皇帝产生忌惮。

邬思道识得帝王之术,雍正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就如一个半透明的人,一个帝王的心思若被人看穿,这是一件十分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四爷想过河拆桥

再者邬思道曾经为四爷的上位谋划过许多的事,他的手中可能攥着雍正的一些小辫子,按雍正的套路,此人是万万不能留的,就如狗儿的死相就很惨。

邬思道也是知道雍正的手段的,所以已经作为君王的雍正,邬思道只想远离,他不贪权力也不贪钱财,只想保下小命,安稳的过后半生的生活。

三、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是金蝉脱壳中的一环

邬思道在雍正杀机四溢的包围下,最终凭靠着自己的聪明智慧逃过了一劫,这源于他具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风险意识。

邬思道谋划逃命

之后便有了接下来的步步谋划,在这一场谋划中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赢。他的第一步是打消雍正心中的顾虑,将杀机移除。

然后在徐徐谋之,逃到了李卫处再借机投靠田文镜,利用田文镜达到他的最后一步,金蝉脱壳,完美脱身。

李卫对于邬思道与雍正的关系那是心如明镜,雍正把邬思道放到他眼皮子底下他也知道目的。然而到了田文镜那就不一样了。

田文镜赶走邬思道

田文镜对于邬思道的背景是全然不知,他认为只要有能力出高薪酬聘也是愿意的,所以他出了8000两一年的年薪招邬思道为幕僚。

可等邬思道到了府上,他拿着高工资,却什么也不干,还故意与田文镜对着干,田文镜实在是忍无可忍,让其卷铺盖走人。

这下可把邬思道乐坏了,他迫不及待地收拾了行李,拉着月儿就出发了。等雍正赶来问田文镜要人时,人竟然已经被他赶走了。

雍正最终选择放邬思道一马

田文镜表示要追,雍正对他摆了摆手说算了,随他去吧!邬思道自此之后,才算真正地摆脱雍正的控制,他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这只不过是他金蝉脱壳一计中的一环吧!

写在最后

邬思道去李卫府上半隐,可以说是他唯一的选择,从半隐再到全隐,那么投靠田文镜又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卫和田文镜是雍正心中最信任的人,邬思道第一次提出半隐,去李卫府上,雍正放心地答应了,他当然不是放心邬思道,而是放心李卫。

邬思道指点李卫

那么到了李卫这一步,如果邬思道不进一步谋划,他的处境又将步入死局,而此时田文镜成为了他谋划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首先,转投田文镜雍正是不会反对的,因为田文镜和李卫一样,在雍正心中都有一席之地,是自己的人,这个人也可以让雍正安心。

另外田文镜这个人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邬思道要利用他那是易如反掌。最后他不就故意惹怒田文镜赶他走吗?这其实就是他的计谋,文田镜果真中计。

邬思道全身而退,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全隐,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凭靠着自己的才能谋略为自己谋得了一条生路,剩下的人生那自然是过闲云野鹤恣意洒脱的生活。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在邬思道帮助四阿哥胤禛成功上位成了雍正皇帝之后,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方设法远离雍正,并且越远越好。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塑造的邬思道这个人物,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甚至是落魄潦倒的文人谋士,但是这个人却是“心怀大志”并且“足智多谋”的“奇人”。雍正还是四阿哥胤禛的时候,就非常看好这个“世外高人”,并派年羹尧寻访并请到此人,给自己做师爷,目的也非常清楚,就是希望利用邬思道的聪明才智和足智多谋辅佐自己在夺嫡之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邬思道还就真的没有让胤禛失望,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邬思道凭着精准的“识人之术”和独到的分析判断,以及正确的意见建议,帮助四阿哥胤禛最终如愿,战胜了其他的皇子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大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立下不世之功的邬思道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这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冷静和理智心态的有大智慧之人,他深懂一个万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和帝王相处“共患难易,同享乐难”,这个道理背后其实就是任何帝王都不愿意出现一个“可以看穿一切”包括看穿自己的“能人”在自己身旁,何况邬思道这个“奇人”。

邬思道本人,深谙“帝王之术”,也对雍正的脾气,为人和内心世界十分了解,可以说,在邬思道面前,雍正几乎就是“半透明”的。

其实,也就是雍正在邬思道面前没能成为“透明人”,才使得邬思道和雍正之间长期保持默契,雍正在邬思道面前才能得以保持尊严。

但是,当四阿哥胤禛变成皇帝雍正的时候,能看穿雍正的,并且能左右雍正的决断的邬思道,对于雍正来讲,就变得非常可怕了。

所以,当雍正登基的当晚,雍正在刚刚稳定宫内的局面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返回潜邸,他要抓紧时间处理一些可能给他的皇帝的高大形象产生影响的人和事,其中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人,就是邬思道。

其实,雍正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更不是“空穴来风”。在雍正登基当中同样起到了决定性做用的他的那个舅舅隆科多,在拥戴雍正登基之后,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和尊重,但是他的这个舅舅,在被重用之后不但峙功自傲,还经常会吹吹牛,摆一摆自己的拥戴之功,甚至会很狂妄的表示没有自己,雍正很难坐上皇帝宝座。

这就让雍正非常恼火。对隆科多也就越来越反感和厌恶,到最后变成了怨恨。隆科多最终落得个“圈禁至死”的下场,是与隆科多本人的“峙功自傲”是分不开的。

但聪明绝顶的邬思道却不一样,他非常的清楚,也非常的理解雍正的顾虑,所以,明确的,干脆利落的,彻底的消除雍正的顾虑,就是考验邬思道的智慧和自保能力的试金石。

当雍正在潜邸见到邬思道的时候,邬思道给雍正首先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我邬思道是四爷的师爷,但绝不做雍正皇帝的大臣。他给雍正提出的“三不可用”的核心就是这个意思。他把自己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撇的干干净净,但是把对四爷胤禛的忠心和感情说的清清楚楚。

邬思道的三不可用就是:

第一,本人是前朝(康熙朝)的罪人,本朝用康熙朝的罪人,不行。

第二,本人的所谓才能只不过是一些“阴谋手段”,登不上大雅之堂,况且你四爷当了皇帝,行事光明磊落,也不需要我这样的“阴谋家”来辅佐朝政。

第三,因为坐牢的缘故,腿残疾了,朝廷总不能用个瘸子来委以重用吧?朝廷的脸面何在?

邬思道是真厉害。

不仅如此,邬思道还很清楚,雍正除了对他参与朝政很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害怕邬思道脱离自己的控制之后,为他人所用,这一点雍正也是非常担心的,邬先生旷世之才,一旦和诸如八阿哥胤禩联手,雍正的麻烦可就大了。

雍正其实在回潜邸处理邬思道的事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万不得已杀了邬思道的准备,只不过邬思道实在是太聪明,很快就让雍正打消了要杀了自己的念头。

邬思道提出了半隐——既远离朝堂,又在雍正的监控之下。他选择了到已经做了粮道的李卫那里做一个幕宾。

李卫是雍正的奴才,更是雍正的绝对心腹,邬思道去李卫那里,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李卫的监视,并会非常及时的告知雍正。这一点雍正非常放心。

于是 ,雍正答应了邬思道的“半隐要求”,这个结果他比较满意:既能随时监视控制邬思道,又能让邬思道辅佐帮助那个文化底子差,又没有经验的李卫,一举两得。

其实,邬思道把自己打发到李卫那里,只是邬思道退隐山林摆脱雍正控制的第一步。他最终的目的,就是彻底脱离雍正的影响和控制。

当然,邬思道也很清楚,要想让雍正完全找不到自己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十三阿哥胤祥送给他的那个“如月”姑娘,因为那个如月很有可能就是雍正和胤祥安排监视邬思道的“内线”,只不过大家都不说破就是了,而那个如月姑娘也绝对不会主动做什么不利于邬思道的事情,除非邬思道有了雍正不愿意看到的想法。

邬思道在李卫处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李卫对邬先生敬重有加,邬思道也是全心全意的帮助李卫,但是,朝廷的一个邸报,让邬思道觉得自己该离开李卫了,因为李卫要升官了。邬思道之所以看出李卫要升官,是因为朝廷的这个邸报本来只发到巡抚一级,而李卫只是一个“藩台”级别的官,能发给他,说明雍正很快就要升李卫做巡抚了。

李卫升官,就将成为“封疆大吏”,那么他与朝廷就十分近了,这是邬思道不愿意看到的,他不想让雍正感觉到一个封疆大吏受到他的影响和控制。

于是,邬思道通过帮助田文镜彻查山西诺敏虚报藩库亏空,欺瞒朝廷的案子,把自己以八千两一年的幕酬卖给了田文镜。

田文镜和李卫相比,田文镜要离朝廷的中枢远的多,田文镜的受宠程度远远赶不上李卫。所以,尽管后来田文镜也做了河南巡抚,但是依然是“远离朝堂”的,因为田文镜一直就是一个“孤臣”。

在田文镜那里,邬思道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田文镜不知道李卫介绍过来的这位高人和当今皇上的关系,他仅仅知道并领教过这位师爷的厉害。这样邬思道和雍正都比较放心,雍正不怕田文镜和邬思道勾结干点啥,而邬思道无论怎么帮或者不帮田文镜都不过分。

事实上,邬思道在田文镜府上基本上是不过问官府事务,也很少帮田文镜办什么正经差事,他到田文镜的府上拿大钱,当大爷。田文镜已经很恼火了——李卫送来的不是师爷,是大爷。

当然,邬思道还是帮田文镜办了事情的,西北的年羹尧年大将军因为河南粮道押运粮食晚到几天,并且数量差很多,居然就把那个粮道给杀了。

这样一来,河南的官员就没有人敢再往西北押运粮草了——官可以不当,命不能不要啊!田文镜尽管对年羹尧十分不满,但也没办法。

邬思道主动找田文镜,提出由自己押运粮草前往西北年羹尧大营。条件是要求事办完了之后田文镜把欠自己的幕酬结清——田文镜还欠着人家的银子呢!

田文镜当然很高兴,有人自告奋勇前往那个大魔头年羹尧处押运粮草,那是再好不过了,搞不好年羹尧再一生气把这个师爷也宰了,田文镜还省了几千两银子——邬思道押运的粮草依然不够数。

其实,邬思道是从朝廷邸报当中看出了雍正已经面临相当大的窘境:年羹尧“围而不歼”的举动,让雍正在后方供应上已经开始捉襟见肘,如果不很快结束战事,平定西北,雍正就会被年羹尧拖垮,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四爷胤禛的师爷,朝廷的事可以不管,但四爷出现了危机,邬思道就不得不管。所以邬思道借着押运粮草的机会,到西北大营逼年羹尧速战速决。

邬思道再一次成功,到西北大营年羹尧面前摊牌之后,年羹尧果然迅速的包围叛军主力,并全歼叛军,取得了西北大捷,也从根本上稳定了雍正的地位。邬思道算是最后帮了他四爷一回。

田文镜不了解邬思道身份,是邬思道可以利用的一个机会,一个远离雍正的机会。而邬思道选择离开的时候,故意激怒田文镜,田文镜不仅不会挽留,还会巴不得这位只拿钱不干活的大爷赶紧走,邬思道就相当于被田文镜轰走了,邬思道就坡下驴,从此远走高飞,远离朝廷,也远离雍正。

邬思道离开田文镜,其实也是给雍正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绝对不参与朝政,同时,雍正登基之后的危机已经消除,雍正已经开始全面推行新政,作为四爷胤禛的师爷的邬思道也该自觉的离开了。

所以当雍正向田文镜提出要见“邬先生”的时候,田文镜才知道这个被他“轰走”的师爷,原来是皇上的“故人”。

他连忙表示把邬思道找回来,雍正阻止了——随他去吧!雍正知道,直到现在,邬思道可以放心了,他也愿意给邬思道一个自由的空间。

毕竟,邬思道是个聪明人。雍正也是个聪明人。

丹娜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