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宠他?

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宠他?

《雍正王朝》中,李卫原本是一个斗大字都不识的乞丐,是雍正帝收留并调教了他,才让他最终成为一方大吏,但在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可不是这个样子。

得益于电视剧《雍正王朝》以及《李卫当官》这两部电视剧的影响,不少人对李卫这个人物都比较熟悉,剧中李卫古灵精怪,歪点子极多的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而这两部电视剧,对李卫的出身和平生经历,描述基本一致,均设定为出身贫寒,且年少时混迹于街头,因为机缘巧合,拜在了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门下,这才一步步得到信任,最终得以重用,成为了雍正的宠臣。

不过,历史上真正的李卫,虽说确实是雍正的宠臣,但他的来历和身份,却与电视剧里大相径庭,那么,李卫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让我们回顾历史,去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李卫。

李卫其人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李卫是在第一集就开始出场,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一切,受命前往江南筹款赈灾,在黄泛区附近,遇到了还是乞丐的李卫、高福以及小翠三人。

之后,雍正收留了这三人,自此,李卫成为雍正的仆人,而在后续的多个剧情里,也都有李卫这个人物的出现。

那么,历史上的李卫,真的曾经是一个沦落到街头行乞的小乞丐吗?

答案为不是,真实的李卫,不仅不是个乞丐,更没有沦落至街头行乞,他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富家子弟。

据史料记载,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即如今的江苏江苏省徐州市直辖的丰县,并且,李卫的家里,在当地还算是一个小富之家。

具体富裕到什么程度,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李卫长大成年后,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就是花钱捐来的。

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真正的李卫,家里的境况还是要比一般的老百姓强不少的,至少属于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

如果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怎么会有钱去捐官呢?

除了这个出身不同之外,关于李卫的真实文化水平,电视剧演绎的也有所偏差。

在《雍正王朝》第六集里,已经前往四川担任县令的李卫,给雍正写了一封信,信中错别字连篇,被雍正笑称这就是“天书”。

这个设定,直接把李卫定性成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历史上的李卫虽说算不上学富五车,但也是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之所以这么说,其一是他的家境完全有能力支持他读书学习,其二就是他的第一个官职虽说也花钱捐来的,但也不是光有钱就可以的。

清朝的捐官制度,始于康熙皇帝,当年康熙因为国库空虚,但又正值用兵之际,因此为了筹集钱款,便开启了“捐官”制度。

但捐官虽说是花钱买,但在文化方面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至少在康熙年间,最起码是得读过书,只是演变到后来,才会发生那些负责此事的官员们,只认钱不认人的现象。

而李卫所捐的第一个官职,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上经常听到的员外郎。

所谓员外郎,其实只是一个虚职,属于正职以外的郎官,相当于候补,平常的工作就是协助正职处理一些繁杂事务。

不过即使是虚职,也不是说目不识丁就能担任的,由此可以说明,李卫并非是大字不识一个。

还有,就是关于李卫与雍正的结识过程,历史与电视剧同样有所不同。

电视剧里,李卫是在黄泛区结识了雍正,之后进入王府当起了仆人,继而逐渐获得了雍正的信任,先是被派往四川任职,之后又一步步高升,最终成了朝廷大员。

而实际上,李卫捐员外郎时,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并且,担任员外郎不久后,就进入朝廷,任兵部员外郎一职,而在两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八年,由于工作表现不错,升任为户部郎中。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清史稿》

也就是说,李卫前期的任职与升迁,基本上与还是皇子的雍正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大部分还是靠着自己的表现以及能力升上去的。

不过,也是由于李卫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当时雍正的注意,这才为将来雍正继位后,李卫能够平步青云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据记载,李卫在户部任职时,曾负责管理库银,当时有一个亲王,对收缴上来的银两,每一千两都要抽走十两,还美其名曰为“库平银”,意思就是这十两是误差,但实际上就是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对于这种现象,若是换做旁人,大概率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负责管理库银的李卫则表示不愿意,他多次劝说这位亲王不要中饱私囊,但无奈的是,这个亲王根本不听。

没办法,李卫就在库房的走廊上,放了一个柜子,柜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写“某王赢钱”,意思这就是亲王的盈余,这样一来,就将亲王的非法收入公之于众,最终,这个亲王羞愧万分,也就停止了这项收入。

而这件事,被雍正得知后,对李卫这个不畏权贵的小官员十分敬佩,并自此开始逐渐欣赏李卫,这才有了李卫平步青云的机会。

李卫受雍正帝宠爱的原因

李卫受雍正重用,成为他的心腹大臣,这一点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历史上,是确有其事,那么他究竟受宠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官位升得极快,在康熙驾崩前,李卫还是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而到了雍正登基之初,马上被晋升为直隶驿传道。

这还不算完,刚封了直隶驿传道,还没上任,就又被雍正改任为了云南盐驿道。

按照清制,户部郎中品级为从五品,而直隶驿传道为正四品,至于云南盐驿道,则是从三品的大员了。

也就是说,李卫从康熙驾崩时带到雍正登基不久,前后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官位连跳了数级别。

而这还不是李卫的终点,在云南盐驿道干了不到两年,李卫又荣升云南布政使,级别为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负责云南全省的财政税赋。

之后,李卫更是开启了火箭般的升职速度,历任浙江巡抚等职,到了雍正五年的时候,李卫已经官至浙江总督。

五年多的时间,李卫从一个从五品的郎中,一路升迁到正二品总督,这种升职速度,纵观整个雍正朝也是少之又少。

而到了雍正晚期,李卫更是先后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兼任刑部尚书,同时还加了太子少傅衔。

除了官位升得快之外,李卫受宠还体现在雍正对他的态度上。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对手下的大臣要求也极高,少有赞许之词,多为训诫之语,但对于李卫,雍正是怎么看都喜欢。

比如,在《清史稿》里就记载了雍正对李卫的评价,整体来说,评价相当高。

“嘉许之怀,笔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顾,安肯毅然直陈。”---《清史稿.世宗实录》

不管是官位,还是态度,李卫在雍正面前,可以说一个很特殊的宠臣,而他之所以能被雍正重用和信任,原因大致两个方面。

第一,李卫确实有很强的能力

从李卫的履历来看,他干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和盐政有关,比如在云南时,他担任云南盐驿道,后来升任云南布政使,同样还兼任负责盐政工作。

包括他刚当上浙江巡抚时,也是兼任两浙盐政使,专门负责整理盐政,查处私盐贩卖。

盐政,历来是古代王朝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用命根子来形容都不为过,因此,不管是哪一个皇帝都会对此十分的重视。

而李卫在负责了盐政方面的工作后,不管是在云南还是在浙江,都干得非常好,尤其是在处理私盐泛滥上,李卫先后剿灭了多个令朝廷困恼多年的大盐枭,最终使官盐畅通无阻。

一个替国家挣钱的人,怎能不让雍正喜爱?

还有,李卫除了在盐政相关工作上出色之外,还擅长缉拿盗贼,在雍正四年前后,江浙交界处太湖水域,各路盗贼聚集于此,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过往的客商以及当地百姓是苦不堪言。

而李卫上任后,充分运用了各种计谋,或打入盗贼内部,或拉拢分化,总之最终将当地横行多年的贼患一扫而空,当时雍正还特意下诏,大大表扬了李卫一番。

“督抚中能察穷匪类,惟李卫为第一,尔等仿效之。”---雍正帝

政务能力强,是李卫能够得到雍正宠信的表面原因,毕竟这样的臣子,只要不是昏君,都会对其加以重用,而除此之外,李卫还有一习惯,才是他得以雍正信任的根本因素。

这个习惯,就是他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都会一字不动地复述给雍正听。

比如,在李卫初任云南盐驿道时,历来和他关系很好的怡亲王胤祥(也就是老十三),在李卫临行前对他进行了一番叮嘱,要他不辱使命,并且,还给了他二百两银子作为赏钱。

而一转头,李卫就把他和老十三之间的对话,一字不落地奏给了雍正,虽说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老老实实的臣子呢?

尤其是像雍正这样,猜疑心极重的皇帝。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每一次李卫都会将他与其他大臣之间的对话以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雍正,而越是这样,越让雍正认为李卫忠心耿耿,久而久之,雍正也自然会对他极其信任。

李卫的结局

李卫在雍正一朝,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也是雍正帝面前的大红人,在雍正晚期,还被赐予尚方宝剑,雍正帝还安排画师为李卫画肖像。

不仅如此,李卫在雍正晚年被调入军机处,并加封为太子少傅,同时,他还被雍正允许在“骑马入紫禁城”。

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李卫是如何受宠,不过,在雍正死后不久,一切却很快都变了样。

公元1735年8月,雍正驾崩,李卫当时在雍正帝的灵柩前伏地大哭,以至于昏倒数次,继任的乾隆皇帝有感于李卫做出的贡献,还将雍正生前使用过的朝珠赠给了李卫。

之后,乾隆把治理北方水患的任务交给了李卫,为此李卫是不辞辛苦,先后奔波三千余里,进行实地勘察后,将治理方案逐一上奏乾隆。

到了乾隆三年,李卫由于积劳成疾,最终病倒,不久后逝世,年仅五十一岁。

截止到这个时候,乾隆对李卫的态度还算可以,不仅在李卫死后为他赠谥号“敏达”,还特意派人前往李卫的家乡“酬奠茶酒”,以祭奠这位实心为大清办差的官员。

但在乾隆四十二年,南巡的乾隆皇帝,在西湖岸边游览花神庙时,看到庙里有当地百姓为纪念李卫所树立的李卫雕像时,突然当场暴怒。

暴怒的结果,是乾隆不仅对李卫做出了极低的评价,还当场命人,将李卫的雕像烧毁推倒。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乾隆皇帝

曾经被乾隆赞誉有加的李卫,为何乾隆会在数十年后,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乾隆心里,凡是父亲雍正支持的,就是他乾隆反对的。

这一点,在乾隆几十年的执政生涯中得到了很深的体现,比如当初深的雍正雍正信任张廷玉,在乾隆登基后,结局同样不太好。

雍正临终前,曾恩准张廷玉可以在死后配享太庙,而原本这个板上钉钉的事情,却在乾隆登基后,实行起来极为困难,最终张廷玉还因为此事,落了个抄家的结果。

还有就是当年参与过“九子夺嫡”的皇子,比如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在雍正登基后,都被逐一定罪圈禁。

而到了乾隆时期,这些铁案却被一一推翻,乾隆皇帝对这几个叔叔,释放的释放,平反的平反,完全将他爹雍正当年定下来的东西全部推翻。

所以,对于雍正时期的大红人李卫,自然也就会成为乾隆打击的对象。

刚开始时,乾隆只不过是碍于面子,并没有对李卫如何,而在登基了几十年后,随着统治的稳定,乾隆自然会对李卫动手。

更重要的是,乾隆一生都自信心爆棚,认为自己文治武功无人能及,老百姓却没有为他立庙,一个小小的臣子李卫,却堂而皇之的受百姓的香火供奉。

这让自视甚高的乾隆如何能忍?所以,为了泄愤,只能是拆了李卫的神像。

不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李卫究竟是一个好官还是坏官,后世自有公论,至于乾隆是不是一个好皇帝,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宠他?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当官,并非是科举正途,而家里花钱给他买了监生资格,靠捐钱捐来的。由于小时候没太读书,即使后来官做得挺大,李卫还是会闹些错别字的笑话。

李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人却十分聪明,他手下的师爷起草完公文奏章读给他听后,他总能一针见血的把问题要害找出来,然后口述让师爷们修改,大家对此都十分服气。李卫升堂审案的时候,更是才思敏捷,判决如流,丝毫没有文盲的嫌疑。

《小仓山房文集》里的《李敏达公卫传》中说,李卫生来身材魁梧,膀大腰圆,臂力过人,貌似于一赳赳武夫(大异于徐峥扮演的形象),走在街上也很容易辨认,因为李卫脸大如盆,鼻孔中通,不同凡人。不过,李卫虽然武人身材,却长得脸色白皙,只可惜是个麻子脸,煞是可惜。

李卫长得体魄雄健,自幼喜好习武,他做官后,曾自建了一勇健营,在当地募集一些壮汉,专门练习搏杀之技。李卫每次带领勇建营外出捕盗时,自己也身披金甲,执铁如意,亲自指挥,过上一把瘾。不过,雍正对他的武人形象颇不以为然,有一次李卫向雍正主动请缨,要上西北战场冲杀一番的时候,雍正不屑的说,我知道你不是这块料,别多事了。

《名人轶事》里说,雍正上台不久,发现各省钱粮亏欠甚多,便下诏清查,各省官员闻讯十分恐慌。李卫当时做浙江总督,立刻召集了幕僚们来商议对策,手下那些人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李卫便说:“不请钦差大臣来吧,皇上一定不相信我们;但要是钦差大臣来了,而我们这些做督抚的无权干涉清查的话,恐怕亏欠的事情就要败露。不如我主动上奏朝廷,说”浙省钱粮废弛日久,正好趁着钦差大臣清查的机会好好整治一下。不过,钦差大臣初到地方,一时恐怕不得要领,臣身任地方官,理应协同办理,请皇上裁处。“

随后,李卫诈称自己要过生日,让浙中七十二州县的有关官员都速来贺拜。生日筵席吃到一半的时候,李卫把这些人召到密室,说:“朝廷负责清查钱粮的钦差大臣马上就要来了,你们要是有亏欠的话千万别欺瞒我,我能救你们,你们要不听话,等查出问题被抓被杀的话,到时别怪我没给你们机会。”众人害怕,都说:“愿听大人吩咐。”随后李卫让这些人回去后,不管有无亏欠,都老老实实的造册登记后上交给他,让他心里有数。

再说雍正接到李卫的奏折后,同意了他的提议,随后便派了户部尚书彭维新前去浙江清查,并批准李卫协助清查工作。彭维新当时已在江南其他各省清查,这个人做事认真细致,加上江南各督抚都不敢干扰他的工作,结果查下来是问题多多,很多人都被他抓了辫子,彭维新还准备上报朝廷以“流、斩、监、追”的罪名惩处这些人,弄得这些地方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查完其他省后,彭维新意犹未尽,随后便奉命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浙江,不料李卫一见面便拿出雍正的批示给他看,说:“朝廷让我协助你的清查工作,请大人一起商量怎么办好。” 彭维新见李卫手里有雍正的批示,气焰猛的收回了不少。

随后李卫便为彭维新设宴接风,酒至中巡,李卫叹道:“凡是共事,从来就没有不争执的。我性子急,喜欢和人争辩,屡次被皇上批评。这次和大人共事,我倒是希望不要有争执,但就不知道怎样才能没有争执呢?”彭维新说:“这样吧,我们分县清查,如何?”李卫说:“好。”

李卫当下便让随从把浙江各州县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捏成团,放在盘子里,李卫和彭维新各拿一半。彭维新没有料到的是,这些纸团其实都让李卫作了手脚,那些亏与不亏的,都暗中做了不同的标记,李卫把那些亏欠的州县,大部分都自己拿了,那些问题不大的,全分给了彭维新。

后来彭维新虽然认真清查,但因为李卫早就做了手脚,最后是一无所获。李卫清查的时候,则让那些亏欠的州县尽快设法弥补,把事情尽快摆平。清查完后,李卫和彭维新碰头,问:“怎么样,各地可有亏欠的吗?” 彭维新说:“没有。”李卫装作意外,但又开心的说:“恭喜恭喜,我这里也没有呢。”于是两人皆大欢喜,一起奏明朝廷说浙江没有亏欠。雍正接报后大喜,说:“别人都说清查麻烦事多,唯独李卫那里什么事情也没有,看来这小子的确有一手。”随后,雍正便给李卫加封为太子太保,大加赏赐,浙江的其他各级官员也各升一级。由此,手下的那些人对李卫也彻底服了。

李卫这个人脾气倔,但有一次他碰到个比他还倔的手下。某日,李卫让一个叫田芳的幕僚给皇上写奏折,请皇上封他家五代。田芳不肯写,说:“人家请求封典的最多三代,从来就没有听说封五代的,这个折子我不能写。”李卫说:“你别管,照写就是”。田芳还是不肯写,惹得李卫大怒,骂道:“你这狗娘养的,我要你写你就写,没有先例,我来创先例,干你何事?”

田芳被骂,霎的站了起来,怒道:“我看是大人你自己昏了头,你仗着皇上对你一时的宠爱,把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了。我好心好意的劝导你,你不感谢我,居然还辱骂我?大人为人子孙,封三代还嫌不够,我也为人子孙,一代也未尝封过,你却骂我狗娘养的,这还有天理吗?我就是不服!不服!”

李卫从来就没有碰到手下这么给他说话的,一时间面子下不来,只好再做怒色,说:“就算是我错了,你不服,又能怎么样?”田芳说:“你是大人,我是小吏,不要说大人骂我,我不能怎么样,就算是你把我打死,我也不能怎样!只可惜的是,大人之威,能强加到小人的身上,但小吏之理,还是直于大人!”

田芳说完,扭头便走了。李卫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半晌都没有声音。当天晚上,李卫又派人把田芳召来。田芳下午回去想想后,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听到李卫召他,以为要杀他,进去的时候双脚发抖,脸色如土,不想李卫走上前握着他的手,笑道:“你小子有点胆识,做个小吏有点可惜了,不如我借你一千二百两银子,你去买个县丞当当,以后做上了官,也要像今天那样,正直当官,好好做事。”田芳没想到李卫如此对他,不免千恩万谢,后来田芳做了富平县丞和凤翔县令,为官期间名声也很不错。

李卫与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三个官,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但是,田文镜这个人比较小人一点,他看到李卫受宠,很是妒忌,便暗地里在雍正面前说李卫的坏话,但雍正不为所动。田文镜一计不成,便转而去巴解李卫。有一次恰逢李卫的母亲去世,田文镜故作高姿态,特意派人前去吊唁,并向李卫赠以厚礼。李卫得知后,大骂道:“我老母虽死,但我也不饮小人一勺水也。”随后,李卫命手下将田文镜的使者挡于大门之外,并将田文镜送来的东西丢进了猪圈,以示不齿与此人结交。

话说回来,李卫这样非科举出身的人为什么会得到重用,主要还是取决于雍正的选材标准。康熙晚年选官,最重官员的操守,才干倒是其次,结果弄得各地官员只顾清廉的虚名,遍地“清官”,却不做实事。殊不知,世上这清官贪官本就难以分辨,一味的追求清官,反弄出很多弊政。雍正上台后,常跟李卫说,这清官如同“木偶”,中看不中用,对社稷民生毫无裨益。因此,雍正用人,首先在才干,至于什么资格或者科举出身之类,倒是其次。恰如李卫的谥号“敏达”,既反映了李卫的为官之道,也反映了雍正的选官标准,正因为如此,李卫才脱颖而出,成为雍正朝的能臣。

生逢其世,恰逢贵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宠他?

田文镜、李卫、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三个大臣,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但奇怪的是,这三人关系却并不融洽,其中尤以李卫与田文镜最为违和。《清人逸事》中即说,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时,嫉妒浙江巡抚李卫受宠,于是暗地里在雍正面前说后者的坏话,但雍正不为所动。田文镜见中伤不售,于是转而巴结,某次恰逢李卫母亲去世,田文镜派人前去吊唁并赠以厚礼,孰料李卫却大骂道:“老母虽死,亦不饮小人一勺水也!”后令人将田文镜使者挡在门外并将礼物丢进猪圈,以示不齿。李卫诟骂田文镜之事未见于正史,不过雍正七年时,田文镜确实在某奏折中评论过李卫,说后者“操守廉介”,乃“当世之贤员”,只是这人“驭吏稍疏”,又好嬉游,作为大僚,未免有不到之处。对此评价,雍正深表嘉悦,并希望三人能相互学习,共为一体。同样是非正途出身的官员,李卫鄙视田文镜颇有些吊诡。论文化,李卫比田文镜只有更差;论年龄,田文镜基本比李卫大上一轮;论经验、论能力,李卫也未必比田文镜更胜一筹。如此,大概只能是田文镜的苛刻作风让李卫感到不爽了。前些年,电视剧《李卫当官》可谓红极一时,由知名演员徐峥扮演的那个李卫,诙谐幽默,活灵活现,颇受大众好评。不过,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历史上的李卫也并非如此(徐峥也说自己并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卫是怎么样一个人,导演这样交代说:李卫,“不识字,四爷的家奴,爱骑马,爱收藏小玩意儿”)。

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句维民所止命题考试,不料清廷诬称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将查捕狱问罪。不久死狱中,戮其尸,株连亲属。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尧随笔(秘书),随年西征,因文章讥讽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斩决,妻发黑龙江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乡会试。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随时跟踪检查受株连而未定罪文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训导,责令改正;表现好的文士,将其事迹一一记录归档。过了一年,当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深为李卫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浙江人感恩悔过而高兴。于是,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雍正帝一见奏折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其次,他平时召集属吏开会,或命某个属员办差,均有记录,事后归档,笔笔有宗;朝廷谕旨、各部院及州府县衙门来往文书,办完即存档,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视为心腹

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宠他?

真实历史上的李卫,与《李卫当官》等电视剧中的形象出入较大。

李卫可不是乞丐出身,从小就家境富裕。

他之所以能步入仕途,也是因为家中有钱,帮他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所以,电视剧的名字叫“李卫买官”也很可适。

▲徐峥饰演的李卫

员外郎级别不低,是六部中各司的副长官,从五品,相当于今天部委里面的副司长。

李卫的起点不算低,很快他被任命为兵部员外郎,不过因为是买的官,所以给的是闲职。

但即使是闲职,李卫也做得极为认真,因为他与大多数买官的人不同,不是为了搜刮民脂,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做一个好官。

▲李卫画像

正是因为李卫非常努力,两年后从副职的员外郎,升为正职的郎中,正五品。

后来在云南盐驿道的岗位上干得相当不错,雍正提拔他为布政使,从二品,成为重要的省部级领导。

李卫此时主管一省的财政税赋,同时监管盐务,是绝对的肥差。因为工作能力强,此时雍正已经对他非常赏识。李卫正式进入火速升官模式。

▲清朝职官品级表(部分)

布政使只干了一年,李卫就又被提拔为浙江巡抚,统管一省,成为封疆大吏。同时李卫还监管两浙的盐政。

盐政在古代一直是朝廷专营,非常重要。

巡抚也只干了一年,李卫就被提拔为浙江总督,正式开启他顶级封疆的职业生涯。

▲故宫版雍正帝画像

李卫在江南为官时,查处多起贩卖私盐大案,修筑海塘,破获多处地方反动势力。解决的都是其他官员办不了的问题,让雍正极为满意。

后来李卫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归来后,雍正授予他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地位超然,被视为疆臣之首,兼有拱卫京师的职责。

▲一品文官补子

担任直隶总督期间,李卫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多次为百姓作主,以国家利益为重,极对雍正的胃口。

再加上李卫是买官,所以身份干净,没有结党的风险,也正是雍正看中的。

所以在整个雍正朝,李卫极受恩宠。

▲清朝地方官制

乾隆继位后,仍用李卫为直隶总督,并监管直隶河道。李卫不但治理河道水平很高,还顺手打掉了河道官员体系中的贪污腐败,与民争利的官员,被乾隆重赏。

乾隆三年时,李卫重病,乾隆帝派遣御医,到李卫府中为他诊治。不过,李卫还是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爱嵩哥的嵩鼠vay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