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事业编制人员,刚考上上岸,工资每月只有2800元左右,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实习期就这个工资标准。当然,这是扣除五险一金后,实发的工资。事业单位还要扣除纯净工资部分,半年或者年终发放。

这个工资额度,可能是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比例的事业人员,刚参加工作时的工资标准。公务员稍多一些,也只是3000元多一点,多个几百块钱,主要是公务员有500块钱的公车补贴,工资构成标准也比事业人员稍高一些。

除过一二线城市,或者经济发达省份、地区,其他地方的公职人员,工资确实还是很低的。这也导致一些人好不容易考上了公务员、考上了事业人员,尤其是城市长大的孩子,结果参加工作,到地方一看,基层环境太恶劣了,反差太大了。好不容易熬到月底发工资,一看工资数,眼泪都下来了。好多人直接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工作,辞职不干,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工资虽然低,但胜在稳定。即使是疫情期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也没多大影响。这也是仍然有许多人把公务员考试当作第一选择的原因。有稳定的收入,有固定模式的发展前途,其实也挺不错的。至于工资低,消费也低啊。尤其是基层,娱乐设施单一,你想花钱还花不出去呢。消费水平低,稍微大点的机关单位都有食堂,也提供住的地方,这就解决了两大生存问题。其他的,慢慢攒呗。

随着时间的积累,工龄的增长,工资也慢慢多起来了,职务级别也慢慢起来了,买个房子也有指望了,说不定还能买个车。有的是自己两口子攒的钱,有的是啃老,父母资助的,反正日子都能过得去。再说了,大部分地区,除了每月到手的工资,还有年终奖,有的还有以各种名义发的补助,也算一笔收入。所以大家看到的,虽然工资收入低,但并不是买不起房,开不起车,包括北京城,不照样有房子?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仅此而已,就不细表了。

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这个我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这样啊。

我是去年考上某县城的事业编,试用期内每月到手2450左右,据说年底有十三薪和绩效,一年加起来不超过6万。可能有人会觉得假,如果平时少,年底最少也要有五六万吧,说什么公务员,事业编怎么可能才这么一点,可事实就是如此。

要说生活状态,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工作上没有压力。事业编毕竟也算体制内了,你的工资由国家财政发,你的晋升也不是你的领导能一言而决,你更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所以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没有压力,没有激情。只要能够按时完成本职工作在单位就没有领导会找你麻烦,不用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人会觉得官场上不是很黑暗,尔虞我诈吗?可能我还没到那个层级吧,在我眼里,领导体贴,同事关系和睦,平淡如水。

第二,生活上节奏很慢。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偶尔有事迟到或早退也不会有人管你,周六周日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加班,一年加班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法定节假日雷打不动肯定放假,每年的年假还可以出去旅游。在这样的情况下,节奏能快的起来吗?

第三,物质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的工资由国家规定,除了职级和工龄会让你的工资有微微上调,你这辈子的收入也就这样了。物质上比起大城市打拼或者自己创业当老板肯定远远不足,但旱涝保收,无论外面怎么变,你的待遇肯定会给你,每年多少也能存一点钱。

第四,幸福感显著增强。可以说人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工作,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每天上班如上坟,那肯定没什么幸福感时时刻刻想着要辞职。但在事业单位不会,没有压力、没有压迫、没有压榨,节假日还能偶尔出去和朋友小聚,满满的生活感和幸福感。

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同为2009年的事业编,我活的很惨!但我同学活的很好!其中缘由值得每个选择事业编的人深思!

一样的选择,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结局!

我和忠哥是同班同学,我俩都是普通工薪家庭,2009年我俩一起考上了县里的事业编,我进了农业局,他进了水利局。那年的工资同样的900元/月。

如今,我官职副科级,有两个女儿,存款为零,负债15万,按揭买房一套。忠哥水务科科长,级别一般科员,有一儿一女,存款100万+,房2套。

因为对待事业编工作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选择,导致了我和忠哥完全不同的结局。如今我们都35岁,我开始后悔,并且承认,忠哥选择的生活方式,才是选择了作为基层事业编的人,应该选择的路!

以晋升官职为目的,我踏上了一条看似光鲜的荆棘路!而忠哥选择了脚踩两条船!

我父母告诉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心无旁骛的向前拼!努力工作,积极表现,多向领导和能人接触学习,学他们是怎么为人处事,说话办事的。

于是,我工作上积极努力,不断表现。事业编12年了,似乎从来都没有体验过“一张报纸一杯茶一下午”的清闲生活,从来都是加班,就连带薪休假都没有体验过几次。工作之余,就是各种应酬。或者是自己的应酬,或者是跟着领导,或者是因为工作。

12年后的今天,我获得了什么呢?

1、成为了单位曾经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这份辉煌就坚持了3年,3年后,很多年轻人也副科级了)

2、每月3900元的工资,和3险一金。

3、一顿饭一斤52度白酒的酒量,超重,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胆固醇和一副亚健康的身体。

4、一套刚刚付了首付的四居室公积金贷款的房子,还有为了首付留下的15万元借款。

如今的我,在外人眼中,看起来依旧光鲜亮丽,但自己却身心俱疲,似乎每一天都是重压和煎熬!

反观忠哥,却活成了我心目中,一个35岁的人,应有的样子!

2009年进入单位的第一天,忠哥就开始盘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没有多么积极的去展现自己的能力,而是低调的学习并做好手头的工作。当时他给自己工作的定位,是四个字:尽职免责

剩下的时间,他却像一个活跃的兔子,混迹于各种选择的尝试之中,唯独没有深陷于各种各样的应酬中。

我记得刚上班的那几年,一下班,就会找不到忠哥。因为忠哥总是会混迹于各种“第二职业”的尝试中。

我知道的是,那几年里,忠哥做过代驾,干过烧烤,跑过滴滴,当过家教,兼职过会计,做过微商,送过快递,反正在一个8线小县城里,凡是能尝试的兼职,忠哥几乎试了一遍。唯独没有参与各种酒局和应酬。

当时我还很不以为然,认为干这些都不是“正事儿”。

我不知道的是,除了做这些一外,忠哥还因为自己的科室里,因为经常有一些基建类的项目,为了更好的干项目,忠哥还考下了一级建造师。为了能够多领点工资,忠哥还自考了研究生。

当时我还很羡慕的说他,你真有钱,研究生自考,一年要花费近2万块钱。我不知道的是,忠哥考研究生的钱,都是自己干各种兼职时,赚到的!

经过了开始的6、7年的磨砺,忠哥的业务水平越来越好,也被提拔成了科长。而尝试的各种第二职业,也让忠哥懂得了很多经商的“内幕”。如今,忠哥已经拥有了一个“蜜雪冰城”加盟店,一个小学生特长培训机构,一个特色美食饭店。都是在小县城里收入很可观的那种。嫂子也辞掉了厂里的工作,重点打理这3项事业。每年收入已经稳稳的50万+。

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忠哥的人脉圈也是越来越好。既有体制内的高层,也有商圈的高层。忠哥现在还每天跑步健身,每年定期旅游2次,老家的房子翻了3层别墅,孩子也都享受良好的教育。虽然依然很忙,但名利双收!堪称人生赢家!

我和忠哥截然不同的结局,揭示了选择事业编的人,应该走对的关键3步!

第一步,不要把眼光停留在2000-3000块钱的工资上。事业编的优势在于稳定,保底,相对轻松,以及这个平台能够带给自己的人脉。如果干事业编干的很忙很累,就失去了他的优势。

第二步,一定不要把应酬看的太重。要用好业余时间,多去尝试副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是事业编的短板,所以一定要弥补。如果弥补不了,就会成为今后自我发展的大坑!

第三步,没有背景,想要在体制内晋升,是很难的。工作能力仅仅是一部分。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现实一些,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再解决面子问题。

这就是一个混迹事业编的失败者和成功者截然不同的结局!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向忠哥学习!

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平凡而平淡。

还能怎么样?老百姓的生活其实都一样。

在我认识的所有事业编制中,2千的工资现在已经不存了,最低的也是到手3300,这还不包括五险一金,以我所在原贫困县城为例,再差的事业编制,一年综合收入也有六到八万元。这个工资放到沿海地区是不算什么,但是中西部的县城已经是中等收入了,所以这个群体的人和普通人过着的是一样的生活。

关于体制内的低收入现状,很多人是有误解的,其实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来分析,财政供养的人员年收入是不会低于整个地区的平均值的。

而且3000多的工资通常都是刚刚进入体制的年轻人在拿,我有一个同事2018年1月进来的事业编制,现在到手3900多,现在工作已经满三年了,调整工龄工资以后,工资就上4000了,这还只是到手工资。而那些工龄二三十年的老大哥,工资比刚入职的新人可高多了,工龄二十年的至少是五千起底,工龄三十年的至少是六千起底。

以前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有个村里的驻村干部,他的工龄有三十年了,工资到手已经7000多,加上驻村补贴,每月到手近万元,当时让我十分羡慕。

还有,一定要清楚事业编制就算是工资再低,随着时间的增长也只会越来越高,他们更是可以把这份工资领到去世的那一天,其他非体制内的职业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个人觉得工资虽然是越高越好,但也没必要比来比去,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就可以了,体制内的干部很难大富大贵,难道体制外就容易吗?这还是一个平凡人口占多数的世界,过得快乐就足够了。

特别提一下,那些工资低的事业编制很多都是有副业的,老公上班,老婆开店的例子太多了,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过的不好,他们都过得很滋润。

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生活惨淡。我是鲁西南地区某县直事业编制人员,月到手工资3500,我来说说感受。对于家庭富足的人来说生活会很滋润,对于农民的孩子来说,不好过。

第一、工资严重不够用。我和我对象两人,双方父母都是农民,给不了我们什么帮助。我对象是教师,我是县直事业编,两个人都算是体制内人员,但是收入是低的一塌糊涂,两个人收入加起来7000元(还不如人家一个人在外面挣得多),除去房贷1500,每个月俩人生活费1500左右(现在县城物价水平一点也不低),再加上其他花销,一个月差不多得花4000左右,有时有计划外支出,多的时候花7-8千也有。两个人这样的工作在外人看来体面,生活应该不错,但其实不是这样,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其实里面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第二、工作晋升空间小。说实话事业编人员发展是很受限的,职务上提拔没有公务员晋升渠道畅通,县城事业单位副科级基本上就到职业天花板了,正科想都不要想,多少人挤破脑袋都到不了。职称也没有想象中简单,走职称这条路也得按资排辈。只要单位没有空余职称名额,就算你有本事,也聘不上,自然就加不上薪资待遇。

第三、工作单调乏味,一眼望到头。说实话单位里各项工作都差不多,每月的工作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一眼望到头,看到退休。

那就有人说了,既然这样为啥还要继续干呢?还不辞职啊?说实话,想过辞职,但是没勇气。我本科学的专业是文科类,实用性不强,要是在外面能有更好的选择,才不会在家干事业编呢。这份工作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每月拿着2千到3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每月拿着两千到三千元事业编制的人,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我自己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不少在事业编岗位工作的人员,对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很多人都以为一个人拿着这么点工资,怎么可能养得活自己,怎么可能养家糊口?最近几年的公职类考试都是非常热门,但是由于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大部分人都是不太容易一次考上去的。而很多单位的工作量大,就不得不招聘一些人员来工作,的工资都不高,很多就两三千的工资,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去做呢?

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体制内普通干部的工资收入一直都不高,正常都是处于当地的中等水平。对于进入体制内的人来说,本身就应该有这种觉悟,特别是已经在体制内呆了二十年,就应该有更深的体会。我侄女是去年考上某县城的事业编,试用期内每月到手2900左右,据说年底有十三薪和绩效,一年加起来不超过6万。可能有人会觉得假,如果平时少,年底最少也要有五六万吧,说什么公务员,事业编怎么可能才这么一点,可事实就是如此。我所在地区的事业编每个月到手的钱,刚好就是2800-3500块这个幅度,根据岗位的不同有所浮动。但是我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3000元并不是她的整体综合收入,我们如果说算上她的一些额外的收入,比如说奖金福利等等各方面的待遇,包括每一年年底的绩效考核奖金,那么综合加在一起,实际上每个月的月综合收入水平其实还是要远远高于3000元的3000元,只是他每个月上卡的工资待遇,但是它没有计算奖金,没有计算年终的绩效考核奖,所以说看上去是比较低的,但实际上它的综合收入是要远高于每个月的薪酬待遇。

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以后有很多的职业可以选择,由于每个人的志向不同,所以职业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职业中,事业单位是很多人的首选,进入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虽然说事业单位薪资不高,但是相比于社会上的其他职业,事业单位尤其独特的优势。虽然工资低工作单调,一眼就看完了 说实话,单位里的工作都差不多,每个月的工作内容也差不多,基本看完看退休。然后有人说,那你为什么要继续工作?你为什么不辞职?老实说,有一部分人想过辞职,但我没有勇气 我的理科专业是文科,不实用。如果我在外面有更好的选择,我不会在家里做我的职业 这份工作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进入这个单位之前你应该就知道它开多少工资吧?那你当时怎么想的,外面没有好单位了吗?还是平衡了一下觉得这个单位还不错,反正我觉得,这个单位一定有吸引你的地方,要不当初你就知道开多少,为啥还要往里冲呢?再说事业单位也都有名额限制,能进去也是踩着别人进去的,这么不愿意干,当年就别往里挤啊。我身边就有这么个人,天天跟我说,自己单位怎么怎么不好,其实主要不好就是开得少呗,你怎么不提好的地方呢,你双休,所有节假日都休息,你四点半下班能接孩子,一天三顿饭都在单位吃,恨不得把家里的口粮都带出来,年啊,节啊,年假啊,什么都有。

首先,事业单位,不是人人都能进的虽然很多人都羡慕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但不得不说,这种单位并非那么好进的。需要有着高学历,甚至还要懂得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而这种关系,远比私企里要复杂得多。而且,私企里的升职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混了一辈子仍然是基层岗位,每天有着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处理,时间一久,自然会让年轻人怀疑人生。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年轻人告别了私企,从而走向事业单位的原因。所以每年依然有无数年轻人挤破脑袋想要往里面冲,甚至很多父母也以孩子进入了事业单位而自豪。如此,似乎有些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进入这种单位,不惜托关系等等,让人觉得这并非是在找工作,而是在拼人脉和家庭背景,于一般人来说,进入这种单位的机会也自然越来越低了。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单方面去做比较,先从第一点说起。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优点是。虽然工资一开始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在外头打工来说,员工的福利是在外面打工所享受不到的。例如公司所给的五险一金以及公司的职业年金。这些福利能在医疗等方面给到很好的补助。并且在你退休离职后,能够有相应的补助来维持老年生活。并且事业单位虽然初始工资比较少,但是他相比打工来说,会更加的稳定,并且会有好的前景,能够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所以这些是在事业单位上班相对于打工来说的好处。

工作上没有压力,事业编毕竟也算体制内了,你的工资由国家财政发,你的晋升也不是你的领导能一言而决,你更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所以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没有压力,没有激情。只要能够按时完成本职工作在单位就没有领导会找你麻烦,不用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人会觉得官场上不是很黑暗,尔虞我诈吗?可能我还没到那个层级吧,在我眼里,领导体贴,同事关系和睦,平淡如水。不要把眼光停留在2000-3000块钱的工资上。事业编的优势在于稳定,保底,相对轻松,以及这个平台能够带给自己的人脉。如果干事业编干的很忙很累,就失去了他的优势。

工作轻松,在事业单位上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需要加班的,除非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比如准备第二天的会议,而平时一些负责写材料的同志偶尔需要加班加点,其他大多数人都是固定时间上下班,不会出现互联网企业的996工作时间的情况。而休假时间就更是有保障了,国家法定节假日是肯定放假的,除了一些安排值班的同志需要在岗。而且年休假制度也是贯彻落实得非常好的,平时如果有事情请事假或者病假,大多数情况下领导也是会批准的,并且不会扣工资。现如今社会只要肯去拼,肯吃苦,每月找个万儿八千的不是难事,何必为了所谓的事业编制稳定那句哄自己安心的话,而去干这种心累,人累,家累的工作。但是谁又能给你保证私企就不裁员,不排挤你出局了?所以说,这个提问本身设定的先决条件就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相信会有人去干,也是一个原因,不犯原则性问题的单位不会辞职走人。

虽然事业单位也有不好的方面,工作晋升空间小。说实话事业编人员发展是很受限的,职务上提拔没有公务员晋升渠道畅通,县城事业单位副科级基本上就到职业天花板了,正科想都不要想,多少人挤破脑袋都到不了。职称也没有想象中简单,走职称这条路也得按资排辈。只要单位没有空余职称名额,就算你有本事,也聘不上,自然就加不上薪资待遇。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同样,入职体制内的年轻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想往上走的想法。可体制内的晋升哪有那么容易。不靠业绩不靠销售额的提拔更加不可捉摸,是真正综合实力的竞争,是能力、人品、资源、运道的综合结果。或许,入职三五年就能混到副科,或许,干了十几年,仍然是小科员一枚。尤其是事业编,在新公务员法实施后渠道变得更窄。晋升空间不大 说实话,职业编辑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公务员在职位晋升上没有顺畅的晋升渠道。县级机构的副处级基本上走到了专业天花板。郑可想都没想。多少人不会被打破脑袋。 头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走头衔的路还得按辈分排 只要单位没有空缺的职称,就算你有能力也不能录用,自然也不能加工资。

就像大多数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付出和收入是正比的。无论任何地方,包括事业单位,比如在事业单位中,如果努力工作,受到了领导的赏识,得到提升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如果说身份的局限性,比如事业单位工勤,考个技师也可以提高收入。当今社会,能有一份体面又轻松,收入有稳定的工作很不容易。当初想用能力证明自己,何必打破头去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如果想将这个过程当作证明自己,那么好,恭喜你已经成功了,可以继续离职,闯出一片天地。

李时珍的皮0o0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