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上个世纪七八拾年代。逢年过节跟现在一样都是放假回家。

那个年代汽车少,火车也少集不上车人太多了。没有私家车。公家车也不多。上车的时候能集破头。

农村做大饽饽各种贡品,做好多。来客吃白面,自己吃黑面。有的就是用白面包黑面,要面子。

三十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开始放鞭炮庆祝,在吃年夜饭。芋头,鱼,过年菜,团圆饽家有几个人就切几块。一个人一块(片)

…吃完年夜饭开始去给长辈拜年问好下跪不磕头,从长老到父辈拜完了。然后又去上坟,排着长队(一支人长者在前打着汽灯领着全族人(能走者)去上坟磕头)能一直到天亮。坚持不住的人开始回家睡觉,能坚持的又开始拜年全村差不多都拜(一个姓的)

初二开始走亲戚,拿着几个大饽饽,外加一斤桃酥,从姥家排起一直到所有亲戚拜完年,这样下来(亲戚多的要一正月,)家有钱的买自行车,沒有钱的全部的走路。一正月走下来真的好累,特别的热闹爱去走亲戚的是为了吃好饭(小孩子),要被着抱着。有钱的给几块,几毛压腰钱。沒钱的不给。

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回答:我虽然没有在农村过过年,但我认为农村过年一定很热闹,因为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平时都在城里打工,过年了都要回家团聚,一家人在一起过大年,热热闹闹,还可以放放鞭炮🧨烟花,好不热闹。而城里,现在不允许放边炮、烟花,无声无息就过完了年,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个人观点。

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以前过年,确实是有年味。

年是啥味?其实也就是满足一下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感觉。备年货这个方面,虽说钱少东西少,但是困了一年了,感觉无以言状的满足。

村子里每家每户出来进去忙的不亦乐乎,那个时候每家拉扯的孩子多,大的小的跑来跑去,呼来喊去,那叫一个红火。赶大集买几斤点心,买一打窗花,队里分点肉,分点瓜子,给孩子们买点200响小红炮,孩子舍不得放鞭而是一个一个的响。大队排练节目社火,写对联的,炕上做灯笼的,河里洗衣服的,纳底子赶时间做鞋子的,压粉条,压饸饹,炸豆腐…,哈哈,这就是年味。

现在条件好了,一年四季吃的好穿的好,到年底了,买点年货并没有多少新鲜感,就是一个困的感觉,心里想的是好好睡几天,有的还没有买上票,年当过完了。😃

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当然有有了,我就出生在农村。别说,真想那时候的过年,热闹,忙活。

小时候,只要一放寒假,我就盼着过年。过年有许多好吃的,还可以有鞭炮放。年景好时,还能混套新衣服。

腊月二十三,拜祭完灶王爷,就开始过年了。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小孩子们一听大人念叨完,就乐了。可以吃祭拜的糖果,其中用麦芽糖熬制的,中间有细孔的,巴掌长的糖,必备。大人说这种糖黏,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告状。哈哈😊!小孩子们,管那么多,主要是吃!物质匮乏年代,平时也没有啊!

接下来,就是跑油。妈妈开始炸制各种小吃。炸丸子,豆腐,土豆块,家庭条件好的,还做油炸糕,麻花…

这时候,小孩子们身前身后的忙活。混点好吃的,炸完之后,晾凉,装大缸里,冻上。过年,来人去戚时吃。不过小孩子们会趁大人不注意,偶尔偷出来吃!哈哈😊!

接下来,就是蒸饽饽。什么馒头,豆包,对了,还有粘豆包。这时候小孩子们更忙活,要在豆包上,点红点。以示喜庆吉祥。干好了,混几个豆包吃。还是那样,蒸好后冻上,已备过年。

腊月二十八之前,要杀年猪。这是最热闹的,左邻右舍,甚至全村都来庆祝。

菜品基本就是酸菜白肉粉条子,血肠,白肉蒜泥,下水炖海带…

男人们喝着小烧,女人们喝色酒。哈哈😊!基本上一顿,四分之一猪就吃没了。留四分之一和下水过年。另一半一般卖掉换钱,舔点家用,给小孩做新衣。

腊月二十八以后,就过年了。这时候最好,大人不能打小孩。不管怎么淘,哈哈😊!没事!如果打了,小孩子一年爱闹毛病!谁家大人也不想。

不过,我大年三十被揍过。哈哈😊!那时太淘,真的把大人惹急了。

大年三十自家过,初一就开始拜年走亲戚。哩哩啦啦,一直到十五。年就算过完了,开始忙活,暖棚育秧,大田上粪等等。

娱乐活动也很多,耍牌,推牌九,打扑克,扭秧歌等等。不过赌博的没有,要抓的!

这就是我经历的农村过大年,不知道您哪是什么样的?

很南不心动 分类:美食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