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在干泥里生存还得看肺鱼,这家伙在非洲直接是人从地里挖出来的,而且在这种状态下,肺鱼能够在离水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坚持长达4年之久。而黄鳝在干泥里虽然也能生存,但是时间远不及肺鱼,只有几个月,不过,作为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鱼类,能够在缺水的情况下生存几个月也属于罕见的了。那么,黄鳝凭什么能在干泥里生存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下图为非洲人从干涸的土下挖出的肺鱼,这又是一顿大餐)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泥里生存?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黄鳝是如何跑到干泥里去的?

黄鳝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鱼类,首先,作为一种鱼,它长着与蛇差不多的身体,其次,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黄鳝是一种常见的鱼类,也是许多小伙伴童年的回忆之一;第三,黄鳝的一生必须要经过一次“变性”,这不是什么污染造成的,而是黄鳝的自然生长过程。

这是因为黄鳝有着左右两个生殖腺,在体长低于20厘米的状态下,黄鳝左侧的生殖腺发达,右侧退化,此时黄鳝呈雌性,卵巢发达。当雌性黄鳝完成第一次繁殖后,随着体型的逐渐增加,其性别开始慢慢地向雄性转变,最终卵巢完全变为精巢,因此,在我们抓黄鳝时,体型小的基本都是雌性,体型大的(超过50厘米)基本都是雄性。

黄鳝与其他鱼类一样都是水生鱼类,它们之所以跑到“干泥”中去是因为黄鳝通常栖息在浅水的淤泥之中,这种环境极容易在干旱的影响下变为“干泥”,为了躲避旱季,黄鳝会在旱季开始时进入泥土之下,然后静静的等待雨季的到来,这种行为被称为“夏眠”。

如果黄鳝在夏眠时被我们发现,我们就会看到包裹它的泥土其实已经变干了,但是打开后,黄鳝还是活的,放在水中,它很快就能自由的游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黄鳝之所以能够在“干泥”中生存几个月,与它自身的习性有关,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说一下,黄鳝是如何在“干泥”中生存的?

第一:呼吸。众所周知,大多数鱼类都是靠鳃呼吸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它们必须要让水通过鳃部才能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大多数鱼类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于缺氧。而在干泥中显然也是缺水的环境,为何黄鳝憋不死呢?原因就出在黄鳝的呼吸系统上。

黄鳝虽然也有鳃,但是它的鳃退化比较严重,其从水中获取氧气的能力比较差,但是,黄鳝有自己获取氧气的方法,那就是直接从空气中。(下图为一般鱼类的呼吸系统)

黄鳝的嘴里有许多褶皱,这些褶皱上布满了毛细血管,在呼吸时,黄鳝会将头露出水面,然后吸进空气,口腔内壁的毛细血管会与空气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互换。而这就是“望月鳝”的由来,其实并不是在“望月”,而是在正常的呼吸。

因此,在“干泥”中,我们会发现黄鳝其实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呼吸孔的,它不会缺氧的原因就在这。

第二:水分。黄鳝虽然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但是它的生存也是离不开水的,因为一旦离开水时间长了,随着黄鳝体表水分的蒸发,它还是会死亡的。但是,在“干泥”中的黄鳝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首先,我们眼中的干泥其实是充满了水分的淤泥形成的,当我们打开干泥后会发现内壁上依然是有水分的。其次,如果内壁上的水分也没有了,还无法对黄鳝造成致命威胁,因为黄鳝体表有一层湿滑的黏液,当在无水的环境下时,它的这层黏液会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水分的流失。这样,等到淤泥变干泥,身上的这层保护膜完全变干,已经几个月过去了,此时雨季也就来临了。

第三:食物。解决了水分和氧气的问题,剩下的就是食物了。黄鳝属于肉食性鱼类,它的主要猎物是各种小型的水生生物。显然在淤泥的包裹下,它没有食物可吃,但是,它依然能够坚持几个月,这是因为在这种状态下,黄鳝会进入夏眠的状态,此时它们的新陈代谢降低到极致,而且几乎不活动的它们对能量的消耗也比较少。

而且黄鳝本身就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在冬眠期它们也是不吃不喝的,所以长时间不进食其实是黄鳝原本就具备的一种能力。

总结

黄鳝之所以能进入“干泥”里,是因为它为了躲避旱季进入了泥土中,随着旱季的加剧,原本湿润的泥土逐渐变干导致的,而它之所以能够在“干泥”里生存好几个月,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一方面是因为它体表湿滑的粘液可以形成一层锁水保护膜,当然在这种状态下,它新陈代谢拉到最低,对能量的消耗也低,也是它们能坚持如此长时间的主要原因。

其实,除了黄鳝,我们常见的泥鳅也能这样,而肺鱼之所以比黄鳝强,是因为它们在非洲经历的旱季要比黄鳝更长,所以这也是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一种能力。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黄鳝也称鳝鱼,分类学上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身体像蛇,但没有鳞,体表光滑,颜色因生存的水域不同分为青色和黄色两种,自然条件下喜欢生活于安静、水草丰富之地,常栖息于水体底部或泥中,好钻洞,但是也没有像题主所说的那样“能在干的泥里生存”,其实也还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行的:

首先是土壤也要湿润才行,这样才能便于其钻洞,同时温度要适宜,否则超出了它有生存温度也是不行的。那鱼黄鳝为什么能在离开水体后钻入湿的泥中也能存活呢(事实上只要有一点水湿润一下离开水放在岸上同样能活)?这主要还是与其身体结构相关:

我们都知道大都数鱼是用鳃来完成呼吸的,但是黄鳝不一样,黄鳝的鳃基本退化,只留一点痕迹,不能进行独立的呼吸作用。但是黄鳝的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黏膜充满毛细血管,这是黄鳝最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所以常常看到黄鳝的头伸出水面直接在吸取空气中的氧气,把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中的氧气与口腔内壁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甚至是没有水只是有点潮湿泥中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在阴凉处亦不会死亡。

也正是因为其有这一物性,黄鳝与其它鱼相比很难一次性将其杀灭,当黄鳝遇到药物或是生存环境没有水时都可以钻进泥中躲避,当环境适合时再出来,所以其适生存能力别强。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见解,可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黄色虽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如果把黄鳝长时间的淹没在水中,黄鳝就会被淹死。也许很多人不信,也有人不明白,黄鳝生活在水中还能被水淹死?事实就是如此。

在以前,我们经常用捕捉黄鳝的笼子头天傍晚放入水中,第二天清早回收。有些时候因为笼子没弄好导致黄鳝进入笼子后上不到水面来或者是因为突然下雨导致笼子被淹,进入笼子的黄鳝就会被淹死。这就是黄鳝被淹死的现实情况。

黄鳝为何会被水淹死?因为黄鳝它并不像鱼一样全部靠鳃呼吸。

黄鳝的鳃已经是严重退化了的,鳃几乎是不进行呼吸作用。它的呼吸主要是通过口腔、喉腔以及皮肤进行呼吸。特别是口腔、喉腔上有很多褶皱的膜,这些就是黄鳝进行空气交换的地方。所以,黄鳝呼吸必须要将头漏出水面。平常我们经常简单黄鳝头漏出水面,头部鼓得特别大,这就是黄鳝在呼吸时候它的口腔变大的情况。

了解了上面的问题,我们就知道了黄鳝之所以能够在泥土中生存,是因为黄鳝它的呼吸主要是通过口腔来完成的。不过,黄鳝皮肤的黏液必须要完好。因为黏液一旦没有,黄鳝表皮会变得干燥,这时候黄鳝是很容易死亡的。所以,黄鳝都是躲在潮湿的泥土种的。在潮湿的泥土中,它既能够让自己进行呼吸,又能够让潮湿的泥土保持皮肤的湿润,这样就可以长期间的存活了。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黄鳝大概也和蛙类一样,属两栖动物,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也能存活。八十年代在湖南挖田就曾经挖出一条黄鳝,当时田土很硬根本没有水,可黄鳝还活的好好的。蛙类也一样,多年前我在老家挖土,就曾经在干硬的土里挖出来一只青蛙。估计这只青蛙应该是前一年雨季时钻到里面去的,是第二年六七月份被我挖出来的,估计这只青蛙在这土里住了半年多的时间。半年多没吃没喝,挖出来时还欢蹦乱跳的。

再见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