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学站立好?过早的站立有什么坏处么?

宝宝几个月学站立好?过早的站立有什么坏处么?

过早地训练小宝宝学站立、学行走的危害

1、小宝宝的下肢、腰背部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尚不成熟,则可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某些后患。婴幼儿骨骼中所含的骨胶原较多,钙盐相对较少,骨质柔韧性强而坚硬度差,在外力作用下虽不易断折,但却容易弯曲、变形。

2、若让小宝宝过早学着坐,可能影响脊椎发育,引起驼背;过早学站立,则可能引起臀部后凸呈“翘屁股”。

3、过早学行走,会因下肢、脊柱骨质柔软脆弱,难以承受超负荷的体重,不仅容易疲劳,还可使骨骼弯曲、变形,出现类似佝偻病样的“o”形腿或“x”形腿,或因足弓不堪重负,导致扁平足的发生。

4、在行走时,为了防止跌倒,小宝宝两大腿需扩大角度分得更开,才能求得平衡,这就使身体的重心影响了正常的步态,时间一长,便会形成“八字步”,且在行走时,呈现左右摇摆的姿式。

5、小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过早地学着行走,因看不清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地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这会使小宝宝娇嫩的眼睛产生疲劳性损害,多次反复并长此以往,则可导致小宝宝的视力损伤。因此,应遵循宝宝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

小宝宝的生长和运动发育规律,一般婴儿出生后3个多月大时会用手臂支撑俯卧并抬头,4~6个月时会翻身,7~8个月时会爬行,1周岁左右时会站立、行走。

正确引导方式

1、在1周岁前,尽量让其在床上或地面柔软的垫子上学习爬行。爬行是小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它处于“坐”和“走”之间,是小宝宝开拓视野、认识世界的好

方法。

2、同时,又锻炼了小宝宝的躯干,让小宝宝的大运动发育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爬行时小宝宝必须把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不仅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而且爬行又是一个全身的动作,必须靠手、脚运动协调才能爬行得好、爬行得快,所以爬行可使小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为以后站立、行走和跳跃打下良好基础。

3、小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了大脑使之更加聪明,从而促进了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应根据小宝宝生长发育的状况,先让其学爬行,待小宝宝长到11~12个月大时,才应逐渐训练其学站立、学行走,这样有利于小宝宝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宝宝几个月学站立好?过早的站立有什么坏处么?

小编每天看微信朋友圈时,经常被一些晒娃的好友们吸引过去。就在前两天,有个好友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她家宝宝扶着奶奶的手,学站立的照片,配文称,“我的宝宝好棒啊,才7个月就会站啦!”不一会就引来评论无数,有的是点赞夸奖的,有的是羡慕的,还有一小部分人这样说,“宝宝太早会站对发育并不好,要少让宝宝站立哦!”

过早训练宝宝站立,容易导致患上罗圈腿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人体是一栋高楼大厦,那么骨骼就是其中支撑这栋高楼的钢筋支架。所以对于小宝宝来讲,骨骼成长在人体发育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宝宝因为年龄小,他们的骨骼跟成人的骨骼有所不同。在成人的骨骼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盐约占2/3;而小儿的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各占一半。所以,宝宝的骨骼特点是较柔软、富于弹性、韧性好,但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

过早训练宝宝站立,不仅容易导致宝宝腿骨变形,还有可能导致宝宝骨头脱位,出现O型腿。O型腿(罗圈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如果宝宝患上罗圈腿的话,随着年龄的长大会越来越难矫正,影响肢体的美观。

育儿专家的观点是:当月龄到9-10个月时,多数宝宝都能抓着东西站立或独自站立,并不宜过早哦!

宝宝几个月学站立好?过早的站立有什么坏处么?

当孩子有能力站立的时候,ta就会自己主动的探索站立了,我儿子8个月的一天,自己突然尝试站立起来走了两步然后又坐下去,然后又站起来走两步,自己就这样探索,不让别人碰他,玩的很开心,我们看的很吃惊也很开心

7.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