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入园,听人说会有入园焦虑,要不要做些准备呢?

你好,题主所说的入园,我的理解是幼儿园,那么所谓的”入园焦虑”,专业上的称谓是”分离焦虑”。由于孩子从出生就与养育者待在一起,维持很长的共处时间。因此当孩子与养育者之间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时,就会产生的伤心和痛苦的情绪体验。孩子通过这样的”分离焦虑”表示拒绝分离的意愿。

分离焦虑的产生与强度取决于婴幼儿期与养育者之间保持情感联结的紧密程度,同时取决于曾经分离的次数和时长。

如果在入园前,孩子很少与养育者分离或者每次分离时间很短,那么分离焦虑或许更容易产生。

对于分离焦虑可以做的准备可以从日常作息、生活习惯、行为规范、陌生环境适应、心理建设五个方面进行。

日常作息和生活习惯指的是让孩子开始习惯园内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形成新的生物钟。

行为规范指的是孩子入园后需要遵守园内规范,因此在家中,父母可以慢慢将这些规范提前先让幼儿进行适应,主要是建立心理预期。

陌生环境适应指的是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包括陌生的人际交互。因此父母可以带孩子多去一些公共场所,估计孩子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游戏,已加强孩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和适应力。

心理建设指的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去幼儿园是每个同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并且可以认识许多小伙伴。同时只是一天中的一段时间,父母还是会去接送,并能保证ta的安全。每天多听听孩子对于分离焦虑的表达,带着理解听着孩子的表达。

欢迎关注我@心理咨询师海德 ,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科普信息。

孩子马上入园,听人说会有入园焦虑,要不要做些准备呢?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而不是被遗弃感

文丨清淡的辣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良好的家庭中,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爱和互让是教育影响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父母行为对孩子教育意义的重要性!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被自己的父母吓唬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到底走不走?你不走我走了,不要你了”类似的话,我自己也不例外。

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被妈妈责骂。说“你咋这么笨?”、“我看你这辈子就完蛋了”、“我都懒得管你了”之类的话。在妈妈看来是在激将我努力奋斗学习,可那时候的我却认为妈妈是不想管我了,以至于后来为了讨好父母,我努力学习,成绩再也没差过。甚至认为只要我学习成绩好了,爸爸妈妈才会给我更多的关爱。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时光一点也不快乐、幸福。

现在我自己也做了母亲,明白婴幼儿的内心是脆弱敏感的,你一句“妈妈不要你了”足以敲碎宝宝渴望被爱的玻璃心。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当宝宝闹脾气时,我也努力用正确的语言方式引导宝宝让自己安静下来,而不是用粗暴、伤人心的话语来刺激宝宝、用权威来镇压宝宝,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宝宝只会惊恐的认为:妈妈真的不要我了吗?这样会给宝宝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宝宝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儿童心理学专家统计,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心理方面大比例不如双亲家庭和家庭幸福和睦的孩子健康。因为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基本上经历过父母婚姻不和、爸妈争吵、害怕被一方遗弃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孩子在日常里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甚至随时都在害怕剩下的爸爸或者妈妈有一天会突然离开自己,所以心里满满的都是被遗弃感,长时间处于焦虑、惊恐的情绪中。

被遗弃感从何而来?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心理阴影”?

01、夫妻关系差带给宝宝的不安全、不信任感

幼儿的心理发育从出生到3岁前都处于重要阶段,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闹矛盾等容易把这种婚姻上的负面情绪带给宝宝,从而导致在护理和教育宝宝的时候力不从心或者刻意采用不好的手段故意冷漠宝宝以达到报复对方的目的。此时宝宝得不到最亲爱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就会产生焦虑感,心理上没有安全感,对父母也会失去信任感。只要有一方突然离开或者久久不见宝宝就会性格开始怪癖以及大哭大闹。遗憾的是宝宝太小不会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有时候会被新手父母所误解,认为宝宝难带,脾气差!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宝宝可能偶尔脾气暴躁,偶尔又心事重重,对周围人群的交往缺乏自信,性格会有点孤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不懂得人际关系的常规交往技巧。

02、不恰当的暂离方式导致宝宝失去精神寄托

年轻的父母需要工作,有时候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托儿所或者幼儿园。但是经常有父母害怕孩子纠缠,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居然无视孩子的分离焦虑、任凭哭闹、狠心的把孩子一丢便匆匆离去,还有的宝妈喜欢在趁宝宝不注意之下悄悄离去,留下宝宝无辜眼神的凝望。这样的分离方式是不可取的,常常如此会失去母子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感,并容易给宝宝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寄托,如果父母和孩子失去了信任感,宝宝会有一种被遗弃感,他们随时都在害怕爸爸妈妈一走就不再回来,所以总是在父母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努力纠缠,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安抚。所以父母要正面引导宝宝,呵护宝宝的心灵,采用正确的方法告知宝宝爸爸妈妈永远不会离开,很快就会回来。

03、哄骗、吓唬式带娃

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总是容易唱反调,也是心理需求最高的阶段。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2岁的宝宝最是可怕的,甚至恨不得“塞回肚子里”。但是玩笑归玩笑,2岁宝宝是独立性格和思维思想初建成阶段,此时他们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却无法分辨好坏以及不会很完美的表达出来,所以容易被大人误解。

比如宝宝走路累了,希望妈妈能抱抱自己,当遭到妈妈的拒绝后可能会在地上打滚或者闹脾气。此时很多妈妈就会用“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你走不走?你不走我自己走了!”之类的话来吓唬宝宝,宝宝当真后便会大哭大闹,并试探着观察妈妈的神色,以为妈妈真的要丢下自己不管了。不管你有用什么方式吓唬宝宝,或者说了“不管”、“不要你”、“警察抓走”之类的话,都容易引起宝宝与生俱来的被遗弃感,从而造成心理创伤。

宝宝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01、母亲的态度

宝宝3岁前和宝妈相处过程中,母亲对宝宝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尤其重要,甚至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格局。那么母亲应该如何在亲子关系中给宝宝更多的幸福感呢?

①长情陪伴:宝宝从八个月开始会渐渐感到无聊和寂寞,并开始以扔东西为乐,如果手里没有玩耍的东西或者嘴里没有奶嘴便会有不被关注和被遗弃感,这样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的陪伴对其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在宝妈们不忙碌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多陪伴宝宝,哪怕说一些宝宝听不懂的话语,做一些无法配合的小游戏。对宝宝来说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②心灵呵护: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从建立最基本的信任感开始,所以宝妈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不要哄骗、吓唬宝宝,不要给宝宝被遗弃的感觉,只有建立的充分的信任感,成为互相的精神寄托,宝宝才不会害怕分离。所以在宝妈要去上班或者有事需要暂离宝宝时,应该在分离前做好精神准备,先跟宝宝说一会话,相处过程中让宝宝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离开很快就要回来,多几次,宝宝就会明白妈妈并不是不要自己,妈妈会准时回来,妈妈永远爱我。

02、夫妻良好的婚姻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

在一个家庭和睦、父母恩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情商更高、处理人际关系更自信、心理更健康。他们总能乐观的看到每件事,认为生活总是那么美好。

夫妻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总是闹着要分开,孩子就会认为其中一方会离开自己,长时间处于患得患失、内心不踏实的焦虑中。所以夫妻恩爱、关系融洽也是给宝宝最好的幸福感。

平时如果有什么问题和矛盾,切忌给宝宝使脸色,也不要让宝宝知道实情,当宝宝问起的时候可以小声的对宝宝说大人在玩游戏或者开玩笑,以免宝宝吓唬到宝宝,或者触及到心灵深处的底线。

关注@清淡的辣妈,一起讨论孕产、育儿、教育话题!

☞此文为原创,宝妈手打不易!欢迎个人留言、转发!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必删。☜

孩子马上入园,听人说会有入园焦虑,要不要做些准备呢?

看到楼主的问题,我的思绪不禁被拉到了两年前孩子刚入园时。“入园焦虑”其实是每一个刚离开家的孩子都会有的情绪,既不是近些年来才有的产物,也不是什么高深的话题,只不过现在被很多人拿来进行情绪贩卖而已。做一个过来人,我很乐意把自己曾经的经历分享给您,希望有所帮助。

入园焦虑不止孩子有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来源于父母的焦虑。

我记得我女儿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很多家长都在群里面等着老师发照片和视频,当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有说有笑的时候,我们甚至在群里自嘲“所谓的焦虑,大概说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当你等在幼儿园门口,看到那些孩子一出来就嘘寒问暖,问东问西的家长,其实哪个不是焦虑满怀呢?

所以入园焦虑不是孩子才有的,我们要想帮助孩子,需要先调节自己的情绪,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必经之路,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而不是担忧,我们应当相信他们的能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是我们应当做的。

孩子的焦虑分阶段

一般孩子的焦虑并不是从入园第一天开始的,因为在初入幼儿园时,他们内心还保留着小时候我们灌输的思想,“幼儿园里朋友多,又跳舞来又唱歌”。所以就像我们班小朋友一样,第一天过的还蛮开心的。

真正的焦虑大概是从第二天到第三天开始的,因为初步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之后,孩子们会发现这里多了很多约束,所谓的唱歌、跳舞、说话都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甚至大小便都要举手告诉所有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刚到幼儿园会发现自己一个朋友都没有。因此他们开始怀疑我们灌输的思想,开始产生反抗情绪。

如果家长态度坚决,能够坚持的话,一般过了头一个月孩子就会真正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称这个阶段叫“认命”,他们一旦认命,就会踏上按部就班的生活,便不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心情。同时他们会认识新的朋友,会有一种友谊牵绊着他们去重新认识一下幼儿园的快乐。

由此不难看出,只有家长的左右摇摆才是真正导致孩子不断焦虑的原因,否则最多一个月他们一定可以适应。

家长能做什么

孩子刚进到一个新的环境,在适应过程当中需要父母成为其强大的后盾,此时以下这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帮孩子做的。

1.告诉孩子幼儿园是长大的小朋友才可以去的地方。我在孩子两岁左右就开始给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因此当她能够上学的时候,是抱有一种自豪的态度。就是因为这种自豪感,她会更努力的去适应大孩子才能在的地方,对她适应新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2.教会孩子主动表达自我。幼儿园和家里不一样,想喝水,想上厕所,除了固定的程序外,都需要主动跟老师提出。很多孩子在刚入园时经常会尿裤子,就是因为不会表达自己,这让他们很担心自己的要求是否会被老师拒绝,从而不愿提出。

3.教会孩子秩序感。幼儿园的吃喝拉撒都讲规则,因此在入园前,家长需要让孩子按照学校的作息适应一段时间,同时要让他们练习遵从命令。这样孩子在入园后才不会因为突然被束缚而感到痛苦。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硬起心肠,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其他人的伤害了,那么应当帮助她坚持完最初的一个月,尽可能的不请假。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让孩子一直无法适应。

⁶在我身边⁸ 分类:情感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