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红白喜事当中随份子当中产生的矛盾?

如何看待红白喜事当中随份子当中产生的矛盾?

我这几天就是处在这种矛盾之中。我老公的朋友,其实也不是什么朋友,是他朋友的弟弟。因为和他哥哥好,所以大家都熟悉。

他结婚.搬家温锅底,儿子升学,结婚,孩子满月,还有老父亲过生日,去世这些我家都是去随过礼的。如果光这些也就算了,他还有三个小姨子结婚都通知我们了,不仅是这样,有两个小姨子都是结了两三次婚的,去年他老丈人去世,也通知大家去随的礼份子。这些年少说也随了将近2000块钱了。

而我们家只是女儿办升学宴的时候,他给了100块钱,前段时间我家女儿结婚,人家也是只给随了200块钱。我和我老公说了,你哪怕随300块钱,我们心里也好受一点呀!

他还有一个老丈母娘呢!等他老丈母娘去世的时候,就算是通知我们也不去了,爱咋咋地,以后也不想和他再来往了,简直就是把别人都当成傻子了。

如何看待红白喜事当中随份子当中产生的矛盾?

笔者经常帮朋友处理红白喜事,发现熟人当中,随份子引起的矛盾非常多。例如,某甲三个孩子,以前某乙随了三次份子,分别是二百,三百,四百元。现在某乙的独生女结婚,某甲有三种随法,第一种一千元或更多,第二种五百元,第三种三百元,第四种二百元。您怎么看待这种由随份子引起的矛盾?如果换成您,怎么处理?

这种问题,的确很常见到。可以说,亲朋好友当中,为这种事情闹矛盾的,不在少数。

实际上,所谓随份子,是一个自古传承下来的习俗,本质是相互捧场、相互帮忙。所以,多数人的心理是,宁亏自己不亏他人。

比如,就本题举的例子,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某甲三个孩子,以前某乙随了三次份子,分别是二百,三百,四百元。现在某乙的独生女结婚,某甲该随多少?按多数人的做法,某甲已经随了三份给某乙,那么现在某乙还礼的机会只有一次,应当是按照三次的标准,或至少不低于两次的标准还礼。也就是说,至少要(400+100)x3=1500,最少也要(400+100)x2=1000还礼。

也许某乙比较小气,会说,当初某甲给我第一个孩子随礼才200元。但是你要想到,当初200元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按购买力或物价计算,200元要远多于现在的500元。

所以说,类似的事情,那些自以为聪明,随礼五百元甚至三百元,或者拿上二百元还要一家几口一起吃大户的做法,实际上会严重影响对和众人方对自己的评价。

这个事情要是换了我,我一定是按最多的方案还礼。

以上回答供参考。

如何看待红白喜事当中随份子当中产生的矛盾?

随份子是亲戚或关系不错的朋友之间一种以金钱传递友情的传统方式,自古有之。

如果向上推演,这也应该是维系亲情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这样说,你看红白喜事都要设账房记账,使得随份子成为借账还账的形式,既然是账就是不还不行了,从而也起到亲情的维系延续作用。

困难的年代,亲朋的份子钱还可起到互相帮助度难关的作用。所以说多少来民间所形成的婚丧嫁娶随份礼的习俗,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但是,就如同题主所提到的问题,不管何种关系,一涉及到钱,问题就有点复杂,钱就像把尺子,丈量着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说白了,谁都不愿意去做那个吃亏的,偏偏这问题是很容易出现的。

甲三个子女,乙一个子女,乙在十年前随了甲的份礼,甲在十年后随乙的份礼,乙随甲三次,甲随乙一次,后十年的钱与十年前的钱的实际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怎么平衡,又没有什么标准的规定,可以说全凭自己的良心来权衡这份礼的多寡,而所谓的良心又是千差万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法,这确实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矛盾的问题。

要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具体的作法,很简单,亲戚之间的互相随礼是必须的,而且根据钱贬值的程度随行就市,绝不能人家十年前随你一百,十年后你还回人家一百,就是一个原则,不在这上占别人的便宜。

至于乡亲朋友之间,我的想法是,只要是我随的乡亲朋友的份礼,我就不指望他将来也来随我的份礼,如果友情达不到这种程度就不随份礼。

这几十年来,闺女儿子结婚,老母亲去世,所有的乡亲朋友的份礼一律不接受,既使是一墙之隔的乡亲,多年的发小。而对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则是不声张,好在我家距工作单位比较远,不声张便无人知晓。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欠人情,永远没有因为漏随别人的份礼而感到愧疚,省了不少心,当然,这在乡亲朋友之间的份礼上就是只出不进,还是那个原则,我所随的乡亲朋友的份礼是心甘情愿的,根本就没指望他们回礼。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亲情在,朋情有,亲戚朋友之间的往来就是一种幸福,谁也别在支根末节的问题上斤斤计较,也许你耿耿于怀的本来就是一个误会。

待秋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