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去银行特别是中囯邮政储蓄银行存钱或办理业务,他们拼命叫你买各种理财产品?

为什么有时候去银行特别是中囯邮政储蓄银行存钱或办理业务,他们拼命叫你买各种理财产品?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来我2019年12月去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当时我准备办理转存业务,由于当时人多取号排队等候期间,有一个身穿银行制服的美女小姐姐过来向我介绍一种理财产品,她当时是这么和我说的:小伙子,你等了半天了,是要办理什么业务,我这里有一款类似与定期存款的理财产品,利率收益要比定期存款高,三年期六个点,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因为我当时多少知道一点银行的理财产品不保本有风险,所以我就拒绝了。

之后她又向其他人陆续推荐所谓的理财产品,都宣称和定期存款差不多挺安全的,都是高收益,有的人就动心了在她那里办理了这个产品!结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银行工作人员热衷于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任务量和高提成。银行每个月会向下面的工作人员分配业绩指标,规定推销多少理财产品,招揽多少客户存款,这些都有规定,一般卖掉理财产品要比招揽存款提成高不少,所以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了业绩为了多赚钱只能硬着头皮多去推销理财产品。

2.为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银行的传统存贷款业务占比太大,主要赚取中间的利差,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提高效益可以推销理财产品赚取佣金。

银行理财产品也分为稳健型理财产品、低风险理财产品、中高风险理财产品。

如果想买的话可以看看稳健型理财产品,它的利率比银行存款利率好一点点,相对安全性高一些,中高风险理财产品和低风险理财产品不建议大家去购买,风险太大,有可能让你本金受损甚至血本无归!

写在最后:

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主要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量和赚取佣金提成,一切都是利益在中间作祟。

作为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千万不要被他们所谓的高利率高收益等字眼迷惑,一定要分清楚理财产品和存款的区别:存款保本保息安全可靠,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存在很大分险!

中老年朋友如果不太懂的话不要着急下结论去购买,多去了解了解,多去问问自己的子女再做决定,可以选择稳健型理财产品购买,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本金受损!

为什么有时候去银行特别是中囯邮政储蓄银行存钱或办理业务,他们拼命叫你买各种理财产品?

我非常厌恶邮政储蓄银行。

2004年,我的工资卡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年底去存攒了一年的工资,窗口的工作人员给我推荐了一个三年期的存款项目,利息挺高,我当时没想到银行还会和保险公司合作,所以就接受了她的建议。填完存款单后,她又拿了份泰康保险公司的保险单让我签字,我问为啥,她说只是走个形式,没事,和普通存款一样。

我就照办了。

09年,我买房,去取钱的时候,银行告诉我这是保险,取不了。我拿着存折连续几天去找,去闹(我都觉得丢人),说她们骗人,还去了派出所报案,最后终于把钱取出来了,但是利息一分钱没有,五年,没有一分钱的利息。

后来,听别人说,邮政储蓄银行和泰康保险合作,工作人员拿丰厚的提成。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去邮政储蓄,不知道现在还和泰康保险有没有合作。

理财,是银行的一项业务,现在每个银行都在推销。建行在大厅里有专门的柜台,存钱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在你有意向时把理财柜台的工作人员推介给你。天津银行会在你办完业务后给你一张理财的广告单。

不管那个银行,每一个营业点,每一个理财经理应该都有理财业绩要求吧,他们靠业绩拿工资奖金,一个业绩好的理财经理,年收入可达百万。

银行做理财,有便利条件,这无可厚非;银行理财,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相对稳妥。但是一定要搞清楚三点: 存期多长以及是否提前赎回;是否保本;是否保息。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为什么有时候去银行特别是中囯邮政储蓄银行存钱或办理业务,他们拼命叫你买各种理财产品?

文化不高的大伯将自己15万存进邮政银行定期三年存款,三年后大伯拿着存折去银行取出自己存的钱,却发现不仅没有利息,而且15万的本金却亏损了好几万,所以中老年朋友在存款时,千万要看好自己存的是否是定期还是理财,否则以免到时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国有六大行分别是: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政银行。

这六家银行都是由国家控股,可以说是国有银行十分的安全有保障,把钱存入这样的银行,不用担心它的安全问题。

而银行又是老百姓的保险柜,在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朋友去邮政银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

但是这个时候银行的招待的工作人员,却不停的为这些中老年客户绍该银行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

先来说一下,发生在我大伯身上的事情。

2017年,大伯将15万的积蓄准备存入邮政银行定期三年,当时给他的利率是3.25%。

那么三年到期之后,总利息就是:15(万)*3.25%(利率)*3(年)=14625(元)。

农村的大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上学,导致现在没有多少文化,存款时只会写个自己名字,只知道死期存款。

当时便来到了我们县的邮政银行,而邮政银行的银行员工却跟大伯这样说,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下降。

15万存进去 利息没有太多,但是我们银行出了一款新的理财产品,年利率回报高达5.25%。

然后银行员工为我大爷算了一笔账:

①、如果存的是定期三年利率,达到3.25%:150000(元)*3.25%(利率)=4875(元)。

②、银行理财产品年利率在5.25%:150000(元)*5.25%(利率)=7875(元)。

然后银行的员工就说有这么多本金购买理财,每年的利息要比你存入银行多个3000多元,而且十分有保障。

当时大伯就觉得钱存入银行肯定是非常的安全,就纷纷购买了邮政银行的理财产品签订了协议。

只要是理财产品都不保本,也不保息,存在一定的风险,协议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你购买的是该银行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一旦出现本金损失,需要自己承担责任。

但是很多老年人对这方面并不懂,只看重利息,再加银行的员工一顿在旁边的操作,所以纷纷选择了银行理财,到最后却发现不仅没有利息,而且本金也亏损。

如果购买的是高风险理财,那么本金亏损得更加严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银行的员工在给客户办理业务定期存款时都一直在推荐理财保险等,这样的金融投资产品呢?

1、为了能够拿到提成。

银行的员工每月都有一定的任务量,有的人每月必须拉够几百万的定期存款,而且几百万的定期存款根本没有提成,只有几百元的奖金,如果完成不了,那么就扣除奖金,根本没有提成。

但是像理财,保险等这样的,投资产品有提成。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这个月光是你拉的理财产品,任务的总额就高达100万, 一般会给你提3%个点,那么光是这个月的提成就高达:100(万)*3%=30000(元)。

如果是银行的保险代理,那么提成点会更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银行拼命的向你推荐理财保险等,这样的产品就是为了拿提成赚钱。

银行员工的工资像一个三四线小城市,正式的员工工资就在每月4000多元。

但是为什么在很多人的眼里,银行的员工工资基本上都是过万,开着二三十万的车,就是因为拿提成,像那些业务比较好的员工,一个月如果能拿够100万的理财,或者是保险等方面的代理,那么他这个月的收入肯定在几万元。

这就相当于汽车销售一样,每卖出一辆汽车,都有丰富的提成,所以因为金钱他们才这么卖力拼命的向你推荐理财。

对此,三味小镇哥的看法就是:

理财产品根本不适合我们普通的老百姓,虽然回报高,但是大家记住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回报越高,他的风险也就越大,有可能今天给你带来几百元的收益,明天一个市场的波动,就能让你赔个上千元。

所以各位中老年再去存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这方面不懂,让子女陪同一起去办理银行的存款产品,在银行的存款产品只有三种,分别是:活期存款、普通定期存款、大额存单。

像国有四大行大额存单,一般年限只有定期三年,利率都不会超过4%。

如果说你去银行办理大额存单,定期三年的话,他要告诉你,利率超过4%,而且是国有银行的情况下,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定期存款产品。

②、不要听银行的工作人员一直给你说一些好处,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办理存款的业务。

很多银行员工为了完成业绩,能拿提成就对办理业务或者是办理存款的客户一直推荐该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是保险产品,因为只要你购买了他推荐的理财,他就能提到一定的提成点。

假如你是一个新手,小白是一个老百姓,只追求本金的安全性,那么不要听他们说,直接了当的说,我就要办理银行的定期存款。

③、在办理存款签订协议时,一定要看清楚。

只要是理财保险,上面都有这样的题型,拟购买的是本银行的中低风险理财,如果出现本金亏损,自己承担责任,像这种一般都不要写,问清楚之后再签。

总结:

总之来说都是钱惹的祸,因为向你推荐理财产品,只要你购买,那么他就有一定的提成点,而银行一般的提成点都在2点~4点。

假如你购买五万元的理财,按照提成点两点来计算的话,那么向你推荐的银行员工,这个月就可以多拿:5(万)*2%=1000(元)。

总而言之,希望各位朋友在存款时一定要看清楚,同时也希望银行的员工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

(感谢各位朋友观看和支持)。

为什么有时候去银行特别是中囯邮政储蓄银行存钱或办理业务,他们拼命叫你买各种理财产品?

2016年的时候,我带着岳父到镇上的邮政银行存钱。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讲有种方式存利率更高,强烈推荐这样存,但是只字不提保险二字。在坚决要求办理定期存款后,银行工作人员的笑脸消失了,脸也变长了,一边不情愿的办理业务,一边跟我岳父发牢骚。那一刻,对邮政银行的印象变差很多。

在更早一些时候,我的父母到银行存钱,同样被诱导存成了保险。当时存的5万元,说是到期后能有1万元利息,算下来利率4%。结果呢,五年到期了,只有6000元,利率只有2.4%。

卖保险可以让人脸皮变厚,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为什么这些人的脸皮会变厚,会百折不挠,百败百战。归根结底是保险提成高的缘故,一单动辄提成40%,每个月哪怕只谈成一个万元大单,都能确保四五千元的收入,谈成两单都有可能月入过万。

银行职员热衷于推销理财产品,尤其是热衷于推销理财型保险,同样是为了高额提成,说白了都是钱惹的祸。

悟空问答里面曾经有一个问题,说是银行员工拉到100万存款能拿到多少提成,答案是没有的,只有奖金,并且不多。

国内银行赚钱的根本在于存贷款利息差,也就是吃利差,跟国外优秀同行们靠投资获得盈利具有明显差距。多数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差能达到2%左右,100万元存款银行的净收益也不过2万元左右,显然不会给员工多少钱,毕竟还有各种成本在里面。

存款很多时候是任务,让银行确保有钱可赚,不至于白白养着员工。但是兜售保险显然对于某些银行员工来说是更重要的事情,毕竟能拿到8%以上甚至更多的佣金收入,哪怕银行拿走一部分,个人也能拿到不菲的回报。

同样是100万元,拉成存款最后可能到季末拿到六七千元奖金,但是卖成保险的话,少说也会有六七万元佣金,这是何等的差距。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丰厚的回报,自然能让很多银行员工放下职业操守,违背职业道德,虚假宣传,诱导储户把存款变成保险,目标更多瞄向了好忽悠的老年人。

对于银行职员来说,兜售保险不违法,有人举报也不会受到惩罚,安全可靠无风险,自然会挑合适的人下手。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盈利的核心在于超低的理赔率,以及超低成本的资金,满足了这两点,就可以像传销一样不断发展下线拉人头,确保有人源源不断的投保,就能把游戏一直玩下去。

那么,钱从哪里来,自然是消费者的存款了。提前支取损失的大量本金,到期后基本都低于3%的利率,损失的利息,这些都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和银行职员的佣金。

消费者为什么对存款变保险深恶痛绝,无非如下几点:

1、没有明确告知是保险,并且说明保险的缺陷,比如提前支取会损失半数以上本金;

2、没有说明真实收益水平,宣传的高收益完全达不到,是骗人的行为,号称5%,实际2%;

3、到期后取不出来,或者只能取出一部分,还要好几年才能取出来,利息低的可怜;

4、举报之后银行和保险公司很少受到严厉惩罚,与所得的利益相比九牛一毛;

为什么有时候去银行特别是中囯邮政储蓄银行存钱或办理业务,他们拼命叫你买各种理财产品?

不仅是邮储,其他银行也存在这个现象,你去银行存个钱或者办点事,总是非常热情地推销诸如理财,保险和基金之类的金融产品。其中,尤为可恨的是专对老人下手。

从邮储和银行,存在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自身利益”。所谓的“自身利益”就是他们被内部的分派任务所压,而他们的部分工资和奖金则与所谓的“分派任务”挂钩严重,因此,他们表面上看非常积极,实际上,实际推销的具体金融产品,不论是理财还是保险还是基金,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具体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有哪些风险。

但是,一般作为年轻人,去银行办理业务,都是一些没办法只能现场办理的业务,而凡是能够通过网络或者手机app办理业务的,年轻人都不会去现场办理。相反,老人,因为习惯和思维的问题,总觉得银行现场办理才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再说也不会什么柜员机或者网络办理。

而且老人对银行天然有“信任感”,对于银行员工推销的任何金融产品,都会误以为是“存款”类型的,非常保险。正是因为老人的这些特征,所以,银行工作人员也就非常“积极”地向老人推销存款以外的金融产品。

我就有很深刻的感受,我的老父亲去银行办理业务,就被多次推销了基金和保险产品,我知道后,也没有立刻反对,而是上网详细地查询了相关基金和保险产品。没想到不查还好,查了差点气炸了,所谓的的基金,长期面值在0.5元以下,有五六只基金,甚至最低的面值0.3元多——这还是在15年3-4月的牛市市场里。在15年6-7月老父亲终于相信我的话把基金全部赎回了。真的很难想象,老人还觉得基金每年都有分红可以拿,银行的人告诉他,不要轻易赎回,会被扣钱和扣手续费,非常“不合算”。我告诉老父亲,无论银行说什么,你就问他,面值0.5元不到是不是基金亏损了?

所以说,银行或者邮储的员工为了个人完成所分派的任务,而带有严重误导甚至欺骗的手段来诱使老人办理诸如理财和保险等金融产品,我觉得应该立法,凡是老人买的这些金融产品应 “视为未认知相关金融风险”和“未签署风险告知书”而视为无效的合同予以废除,否则对老人来说极不公平!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