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对一个男孩来说,如果家里的父亲角色缺失,或者说拥有一个父职功能不全的、懦弱的爸爸,他不需要花费特别的力气去发展自己,就能够在家里生存得很好。他拥有了虚幻的价值感。爸爸没有能力去训导和惩戒他,他就“自由”而散漫地生长起来了。

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推动下,男孩首先觉得爸爸很强大,担心爸爸知道他有跟妈妈亲近的欲望,从而压抑着自己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男孩会想要变得强大,想要去超越和取代爸爸。男孩需要跨越爸爸这座神坛,完成超越爸爸的仪式,才能走上自己的神坛。在这个过程中,男孩首先产生了对爸爸的认同感,认同他的强大和权威,向爸爸学习,被爸爸带领着走进男性的世界,最终完成超越。这是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

父亲的形象,或者说男性的意象,在成年女性的心里常常会被过度理想化。当现实中的男性伴侣和这个高度理想化的意象之间差距过大时,女人就会很失望,转而贬低这个人。男孩常常看到妈妈贬损爸爸,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印象“爸爸是一个很差劲的人。我根本不需要做太多努力,我已经超越他了。”或者,“爸爸对妈妈没有价值,我跟妈妈的关系才是最亲近的,我对妈妈的价值是最大的。你看,妈妈都不跟爸爸睡一间房,我根本不需要去跟爸爸竞争妈妈的爱。”这就给男孩造成了一种虚假的价值感。 一个产生了虚幻价值感的男孩在家里不用发展自己的能力,也能得到他应得的、不应得的各种权利。什么都还没有做,就已经产生了“超越”的感觉,他就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同时,榜样(父亲)的缺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让男孩失去了成为一个强大男人的目标。 ——内容摘自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新书《如果父爱缺席》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我们都知道父亲缺席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有多么严重?我想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小朱是我高一带的一个学生,但是高二就休学了,休学的原因是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高一升高二的假期开学前夕,小朱的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因为在无意中看到他的笔记中,充满了对某个女生(班长)的仇恨和威胁,并且已经在QQ上给女孩发了匿名威胁信息,问我怎么办?因为马上要开学了,不管是真的还是恶作剧,我就必须解决,然后我联系了女孩的家长,确认了一下,确有此事,于是不敢怠慢,协调双方家长解决。但是男孩在事情败露之后,坚决不在到学校,找他出来也不出来,也不见老师,后来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也没有回音,就这样,孩子的父母只好办理了休学。

其实,小朱虽然学习不错,入学以来非常内向,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唯一给他提供帮助的就是这位班长,也许是不会表达“爱意”,也许是“由爱生恨”,才导致了最后的后果。

在和他父母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了这个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就是父亲的缺席。虽然看不出来这个家庭有什么其他问题,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父亲不说话,话全部被母亲说了,母亲又太能说,在家中没地位。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孩子很少跟父亲交流,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有下滑,父亲恶狠狠的说了他几句,孩子就接受不了了,一个假期都不出门,在家玩电脑,这个应该是诱因。

生孩子就要养孩子,有的爸爸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巨婴”;有的爸爸则是受传统的“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照顾孩子照顾家”的观念导致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上的长期缺席。

男孩如果缺乏父爱,往往显得性格孤僻、举止古怪、缺乏自信、急躁冲动、害怕失败等,如果有外界因素的刺激,很容易引发恶性事件,所以,1个好爸爸,胜过100个老师,这是有道理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毫无疑问培养孩子刚毅的性格,必备的胆识,独立的思维方面父亲的培养要远强于母亲的培养!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父亲并没有参与到塑造孩子性格,胆识,思维中来,导致孩子性格懦弱,比如当受到别的同学欺侮的时候,孩子不敢进行必要的正当防卫,从而助长了对方的嚣张气焰,结果被对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欺侮,并且被对方威胁不许告诉家长和老师,从而使孩子的内心长期初在诚惶诚恐之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使原本就胆小的心理变得更加胆小。还有的孩子遇事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逆来顺受,即使自己被误解了,都不敢说出真相,从而使孩子的内心趋于自卑而不能自拔,因此多年来我在给家长上课的时候,都要谆谆告诫前来上课的每一位父亲,一定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可以把孩子完全托付给母亲,不可否认作为父亲比较忙,然而绝对不能以此为借口,更何况很多父亲并没有真的忙到连培养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有些父亲宁可和朋友喝茶,打牌,聊天都不愿意抽时间多了解了解自己的孩子,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第二点: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能够抗挫折,抗击打的心理,一个能够承受磨难的心理一个强大的心理需要父亲的参与。

一个人的成长包括我们成人在内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更何况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呢?而一个人犯了错误就会受到批评,然而现在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家里犯了错误被爸爸妈妈哭哭啼啼,在学校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教育的时候哭哭啼啼,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搞得家长和老师面对犯错的孩子批评教育的时候还得掂量说话的分量,不敢把话说的太重,怕孩子接受不了,面对批评有些孩子采取了自残甚至是跳楼自杀的极端行为,这样的案例屡见报道,还有的孩子遇到困难以后选择了逃避放弃,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然而当下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父亲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母亲很容易在不知不觉的溺爱中培养出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而这种心里承受能力脆弱的孩子很难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很多妈妈特别惜子舍不得批评孩子,导致很多孩子在学校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亲自参与培养孩子一个能够承受磨难,抗挫折,抗击打的强大心理,孩子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才能经受住人生中,艰难困苦,狂风暴雨的考验!

第三点:孩子的人生自立,离不开父亲的参与

让孩子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实社会的需求,让孩子在学习中做到学习自立,将来在工作中做到工作自立,最终做到人生自立!这三个自立的教育离不开父亲的参与:

总之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离不开父亲的参与,我们可以看看很多离婚以后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因此我们既然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就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因为孩子才是我们家庭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孩子才是我们这个家庭最大的希望,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新书推介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由于上传篇幅有限,只能上传一小部分,希望上述回答能为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带来帮助,同时警戒那些进入小学,初中,高中以后仍然没有好好学习的孩子,警钟长鸣,引以为戒!并且在头条中回答了很多教育孩子的问题。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感谢今日头条给我们交流的平台!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最后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让您的孩子学业有成,赢在终点!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父亲的职责被重新的定义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逐渐改变、母亲就业的增加、家庭生活的丰富,父亲的职责被重新的定义,父母双方应当不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了。然而,现实和理想相距甚远,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家庭现状,对于孩子来说,存在这“父亲缺席”“父爱缺失”的现象。

在2015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在子女教育方面,百分之五十的父亲。百分之八十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与孩子的教育与生活。无论是在情感陪伴、亲密度,还是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大部分都是由母亲独自进行,很少有父亲尽到了为孩子成长中应尽的责任。

当孩子有了一个影子父亲时,也收获了一个焦虑的母亲。

当丈夫在家里隐形后,在婚姻中的妻子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于是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妻子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压抑、挣扎。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个看似亲子问题,实则是夫妻之间问题的难题呢?

答案就是一个融入家庭的爸爸,一个温柔的妈妈。爸爸要回归到家庭里,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中。不要把所以的精力放在工作中,更不要把剩余的精力用在玩手机、打游戏上,不要逃避家庭的责任,要积极融入进去。妈妈要改善脾气,缓解焦虑。认清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不需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一旦父亲的角色缺席了,会怎么样?

第一,苛求与攀比成双成对。爸爸的长期缺席会把妈妈给逼到一个角落里,让妈妈发狂。她会焦虑自己一个人做得到吗?做得好吗?让妈妈有过于沉重和强烈的付出感,很容易把自己没得到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比如希望孩子完美无缺,如果是女儿就希望她特别美;如果是男孩,就希望孩子是学霸,可以出人头地。而这些都自然而然地会去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由此生出来的焦虑再变成高要求砸回孩子身上。孩子是妈妈爱攀比的最大受害者。

第二,过度关注孩子,制造"妈宝"。母爱泛滥发展出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管男孩和女孩都愿意躲在强势的妈妈身后,久久不愿独立。爸爸们越长时间不在家,妈妈们就越把自己与孩子捆绑。因为很多本来要跟先生一起分享、一起度过的时间空出来了,她的焦点不得不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在父爱缺失的家庭里,母爱会特别汹涌,孩子要不内向要不反叛。爸爸忙是好事,也是不能改变的现实状况,但对孩子和家庭温暖的需求应该也是每一位爸爸的身心需求。所以,妈妈要为爸爸安排好他与孩子在一起的有效时间。

第三,男性认同感缺失。在没有爸爸做榜样的年代里,部分男孩容易对男人这个身份没什么认同感,所以越来越弱。而女生在长大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父亲的陪伴和承认,长大后她要么特别追求男人关注,寻求幼年时期确实对父爱;要么就是叛逆、不信任男性。

提倡为孩子找到促使他成长的"第三种力量",在一些家庭,如果家中真的父爱缺失,妈妈首先不要做怨妇,可为孩子寻找一些男性长者来充当他信任的人。我始终认为,在父母之外,孩子们从小需要习惯与可信赖的成人打交道。鼓励孩子与许多人生向导般的成人朋友保持紧密的联系,让他们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养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缺席会怎样?

我来回答,没有邀请,我也参与。

说个故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很重要。朋友中有一个,父母离异,妈妈带着女儿过,过程肯定比有父母的家庭难很多,母亲可能也各种诉苦,于是女孩产生了长大要保护妈妈的心理,慢慢不认可自己的女性身份,再发展到后来,女孩非男生衣服不穿,连内裤都要穿男生的,现在,别人的女儿都嫁了,她的妈妈说,我什么时候看到女儿结婚呢?显然,不能,女儿已经变成了同性恋了。

这个故事说明爸爸在生活中绝对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因为爸爸的缺席让她手足无措,没有依靠,才变化的,同样,男孩的成长过程更不可以让爸爸缺席,爸爸是男孩的第一任导师,第一个模仿对象,爸爸让男孩变得优秀,变得阳刚,只有妈妈参与男孩生活的,男孩往往比较娘。

所以爸爸们,请腾出时间来,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

大石-- 分类:健康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