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说一个不是真实历史的历史小故事吧。

《三国演义》里曾有这么一段故事:马谡丢了街亭,司马懿帅兵直逼西城,而驻守西城的诸葛亮已经无兵守城,想出一计,命人大开城门,虚张声势,而生性多疑的司马懿害怕有诈,率兵离去。

当初看到这一段时,实在不解,觉得无论如何司马懿都不该如此草率的离去,哪怕是围而不打,又或者派点人去试探性的进攻,也终会发现漏洞,何以放着诸葛亮这个蜀国的“宝贝疙瘩”在那里优雅抚琴,而不去想办法捉拿呢,要知道,没了诸葛亮的蜀国,可以说是再无与之抗衡的人物了。

这个疑问徘徊心中很长时间,一直觉得是作者把司马懿这个人写的太过愚笨了。直到有一天看了《虎啸龙吟》,看到了关于这件事的另一个解释,才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这个故事折射出来的腹黑道理。

《三国演义》里展现的最出色的是什么?是出名的猛将团体?其实不是。确实,吕布、关羽、张飞、赵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将都出自那个时代,可决定战争走向的,或者说表现优异的恰恰不是他们,要不然凭着拥有“五虎将”的蜀国早就大红大紫了。其实,在《三国演义》里,表现最为突出、作用最为明显的是各位主公的“参谋”团队——军师。

司马懿恰恰也是一位著名的军师,综合三国时期尔虞我诈的环境来看,能让司马懿在空城面前退走的不是诸葛亮的计,而是他关于自己前途的考量。

那个时期的司马懿受重用,可还没到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程度,受重用只不过是因为需要他去战斗而已。他也明白,诸葛亮没了,蜀国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而没有了蜀国这个最大威胁的魏国,到那个时候还需要他司马懿么?或许将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况且那个时候的司马懿,上有魏帝曹叡对他猜忌,下有周边曹氏宗亲对他虎视眈眈,如履薄冰一般行走,稍有不慎就会不得善终,为了生存,他确实需要诸葛亮,确切的说,是需要有一定能力与魏国抗争的蜀国。

所以,当初看似愚蠢至极的空城败走,从司马懿个人角度看来,又是何等聪明的一个举动。

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其实本来不想说这个事情的,但实在是太傻了,但是看上去很傻的举动,却体现出一位父亲的“大智慧”,多年后不知道这个小孩看到这么一幕会作何感想

在2017年6月19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走丢了一名十岁的男孩,名字叫做王俊哲,不得不说,名字还是很好听的,一看就是知识文化分子的人给取的。

王俊哲父亲发现孩子走丢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报警,既然报警找小孩,肯定是要照片的,然后这父亲就提供了一张照片。

照片是这样的:

(当时看到这个微博的时候,我就傻了啊,这找儿子的是亲爹吧)

照片给民警后,民警迅速在“儿童失踪信息平台上”紧急发布了,这一发布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这个照片确实太有个性了一点。

然后微博就成为了这样的情况:

看着很傻的事情其中却有着大智慧

很多人觉得放自己儿子这么一张照片,是不是有点太蠢了,并且显得这个爹都不正经。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其中照片的吸引性,这张照片发出来后,就能够被人迅速记住,并且在欢快之余还有着非常强烈的分享意味,这就不单单是寻找一个孩童了。

全国每天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何其之多,一不小心就迅速沉底了,所以没有点特别的,还真的不一定有人关注,这就是父亲的大智慧。

这张照片看似非常傻,非常好笑,但是同样的吸引眼球目的已经达到了,并且孩子失踪了,找到孩子才是重要的,其余的都是可以放一边的。

这个被民警放在平台上的照片,因为其独特性被众人纷纷转发,没有多久转发量就破万,最后转发量甚至达到了惊人的两万多;两万多的转发量,阅读量至少也达到上百万了,所以这个“日后注定出名的娃”最后被找到了,仅仅9个小时,就被人在火车站发现。

找到后平台撤销了其发布,并且发布了一条找到的信息:

孩子找到了,众人就有轻松的氛围了,纷纷送上祝福之余,还不忘记调侃这一位小男孩(估摸着这小孩看到了,肯定会怀疑人生)

结语:

看来一个父亲太机智,也不是什么好事,很多人都笑称:“别让孩子看到这个照片,不然又该离家出走了。”

父亲三连:

1.照片发出去证明是亲爹

2.照片提升了转发量,也提升了关注度

3.这个照片,不是我吹,看第一眼我就记住了这个孩子,都不带看走眼的

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历史上看起来很傻后来被证明很聪明的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决策之前多数人反对少数人支持,或者说是客观条件不足。

今天为读者列举一个我军的一段光辉战史!

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初,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力、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大陆上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所遇之敌几乎是一触即溃、望风披靡!

可是就在打到国境线时,我军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跨海登陆作战。既没有海空军掩护,又没有足够数量的船只,我军先后在福建东部沿海的金门岛、浙江东部沿海的登步岛遭遇前所未有的失利。

面对血淋淋的教训,1949年底毛主席在访问苏联时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援助海空军力量!

就在毛主席访苏期间,从长白山一路南下打到南海海岸的第四野战军正在紧锣密鼓的为解放海南岛做准备。

此时海南岛的国民党军兵力多达10万人,配备40多架作战飞机、50多艘军舰,由国军名将薛岳指挥。就兵力兵器的数量而言,海南的敌军远远超过金门岛和登步岛。而执行解放海南任务的四野15兵团第40、43军总兵力也就10万余人,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没有海空军掩护,最原始的运载工具——木帆船也少得可怜!

鉴于金门岛和登步岛的失利,毛主席专门从苏联给四野和广东军政委员会发了一份电报,要求他们推迟作战计划。

从一般常理来讲,任何一件工作客观条件不成熟,最高领导又有相应的指示,下面人自然会按部就班的来,这也是一般人眼里聪明人的做派。反过来就是傻瓜、蠢人的表现。

主席的指示下达后,广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叶剑英于1950年2月1日首先传达,并且做出了将原定4月份发起战役的计划战役推迟至6月份的决定。作为40、43军的上级、负责解放海南岛战役的第15兵团,也于9日在兵团司令员邓华的主持下召开会议,并且向军委报告说是“以争取1950年完成任务为原则!”接着又提出了到香港买100—200艘登陆艇的意见,请求上级拨款。

▲海南岛战役指挥员,前排右二为韩先楚

43军军长李作鹏按部就班的向军里团以上干部传达了上级的指示,而40军军长、同样也是15兵团副司令员的韩先楚除了传达给军党委,下面的人一个也不传达。

韩先楚想干什么?他想要按计划发起解放海南的战役!

毛主席拍板,四野司令员林彪、广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叶剑英、15兵团司令员邓华坚决执行,四级领导压下来的事,韩先楚一个军长怎么敢不执行?

换一般人看,此时的韩军长不是傻了就是疯了!

事实上,韩先楚既没傻也没疯。他是以一个标准军人的品质来面对工作。解放海南岛,的确面临很大困难,但是韩先楚却认为既不是装备的问题更不是钱的问题。海峡上天气多变,船只出海全靠季风。原先4月份的作战计划正是因为琼州海峡的季风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有利于大部队顺风顺水行动。一旦错过了,就要等到5个月以后的9月份。

眼睁睁看着到手的战机失去,绰号“旋风司令”的韩先楚说什么也不干!

于是,韩先楚于3月20、21日先后致电四野司令部、15兵团司令部、军委,提出4月间渡海作战的意见,甚至说出了“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这种在一些自作聪明之人眼里的“傻话”。

事实上,虽然韩先楚没在40军内传达上级在2月份的指示,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对于韩先楚这么做,不少人也是牢骚话、怪话一大堆。作为韩先楚的老部下、老搭档——40军参谋长宁贤文甚至做出了自残的举动……

面对内外一边倒的呼声,韩先楚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仍然积极主战、强烈请战。最后,韩先楚成功说服了林彪,林彪又说服了毛主席,军委于4月10日正式下达发起海南岛战役的命令。4月16日,战役正式开始。第一波登陆部队8个团,40军6个、43军2个,韩先楚就坐在第一波登陆部队的船上,担任总指挥。

在韩先楚指挥下,40军、43军经过半个多月激战,于5月1日解放海南全岛。

而此时参加海南岛战役指挥的将帅们包括毛主席在内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关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命运的战争将于一个半月后的6月25日在万里之外的朝鲜半岛打响。更不会想到朝鲜战争打响的第三天——6月27日,美海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试想,如果没有韩先楚在一开始发疯似的请战,推迟解放海南的计划敲定下来,海南何时能解放?7月7日,鉴于朝鲜战场局势恶化,军委组建东北边防军,40军调往东北,邓华、韩先楚、洪学智、解方这些原15兵团指挥员全部调入,国家军事战略重心从南面转移到北面。

因此,今天能够在海南圣地休闲、娱乐投资的人们真该好好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被彭老总称为“好战分子”的韩先楚上将!

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一个班级中很可能被安排一位“特别”的学生,而C君就是在三年级转入我班的。C君除了学习学习差点,精力旺盛点,说话含糊点,眼距宽点,其他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大概是四五年级的一次秋游中安排我们去摘苹果每人限定2斤大约是12个。有比较实诚的摘12个,有比较贪婪的摘了17,8个。正在大家在回校的客车上谈天说地时,突然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喊道:“老师,你看C君摘了多少。”“不是让摘12,3个你这是摘了多少?”老师被气笑了。我们循声望去看着C君漠然的展示着战利品(目测至少有40多)答道:“我以为只能摘12个,地上随便捡呢。”顿时全车哄笑,而我的笑容却在瞬间凝固住了。大有顿觉今是而昨非,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感悟。其中谁智谁愚,谁暗谁明,谁假谁真不肖分辨。但其中道理却是真实不虚。正如佛家公案:哪一块不是好肉?我所识之愚非他人所识之愚,他人所识之智亦非我所识之智。况又有时势异也,来日方长八个字实在是让人不能分辨。

ValueInvestment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