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让一个国家颜面扫地的事?

近代以来的战争中,国家颜面尽失的情况比比皆是,这里就说一说五常之一的法国被辱的情况吧。

法国陷落——颜面尽失的开端

1940年的法国,风雨飘摇,自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法国也就开始进入了被德国攻陷的倒计时。

敦刻尔克大撤退,号称规模最大的“战略转移”行动,在这场转移之中,法军有约九万人跟着撤到了英国境内,而留在里尔坚守阵地并拖延德军进攻时间的四万法军和被遗留在沙滩上无法撤走的三万法军最终都成了德军的俘虏,也就是说,一个敦刻尔克撤退期间,就让法军损失了近十六万兵力的战斗力。

敦刻尔克撤退之后,在法国本土的还有七十多个师的兵力,但是不管是装备数质量,还是军队士气方面,法军和德军都查了一大截,所以在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加上德军早就狡猾的绕开了法军重点布防的马奇诺防线,让无数法军成了摆设,巴黎陷落已经成了定局。

还有一点比较致命的,就是6月10日,也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四天之后,意大利也向英法宣战,并且派了约30个师的兵力越过了法国边界。而早在6月14日的时候,德军就已经攻进了巴黎,副总理贝当决定向德国投降,而且撤走了首都的一切防守,“巴黎不设防”,德军轻松的进入了法国人的首都——巴黎。

“巴黎不设防”,是真的一点不设防

决定向德国投降之后,贝当政府不但没有设定防线,还禁止一切抵抗行动,也包括来自于民间的自发反抗行为,对于抵抗德国者,动辄逮捕关押,甚至格杀勿论。

1940年的8月2日,贝当当权的维希政府,还在克莱蒙费朗军事法庭上判处了抵抗运动代表人物戴高乐的死刑,尽管,戴高乐根本没有出席。

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不战而降,成为了其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但是,法国战败的耻辱的还不止如此。

受降仪式——德国人为法国精心准备的“礼物”

1940年的6月21日这天,法国和德国的停战谈判开始了,虽说名义上是双方的协定,但实质上这是完全由德国主导的一场受降仪式。

德国人对谈判地点进行了精心准备,特意选择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签订投降协议的地点——贡比涅森林。只不过,这一次双方互换了位置,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知道法国人当时听说了这个消息是一个什么样的心境。

为了真实还原当年的情景,希特勒特意找人寻找德国当年投降时所使用的那节车厢——福熙车厢。只因为在1918年的11月11日,德国就是在这节车厢里向法国投降的,在这节车厢里,德国对法国既赔了钱又割了地,如今,德国要在这里找回尊严,同样,法国也将在这里颜面尽失。

尽管福熙车厢已经被放在了法国的博物馆里进行收藏,希特勒特意让人又把它给弄回了原来的地方,并且复原了它当初所在的位置——车站中央。为了尽最大能力羞辱法国,德国人还在当年议和会议主持者福熙元帅的雕像前,新建了希特勒的雕像。

签订协议时,希特勒还特意坐在了当年福熙接受德国投降时的位置上,这些别有用心的安排,无疑都是专门针对法国的,也使得法国的代表们深感耻辱,因为在此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会是这样的安排。

结束语:二战中对德一战,法国只抵抗了四十天的时间,不到六周就宣布投降,这成了法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作为当今五常之一的法国,二战中相对于艰难困苦中的英伦保卫战,相较于苏联的绝地反击,相较于中国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实在没什么闪光的地方。

二战中,无论是之前吹嘘过头的“马奇诺防线”,还是最终的投降仪式,都将法国人那长久以来高高在上的骄傲按到了地上。

历史上有哪些让一个国家颜面扫地的事?

2002年的初夏,韩国人见证了迄今为止韩国足球史上最高光的时刻,不过,那一年,他们也同时收获了全世界球迷、伪球迷们对这个国家的无限鄙视。

不少人曾用“史上最黑暗的世界杯”来形容2002年世界杯,虽然这届世界杯的东道主是日本和韩国,但韩国却凭借一己之力,占尽了风头,最终冲入四强,创造了亚洲足球迄今为止,世界杯上的最佳战绩。

不过,韩国当年为了获得这个至高的荣耀,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惨烈,不仅崩塌了人设,也让国家最终颜面扫地,“耻辱”成为了韩国在足球圈里相当长时间的代名词。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再回顾十九年前的那场盛宴。

坦率来讲,那一年,我和很多伪球迷一样,是因为中国队冲入了世界杯,所以才会如此关注那一届的世界杯。

只是中国队萎靡的开局三连败,使得我们无处安放的压抑、委屈、激情,最终都转移到了日、韩上面。

本身对日本没啥好感的我们,更看好的是韩国,大家都是亚洲人,既然中国没戏了,接下来也就只能看你了。

接下来韩国的一系列操作,你还别说,效果还真的挺争气,只是他们的表演过程,却让不少人都感到,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

刚开始的韩国,还像个爷们儿

客观地说,当年的韩国队实力确实不错,全场充满侵略性、紧逼式的防守、在场上,不惜体力地满场飞奔,特别是体能方面,在世界足坛中算得上数一数二的。

以至于当年,国内有传言韩国队之所以能跑,是因为高丽人参汤喝得多,补充体能效果好,因此带得当年人参的销售,都来了一波高潮。

但当时他们的实力,依然不足以让他们挺进四强。

刚开始,韩国队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小组赛时,韩国和美国、葡萄牙、波兰分到了一个组。

按照正常发挥来看,葡萄牙铁定出线,而波兰和美国看着谁都比韩国强。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韩国首场2:0干掉了波兰队,在这场比赛当中,韩国队全场压制波兰队,确实展示出了亚洲顶级强队的水平。

随后,韩国队又以1:1战平了美国,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这届世界杯踢进了8强。

不过,也正是第二场被美国逼平,使得韩国为了确保出线,最终对葡萄牙下了狠手,回顾一下当年的葡萄牙,确实很委屈。

黄金一代的黯然退场

当年的葡萄牙队,在即便没有如今C罗的情况下,也不失被称为伟大、最强的葡萄牙队,在状态处于巅峰的菲戈领衔之下,那一届的葡萄牙队,被世人公认为“黄金一代”。

27分钟时,葡萄牙队若奥平托用了剪刀脚,这种可红可黄的判罚,裁判选择了从严,使得失去了前锋的葡萄牙对韩国变为了10:11。

然而,即便人数处于劣势,葡萄牙队依然顽强地挺到了下半场,没有给韩国队任何进球的机会,相反,葡萄牙队反而频频发起了数次有威胁的射门,特别是康西卡奥还有一脚,甚至直接射门踢在了韩国队的门框之上,差点破门得分。

眼看韩国队迟迟打不开局面,裁判最终祭出了助攻——利用李荣杓明显的假摔,红牌罚下贝托。

在韩国队最需要进球的时候,罚下葡萄牙一个后卫,可就再合适不过了。

韩国队也正是在那之后,迅速攻入了制胜球,最终战胜了,前半场缺少前锋,后半场缺少后卫的葡萄牙。

葡萄牙人最终黯然离场,但如果说他们很委屈的话,接下来他们看完韩国对阵意大利,或许就能好受多了。

按照当年人们的说法,那一场比赛,意大利人就差当场掏出意大利炮了。

悲催的意大利,十万点暴击的心理阴影

当年的意大利队,群星璀璨,布冯,内斯塔,赞布罗塔,卡纳瓦罗,马尔蒂尼组成了世界第一的后防线,而皮耶罗,托蒂领衔的超强中场,再加上当时世界第一中锋之称的维埃里,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四年后夺得世界杯冠军的那些人。

这一年的意大利队,雄心勃勃,他们本以为自己可以走得更远,可惜,他们碰到的是韩国,而这场比赛,最终也成为了世界杯最著名、最耻辱的比赛,没有之一。

开场18分钟之时,意大利便由维埃里命中一球,取得领先。

16进8是淘汰制,输了就止步,因此韩国队想要前行,就只能赢。

随后,韩国队便在裁判的明显庇护之下,开始了华丽的表演,全场上演各式各样的武术表演:踢人、飞铲、拉人。然而对于这些明显犯规,裁判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即便看到了金泰映肘击皮耶罗,韩国队员脚踹马尔蒂尼的后脑,也依然被有选择地进行了无视。

面对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景,裁判神助攻,给了韩国队一个很大争议的点球,而韩国队却没有珍惜裁判的放水,在面对世界级门将布冯的面前,韩国队的点球最终被扑出。

裁判已经尽力了,但韩国队真是不给力,但接下来,还得玩下去。

随后,意大利两次反越位都被裁判吹掉,特别是意大利临终前的绝杀,被无情吹“越位”,但无论从电视转播还是现场,都能明显看出没有越位。

当天的体育场内,韩国人的呐喊压住了少数意大利人的嘘声,但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一脸懵地看着裁判一人的大胆表演。

随后,意大利前锋托蒂,在对方禁区之内被韩国队员凶狠地铲倒,所有人都认为韩国队会因此被罚掉一员,但神奇地是,被铲的托蒂却最终被裁判红牌罚下,理由是假摔。

憋屈、缺人的意大利,最终在加时赛117分钟之时,被安贞焕打入了制胜一球。

当裁判哨吹响终结之时,所有的意大利球员悲催莫名,明明是一场比赛,却硬生生地给踢成了滑稽的表演。

那一年,蓝色军团彻底沉沦了。其实相比意大利,后面心理脆弱的西班牙军团在看完比赛之后,对未来的比赛,已经瑟瑟发抖了。

赛前新闻发布会上,西班牙主帅卡马乔就曾戏称:

相比东道主韩国,他更愿意碰众星云集的意大利。

最终不幸被他言中,而球迷们,也在这场比赛之后,对韩国这个国家,彻底唾弃了。

西班牙的折戟沉沙

这一年的西班牙人的队伍当中,群星璀璨,有处于巅峰期的劳尔,也有门迭塔、莫伦特斯、卡西利亚斯等少年英雄。

然而,斗志昂扬的西班牙斗牛士们,最终也难逃裁判的厄运。

整场比赛,韩国队的表现都很粗野,犯规不断,而裁判的表现就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对于西班牙的进球,裁判直接吹掉,要么已经过了底线,要么就是越位。

而对于迟迟不进球的韩国队,裁判给予了无限的包容,即便是不小心进了自家的乌龙球,也被裁判轻松扳回,按照不算处理。

见过过分的,但没见过这么过分的,西班牙队成员见过不少世面,但这种玩法确实是第一次见,因此心理崩溃的西班牙队员们,最终认命了。

在被逼入点球大战之后,3:5负于韩国队,备受委屈的西班牙自此跟韩国算是杠上了,至今西甲队伍当中,没有韩国球员,恐怕也跟当年这个事情,有着很大的关系。

面对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的屡屡被黑,即将面对韩国队的德国队,最终不干了,在贝肯鲍尔动用国际足联关系的情况之下,主裁判被临时撤换,这才使得韩国队的开挂,没有继续下去,最终被德国队击败,止步四强。

真不知道,如果没有贝肯鲍尔的努力,那一年巴西队该如何面对“无敌”的韩国队,一想到韩国队手捧大力神杯的情景,让人不禁恶寒。

为了荣誉,最终使国家颜面扫地,2002年的韩国,做得确实得不偿失。

历史上有哪些让一个国家颜面扫地的事?

何智丽,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1989年东嫁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姓小山。在中国的多年训练,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她的两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的进攻,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她亦能后发制人,致对方于死地.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代表日本队复出,被中国队陈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她连胜世界1,2,7号选手,获女单金牌,引起轰动.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她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被中国选手乔红3:0淘汰.

历史上有哪些让一个国家颜面扫地的事?

这个怎么能不提到奉命接受日本投降却丢尽颜面、有辱国格的中国军人之耻何应钦、冷欣。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张照片,照片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时,弯腰接受受降书的照片。

这是一张让何应钦遗臭万年的照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全体军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一雪前耻,赢得了抗战胜利,昂首接受日军投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然而,这一切都让何应钦和冷欣给搞砸了!

拜两人所赐,中国沦为世界笑柄!

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之前首先要说说何应钦和冷欣是何许人也。

01、亲日派

何应钦(1890年-1987年),贵州兴义人。1908年,何应钦被选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

1909年秋,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何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应选,后考入日本振武学校。

而蒋介石也就读于该校,比何应钦高一级,两人算是同学。

1909年,何应钦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何应钦和蒋介石回国,在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府任职。

二次革命失败后,何应钦再赴日本士官学校求学。

1916年秋,何应钦在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回国后任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兼学生营营长、贵州讲武学校校长、省会警察厅厅长、全省警务处处长、第五混成旅旅长等职。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少将军衔)。

从此,何应钦成为蒋介石心腹。

何应钦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任第一军军长,何应钦任第一师长。

蒋介石任总指挥后,他接任第一军军长。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蒋介石任总指挥,何应钦接任第一军军长。

1928年,何应钦出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又出任开封、郑州、武汉行营主任,后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从此何应钦出任军政部长长达14年之久。

后来,何应钦又任“剿共”军前线指挥,参与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围剿”。

1932年春,何应钦任湘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

就在这时,小日本步步紧逼,进逼华北。

何应钦素来就是亲日派代表,为缓和中日矛盾,蒋介石任命何应钦北上出任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

1933年,小日本为了实现侵吞华北进而独霸中国的既定国策,利用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着手全面实施分离华北,将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由于准备不充分,日本采取了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在经济上加紧掠夺华北资源,在政治上制造分裂,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先后掀起一系列事件。

1935年6月至7月,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大肆出卖中国华北主权。

使得整个河北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中国在河北的主权全部丧失,国民党在河北的党政军势力,削弱了河北的其他抗日军事力量,小日本在华北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何梅协定》签订现场

可以说,在汪精卫投日之前,何应钦就是最大的亲日派。

但何应钦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没有彻底投日。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拘捕了正在西安督师的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

何应钦听说消息后,第二天亲率数十万大军逼近陕西潼关,扬言要“血洗长安”,营救蒋介石,坚决主张用武力讨伐平息事变。

实际上,何应钦是想借刀杀人,取代蒋介石的地位。

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应钦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后改任参谋总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

1944年12月25 日,何应钦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统一负责西南各战区部队作战、指挥及训练,兼指导贵州全省党政事宜。

何应钦是蒋介石中央军一个重要派系首脑,军事地位仅在蒋介石一人之下。

何应钦

而在他这个派系中,有一个骨干,就是本文第二大主角,冷欣!

02、小人得志

冷欣,江苏兴化人,1900年出生。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冷欣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这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补办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亲自莅临典礼,在阅兵式上,冷欣是被选出的4名标兵之一,给孙中山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冷欣记忆力非常好,因此,他颇受孙中山先生的关注,风头一时无两。

毕业后,冷欣被分发到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第3营(营长顾祝同)第12连任党代表。

从此,冷欣成为何应钦心腹爱将。

此后,冷欣在北伐战争中、中原大战中都有亮眼发挥,1933年曾担任第四师师长。

1935年,冷欣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3期深造。

在蒋介石中央军将领中,有这么一个说法,“穿黄马褂(黄埔军校)、戴绿帽子(陆军大学)”的人是蒋介石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冷欣就是其中之一。

1936年2月7日,年仅36岁的冷欣晋升为陆军少将,成为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冷欣(左二)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0月16日,冷欣被任命第3预备师师长,冷欣带领这支预备师进行严格训练,即将奔赴战场。

1938年的4月,第3预备师奉命改为陆军52师,冷欣任52师师长。

武汉会战爆发后,冷欣的52师隶属于王敬久的第25军。

随即冷欣率52师和梁华盛190师,及叶肇第66军华振中160师,陈安保第29军79师等部在江西省九江鄱阳湖西边的星子县,参加了“星子血战”。

英子血战,打得十分激烈,52师3团、160师958团壮烈殉国。

52师伤亡十分惨重,各级指挥员伤亡了三分之二,士兵伤亡5000余人。

但冷欣浴血奋战,誓死不退,他亲任敢死队长,反复冲杀十数次,痛击来犯之敌。

经两天两夜激战,日军伤亡惨重,被迫放弃在此处登陆。

是役,抗战国军击毙佐藤支队福井浩太郎157联队第1大队石田道一少佐,佐藤支队亦整个被摧毁。

不久又击毙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全歼101联队,击伤101师团长伊东正喜中将,为后来万家岭大捷,打下坚实的基础。

客观的说,抗战初期,冷欣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军人,是一个抗战悍将。

因为冷欣在战场表现出色,1938年10月,冷欣调任军政部第22补充兵训练处处长,

1939年1月1日,冷欣又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主任,兼任江南挺进第二纵队司令、江南攻击军左路军指挥官、江南野战军指挥官。

此时的冷欣已经成为国民党地方军政大员。

1939年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总部就设于溧阳水西村。

与此同时,蒋介石成立第三战区第2游击区,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兼任司令,冷欣任第副总指挥,负责实际指挥,指挥部就在溧阳山丫桥。

冷欣开始和新四军打交道,刚开始的时候,冷欣能和新四军部队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和陈毅、粟裕多次互相前往双方指挥部参加宴会、会议、举行阅兵等等友好往来。

1940年,冷欣任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8月,兼任陆军第六十三师师长。

1940年3月,国共之间的摩擦加剧,蒋介石、顾祝同频繁制造摩擦,企图切断新四军皖南、苏南之联系,造成围歼皖南、威逼苏南新四军。

6月,冷欣派两个师攻击新四军,最终被新四军击败。

9月,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悍然进攻新四军,著名的黄桥战役就此爆发。

是役,新四军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

1941年1月,第三战区又发动了著名的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惨重,冷欣的部队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依然起到了围追堵截的作用。

因此,毛泽东将冷欣和顾祝同、韩德勤并称为皖南事变三大罪魁祸首。

冷欣已经从一个浴血奋战的抗战悍蜕化成为一个卑鄙无耻的政客小人。

而在黄桥战役中,第89军军长李守维奉命带兵开往苏北,进攻新四军陈毅、粟裕部。

李守维和冷欣既是老乡,还是同学(李守维是黄埔军校二期生),更是战友,还同为何应钦心腹,因此两人关系非常好。

李守维在临行前拜托好兄弟冷欣照顾自己28岁的娇妻马邦贞。

结果,黄桥战役中,89军出师不利,被新四军全歼,李守维率残部逃跑时不慎落水溺死。

而冷欣居然把马邦贞给娶了,此事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黄埔出身的将领也看不过眼,他们真怕自己的兄弟也跟冷欣一个样,自己前方浴血奋战,后方兄弟接收妻女。

于是他们纷纷向蒋介石陈词,要求惩罚冷欣。蒋介石知情后,暴跳如雷,批示:“无耻!永不录用。”(蒋介石的话听听就得了)

1943年1月,他被免去江苏省政府委员和江南行署主任职。

从此,冷欣脱离前线,再也没有到前线领军。

1944年,在何应钦的运作下,冷欣出任中国陆军总部军务处处长。

何应钦出任总司令后,冷欣调任中将副参谋长。

03、跳梁小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派遣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一行飞到芷江进行受降会谈,这就是永载史册的“芷江受降”。

蒋介石当时就委任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国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进行受降仪式。

这是中日双方第一次会谈,日军出场的副总参谋长,因此何应钦并没有直接出面。

下午3时20分,日军代表进入受降会场,会场正中桌旁就座的是萧毅肃,右方为冷欣,左方为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巴特勒准将和翻译官王武上校。

还有汤恩伯、张发奎、卢汉、王耀武、杜聿明、廖耀湘等中国各战区高级军官、抗战名将和中外记者数十人环坐左右。

冷欣(右二)最不像样子的就是他

会场气氛很庄重严肃,大家心情都十分激动。

这是所有抗战将领的无上光荣!

这是军人的至高荣誉。

但一个人除外,这人就是冷欣!

冷欣在会场的表现丢人到了极点,

据当时参加会谈的著名记者严怪愚写到:

“在会谈中,冷欣时而站立,时而屈膝而坐,身体晃动不已,人又瘦又小,简直有点像一只猴子。新闻记者们都认为他有失国格。”(《芷江受降侧记》)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冷欣接下来的表现更加丢人。

受何应钦之令,冷欣要先赴南京设立前进指挥所,所以第二天上午就和今井武夫进行了第二次会谈。

8月22日,冷欣与巴特勒、今井武夫进行会谈。

冷欣一上来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日方要保证中国先赴南京前进指挥所及冷欣本人的安全。

冷欣身为受降方代表,居然要求身为投降方的日军,保证受降方去接受投降方投降时,必须由投降方保证受降方的人身安全。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冷欣会提出如此怪异的要求了。

就连今井武夫也感觉奇怪,这样的要求,整个世界军事史上都没有发生过!

偏偏冷欣恬不知耻,三番四次要求日方做出书面保证,今井武夫都晕了,解释道“这种文件不但没有价值,而且没有必要,日军恭候阁下光临!”

但冷欣却一定要这份书面保证。

今井武夫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回到南京后用无线电代替书面保证,冷欣才不再纠缠。

堂堂中国受降官如此卑躬乞求战败者的保护,其丑态真是令人义愤填膺。

后来今井武夫在回忆录分析道:

“关于这件事我认为,中国军对于迄今当时为止夸耀不败的日本军,觉得并非凭自己的力量战胜,而是依靠盟军在其它战场胜利的压力,才名列战胜国之一,因而他们自己并没有战胜的实感,对日军畏惧心理尚未消除。不仅如此,给我的印象是,作为军人(指冷欣)在战场上有这类言行,总觉得有些不恰当。”

然而,冷欣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04、奇耻大辱

8月27日,冷欣带领前进指挥所官兵、随行人员159人,搭乘六架美军飞机由芷江机场起飞。

下午2时,飞机在南京大校场机场降落。

作为第一个踏上沦陷八年首都的将领,冷欣在回忆录志得意满的写道:

“一到南京,所晤见的日军军官,对我都是毕恭毕敬,不再如往日侵略我领土,蹂躏我同胞的狰狞面目。”

这话倒是写得很漂亮。

实际上,据随冷欣参加南京前进指挥所的陆军总部第三处主任参谋张汶杰上校后来回忆,冷欣到达南京后,冈村宁次根本就不出来见他,直接晾了他三天。

直到第三天,冈村宁次才迫于压力,不得不来拜会冷欣。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两人并坐在长沙发椅上开始叙旧,而后冈村对冷欣大放厥词道:

“此次奉天皇之命,我们两国恢复和平,希望能恢复以前的友好,今后我们日本只有在中国扶掖下才能得到生存……”。

冷欣听完后,居然“表示很高兴”。

冷欣大概忘了,日本天皇也不是什么“恢复和平”,而是被迫颁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他不仅未加严厉驳斥,反而第二天聒不知耻的去回拜冈村!

并归来之后嘱咐部下“向日军接洽任何事情,大度上应该客气些。”

更令人发指的是,冷欣在南京对受降大事并不积极,对贪污劫收伪产却万分积极,“不分昼夜,十分忙碌”!

9月5日,廖耀湘飞抵南京开始组建南京警备司令部,由龙天武担任司令官。

9月6日,何应钦的代表萧毅肃飞抵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何应钦8日飞抵南京以及其他命令

9月8日,经过一系列的会谈,盟军和日军已经商谈好投降事宜,何应钦飞抵南京,为了保护何应钦的安全,蒋派出了嫡系抗战铁军第74军为“御林军”护卫何应钦的安全和仪仗队。

当时,岗村宁次书面要求去接何应钦,让中美官员大为恼火。

美国少将包特纳坚决反对,他认为日本人不能参加欢迎的行列,因为他们还没有正式投降,这个情况下去迎接,更像是主人欢迎客人。

正确做法是,何应钦抵达南京后,在他传令下,日军代表才能来接受他的召见。

日军只有等待接受投降,而不是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受降官。

萧毅肃听到美国反对后,并没有直接作出决定,而是把美军要求直接电报给了何应钦。

何应钦收到电报后,采取折中办法,命令岗村宁次只能带五名日本军官站在机场的另一个地点迎接。

这事怎么说呢,虽然不太合适,但也不丢人。

真正让何应钦丢人现眼的是受降仪式。

南京受降仪式

9月9日上午9时,何应钦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主持受降典礼。

由于陆军总部大礼堂容不下这么多人,因此规定参加受降仪式的武官必须是少将及以上级别,文官必须是简任以上省市的党务主任委员以及陆军总司令部的中校以上的官佐。

整个受降典礼大概持续了20分钟,这20分钟,彻底把何应钦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首先,

持着武士刀进入会场的冈村宁次等人在中国军训部次长王俊中将的引导下到达指定位置,以立正姿势面向受降席中端坐的何应钦行45度鞠躬。

这时何应钦身为中国代表,忽然欠身作答,命岗村宁次坐下。

然后,冈村宁次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当冈村宁次签署过投降书之后,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拿着投降书,缓慢走向受降席。

小林浅三郎到了受降席面前微微鞠躬,把受降书递给何应钦,

最后,何应钦站起来,双手接过了投降书,而且还微微弯腰。

这就是当时何应钦接受投降的过程。

何应钦种种举动,让坐在何应钦旁边的美国代表麦克鲁非常不满。

美国代表为何会不满?

何应钦接投降书的时候,和弯腰了,当时有人拍到了这张照片。

在照片上看,何应钦弯腰比日本代表还严重。

食堂要不说左边的是何应钦,你都会以为左边这个人才是投降的人!

我们好不容易打赢了,结果受降的时候,弯腰比日军还低。

这开什么玩笑!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也是美国代表不满的重要原因。

整个过程,何应钦丢人现眼,完全不符合受降规矩的还有几个方面:

第一,

军人投降首先要交出武器,这是投降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自己正式交出武器了,但日本人是带了武士刀的,武士刀也是武器,也不行。

第二,

岗村宁次进场时,向何应钦鞠躬敬礼,这是他应该做的,何应钦完全没有必要回礼。

第三,

岗村宁次进场签字后,应该由他将投降书,起身交给何应钦。

冈村宁次是日本侵华总司令,何应钦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他们的级别是对等的。

投降书应该是冈村宁次签好字,然后亲自起身递给何应钦的。

结果当时的状况是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把什么都准备好了,拿给冈村宁次签字。

冈村宁次签完字之后直接递给了小林浅三郎。然后由小林浅三郎把投降书拿给何应钦。要知道小林浅三郎只是参谋,和何应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第四,

何应钦接受这个比自己级别低的小林浅三郎递过来的投降书后,竟然还起身,而且弯腰幅度比小林浅三郎大。

看上去是何应钦求着小林浅三郎给他。

投降是什么?

不是战胜国求战败国投降,而是战败国请求战胜国接受投降!

整个受降过程中,从何应钦、冷欣等人态度上完全看不出一点战胜国的气概;

从冈村宁次等日方代表身上更看不到战败投降者的意味。

我们再看一下日本向美国投降的受降仪式。

日本向美军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代表日本政府和日军大本营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这个受降点是美国精心挑选的,为的就是表示美国海军对日本的威慑。

而且美国代表都是穿着便军装,没有打领带、不佩戴武器,对于日本代表的敬礼都不回礼,以此表示对日军的不屑。

签字的时候,日本代表是站着的,美国代表都是坐着的。这也是对日本的侮辱。

签字刚结束,日本代表还没走,美国空军就从军舰上不断飞过,表示庆祝,极大地侮辱日军。

这才是正确的受降仪式!

两相对比,何应钦真是丢尽了中国人的颜面,以致于战争结束后,小日本还瞧不起中国人,暗地里从来都不把中国当战胜国。

而美国、英国等国家更是笑掉大牙。

何应钦、冷欣,丝毫没有战胜国军人之英武,丢尽国家颜面!

当画面定格,何应钦成为中国军人最大的耻辱!

他这张照片,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辱国格的照片之一!

历史上有哪些让一个国家颜面扫地的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做了一件辱没祖宗的大事,令自己的国家遭受了奇耻大辱。

二战法国沦陷后,许多法国女人出于各种原因投入到德军的怀抱中,沦陷期间更是有20万的德法混血儿而诞生。

但这些女人却在战后遭到了清算,年轻的法国女人被脱光衣服剃光毛发,压上了临时搭建的舞台,这些女人之所以必须承受折磨,是因为他们和德国人上过床,混血儿的命运也很凄惨。

二战爆发前,法国的总兵力超过了330万人,有1.4万吨火炮,5800辆坦克、1500多架飞机。

法国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和武器装备,然而在质量上却不敢恭维,再加上严重的厌战情绪,法国迅速的败下阵来,成为了笑柄。

这一切都是如何发生的呢?

法国是最开始进行空军建设的欧洲国家,身处防御德国的前线,由于政府的战略重心一味的向防守倾斜,这种保守的策略之下,法国全力修建马奇诺防线,陷入了消极备战的状态。

为了防御纳粹统治下野心日益膨胀的德国,法国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马其诺防线,这个防线号称牢不可破,只是德国对同盟国开战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令人大跌眼镜,同盟国虽然集中了大约130个师的兵力,在边境线上严阵以待,但法国大量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一战遗留下来的,导致法国的火力发展出现严重的滞后。

这也是为何法国会在德国面前迅速败下阵来的缘故

德军仅仅只用了不到6周的时间,也就是前后耗时仅42天,德军阵亡的1.7万人,伤11万人,但是法国却阵亡了近10万人,20万人受伤,180万人被俘,几乎是不堪一击。

为何德军能够如此迅速的完成对法国的占领呢?

从军事层面上来讲原因有很多,而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战术思想的僵化,德国和法国分别作为战胜国和战败国,法国人认为自己在一战中的防守战术完全可以帮助自己取得二战战场上的胜利,法国迷信自己的马其诺防线,确实这条防线是非常牢固,绵延几百里,然而防线是死的,战术是活的,德国制定了灵活的进攻战术,直接避开了马奇诺防线。

在战役中法国政府一味退让,迟迟不肯应战,最终为整个国家带来了这样一个无可比拟的灾难。

马其诺防线自此之后成为了二战战场上最大的一个笑话。

法国战败后,德军在占领巴黎之后,法国国内局势风雨飘摇,法国就举手降了,大量的德军涌入占领法国,当时有200多万的法国男人被送出去当苦工,大量的法国女人被剩下了。

与我们传统思想贞烈的女人不同,当时的法国女人张大了双臂来欢迎这些侵略者。比如还专门为德国士兵开设了娱乐休闲的的场所,法国女人上台练歌舞,而且衣着性感

那里的德国军人过上了一段很是风流的日子,60万法国女性沦为德国军官的玩物,当时无数的金发碧眼法国少女为了保住性命,投入了德国士兵的怀抱,被迫与德国士兵结婚,并为其生下孩子,法国在沦陷了这一段时间里,为德兵生下20万的混血儿,人口呈现了增长的趋势。

也有一种说法:近年有研究表明,因为与德军士兵同床的女人来自各行各业各阶层,并非只来自贫困的家庭,总体而言欧洲妇女与德国人同床,并非是由于他们强迫,也不是由于缺爱,更不是由于急需糊口,仅仅是由于欧洲女人发现德国男人强壮,如同武士这种形象极具魅力,相比之下本国男子太过软弱。

例如在丹麦战时民意调查表明51%的妇女公开承认德国男人比本国同胞更有吸引力,她们认为德国男人更有能力保护自己,更加值得信赖。

法国是更为典型的例子,200万法国男人要么被关押在监狱里,要么在德国做苦工,德国人正好弥补了法国男人的缺失。

法国的女人没有像男人一样拿起武器捍卫最后的尊严,而是成为了法奸,哪怕没有结婚,也抵挡不住她们主动为德国士兵提供服务的决心。

真是丢脸至极啊,要知道自己的丈夫甚至是自己的父亲都死在敌人手中,但是这些法国女人却因为贪生怕死出卖自己出卖国家

1945年法国光复,法国人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没有忘记这一耻辱,他们把复仇之愤发泄到曾经和德军有染的女人身上。在盟军解放法国后,在沦陷期间和德军有关系的女子,据不完全统计,有8万多法国女人遭到了清算。

清算原因是她们在战争期间与德军士兵的关系,让法军在盟军当中颜面大失,无论她们是自愿的还是被逼迫的,只要是和纳粹德军交往过的女人们,都受到了人格和肉体上的双重羞辱。这些女人被抓到街头,不光对她们实施酷刑,还有数万人被剃光头发当街游行,在她们身体和脸上画上纳粹党,赶上街头强制剃头脱去衣服进行示众,有的还被判处1到3年的监禁。

除了这些被清算的法国女子之外,那些在战争时期出生的法德混血儿下场也同样的凄凉,德军撤离后,这些混血儿也发生了不公平的待遇,有的被随意抛弃,早早就夭折了。即使活了下来,也不能享受和法国孩子同样的待遇,甚至不能说德语。当时如果发现法德混血儿在别的孩子面前说德语,就会遭到其他孩子的打骂。

但法国的沦陷大部分责任在法军,而不是这些在底层挣扎的法国女人,让她们承担如此苦果也是不公平的,其实国破家亡这些女性也是战争的牺牲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法国人浪漫,诙谐幽默,热情爽朗,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渴望自由,爱冒险,颇具爱国主义情怀。

然而这段历史被称为法国的耻辱,也正是因为此事,法国被人们称之为是史上最没有节操的国家

历史上有哪些让一个国家颜面扫地的事?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是个想有有作为的皇帝。

他登基的时候,大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但是他毫不气馁,希望力挽狂澜。

不过因为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再加上崇祯本人的性格缺陷,他所努力的事情,往往会陷入到适得其反的境遇中。

公元1639年(崇祯十二年),新任蓟辽总督洪承畴带着崇祯的重托,到东北上任,防卫虎视眈眈的清军。

皇太极采取长围久困、迫其出降战略方针,"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

如此一来,明朝在关外的战略要地锦州城被清军围困,孤立无援。

崇祯皇帝派洪承畴率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等八总兵,步骑十三万前往宁远,解锦州之围。

明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清军以逸待劳,斗志昂扬。

明军本该稳扎稳打,等待时机。

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催促洪承畴进军。

在大后方的崇祯帝也不明真相,下诏让洪承畴"刻期进兵" ,同时又派马绍愉、张若麒为钦差大臣督促决战。

在崇祯等人的瞎指挥下,锦州城于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被攻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殉国,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

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

被俘两个月后,大明总督洪承畴等跪在大清门外,向清朝投降,剃发称臣。

洪承畴降清原因复杂,既有个人品德原因,也有崇祯的责任。

崇祯虽然雄心勃勃,胸怀大志;但是刚愎自用、多疑残暴、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反而乱弹琴、瞎指挥,将一手好牌打烂。

明末名将辈出、精英荟萃;但是崇祯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崇祯在位不过十七年,就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处决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就包括总督袁崇焕。

这一切表明,在崇祯手下太难混了,很难善始善终。

洪承畴即使不降清,也没有好果子吃。

大臣们对崇祯已经寒心,没有人敢为他卖命。

可是崇祯对此没有察觉,自我感觉良好,好像那些大臣们必须热爱大明、离开他崇祯什么都不是。

因此松山打了败仗、总督洪承畴为国尽忠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崇祯深信不疑。

为了激励将士,崇祯亲自写了祭文表彰洪承畴,还下令大张旗鼓宣传洪承畴的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并且设十六坛赐祭洪承畴。

按照明朝的礼制,一品官赐祭的话是九坛,十六坛则远远超过,堪称为最高的荣典。

对洪承畴的祭奠非常隆重,程序也非常复杂,要一坛一坛地祭,一天是无法完成的。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前方传来消息,说洪承畴降清了!

这对于明朝皇帝、官员来说,简直是啪啪打脸。

本来崇祯这里已经下旨,还要为洪承畴等在北京城外建祠;而且祠建成后崇祯要亲临祭奠。

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后,所有的追悼活动悄悄停止,建的祠堂也迅速停工。

洪承畴不但死而复生,而且还当了叛徒,这让崇祯情何以堪,在文武百官面前如何交代?

崇祯认为洪承畴战死的依据是,洪承畴家人向朝廷的奏报——《家主尽节松山奏本》。

这份奏报这样汇报的:

八月,因轻战挠溃,(安)臣家主坐困松城,内乏粮糗,外杳求援,杀战马以饲军,马尽而军多饿毙。军士毕感平日恩信,联结忍饥苦守,以死为期,毫无叛志。乃逆将夏成德,见粮断援绝,开门献城。(安)臣家主被执,义不受辱,骂贼不屈。惟西向庭阙叩头,口称“天王圣明,臣力已竭,愿为厉鬼杀贼”等语。奴恨数年战守,经碎体而亡。从来死节之惨,就义之正,未有如(安)臣家主者也。

《清史稿·洪承畴传》也记载说:

庄烈帝(崇祯)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丘民仰并列。庄烈帝将亲临奠,俄问承畴降,乃止。

崇祯情报工作没有搞好,连主帅的生死都搞不清楚,闹了个大乌龙,颜面尽失。

清朝乾隆年间,也发生了一个让国家颜面尽失的事件。不过这个事件出乎意料,不是让大清而是让英国人颜面尽失。

很多人说起清朝都是一肚子气,说它腐败无能,割地赔款,总是受洋人欺负.

其实大清皇帝也欺负过列强,只是鲜为人知罢了。

说到清朝,大家指责最多的是它闭关锁国。

其实大清闭关锁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它只是没有开放全部口岸,指定有口岸通商。

对于外来的货船,清政府还很友好,有时候外籍货轮进港时要举行欢迎仪式。

1784年11月24日,广州黄埔港。

作为本年度在中国做生意的最后一艘英国散商商船,“休斯夫人”号进港了,清朝朝廷设在广州的粤海关开始按照惯例鸣放礼炮欢迎。

作为礼尚往来,我海关鸣放枪炮之后,洋人货船也要鸣炮还礼。

可这次岸上东道主太热情了,船长威廉斯被岸上的气氛感染了,他没有等岸上欢迎仪式结束,就抢先下令开炮。

先开炮也就罢了,好不该将炮弹打偏,射向岸边的驳船。

炮声响过只好,船长傻眼了,驳船上传来惨叫声。

紧接着,三个浑身是血渔民被抬到岸上。

威廉斯上前一打听,不好了,渔民二死一伤,正是他们的炮火造成的。

对于洋人伤及中国百姓的行为,乾隆爷早就有明确指示:

“嗣后在澳民蕃,有交涉谋害斗殴等案,其罪在民者,照律例遵行外,若夷人罪应斩绞者,该县于相验之时讯明确切,通报督抚详加复核。如果案情允当,该督抚即行批饬地方官,同该夷目将该犯依法办理,免其交禁解勘。仍一面据实奏明,并将招供报部存案。”

也就是说,刑事案件的涉案人员,不分国籍,杀人偿命。

按照这个指示精神,“休斯夫人”号既然是肇事者,出了人命,那就应该公事公办,让责任人偿命。

但是出面处理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馆答复说:

这个炮手知道事关重大,肇事后已经逃逸。

“休斯夫人”号是一艘散商商船,不属于东印度公司的管辖。

商馆可以找一个当替罪羊交差,平息这场风波,但前提是只能在商馆里审讯,不能把人带走。

官府答应了英方的条件,南海县知县将带跟班来商馆就地审案,承诺不带兵丁。

可是官府并没有遵守约定,他们派出全副武装的兵丁将一个叫的史密斯大副五花大绑押赴县衙。

不仅如此,官府派来的大兵,把洋人的商馆团团包围。

被包围的不仅是英国,还有法国、荷兰、丹麦、美国的商馆。

这下,各国的商人们都炸窝了,联合向大清政府抗议。

霎时间,黄埔港空气紧张,国际争端眼看就爆发了。

消息传到北京后,乾隆大帝根本不把列强放在眼里,他老人家从容地对两广总督孙士毅说:“寻常斗殴毙命案犯,尚应拟抵……现在正当查办西洋人传教之时,尤当法在必惩,示以严肃”。

只要能“将该犯勒毙正法,俾共知惩儆”,则用来抵命的外国人“亦不必果系应抵正凶”。

也就是说,不管在押的人是不是顶包者,都要杀头;我们就是要震慑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洋人,让他们不能小瞧了我们大清国。

孙士毅对得到圣旨之后,立即要在押的史密斯给船长威廉斯,要求交出肇事炮手。

清政府还递交了最后通牒:两天内交出嫌犯,否则断水断粮,中断贸易,兵丁还要登船搜查。

不过清政府作出一项郑重承诺:肇事者在60天后将被大赦释放。

大清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各国商人见有了台阶下,马上认怂。

于是英国方面交出了一名船员,说他就是肇事炮手。

不管是官府,还是英方,都心照不宣:这是个冒牌货。

12月6日,历时9天的对峙终于结束,商馆重新开放,洋船起航,贸易恢复,大副史密斯被释放,“休斯夫人”号也解除围困。

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了,结局皆大欢喜。

可是一个月后风云突变,清廷的反应让列强措手不及。

1785年1月8日,广东按察使召集全体中国行商和各国商人代表开会,向他们传达了乾隆的最高指示:

对英方拖了五天才交出肇事凶手的做法,乾隆爷非常生气,后果很严重。

“政府已非常温和,对在此次事件中丧失的两位臣民的性命,只要一人负责”。

各国商人听过之后面面相觑,垂头丧气。

结果官府将那名顶包的船员公开处决。

最可气的是,清廷还邀请洋人前去观看。

监刑官员还皮笑肉不笑地对在场的西方人说:

“你们的腿不要哆嗦,我们是处决他,又不是针对你们。”

听了这话,在场的洋人吓得面如土色,身上直冒冷汗。

清政府对英国船员的处置,让海上霸主英国颜面扫地,皇帝乔治三世气得差点昏了过去。

不挂不念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