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人家是凭本事偷出来的,换做你,能光着身子从银库里偷出银子来吗?另一方面,偷出来的银子有一部分照样流入主事者的兜里,抓他们不也是断了自己财路嘛,抓什么抓?

条件苛刻的库兵选拔制度

清朝三大库,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统统都在户部管理之下,这三个富得流油的地方自然也是很多“有想法”的人们想要染指的地方。三者之中,尤以银库最为吃香,除了皇室花销所需银两划拨内务府外,剩下的所有国家财政银两几乎都在这里了,守着这么个金山银山,随手揩点油,岂不是就能余生无忧了。所以,在清朝,银库兵这个职位,可是很多人抢着去干的,但是,这个银库兵还不是一般人能当得上的。

首先,银库兵必须是八旗子弟才行,光这一条硬杠杠,就把很多人拒之门外了。

其次,库兵是有任期的,并不是当上了以后就能干一辈子。其实,银库里“上班”的大大小小官员都是有任期的,比如,管理银库的郎中,三年一任期,自郎中以下的司库、文书和杂役等人,都有或长或短的任期。

再有,就是竞争压力大,想去的人实在太多,你要是关系不够硬,给的好处不够多,还真捞不着这个机会。所以说,能去做库兵的人,除了家里有钱以外,背景也是相当了得的,再不济也得跟哪个部门的尚书能搭得上话才行。

大大小小的各级工作人员里面,属库兵最为特殊了,他们虽然也是三年一任,不过,根据规章制度,他们才是和银子直接打交道的“一线人员”,也就是说,他们动手偷盗是最为有利的。

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清朝乾隆以后的银库,多有偷盗行为,虽有任期,但三年一过,任他再清廉的郎中,也能捞到不少的银子。

库兵,就是这帮人往外“监守自盗”的执行者!

刻苦练就的“独门秘笈”

清朝银库的规定还是非常苛刻的,为了防止库兵们夹带私货,除了实行任期制以外,每次进出银库还必须裸体前行,工作的时候还要穿上专门制作的的没有任何口袋的衣服,就是为了方便检查有没有随手揣了银库里的银子。

除了这些,干完活出库时,库兵们还要接受一项特殊检查。

检查时,库兵们脱下工作服,全身赤裸,将两个胳膊伸展开,露出两肋以及腋下部位,两腿微张,露出腿窝及裆部,防止夹带,还有就是要学几声鹅叫,以确认口中有无银两。

可以说,这些措施已经算是相当严格了,可就是这样,库兵们依然有办法偷出银两来!

据说,库兵这项“专业技能”是经过严格训练才练出来的。在有些满洲府兵家庭,因为世代都有干这个的经历,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培养了,而他们培训的这项特殊技能,就是“肛门纳银”。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会用抹了麻油的鸡蛋塞入,等适应之后再逐步地换成鸭蛋、鹅蛋这样更大一些的,到最后,为了练习夹带的重量,他们还会用铁球来进行练习。在一系列严酷的训练之后,有的库兵一次竟能塞下七八颗光滑的银锭。按照一个月四五次的频率算下来,三年能够到手的白银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管理漏洞?

按理说,管库之人监守自盗情况泛滥,早该有人察觉此事才对,可为何很少爆出来呢?

一方面,是上面的不重视,在乾隆帝时期,和珅大贪之时,户部就再没正八经地清过库,里面到底有没有实数,官员和皇帝谁也不清楚、不关心。而在贪腐之风盛行起来之后,即使派人前去清查,往往也会被同僚们“同化”,变成同伙,所以情况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库兵们虽然偷盗,但一来身份背景比较硬朗,二来给各方的好处打点从没断过,所以,大家相互握着彼此的把柄,谁也不会轻易动谁,就这样成了一个平衡体系。

当然,比起库兵的夹带来说,官员们捞到的好处往往更多,有的官员甚至都不会把库兵那点好处放在心上,再者,在他们心里来说,自己吃肉,下属喝点汤也在情理之中,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就从来没人管过此事吗?

还真有过,这事发生在道光年间。

彼时,府库贪腐已经成了人人都知道、唯独皇帝不知道的“潜规则”一般的存在,大家心照不宣,各自发财。

据传闻,在道光十年的时候,一位叫做周春祺的御史就曾经想举报银库贪腐舞弊的现象,结果还没有行动就被自己的亲家人给拦住了,这位拦住他的姻亲,也是一位在户部任过官职的人,他劝周春祺说,银库贪腐由来已久,一旦被皇帝彻查,必将牵连众多,不知会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丧命被杀,因一个人的举报而夺走很多人的性命,举报之人必然也会招来杀身之祸,让他仔细考虑清楚。在经过思想斗争之后,周春祺最终放弃了举报之事。

然而,这件事终究还是被爆出来了,而爆出来的原因,也不是什么人仗义执言,而是官吏们分赃不均。

道光二十三年的时候,先是管银库的官员们起了内讧,引出了张诚保案,结果事情闹大后传到了道光皇帝的耳朵里,道光帝追查此事,不成想越查越气,越气越查,最终使得银库偷盗案曝光。

真相查清之后,结果让道光帝震惊不已,应该存银一千二百多万的国库里,却只有三百万不到的白银,九百万两不知所踪!

而此时的清朝,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财政本来就紧张,此案一出,更是让国家财政雪上加霜。查也查了,道光帝也知道此事非一日之寒,除了查办责任者以外,还要想办法渡过难关才行,所以当时下了两道命令,一是要求一切活动从简,二是各个部门手头的大小工程能停则停。

这就是清朝最大的国库失窃案,它从侧面反映了从乾隆后期就一直存在并流传下来的银库偷盗的有关事实。

最后:关于“肛门纳银”之说,因为也有过于夸张的部分,所以也有很多人持了怀疑的态度,不过,所有的传闻也并非都是空穴来风,清朝库银常年累月被盗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在这个传闻当中,这些干了偷盗之事的库兵们,晚年过得可就凄惨不已了,早年对身体的摧残,使得他们大多患上了脱、漏、痔等症。

所以说,当这个库兵,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您觉得呢?

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银库是清朝地位之最的国库,自然会派不少库兵守护着国家的银两。然而尤其在道光年间,守卫库兵竟然从银库中偷取银两靡然成风。

清朝库银丢失情况多严重?

纸永远包不住火。由于银库库兵的银两分配不均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最终小到底层官兵、大到宰相大臣都想极力掩饰的黑幕被揭开。

道光皇帝勃然大怒,这整个国家吃饭的国库银两竟被他们揣入腰包,太荒唐了!

于是道光帝派刑部尚书前去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吓一跳。原本银库里应该存放1218万两的白银,但现在却不足293万两。堂堂一个国库,竟然不明不白被拿走了925万两银子,这对道光帝更是火上浇油。

然而无奈的是,上哪儿去追回这空缺的925万两白银呢?补全国库简直是无稽之谈,道光帝也心知肚明。这偷拿库银的事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小到库兵,大到朝廷大臣,如果将他们一一抓获,必将会影响到朝廷局势及运行。 所以,道光帝下令,将经手过库银的库兵以及银匠全部关押;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处决,其家属被发配边疆。

担任过库官、大臣等官员,依据在任时间每月受罚上交一定银两,若已离世,则由其家属减半代付。

然而从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些库银的丢失一定是因为内部的人坚守自盗,否则丢失了这么多的钱,怎么可能没人发现。

想要成为银库库兵都需要什么要求?

一般银库会雇佣13名库丁,他们也不是能天天干活的。因为户部银库每月只开放9天时间,这样他们才得以进入银库“工作”。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成为库丁的条件,库丁必须能够承受得起1000两白银的重量(也就是现在的74斤左右的白银重量)。不光是这样,还得承重走十几步路,并能跳过银库高高的门槛,这样才能成为“百里挑一”的库丁。

对于这样能捞到不少油水的库兵一职,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所以我们大可以想象出库兵一职背后的水有多深。

他们必须先备好大概6000两左右的白银贿赂户部官员,才可能成为库丁。

然而库兵是如何偷运白银?

我们好奇的当然是库兵如何将白银偷运出来的,因为我们知道进入国库,一定是戒备森严。更何况按照规定,库兵进入银库前必须脱光了衣服进去,还要接受官员检查等等。

历史上并未对此有所记载,民间说法可有不少:

以身藏银: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专门为了从银库里偷运白银而训练了一群孩子。开始他们训练孩子将鹌鹑蛋塞入自己的“谷道”(你懂的)之中,在习惯了之后,他们会让孩子塞入鸡蛋。 如此下去便是鹅蛋、铁丸(约300克重)。在习惯了放入一个铁丸之后,他们会要求孩子增加铁丸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个,这才达到了训练的标准。

因为十个铁丸大约为100两白银,最终这些孩子训练成功后,会被送去当库丁。

以壶藏银:这第二种说法便是到了寒冬,库丁便要求携带水壶,以便口渴时喝水。到时候就将银子置于壶中,而城内必定寒风刺骨,壶内的水会被冻住,也把银子给冻住了。

所以在官员往下倒水壶的时候,银子并不会从壶中掉落,因此也就不会被发现了。

为什么不管,背后有谁包庇?

一个国家的国库竟有近七成的白银流失,为何等到快要亏空的时候,皇帝才会知晓呢?这其中的猫腻,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从最底层的库丁到皇帝,这中间会经过非常多的关卡。那要是皇帝以下的大部分官员都心怀不轨呢,他们合伙将皇帝一人排除在外,皇帝不知情,他们当然会愈加肆意妄为了。

库丁们当然不敢那么干,但是身处高位的大臣官员们敢那么做,有这些人撑着腰,库丁们自然也不会担心了。其实除了库丁那样一点一点搬运之外,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也会大量大量地转移白银。

到清朝灭亡,银库里还有多少钱?

如此一来,清朝灭亡后,国库中的银两所剩无几,那么究竟有多少呢?曾经有人在清朝灭亡后打开过国库的门。

但令人错愕的是,竟然只有几千两银元静静躺在那里,实在是让人百感交集啊!

文|姜乐乐

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道光,盗光?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户部库银被盗案,1218万两白银,仅剩下293万两!足足有925万两银子不翼而飞!这让刚刚在鸦片战争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清朝国库雪上加霜,要知道当时整个清王朝的岁入也就4千多万两白银。

历史上国库被盗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像清朝这样明目张,偌大国库银几乎被盗光的案件,历史上可谓闻所未闻。怒发冲冠的道光皇帝大笔一挥:给我彻查!看看那925万两银子到底都是谁偷的!

清朝财政的分类和支配模式

清朝的财政管理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专职皇帝宫廷私人用度的内库,包括紫禁城的银库(专放皇帝的私用钱,都是50两一个的大银锭)和内务府的银库(皇帝的金银珠宝之类的都在这里),皇帝宫廷的所有开支均由这里管理,和国家财政也就是户部的银库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单位。

户部管理的那部分财政收入与支出,主要是库银的管理,和皇帝宫廷内务不搭界,属于国家财政,用于整个国家的财政收支管理。

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可能从户部提取钱财用于个人及宫廷用度的。鸦片战争时咸丰皇帝逃难到了避暑山庄,发现那里因为缺乏养护破破烂烂的,自己手里又没有多少钱,就想从户部调20万来翻修一下,这自然遭到了拒绝,因为这不符合规定。咸丰皇帝也是干瞪眼没门,只能另想办法。

皇帝个人用度和国家用度分开,自汉朝就开始了,目的自然是也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皇帝本人其实也清楚,户部大臣不同意给,他还真不能怎么样。

那么,属于国家的,由户部支配的库银,是如何管理的呢?

清朝户部的国库有三大库,这三大库分别是银库、颜料库、绸缎库。

这些不同类型的库房,虽然各有侧重,但放的都是各地上缴的国家收入,显然是清王朝的财政中枢,相当于现在央行的金库了。

我们知道,现代金库的管理那是相当的严格与严密,具备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监控防盗设备,平时,恐怕就连蚊子也很难飞进去的,一旦发生金库失窃,监控设备马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而在清代,显然没有现代化的监控设备,靠的就是完全的人工管理与防护,这样就给了这些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的可能性与便利性,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老传统了。

我们先看看户部库银的管理序列是什么样子

户部银库设立掌库官,职务为郎中,主要负责银库的出纳管理。往下分设有员外郎、司库各2-3人,再往下还有6-8名笔帖式,另有库大使6-12人、验匠1-2人、库兵20-40人以及供差遣的役夫若干,这样算起来规模而已不小了,毕竟是国库。

这些不同的职位,掌管不同的事务,各司其职,有管审批的,有管记账的,还有验货等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然也少不了搬运的人员,也就是库兵,库银进进出出全靠他们。

正常值班的都是司库以上的官员,闲杂人员或者级别不够的官员是很难进入库房的。

这些环节一环套一环,责任明确,责罚严厉,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库银失窃可能性的。

清朝的库银是如何被盗窃出去的?

既然库银的管理这么严格,那么那些被盗的库银又是如何被偷出银库的呢?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处心积虑地想去做某件事情,总会找到管理上漏洞,再利用这些漏洞堂而皇之地把偷鸡摸狗之事人不知鬼不觉地做了。

户部库银的管理虽然很严格,但并不是没有漏洞,加上这里是国之重地,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人敢打这里的主意,但堡垒总是从自己内部攻破的,清朝库银的丢失,就是这些银库工作人员利用漏洞监守自盗的结果。

按照规定,库兵进入银库,是必须赤身裸体才可以的,无论一年四季春夏秋天都是如此。这么说光溜溜赤条条的人进去,怎么夹带库银呢?这个并不难。我们都知道,现在那些走私的,许多都是把货物塞入菊花等隐私部位以后才躲过海关检查的,这些库兵夹带库银出库,同样也是利用这种方式,把库银塞入菊花后,再赤身裸体地走出来,这样就可以晃过检察人员的目光,顺利地把库银带了出来。

为了把这些银子顺利夹带,这些库兵平时可没少下功夫和受罪,要在私下练习很久,一方面保证夹带时不会掉出来,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一次性多夹带,毕竟带一次不容易,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嘛,水平最高的,一次可以夹带80两!

而且还会弄着猪油黄油之类的润滑剂,方便把库银夹带。

当然,经常这样干是很伤身体的,等这些库兵年纪大了,很有可能就会那个啥失禁,菊花括约肌就废了。

所以说,虽然说利益很大,但伤害也大。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利用茶壶,把库银放进茶壶里,结冰以后外面看不见水壶里面的情况,库银就被带出来了,当然这个只能在寒冬腊月里做。那个时候冬季是很冷的,当然也没有暖气一说。

这些,在清末吏部主事何德刚的《春明梦录》里,都有记载,他本人就负责过库银清查行动,对这里面的关节门清。

库银被盗,难道平时官员们就不知道吗?

负责的官员当然知道,而且基本上都是合谋干活,各负其责,互不串通,心照不宣,下级该给上级上供的一个都不少。

再说,干这事的也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大家都这么干,只不过直接操作的是库兵,当官的不直接下手而已。

最主要的,就是管理混乱,核查都是认认真真走过场,马马虎虎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因为核查人员也都知道,夹带库银这事,没有能力强大的后台,没有人有这个胆子长年累月地这么干而不被察觉。

而这些夹带库银出库的库兵又是什么来头呢?他们可不是一般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来当库兵的,这个小小的库兵可是绝对的油水外溢的岗位。一方面这些人必须是旗人,另一方面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介绍而来,至少得花6000两银子才可以如愿以偿当时库兵。

花了这么多钱,库兵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夹带库银,不然自己和自己的后台怎么发外财呢?因此,这些很快就发家致富的库兵们,出门都是有保镖的,万一被劫财了就不好玩了,这个许多人没有想到吧?

所以,就算日常核查的人员知道里面的猫腻,只要不是涉及自己的利益,是没有人闲着没事找事的。

这就导致清朝户部的库银不断地被窃,长年累月下来,到了道光皇帝发现时,账面上1218万两白银,只剩下区区的293万两了。那失窃的925万两白银,也不知道养肥了多少贪官硕鼠。

库银被盗是如何被道光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处理的?

说来库银失窃被曝光,仅仅是因为一桩不起眼的买官假收据案。为什么会有买官呢?原因是因为鸦片战争和黄河决堤两大灾难,让清王朝的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卖官鬻爵朝廷发财的事情就来了,民间那些有钱人就想花钱买个官,给祖上生辉,给自己壮胆。正是这其间的一起买官者,在给户部银库交钱的时候出了问题,而负责这事的人则是一名叫张诚保库吏。

据《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潘世恩等人对户部银库失窃案审查报告的长篇奏折》透露,张诚保案被发现,就是因为其中一个人在买官交库银的时候,出现了少交银子多开收据的事情被发现,才导致道光皇帝下令彻查库银的。

这一查不要紧,国库空虚啊,这让本就焦头烂额的道光皇帝大加震怒,要罚!可怎么罚呢?因为这涉及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大群人,更难办的是,这些库银的被盗,不是从他这一朝开始,已经累积几十年了。

几十年的时间,变化多大啊,光管库银的人员都不知道换了多少茬,找谁啊。

道光毕竟是皇帝,办法还是有的,一方面对那些现在在岗的直接责任人,该抓的抓,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但这只是极少数;另一方面,损失的库银还要找回来不是,道光皇帝的办法就是,追究自嘉庆五年以来历任银库负责者的经济责任,责令按任期长短,分摊损失。其中库官、查库御史任期中每月赔1200两;管库大臣每月赔500两;查库大臣每查库一次赔6000两。那些已故官员的赔偿标准减半,由子孙代赔,对那些拒不赔偿的,当然只能判刑入狱了。

道光皇帝不但制定了赔偿办法,还为此立下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但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道光皇帝也不得不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降低赔偿标准,有些无力赔偿和后代年幼的就给免了,这也是没办法了。

库银被盗案,只是大清朝诸多衰落怪象中的一个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清王朝也一步步地结束了它276年的存在,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清朝户部的国库有三大库,这三大库分别是银库、颜料库、绸缎库。

这三大库房并不仅仅只有它们名字那么简单,除了白银、颜料和绸缎之外,其他诸如黄金、铜、铁、锌各种金属以及各种珍贵中药材等物资,均可以存放进这些重要的库房中。

我觉得不用介绍大家都可以知道哪个库房存放的物资最为珍贵。

在这三个库房中,拥有着重中之重地位的库房就是银库,清朝的银库里存放着堆积如山的白银。

在我们这个年代,白银的地位虽然已经没有那么高,但是在那个黄金极为稀缺的年代,白银却是百姓们能接触得到最为珍贵的货币。

清朝户部的银库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清朝户部的银库跟皇帝几乎没什么关系,在名义以及法理上,户部的银库不属于皇帝,而是属于整个朝廷、整个帝国。

因此,皇帝对户部的银库基本上是很难插手的,他们想要用钱,只能从内务府拿钱。

成为银库库丁的要求

户部的银库中,除了一些专门管理银库的官员之外,银库一般会雇佣13名工作人员,这13名工作人员在当时被称之为库丁。

在清朝时期,户部挑选库丁一般会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审核要求。

那就是要求竞选库丁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得能拿得起1000两也就是现如今大概74斤左右的白银行走十来步。

然后在走完十来步后,还得能在银库高高的门槛上跳上一步,只有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人,才能初步的进入到银库中工作。

在当时,银库的库丁们每个月只有九天的时间可以进入银库中搬运白银。

而作为清朝少有油水丰厚的工作岗位,户部的库丁自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的。

如果他们想要争取到这个工作岗位的话,他们就必须等花费大概6000两左右的白银打点户部的官员,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进入银库中工作的机会。

在成为库丁之后,这13个工作人员并不是每天都有工作做的,户部银库每个月只有九天的开放工作时间。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月都能有九天进入到银库中工作的,因为户部的银库有一个轮流值班的习惯,所以每个库丁在每个月只有大概4到5天能轮流进入到银库中工作。

银库库丁如何在银库中偷运白银

关于这些银库库丁贪墨银库中的白银、捞到油水的细节在历史中是没有记载的,不过虽然历史并没有记载,但是在民间传说中对此却有着一定的推测。

在民间传说中,库丁们贪墨银库中钱财的方法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身体藏银法。

在第一种说法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方法的,在当时人们为了能胜任这些工作,他们会如同现如今乞讨集团训练小乞丐一样从小训练出一些库丁出来。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会让这些接受训练的人把鹌鹑蛋塞入自己的五谷轮回之地中。

在习惯了鹌鹑蛋之后,他们会让这些人塞入鸡蛋,塞完鸡蛋之后就塞鹅蛋。

最终在习惯了鹅蛋之后,他们会让这些人塞入十两也就是现在300多克重的铁丸。

在习惯一个铁丸之后,他们会逐渐地让这些人增加铁丸的塞入数,一直到能塞入十个铁丸才算达到基础的标准。

而十个铁丸就是100两,按照清朝每两现如今37.3克计算,他们每人得在自己的身体中塞入3730克,也就是现如今七斤多的铁丸才能达到标准。

在这些人被训练出来后,训练他们的人就会花钱帮他们买通户部的官员,把他们送去当银库的库丁。

最终他们能从银库中拿多少钱就得看他们的能耐了,而因为他们是被别人花钱训练出来并送入银库中工作的,所以这些钱自然是不能由他们自己独享的,他们还得分出大头部分给那些控制他们的人。

这就是民间关于库丁在银库中捞油水的第一种获取方法。

除此之外,传说中还有第二种方法,在这第二种方法中库丁们并不是用身体偷偷运出白银的,而是用专门的麻袋偷出这些白银的。

至于这个方法的细节因为我看了半天也实在搞不懂是怎么操作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就不细说了。

惩罚以及追查自有上头顶住

而如果要说到为什么清朝朝廷上面的人会任由这些库丁在银库大捞油水,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首先第一层会管到他们的人就是被他们打点了几千两白银放他们进入的人,这些人因为收了钱自然是不会搬起砖头砸自己的脚,因此他们不会管这些库丁。

至于朝廷派到银库中监管财务的查库御史以及其他的大臣们,他们则会有其他的人应付。

在清朝的户部中,除了最底层的库丁会手脚不干净之外,那些重要的大臣很多也是不干净的。

他们不会像库丁那样一点点地偷运出白银,他们会凭借着自己的权势大量大量地转移出银库中的白银,那些由皇帝派来监管银库的人就是交由这些大佬打点的。

每一个到来的查库御史以及其他监管大臣在来到这里之后,他们都会接受到来自于户部官员的金钱轰炸以及生命威胁。

一般他们都会乖乖收下这些官员奉献给他们的钱财,而如果不接受的话,他们也不会选择把这些事情捅出去,因为这些户部官员背后隐藏的势力实在太过于恐怖了,他们还得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

道光年间的骆秉章就是这些人中不贪墨但是又不敢说出来,最终因为清廉被道光皇帝提拔的。

于是在上头有人顶着的时候,这些库丁们自然就不会遭受到阻碍以及惩罚了。

银库中七成白银的丢失

在嘉庆年间以及道光年间的时候,这些现象是最为普遍的,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道光二十三年的时候,事情终究还是暴露了。

在道光二十三年,银库的库丁们因为分配不均捅出了一个大娄子,最终导致这些一直被他们极力掩盖着的黑暗真相暴露了出来,闹到了道光皇帝那里。

道光皇帝在得知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后,他就派出了刑部尚书去查这件事情。

在刑部尚书细细查处之后,被发现的就不止库丁们大捞油水的真相了,接下来刑部尚书向道光皇帝呈上了一份使道光皇帝暴跳如雷的结果。

在户部银库的账本中,银库中原本是该存放12182116两白银的。

但是在刑部尚书查过之后,银库中却只剩下了2929354两白银。

要知道,这丢失的900多万两白银可是整个银库库存的70%份额,面对这份令人震骇的调查结果,道光皇帝怎么可能不震怒?

雷霆之后乌云再度笼罩

于是接下来道光皇帝就派出了以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及宗室大佬等人为首的调查组对此事开始进行了调查。

经过层层的调查之后,不仅是银库的库丁,户部的大量官员以及曾经在嘉庆年间到道光年间被派到银库监管的官员都被揪了出来。

他们很多人都遭受到了来自于道光皇帝的严厉惩罚,而他们中如果有人在被查出来时已经去世的话,那他们中饱私囊的钱财将由他们的后代担当偿还。

原本道光皇帝是想把其他介入进来的、但介入不深的官员也处置一番的。

但这其中涉及到的官员实在太多太多,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也实在太过于根深蒂固的原因,所以道光皇帝为了防止把他们全部铲除会动荡到朝廷局势,就只处置了一些深涉其中的人物。

其他关系不大的人,最后则被道光皇帝放过了。

这件事情对道光皇帝的影响很大,从此之后,他开始在朝廷各个部门推广起了自己节俭的理念。

不过在他到处节俭的时候,他却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他并没有从根源上去改变这件事情。

在银库看管并没有进行太多改变的情况下,银库的传统又继续延续了下去,一直重复如此,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银库库丁之所以没接受到惩罚的原因,在那层层盘绕的利益包庇中,只要上头的大臣不出事,那他们就没有什么事,我觉得那些库丁在这些事情中只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他们只涉及到了下层最细微的一点白银流失,其他更多的白银流失,不可能是由这些小库丁们完成的,而是由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通过各种手段给捞掉的。

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1843年初,大清户部的库兵张诚宝的侄儿想捐个官干干,于是张家人带了1万多两银子到户部,但在过秤的时候,张诚宝故意作弊,只过秤,不收钱,只开了收据,钱原路返还。

但这事儿由于牵扯到户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有人威胁要举报,有人索取封口费,但遭到了张诚宝的拒绝,于是这事儿很快就被捅了出去,由于事关重大,甚至被争到了朝堂上,最后越描越黑,纸再也包不住火,户部多年的黑幕被揭开,道光皇帝大怒,下令彻查。

道光皇帝此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几年前的鸦片战争让他耗费了几千万两银子的军费和赔款,黄河的连年水患也耗费了2300万两银子,而大清年收入才4千万两白银,这钱实在不够花,道光皇帝望着列祖列宗,心里真是忧伤的很。

此时作为国本之一的府库竟然出了大问题,皇帝自然明白户部的积弊已经不是几年的问题了,决心彻查到底,他派出由几个大学士、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核心重臣挂帅的调查组进驻户部,

开始了彻查。

在皇帝的高压之下,调查的效率非常高,很快就查明了,户部账面上的银子是1218万两,但实际库存不足293万两,缺口高达925万两。

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道光皇帝几乎崩溃了,本想着还有1000多万的家底,如今只剩200多万,这日子可怎么过?

对于这些流失掉的银子,几乎没有追回的可能性,过去的几十年里,户部和府库官员先后有几百人,负责银两进出搬运的库兵更是数不胜数,大多数早已不知所踪,这些钱怎么被盗的,怎么流失的,去向如何,几乎就是一笔烂账。

即使皇帝再大发雷霆,这些银子还是追不回来,在那个落后的靠骑马传递信息的时代,上哪儿追去?

眼看着这个调查组也追不回银子了,道光一怒之下,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过去几十年,至少在他当皇帝的这20几年里,凡是经手库银的库兵、查验银两的银匠能找到的全部抓起来,并按比例处斩,他们的家属妻妾子孙全部发配到新疆给兵丁为奴。

为了挽回损失,道光下令:从嘉庆5年到道光23年,这几十年里,凡是担任过库官、查库御史的官员,按照其在任时间计算,每月罚1200两银子,如果已经死了的,家属减半缴付,户部官员也按比例罚缴,而主管库银的大臣也予以罚款,最多的一个大臣被罚了十几万两。

最终,道光帝好歹拿回了几百万两银子,杀了许多库兵,虽然没补全,但也算出了口恶气。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户部就这么悄悄地流失了几百万两白银,显然这里大多数是被人给偷的,通过蚂蚁搬家,积少成多,一步一步造成了巨大的亏空,而能偷的,也就那些负责搬运的库兵了,他们怎么做到的?上头为什么没有惩罚?

按照户部的规定,不管是酷暑严寒,库兵在进入库房前,必须脱光自己的衣服,然后依次进入库房,再穿上统一的工作服,工作结束后,在监督官员的注视下,再脱光衣服走出库房,在库房前的大堂上,他们还要接受官员的检查,比如把自己的双手展开,两腿微微蹲下,或者跳跃几下,把嘴巴张开等等,防止他们把银子夹带出去。

最后检查完了,他们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离开。

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库兵们为了盗银子,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银子涂上猪油塞入肛门,直接塞入肠道内,一次最多可塞入80两银子,不过这很考验人的忍受能力,搞不好没几年屁股就残废了,很多库兵是孩子接老子的班,为了将来偷银子,从小就要刻苦练习……

而到了冬天,他们也有办法,以喝水的理由带上茶壶,到时候,把银子放入茶壶内,北京城那么冷的冬天,水很快就冻住了,顺便把银子也冻在了水里,出门检查的时候把茶壶往下倒也出不来,就这么蒙混过关了。

对于库兵们的盗窃,官员们就没有发现吗?

其实每年负责库银的官员都会进行查库,但往往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员们来了,往往就是查查账本,检查一下档案,看一下库房现场,几千几百万两的银子也未必正儿八经去点检、抽检,最后就提出一些工作要求,然后接过库兵们笑纳的红包,就一走了之。

在嘉庆道光年间,每次遇上上头派来的御史来检查,府库官员都会献上3000两银子,而御史的随从都会收到300两银子,在这么丰厚的红包之下,检查就流于形式。

而整个库房,从库兵到官员,就成了一个贼窝。

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清朝的府库兵从银库里面偷银子,其实多数官员是心知肚明的,为何没人抓,究其根源是各个层级之间有利益分配,清廷户部国库官银从乾隆时期往后60多年就再也没有进行过真实的清算整理,即便有官员进行盘点清查,大多仅仅是走个过场,在糖衣炮弹面前能浮出水面的真相,少之又少。

户部白银库府的产业链条

清朝银库最高管理职位——管库大臣一般是由户部侍郎兼任。管库大臣之下依次是管库郎中、库兵。

这些人全都从八旗里面挑选,为了敛财,各个利益节点之间逐渐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库兵的选拔、培养、上任全都垄断在旗倌的手中。

大清的国库银子来自于各地所征税收,库兵负责看护和搬运银子,起初有人利用各种特殊器具将银子夹带出来,但过于明目张胆,后来银库也改了规矩,库兵工作前,无论严冬酷暑都要光着身子,但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什么措施都没有,不然画面就十分惊悚了,库兵进入库房后穿上专用的工作服,下班时,又会经过严格的安检,为确保他们两腿之间没有夹带库银,库房门口会横上一条板凳,需要跨过条凳方能走出第一步;过了板凳还需要将双手向上,两掌合击,与此同时大喊一声“出来”。这道程序是为了防止库兵在腋下和口中没有藏匿银子。这样的安检,在我们看来,应该算是严格的了。但是为了发财,依然有人能想出办法来——他们将藏匿地点朝体内延伸。

八旗子弟中有人专门招募有特殊技能的库兵,这类人称作旗倌,他们特地买一些汉人小孩养着,帮他们伪造旗人身份,请来专业老师傅,教他们朝谷道里面塞东西,循序渐进,技术练到一定阶段,又开始学习运气,以保证放入其中的银子稳稳当当。

当然,库兵只能从携带出来的银子中分得小头,然后是旗倌、管库郎中、户部侍郎,所担风险越高,分红越多,位于产业链顶端的人总能获得最大利益,亘古不变。库兵也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随着年龄渐长,身体机能发生变化,旗倌翻脸赶人,就算被卸磨杀驴,他们就业多年所获得的额外收入也足够安度余生了。朝廷规定管库郎中三年更换一次,大胆的三年挣个二十多万完全不是个事。稍微“清廉”的,也得有十多万收入。

作为永不停歇的取款机,库兵们的安全容不得任何闪失,上下班都由旗倌安排保镖的驴车接送。驴车保镖队由两个安保人员、一个驴车手、一个路线规划师组成,几人随身携带武器,与现在的运钞车相比,不遑多让,即便如此,还是有亡命之徒敢打他们的主意

道上人通常会花重金买来情报,通过打劫这帮人,发个横财。有趣的是,为了避免输掉一方尴尬,双方动手之前还会盘盘道,如果旗倌那方服软给钱平事,事情也就过去了;如果匪徒栽在保镖队手里,定会被人往死里打,倘若从始至终铁骨铮铮汉子一条,事后旗倌还会帮忙找个好的医生,并赠送一笔钱,劫道之人从此有了与同行吹捧的资本。如此说来,劫道人士也算得上是清廷银库失窃案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只不过,他们处于利益分赃最底层。

彻查国库白银失窃案

有一年,道光帝暗中听到民间流传的国库银两丢失小道消息,说得非常邪乎,无论是安检多么严格,国库中的银子还是该少的少,该丢的丢,实乃天下奇闻,于是他决定派一位清官——李抠门来调查此事。

李抠门到银库履职之时,正值腊月时节,各省送往京城的税银络绎不绝,也是库兵大发横财的最佳时机,这天湖广运来50箱银子,整整50万两,李抠门猜测以往的银子丢失案,可能跟这些府库工作人员有关。目不转睛地看他们搬了一天,当天工作结束,经过一系列安检,众人穿上衣服就要开溜,李抠门当场喝止,12人齐刷刷站成一排,乖乖等待李大人二次检查,他检查得非常仔细,嘴里、鼻孔里、耳朵里,全都看了一遍,愣是没发现任何异常。见没能抓到众人任何把柄,他只得放人,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几人走后,李抠门进库重新清点了一遍,一数之下,大吃一惊,银子少了1200两,这些人可是自己亲自监督检查的,根本不可能偷拿银子啊,一下午就莫名其妙少了上千两,真是奇了怪了。

尽管李抠门多次细致检查,还是没能阻止银子莫名消失。库兵中有个叫胥忠国的队长,三角眼、尖脑袋,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每次搬完银子,总会说些莫名其妙的话,非要拉着李抠门去吃涮羊肉。

李抠门正为银子丢失的事发愁呢,吃饭饭菜不香,睡觉睡眠不稳,见到这个不像啥好人的家伙来跟自己套近乎,果断拒绝。迫于上下级关系,对方也不好发作。

每当他想到自己前途的时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前几任银库负责人,被抓的抓,被流放的流放,如果银两失窃案还是毫无进展的话,自己跟他们的命运也就没啥区别了。

自他履职以来,时间已过多日,案件调查毫无进展,别提心情有多郁闷了。某天下班后找了个酒馆,叫来几盘小菜,一壶闷酒慢慢独酌,不知不觉已到深夜。

在前门楼子附近,李抠门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定睛一看,这不就是那个不是啥好鸟的库兵队长胥忠国吗?半夜三更的他在干啥?

李抠门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只见胥忠国鬼鬼祟祟的,眼睛滴溜溜乱转,确认周围没人,闪身摸进一条胡同。一路碎步,很快来到一个药铺前,轻轻敲了三下门,纸糊窗户吱呀开出一条缝,不多时,门开了,屋里流出一团暖黄的烛光,但很快就消失在哐当关门声中。

李抠门更加奇怪了,不就是抓个药么?至于跟做贼似的吗?“不对,这里面指定有事!”李抠门心里咯噔一下,瞬息之间已摸到窗边,食指沾点唾沫,轻轻地在窗纸上按出个洞来。目光钻进破洞朝药铺里扫去,这一望可真是吓得不轻,12个库兵全在里面抬着碗喝药呢。

莫非他们得了什么要命的传染病,在治疗呢?”转念一想,不可能啊,要是这么说,我也该有什么反应。越想越奇,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从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会不会跟盗银案有关?”他几次几乎没忍住,想冲进去一问究竟,可理智告诉他,千万不能打草惊蛇!

李抠门飞速往回赶,找了几个信得过的兵丁,直扑药铺,抓住老板一顿毒打,老板扛不住,说了实情,原来这帮人喝的是一种润滑肠道的药,喝下去肠道交结自动错开,回家后,再把塞在股道中的银子拉出来,多的可以达到100两。

“果然有手段,这种歪门邪道我还真是闻所未闻,等明天上班,非要抓你们个现行不可。

李大人尴尬了

第二天工作完毕,库兵们安检完拔腿就走,李抠门满脸堆笑,一手拦住众人,客气地说:“弟兄们,先别走,今天工作量太大,大家都辛苦了,我实在无以为报,想请大家喝个茶,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话音刚落,几个兵丁端来茶水递给众人。库兵们没有办法,只得陪笑应付,热茶下肚,没出片刻,几人肚子咕噜噜叫起来,面露难色,朝李抠门禀报:“大人,我们可能是昨晚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了,肚子疼,想方便一下。”

李抠门得意地笑道:“无妨,请便!”众人捂着肚子就要溜,李抠门轻喝一声:“且慢,就在这里方便,又没有女人!害什么臊!”胥忠国等人不敢推诿,就地放锚。李抠门大失所望,这些人哪里有拉出什么银子,只是在地上黄黄的蔓延出一片,其中几人大有一泻千里之势,看来巴豆粉放得有点过分了。

见李抠门下不来台,胥忠国见缝插针:“大人,你可别不把弟兄们不当人啊,好歹大家也是吃朝廷俸禄的。”说完提着裤子领着众人得意忘形地走了。

李抠门尴尬到了极点,但想到今天银子没有丢,心中倒是快活了几分。

他再次回银库清点,马上吓出一身冷汗:银子又丢了1200两。“莫非这银子长腿自己走了?怪哉!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李抠门着急上火,冒出满嘴燎泡,这一夜,他又没睡好,缩在被窝里打算补觉,忽然夫人大喊大叫起来,翻床掀被地找自己从娘家陪嫁过来的金镯子,嘴里还念叨着明明昨晚睡的时候还放在床边的,怎么一大早醒来就无影无踪了。夫人大呼小叫,李抠门睡意全无,托着黑眼圈去了银库。中午回家的时候,夫人眉飞色舞地给他讲了找到镯子的经过。李抠门听完,沉吟半晌突然拉住夫人的手:“夫人啊,你真是我的贵人啊,你这次可帮了我大忙了!”夫人一头雾水,只见夫君愁眉渐舒,饭席间竟然哼起了小曲。

国库盗银案真相

又过了几天,其他省的税银到了,一天劳累结束,胥忠国等人眉开眼笑,过完安检准备回家,李抠门缓缓叫道:“各位且慢,今天还要检查下茶壶。”

库兵们虽面露难色,但李抠门声色俱厉,众人不得不听话办事,乖乖把茶壶摆成一排。李抠门拿起其中一只,把眼睛凑了进去,除了壶底冻在一起的茶叶以外,再无他物,只是拿着这茶壶的时候,重量有点不对劲。“嘿嘿,今日我倒要看看这壶里面的乾坤”话音未落,只听见“啪”的一声脆响,茶叶罐便在石头地板上碎片四溅,茶叶渣子中间露出几锭白花花的银子。

12个库兵见此情形,登时被吓破了胆,齐刷刷地瘫软在地上,磕头如捣蒜,求饶之声不绝于耳。李抠门哪里肯手软,大喝一声:“来人!把这些蛀虫给我抓起来,等会本官大刑伺候!”自从被皇上派来这里调查此案,急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可谓是操碎了心,现在把一帮非法之徒抓了个现行,哪有不愤怒之理,先是一顿好打,卸去半腔怒火,再押下大牢,等待审讯邀功。

话说李抠门是如何发现库兵把银子藏在茶壶里面的呢?

这还得从他戳破窗户纸偷看众人喝药那晚说起。药店老板并没有说谎,这帮人确实是把银子藏在谷道里,只不过当时他偷看被胥忠国发现了,药铺里面有个特殊的地方,窗子对面的墙上装了一面铜镜,李抠门在窗子上戳洞的时候被胥忠国在铜镜里看得一清二楚。在他中途离开搬救兵之时,几人商量第二天不在谷道里藏银子,才有了李抠门抓赃落空的情景。

至于他为何想到银子可能藏在茶壶里,主要是受夫人启发。当晚她的金镯子掉进了尿壶,天气太冷,尿壶居然被冻住,第二天夫人洗刷尿壶的时候发现镯子被死死的冻在尿壶底部,正是这件事情,让他猛然惊觉,或许银子被冻在了众库兵的茶壶底(他们每次检查库兵茶壶时,茶壶里面总是被冻住的,就算把壶口朝下倒,里面的冰也不会掉下来)鉴于自己之前已经打草惊蛇,几人短期内定不会把银子藏在谷道中,茶壶就成了藏匿的唯一选项,此番怒摔茶壶,果然收获满满。

自此,长达数十年的国库银两神秘失窃案的真相终于被揭开。道光帝十分重视,经过调查,国库亏空了近900多万两银子,牵涉人员甚广,如果不计后果的杀戮,恐怕朝廷再也无人可用,所以退而求其次,颁下几条法令进行国库流失财产追赃。

1.乾隆帝之后在户部为官者,分摊赔付。

2.假如原官故去,则由子孙清偿。

3.如果子孙无力偿还者,则以牢狱之灾抵消。

长达数十年的国库亏空案仅仅是清朝腐败的冰山一角,而满清绝大部分的元气却是在诸多贵族、特权阶级强烈欲望中迅速消磨殆尽的。当一个帝国根基上长满了蛀虫,轰然倒塌之际,行将就木之时,又有谁是无辜的呢?

飞鱼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