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村存在很奇怪的现象,父亲去世了,母亲不愿意到城里与子女一起居住,这是为什么?

有些农村存在很奇怪的现象,父亲去世了,母亲不愿意到城里与子女一起居住,这是为什么?

我家大表姐就是不愿意到城里与子女一起居住的母亲;就这问路我曾经问过我大表姐的女儿小莉,她是这样回答我的:

“母亲到城里与我们一起居住,不习惯,以前在家与父亲两个人生活,想做啥做啥,想吃啥吃啥,没有约束,做饭炒菜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做。习惯了大声说话,大声训斥,没事就几个老人打牌,闲聊,过得开心”。

“而在我城里的家里,母亲就觉得不自在,不自由;她看不惯我与老公的一些作为,又不好说,只好自己憋在心里,生闷气;比如饭菜不合口味,我们不吃;家里的剩饭剩菜,我们要倒掉,母亲觉得可惜,要留着吃;小孩要吃零食我们不许买,母亲马上给钱,让孩子买...等等”。

大表姐的老公是18年冬天去世的;在料理完表姐夫的丧事后,小莉就把母亲接到自己在城里的家一起居住。

小莉家开了个理发店,夫妻俩一天都在店里忙活,以前家里是孩子奶奶看娃做家务,表姐去了,帮忙做做家务就好,按理说比老家种地轻松多了;可表姐就是不愿意在城里与女儿一起居住,要回农村老家。

现在都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农村基本一样,可父母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他(她)们的生活方式都已经烙印在骨子里了,要让他(她)们一下子改变、适应城市生活,那太难...。

话不多说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希望那些没有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子女们,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吧。

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子女“阖家欢乐,幸福大团圆!”

我是@快乐的大姐姐;欢迎朋友们阅读评论+关注哟;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有些农村存在很奇怪的现象,父亲去世了,母亲不愿意到城里与子女一起居住,这是为什么?

这丝毫也不奇怪呀。

身份不同,必然导致地位不同;地位不同,必然导致心境不同。而人活的就是心境。

在自己家,自己就是主人,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家孙外孙回来都得围着自己转。自己的家庭中心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而到儿女家,虽然儿女们也很孝顺,可是这里的一切完全是按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的意愿布置安排的,自己纵有多少不便,也不好意思提出让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去改变,只有委屈自己去遵从。况且两代人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还是不小的。

而且母亲们在儿女面前当了一辈子的“家长”,习惯了“领导的”角色,现在失去了这个“场″感,心中的失落感肯定也是挥之不去的。

可回到自己家里,一切的一切,完全是自己熟悉和主导的。“主人”的感觉当然是能给任何人都带来幸福感的。

多理解、多体贴母亲们吧,虽然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担子挺重,在城市打拼立足不易,但让母亲脸上多一些笑容,是不是会让我们的成就感更强烈些呢?

有些农村存在很奇怪的现象,父亲去世了,母亲不愿意到城里与子女一起居住,这是为什么?

謝邀:你讲的事情,对年轻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同大多数老人的想法大相径庭。父母相濡以沫数十载,互相照顾已成习惯,且在老家生活,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面对亡灵牌位烧香敬酒,以表思念之情,坟头培土除草,以传孝顺之道。房前屋后,养鸡种菜,既锻练了身体,也消磨了时光。出门都是乡里乡亲,四处走走,老协会闲闲,乡邻红白喜事,凑个份子,也尽了亲友之情。若到都市生活,条件肯定比乡下好些,但儿女上班后,留下老人独自在家,人生地不熟,况且城市如今大多住高楼,上下不方便,关键是邻居从不往来,对面人家,姓甚名谁,十来年也不一定知道。难道一天到晚,守在客厅看电视不成?年龄大了,生活起居习惯难以改变,所以说,只要老人身体健康,留在老家生活比到都市好处多多。当然,得闲经常回家看看,老家亲戚邻居也要打招呼,请他们随时关注老人生活起居,万一有事也会有人及时照料。总之,随老人之意就好。痴长六七。

彡亟 分类:情感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