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吃东西时喜欢把好吃的食物放在最后吃,这是什么心理呢?

感谢邀请,好吃的留在最后吃,这是延迟满足快乐一种心理,这与家庭生长环境、教育息息相关。好吃的留在最后,需要忍耐,这是一种自控力表现。先苦后甜滋味更甜。社会心理学家米歇尔博士实验证明,延迟满足的人拥有积极的人格因素。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更容易成功。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先吃不好吃的再吃好吃的,经过对比及等待,会觉得滋味更好!这些记忆刺激叠加。更容易形成好吃的留在最后吃这种习惯!

好吃的留在最后吃,永远都有希望。换个角度,好吃的最先吃了,也不能说没希望了,而是把握当下,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事实上我们都应该抛开这些见鬼的标签,你喜欢留在最后吃还是最先吃,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只要自己喜欢快乐就好!

有些人吃东西时喜欢把好吃的食物放在最后吃,这是什么心理呢?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仅是关于吃的问题了,而是一种心理、哲学上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吃东西的时候喜欢把好吃的放在最后?这个确实值得深思。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往往有以下原因:

第一、 受“苦尽甘来”、“先苦后甜”观念的影响;不好吃的东西,如果我们去吃它,如果不是单纯的为了填饱肚子,那得到的体验肯定是“苦”的,而我们常说风雨过后,才有彩虹,如果说没有之前的苦,那哪里来的甜呢?举个例子,如果先吃糖,再吃柠檬,体验是不是比较差?但是如果先吃柠檬,再吃糖,是不是觉得很甜很满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们一般都会把好吃的放在后面,最后再来品尝。

第二、 忍耐性、延迟的满足感导致;俗话说,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如果说一开始就吃最好的,那么意味着开始吃的时候,好吃的东西就在一口一口的消失,如果能最后吃,那么就能推迟它消失的时间。还有,好吃的我们总是有强烈的欲望去吃掉它,如果能放在最后吃,那么就是锻炼一个人的忍耐力,克制自己的欲望,抵挡诱惑,把好吃的当成最终的目标去努力,当达成的时候,会体验不一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 勤俭节约意识的表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勤俭节约的思想也是深入人心,特别是以前,特别是在农村,食物没有那么多,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好吃的,怎么舍得一开始就吃掉?平时家里的菜,那些先做的,或者上一顿没吃完的,又舍不得倒掉总是想着先把它吃掉,再吃好吃的,就是现在农村的一些老人还是有这个习惯,你送保健或者食品给老人家,他会放到过期了都还不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第四、 峰终定律的表现;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DanielKahneman,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Rule)。由以上定律可以看出,人们在吃的体验上也是一样的,在体验高峰和结束时的记忆是我们所能记住的,而过程则没有多大的影响。把好吃的放在最后,那就是将高峰的结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另一个非凡的体验和满足,让我们记忆犹新。

有些人吃东西时喜欢把好吃的食物放在最后吃,这是什么心理呢?

其实吃东西,我是建议先吃好的,因为坏的吃了容易坏身体。但是做事,我更乐意先苦后甜。俗话说得好,由简入奢容易,由奢入简很难。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是既要能适应简朴,也能过得了奢华,最后又在里面上下翻滚的,也多的是!奢和简说的都是外在的物质条件,我倒是觉得,生活,只要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多余的物质,有,可以用来做点自己喜欢或有意义的事,没有,也没关系!欲望是恶魔,而攀比,就是引路的使者!

木木子 分类:美食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