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歪着脑袋,是斜颈吗?如何早期发现宝宝斜颈?

宝宝总是歪着脑袋,是斜颈吗?如何早期发现宝宝斜颈?

什么是新生儿斜颈?

新生儿斜颈,全名先天性肌性斜颈,简称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缩短而紧张所形成的头颈偏斜畸形。有90%的宝宝在1岁半以内可以自愈,仅有少数重症,需在宝宝1岁半以后手术治疗。斜颈包括以下分型。

斜颈临床有哪些表现?

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缩短而紧张形成肉芽肿,通常肉芽组织的形成需要5、6天。因此,出生5天以后,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生后14天左右肿块急剧增大,20天可达最大程度,在1个月以后肿块会软化缩小。

根据肿块的大小和缩小的情况,可估计其预后:

1、生后1个月小指头大小的肿块,在4个月时软化缩小,颈部运动不受限制,可自然自愈。

2、生后1个月中指头大小的肿块,在10个月时自然自愈。

3、生后1个月时肿块大于拇指头大小属重症,大多数在6一12个月时自然缓解,但部分病例肿块较大,则胸锁乳突肌呈索状出现挛缩,致使颈部扭转受限。

4、头部斜向病侧,下颏转向健侧,头部侧向或转向健侧的活动受限,并逐渐产生面、颈部畸形,表现为患侧的面颊较小,眼裂狭小和眉毛向下。

如何诊断斜颈?

根据临床特征,诊断斜颈并不困难。婴儿期自然治愈的期限为出生后1年半,其间待症状的改善。临床上以颈部旋转限制的程度为标准。肩峰至颏部的间距超过1横指以上,则有胸锁乳突肌挛缩存在。另有报道说,进行核磁共振和超声断层检查,有助于判断斜颈患儿预后情况。

如何治疗斜颈?

1、目前治疗宝宝斜颈以按摩为主。按摩方法:用中指按照固定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持续揉宝宝脖子右侧。通常在不影响宝宝正常吃、睡的情况下,揉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家长实在是没时间,也要保证每天至少揉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样坚持揉一个月一般就可以揉开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家长担心揉的时候宝宝会不舒服,于是就会用很小的力气按摩,可事实上,如果家长用的力度太小,就达不到按摩的效果;力度太大可能会损害宝宝皮肤。所以,家长在按摩时,需要把握力度,大约能下压皮肤0.5cm左右就可以了。

2、近年有提倡新生儿期重症病例采用肌肉切断术。适应症是出生后20天前后的新生儿,胸锁乳突肌比拇指头大的坚硬肿块呈索状肥厚(最大横径6mm),颈部旋转高度受限(患侧肩峰至下颏横指以上)的重症肌性斜颈。建议最适当手术年龄是1岁半至2岁。

宝宝总是歪着脑袋,是斜颈吗?如何早期发现宝宝斜颈?

很多妈妈会发现宝宝在仰躺的时候,脑袋会侧向一边,有时候是侧向左边,有时候是侧向右边,不禁会担心会不会是斜颈。

如果偶尔侧一下是正常的,但是宝宝经常性的侧向一边,就需要引起重视,至少应该咨询一下专业医生,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什么是斜颈

宝宝总是将头侧向一边,下巴转向另一侧,脑袋的中轴线和身体的中轴线不在一条线上的情况,并且会在宝宝脖子一侧摸到绷紧的肌肉或者包块,这个紧绷的肌肉叫做胸锁乳突肌。

斜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长期下去首先会造成宝宝睡偏头,继而造成两侧脸颊大小不对称、眼睛耳朵不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影响宝宝视觉发育。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斜颈

我们的头部要保持一个中间位置,除了脊柱的作用外,还需要两个肌肉的支撑,这个肌肉就是胸锁乳突肌,在我们的脖颈两侧,左右各一条,就像两个支撑一样,支撑着脑袋,如果这两条肌肉一长一短、一紧一松,势必会造成头部的偏位。

引起这两条肌肉松紧度不一样的原因,和宝宝在生产的时候是否收到损伤有关系,不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宝宝都是需要由助产士拉出来,在拉的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均匀就容易损伤胸锁乳突肌。

宝宝出现斜颈该怎么办

当家长观察到宝宝有斜颈的征兆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向专业医生确认,医生会通过触摸的方式来确认是否真的是斜颈,比如将宝宝在放松的状态下呈现仰躺姿势,然后把头部摆正,再用中指同时触摸两个肌肉进行对比。

如果确实是斜颈的话,初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矫正:

1、颈部按摩

固定一个方向,比如一直是顺时针,用中指揉那个比较硬的肌肉,时间没有限制,揉的越久越好,每天有空就给宝宝揉,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2、俯趴练习

俯趴的时候,宝宝需要抬头,抬头需要脖颈肌肉的拉伸,家长可以在问题肌肉的这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宝宝抬头转向拉伸肌肉,纠正斜颈。

宝宝在1岁之前用物理疗法治疗斜颈效果会比较好,再大点就需要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训练,所以,对于宝宝斜颈,家长应该做到多观察、早发现、早就医。

宝宝总是歪着脑袋,是斜颈吗?如何早期发现宝宝斜颈?

新生儿斜颈的发生率根据文献的记载:发生概率在0.3%~1.9%之间,大部分发现于宝宝出生后3个月内,在这些宝宝当中,约有1/5是暂时性的姿势性斜颈。

宝宝在出生的两三周后,家长就可以看出来,如果宝宝的脖子总是歪向一侧,头部向同一侧严重倾斜,而下巴却偏向相反的一侧,并且头部转动时有明显的受限,这个情况下,宝宝有可能出现斜颈的问题,家长要多注意观察或者带去专业的儿科医院去检查。

宝宝斜颈是什么?

新生儿斜颈指的是1岁之内的婴儿发生脖子歪斜的现象,新生儿斜颈虽然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但在接受相对应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很好的矫正。

宝宝斜颈有哪些症状?

1、宝宝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2、颈部出现硬块。

3、宝宝的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宝宝的颈部活动受到限制。

宝宝斜颈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性原因造成的

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姿势不对,一直保持侧着头的习惯,或是在生产时头颈受到牵拉,一般这种情况都是暂时的,属于生理性的斜颈,出生3个月后会随着宝宝肌肉的生长,能够自己控制、牵拉,斜颈就会慢慢恢复,这种情况是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日常多注意观察就好。

2、病理性原因造成的

  • 姿态性斜颈:多观察,不需要做特别的治疗,因为这种情况的宝宝斜颈是由于婴儿未出生前,在子宫内因间越来越狭小,不得不扭曲身体而造成的,一般随着婴儿逐渐长大,斜颈的症状也会慢慢减轻直到最终不再产生。

  • 肌源性斜颈:由于颈部一条胸锁乳突肌的挛缩造成的斜颈,可以通过一些功能锻炼来进行纠正。平时有意识地让婴儿颈部多往另外一边倾斜,再配合一些理疗,可以做局部热敷,每天热敷颈部20分钟,可以帮助放松肌肉,还可以进行按摩,最好是找专业的人士来做。

  • 骨源性斜颈:这种是斜颈中最少见也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因为骨骼畸形造成的,一部分是骨骼发育上的畸形,另一部分是合并关节上的变形,基本都是头颅的底部第一节和第二节颈椎的问题。如果宝宝是骨源性斜颈,就必须要重视起来,一般的理疗等纠正方法没有太大作用,多数都需要药物或者是手术治疗。

宝宝斜颈先天导致和后天造成有哪些不同?

1、先天因素造成的斜颈(这类型宝宝占比大)

  • 宝宝在妈妈子宫内习惯某个位置因而固定一个姿势,尤其是双胞胎宝宝在子宫内较为拥挤,更容易有固定姿势的问题。

  • 颈部左右两侧的胸锁乳突肌,从耳朵后的乳突到前颈部的胸骨及锁骨处的肌肉,负责头颈部上下左右各方向的运动)先天异常。

  • 生产过程较为困难,像是有些头部较大或体重较重的宝宝,很容易不小心被扭到或被拉到。

2、后天因素造成的斜颈(这类型宝宝比较少)

  • 受到病毒感染而造成斜颈:未满3个月的宝宝很少会生病感冒,是因为体内传承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直到6个月才会逐渐自己制造抗体产生保护力,因此,宝宝不小心在3-6个月的空窗期受到感染,咽喉可能会肿痛,使得脖子好像不太能动,家长若是给宝宝看病服药,有可能因药物的副作用而使其肌肉僵硬,产生歪脖子的现象。

  • 胃食道逆流的宝宝可能会有呕吐的动作,一用力,脖子好像是被卡住了一样。

  • 家长在给宝宝更换尿布不小心,都有可能让宝宝的脖子像卡住了一样固定维持某一姿势。

  • 如果宝宝的眼睛有问题,类似斜视,为了克服眼球活动不良而略微转头,也会看起来像是斜颈。

宝宝斜颈该如何纠正?

1、发现宝宝有斜颈,建议最好先带宝宝看医生,让医生通过简单的检查能确定宝宝是否有斜颈的问题,随后可以对症治疗。

2、如宝宝颈部较短的一侧没有摸到形似橄榄的小包块,只需要平时纠正宝宝的睡眠姿势,尽可能保持宝宝头部处于中位就可以了。

3、如宝宝颈部出现小包块,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进行颈部按摩和伸张练习,或物理治疗(热敷、超音波、深层摩擦按摩、主动运动矫正等)。物理治疗一般经过2~3个月,宝宝斜颈问题基本会痊愈。

4、如宝宝头倾向一侧,但可以轻松地把宝宝的头倾向另一侧,不会出现紧绷或是卡住,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斜颈”,也不需要太过担心,给宝宝哺乳、怀抱及睡眠时有意使宝宝头向健康一侧转动以帮矫正,大多数宝宝是可以自我恢复的。

5、如果经过物理治疗无法康复的宝宝,通常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宝宝出生2~3个月后,颈部肌肉张力和长度仍然不一致,大部分医生会请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帮助宝宝进行治疗和恢复,通常情况下物理治疗师会通过协调性的练习伸张较短一侧的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一般宝宝在经过2-3个月的治疗,斜颈能得到纠正。除此之外,以下的动作也有利于改善宝宝的斜颈问题:

1、热敷:局部热敷,使绷紧的肌肉放松,每次约20分钟。

2、按摩:用指尖操作以松弛硬块,每次5分钟左右。

3、被动伸张运动:每回动作重复20次。

4、周围环境的调整:吸引病人把脸转向患侧。光线、声音、玩具放置皆在患侧。

斜颈症是儿童中很常见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并不困难,所以家长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最重要是必须了解斜颈对宝宝头脸发育的影响,采取何种方法去护理或治疗,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楼主,如果大家喜欢睿睿妈的回答,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有生之年 分类:健康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