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这么先进,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生还率这么低?

1939年5月23日,美国“角鲨”号潜艇发生事故,27人遇难。

1939年6月1日,英国 “西提斯”号潜艇沉海,99人遇难。

1963年4月,美国 “长尾鲨”号核潜艇沉没,129人遇难。

1968年,美国 “天蝎”号核潜艇沉没,99人遇难。

1968年4月,苏联一艘导弹核潜艇因水银蒸汽中毒,致使90人遇难。

1994年3月30日,法国 “绿宝石”号核潜艇爆炸,10人遇难。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118人遇难。

2003年4月16日,中国361潜艇发生事故,70名遇难。

............

潜艇自从诞生以来,事故就一直存在,沉没无数,遇难人员无数,当然还包括二战中被击沉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其中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每次潜艇发生事故的时候,遇难人数总是很多,也就是说,一旦发生潜艇事故,艇内人生还的几率非常的低。

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呢?

潜艇活动环境特殊

潜艇一直在水下活动,而且一般下潜比较深,按照作战时安全航行配置来说,常规动力潜艇一般也都在400左右深度航行,核动力潜艇则更深。

400米到600米水深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平常人携带着潜水装备下潜的话,一般也都不会超过50米深度,而超过100米就已经面临死亡威胁了,这是因为水下活动所牵涉的最重要的因素——压强。人如果没有潜艇保护,暴露在400米到600米深度的水中,瞬间就能被压缩成一个球。

所以,一旦发生事故,潜艇不能及时上浮的话,人根本不可能脱离开潜艇的保护而暴露在水中,一旦潜艇进水,更是无法生存,如果再碰上潜艇下沉到深海中,压强越来越大,潜艇都可能承受不住来自海水内部的压强而被挤扁,更别说人了。

潜艇内部环境特殊

曾经有人形容潜艇是一个水下移动的“棺材”,因为受体型限制,很多潜艇内部空间非常的小,有的地方甚至就只能容一个人走动,活动起来极为不方便,而一旦出了事故,人员连避险的地方都非常有限,再加上走动起来不方便,逃生时间也是一个问题。

空间有限,与世隔绝,人在里面活动,总得需要氧气,如果发生事故而不能动弹的话,舱内还要面临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氧气不够”,如果动力系统再出了问题,制氧设备出现问题,那么舱内的氧气只能是越来越少,等到氧气用完之后,只能等着被活活憋死了。

面临的外部威胁

潜艇兵可以说是作战中最为危险的一个兵种了,陆军有广阔的陆地可以避险,空军飞行员遇险也可以选择跳伞回到地面,水面舰艇可以跳海逃生,唯独潜艇,虽然被广阔的大海包围,可那却是最危险的一个环境。

在英国人发明声纳之前,潜艇一度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所在,看不见、摸不着,躲在暗处给人致命一击,可自从有了声纳以后,潜艇的生存环境急剧下降,一旦被人家驱逐舰发现,跑都跑不过人家,还要被各种反潜导弹追着揍,即使是最古老的深水炸弹,那压力冲击也是够潜艇喝上一壶的。

潜艇不同于其他装备,一旦被侦测到,除非对手放弃或被消灭,否则下场可想而知,然而,一旦被人家击中,潜艇上的人员根本就没有逃生的路可走。

救援装备研究情况

各个国家都重视潜艇兵的生存问题,尤其是一些有条件的大国,也都在积极研究潜艇救生装备,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这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成果。这些深海救援装备可以下潜到几百米左右的深度去对接潜艇,以此来将艇上人员救出来。

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研究,虽然也研究了多年,可大多数研究都是以中海深度救援为主,深海环境因为极为特殊的条件,研究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相对来说,常规动力潜艇救援起来还有些希望,而核动力潜艇(深海)一旦出事,生还的几率几乎就没有了。

况且,所有的救援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潜艇出事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等待救援或者实施自救,如果遭受打击严重,那什么样的的手段都没有用了。

结语:对于潜艇来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压,一旦失去动力滑入深海,光是水底的压强就可以把潜艇压扁撕裂了,即使是到了现在科技发达的时候,潜艇救援依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以,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不出意外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潜艇这么先进,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生还率这么低?

潜艇再先进,也是一款危险性极高的装备,它远未到吃饭喝水那么安全的程度。

在所有海军舰艇中,潜艇兵的伙食待遇是偏高的那一档,因为他们执行的任务危险性最大。

普通军舰在海上漂着,只要不乱搞,基本不存在大的危险,比民船耐多了。

但潜艇可不一样,这些大黑鱼属于瞎子走山路。

潜艇在水下的航行主要靠声呐和海图,基本不存在其它的观测方式。

甚至在敏感水域声呐都不能开,纯靠预先测绘的海图,按照安全定深进行航行,走错一步就会要命。

触礁可不是小事,双壳艇还能撑一撑,单壳艇把自己撞破就直接完蛋了。

定深也是大问题,浅了容易被发现,深了水压就把自己压死了。

比如最近出事的印尼潜艇,德国造单壳体,极限也就280,结果掉到800米以下,被发现的时候围壳都烂了。

这还不算,为了保证隐秘的航行,潜艇有时连动力都得悠着用,生怕被敌方声呐侦探到。

某些时候,干脆就不用动力了,只操作舵面,让潜艇顺着洋流在水下摸黑漂着走。

许多潜艇事故就是在极限隐匿的时候造成的,死得无声无息,就此失踪,谁都找不到,还谈什么生还率?

潜艇兵还非常苦逼,没日没夜不说,携带的水除了人喝,还得给蓄电池喝。艇内氧气有限,空气混浊,如果发生换气事故,一船人都会无声无息的死绝。

实际上,大部分潜艇出事后基本谈不上什么援救,深深的大海就是最大的阻碍。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潜艇救援能力,哪怕有救援能力,等确定潜艇出事,确定出事位置,出动救援船只时,黄花菜都凉了。

潜艇这么先进,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生还率这么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中德军死亡率最高的兵种,就是潜艇水兵。

根据不完全统计,德军潜艇水兵死亡率接近80%,高于任何兵种。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几点原因:

第一,被攻击时束手无策。

无论是二战还是现代,潜艇始终是弱势一方。

二战中,潜艇一旦遭遇驱逐舰猎杀,只能设法躲避,成为深水炸弹的活靶子,无法还击。

现代战争中,大部分反潜是通过直升机或者固定翼反潜机实现的。

如果遇到敌人驱逐舰,潜艇还可以发射鱼雷或者导弹对付,对于这些飞机就无能为力,也是单方面被打击。

就是因为如此被动,一旦被敌人攻击,潜艇就凶多吉少。

第二,一旦被击中就非常危险。

潜艇一旦被击中,除非迅速上浮举手投降以外,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因为被深水炸弹击中,潜艇一定会受到重大损失,单靠管损基本没用。

而潜艇一旦被击中,第一时间就会大量进水,导致潜艇迅速下沉。

人类不是鱼,没有可以在水里呼吸的鳃,一旦潜艇进水,基本就死定了,一个人也别想活。

第三,即便有幸存者也难逃生。

潜艇只要被击中沉下去以后,水兵没死也无法逃出来。

这是因为,人体不能承受较深海底的压力,如果在几十米水下自行上浮,没有其他的辅助性设备,人很容易因为减压病而送命。

人体器官因为海水压力变化,会出现重大损伤,还没到海面就死了。

第四,救援潜艇难度非常大。

二战时代根本没有救援沉没潜艇一说,直到今天这也是非常难的事情。

现代化潜艇救援艇,潜水深度是有限的。除非潜艇是在浅海出事,不然救援艇根本就到不到这种深度。

退一步说,即便能够到达深度,能够救出被困的水兵,也要取决于潜艇损坏的情况。

最好的是潜艇大体完整,这样可以通过对接潜艇现有的进出口,派潜水员进入潜艇内就行救援。

如果进出口毁了,救援艇的办法就不多,常见的是切割潜艇外壳。这个难度非常大,而且难以判断艇内是什么情况,不能随便切割。

总之,救援潜艇是非常困难的。

在海军所有兵种中,潜艇官兵补贴是相当高的,伙食也相当好,就是因为他们最为危险。

解放军历史上,几次全舰官兵一同牺牲或者只活了1个的事故,全部是潜艇。

潜艇这么先进,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生还率这么低?

直至现在,潜艇一旦失事沉底,只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上个世纪中,中国海军一艘潜艇失去了动力,坐沉在海底,动弹不得。艇员们想尽了办法,也无法使潜艇上浮,而且也联系不到外界。从水深计中得到的读数是四十多米,于是艇员们决定弃艇。艇员们一个接一个地穿上救生服钻出潜艇往海面上游。有一个艇员担心艇员们在大海上漂流的时候会饿肚子,就把几桶压缩饼干绑在腰间, 再钻出潜艇逃生,最后只有他活下来了,可是也病得差点没命了。

台风级

潜艇的使用,最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大量的应用是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以二战中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芝的狼群战术最为著名。整个二战六年期间,德国潜艇击沉的同盟国的舰船数量有五千多艘。可见潜艇的厉害。

美国海浪级

二战之后,潜艇制造技术日新月异,新型潜艇层出不穷。特别是核潜艇。理论上可以潜航30年以上不上浮。苏联的奥斯卡级核潜艇竟然达到了28000吨的排水量。这些潜艇除了使用传统的鱼雷,还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导弹。最厉害的要算。 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发射洲际核导弹。一颗导弹毁灭十座大城市不在话下(用分导式弹头)。美国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可以携带24枚洲际导弹。

中国攻击型核潜艇

厉害无比的潜水艇,在别人眼里危险无比,想不到对潜艇兵来说也是危险无比。

潜艇潜艇,潜水之艇。潜艇在战斗中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蔽。和平时期的潜艇出航,往往也是身负特殊的使命。所以非必要时是尽量不会上浮的。现代的柴电潜艇由于采用了加特林闭环发动机,还有燃料电池等先进的不依赖空气的动力技术,可以坚持十几天甚至一个月不上浮。核潜艇的潜航时间更可以说是无限的。

台风级也叫奥斯卡级

巨大的奥斯卡级

在潜艇密闭狭窄的空间里生活,艰苦是毋庸置疑的。听说我国的核潜艇在进行整年潜航不上浮的试验中,是唯一的艇员能走出潜艇的国家(其他国家的都是抬出去的)——身子都熬虚了。

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一旦潜艇出了事故,特别是沉底的事故,用九死一生来形容都有过啦。相对于水面舰艇,潜艇失事的危险表现在以下几点。

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

危险一:逃生难。

水面舰艇一旦失事,可以坐救生船或者跳到海里逃生。深海里的潜艇受到的压力非常巨大,暴露在海水中的人体瞬间就会被压扁了。上面故事中的挺圆,他们的逃生深度只有四十多米,结果只有带着压缩饼干上浮的那个艇员活下来。因为其他的艇员上浮的速度太快了,得了减压病。这是由于刚出艇时受到海水巨大的压力,而上升到海面的时候压力骤减,身体不能适应,而出现了严重的血压冲击。带饼干的艇员由于上浮的速度慢。才保住了一条命,但也严重受伤了。这些“成功”的案例,只能是潜艇“幸运”地搁浅在几十米的深度时才会有,太深的话刚出来就被压扁了,只能沉到海底。

中国可抗万吨水压的深潜器

危险二:呼救难。

直到今天,潜艇用的通信技术是最落后的通信技术。飞机、水面舰艇等可以用先进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卫星电话,数据链,实吋影像传输……不一而足,千姿百奇。潜艇呢?浮在水面上的时候还能沾沾无线电的光,转到黑暗的海底之后,除了声呐还是声纳。因为无线电波只能传到海面之下不够20m的深度。几个大国为了解决向潜艇发布命令的难题,在陆地上建了几十公里长的天线阵,可以向几千公里外的潜艇发射极长波无线电,一个小时大概能发几十个字吧。而且潜艇还不能潜得太深,才能收到。潜艇要向陆上基地发射消息。只能上浮到海面或者把天线伸出海面,才能做到。失事的潜艇都无法上浮了,他还能如何发射消息呢?声纳在水中的传播距离很短,用于通讯只能是近距离的,不实用。虽然我的设想中可以给潜艇装一个像放风筝一样的上浮天线,以备急用,但奇怪的是,好像没有听说过有这方面的装备。

潜水救生钟

危险三:救援难。

要对失事潜艇进行救援,首先要对他进行定位。潜艇一般都是用于军事目的。他们秘密出航,连失事都是秘密的,如果不能在失事之后及时的发射遇难信息,要找到他们的失事地点都非常的难。假如能找到,如果失事的深度大于500m,大概率是把救改成捞了。都压扁啦,还救什么救。

吊放深潜器

如果发现还有活着的艇员,一定要用专门的救援船。船上备有潜水钟和潜航器。还有必须的定位声呐等等先进的设备。难点在深潜器和潜水钟跟失事潜艇的对接上。深海巨大的水压,使从缝隙中喷进来的水变成了水刀。现代先进的潜艇大多装有对接口。可是在漆黑的海底。还有湍急的海流中。能够找到并稳定地密闭对接还是难上之难。有些潜艇自备救生钟,但为了顾及潜艇的艇体抗压能力,救生钟不能做得比较大,装不了几个人。

装备大量专用设备的潜救舰

在逃生条件上,潜艇的是最恶劣的。就算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失事的潜艇还是最危险的。

潜艇这么先进,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生还率这么低?

我是一名远洋海员,长期生活在深海中,毫不夸张的说不管是船舶还是潜艇在深海中航行,不出事也就罢了,一出事真的就是船毁人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极其的渺小。

真实案例:

2018年我在船上的时候,听我们老水手讲过这样的一件事。大概在十年前,他跑的中日韩航线,船舶主要拉的是散货。在一次航行的时候,船舶需要进行人员落水的演习,于是船长就命令驾驶船舶变成手操舵,开始原地打转模拟救援落水的船员,也许过于大意,船舶在原地转圈的过程中开到了附近的暗礁里面被迫搁浅,当时船舶是满载,瞬间被十几万吨货物压成两截,当时没有来得及按下求救信号,整条船都沉了下去。还好当时附近有礁石,二十名船员只有三个存活了下来,其他的全部失踪。加上船舶本身的价值以及货物的价值,那次事故的损失初步估计高达几十亿人民币。

潜艇那么先进,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人员的存活率还是那么低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人类存活需要一个必须的条件就是有足够的氧气,在陆地上生活我们似乎不太在意,因为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氧气,但是潜艇在大洋深处,特别是潜在海底的时候氧气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如果这个时候潜艇出现故障,无法浮出海面了,潜艇里面的人员生存需要的氧气是非常有限的,一旦缺氧,后果不堪设想。没有人能够强大到没有氧气去存活。更为可怕的是因为缺氧而失去生命的人都特别的难看和恐怖。即便潜艇再先进,它也是人工研制出来的机械,就会有出现故障的时候!

第二:我们长时间的待在房间里,是不是感觉特别的不舒服,总想出去透透气!潜艇就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并且里面生活了很多人,那种密闭的感觉可想而知!并且在潜艇上是没有信号的!假如潜艇故障,无法上浮或者返航,即便发出求救信号,外界都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找到。救援就非常困难。并且在潜艇里面的衣食住行,水源,食物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并且非常的有限。长时间的无法上浮,里面的船员不仅精神压力受到巨大的考验,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海底等待他们的只有牺牲!

第三:在大自然面前,人就像尘埃一样渺小。潜艇航行在大洋深处!如果出现故障,即便浮出了海面,里面的人员可以通过舷梯爬到潜艇的身上,甚至可以穿上救生衣跳进大海。最后的结局也是九死一生。茫茫大海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到一条船舶,即便遇到船舶,一个人在海面上就像瓶盖一样渺小,对于船上的人员来说根本发现不了。无风三尺浪,在大海中即便你穿上救生衣,游泳很厉害,最后依旧是随浪漂泊,要么被鲨鱼吃掉,要么被冰冷的海水冻死。所以潜艇不出事是最好,一出事就不是小事!

我们海员也是如此,虽然比潜艇上的船员舒服一些,至少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蔚蓝的天空。但是在大洋深处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船舶有故障,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排除。外界不可能用飞机来送,有些海域距离海岸线过远,甚至飞机都送不过来。如果船舶在深海发生海难事故,就像之前的泰坦尼克号,生还的机会几乎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海员都不会游泳的原因。即便你再能游,深海之中,你也是无法征服大海的。

2019年我从澳大利亚拉的煤炭,准备去广州卸掉。在黄埔港附近锚地抛锚的时候,旁边的一条海轮就发生了事故。两名水手在放舷梯接送引航员的时候,三副操作失误,两个水手全部掉进了海里,当时附近全部是船,并且接送引航员的小艇也在,立马对其进行打捞,即便如此,巨大的涌浪一下子把两个水手打到很远,经过半个小时的救援,人虽然救上来了,但是却没有呼吸了。在近海锚地里就如此危险,更不要提在远洋深海里面了。

飞机,轮船,潜艇这种工作,一般是不会出事的,但是一旦出事就会出现人命的大事。即便科技再先进,这些工具都是靠人工研发制造出来的。都会存在有故障的风险。也建议想从事海洋相关职业的船员,在找船的时候最好去那种刚下水的新船,这种安全系数会更高一些。如果是破旧的老船,往往危险度会高很多!

如果给你每个月两万的工资让你去潜艇里面工作,你会同意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潜艇这么先进,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生还率这么低?

潜艇作为除了航母以外采用核动力的武器,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非常神秘的,甚至一些人认为核潜艇的安全系数非常高,毕竟深藏在海底,以诡秘著称的大杀器。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核潜艇的对于安全而言,还是比较尴尬的,论战斗力打不过驱逐舰,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游击战,论自身的安全系数,可能潜艇与民航客机一样,只要出现事故,安全系数也是最低的,那么为何核潜艇已经发展了多代,为何依然是危险级别非常高的武器呢?

从我们看待潜水艇的外形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潜水艇在水下跟瞎子几乎没什么差别,这种大家伙基本是以海图以及声呐进行观察四周环境。在一般情况下还好一点,如果遇到较为敏感的水域,那么潜水艇连声呐都不能开,只能依靠海图进行航行,这对于潜艇来讲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

触礁这个词,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一些水面战舰触礁的话,可能会进行抛锚或者原地等待救援,而且并不会出现任何危险的情况,就算出现了沉没的情况,也可以下方救生艇自救,而对于潜水艇而言,只要触礁,那么就只能等死。

目前的潜艇如果是双壳的话,那么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倒霉遇到单壳那就直接上天堂了,就单说这一点,对于潜水艇来说就已经不够友好了,如果想要在战争期间完全甩开敌军的驱逐舰,那么久需要下潜至更深的海底,这对于遭受炮火袭击的潜艇而言,水下的压强会将潜艇上的伤口撕裂,大量的海水灌入潜艇内部,那么潜艇兵也会全军覆没。

如果潜艇兵选择从潜艇中逃生,那么刚出潜艇的那一刻,就将面临身体被海水压扁的命运,早在上个世纪中,我国海军就曾经发生过一起潜艇失去动力,全体士兵逃生的先例,但遗憾的是,当时的逃生的士兵里,只有一人存活了下来,并不是这个人幸运,而是当时他怕在海上漂泊没有干粮,自己特意准备了几桶压缩饼干绑在腰上,由于当时的水深是40米,那些身上没有重物的士兵,由于上浮速度过快,刚出潜水艇时由于海水的压力过大,而上浮时由于压力骤减,让这些士兵的身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血压冲击。而那个携带压缩饼干的士兵,则因为上浮的速度过慢逃过一劫,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受到了重伤。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水深仅仅是40米,如果潜艇要是在更深的水底,那么这些士兵肯定没有一个人会生还。

就算士兵从潜艇中成功浮出水面,那么对于潜艇而言,自身的通信设备远远比不上战斗机以及军舰的通讯设备,所以想要在弃艇之前发出求救信号,就必须要将潜艇浮生至水下20米,但对于潜艇而言,发生突发事故时,想要上浮时最困难的,所以这方面对于潜艇来讲想要在逃生之后获得救援,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潜艇遭遇了危险,并且无法上浮的话,那么就只能原地等待救援,但问题时,民用船只根本没有办法对水下进行探测,必须通过装备潜航器或者潜水钟的救援船,这对于潜艇而言就会错失最佳的救援黄金时间,所以不管是在水下遇到突发情况的水压问题,还是对于水面之上的救援问题,相较于水面战舰而言,潜艇自身的存活率都实在太低了,想要真正做到潜艇零伤亡,那么就只能采用无人潜艇。

♀\*o*/♂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