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没有选择中专中师而冒险上高中,后来高考的情况如何?

八九十年代,没有选择中专中师而冒险上高中,后来高考的情况如何?

我是71年生人,我那个年代中考考中专比高中分数高。当年考高中的同学,基本都考上大学了,毕业后职业道路都非常顺利,大部分都在领导岗位,而那些选择中专的,很多都下岗了,真是感慨!

八九十年代,没有选择中专中师而冒险上高中,后来高考的情况如何?

我是64年生人,富农家庭,本人当时成分叫学生。1980年我开始在镇里中学读初中,因为父亲是本校老师,我借光直接到甲一班上学。我们这个年龄段有6个班,每班60人左右,全校大概有360个学生。

因为小学就没有真正学什么东西,即使借光到甲班了,也学习垫底打狼。因为是老小(我家5个孩子,我妈38岁生我),我老爹教高中毕业班班主任,也根本没有时间管我,一晃3年初中就读完了。

我没有考上市重点高中,连本校高中也没有考上。可是高中开学分文理班,文科班竟然只有17个人,不能开班。学校就扩招了13个学生,肯定包括我啊,我爸是毕业班班主任。

我当时有个特点,就是语文好。原因一个是小学虽然没有读好,但是小人书读的多;二是初中别的不行但是我坚持每天写日记,所以一到这个文科班我的语文成绩特别好,经常出范文。当时我们高中是二年制,二年后高考,虽然语文60多,可是数学才19分,总分还是扯淡了,才196。那也考不上啊,怎么办?只能复读。咱也挺用工,第二年考290分,还是差点(当时320分就可以考上本市大专)。第三次考400分,差一点就够本科,专科肯定够了。入取通知书到了以后还犹豫了,老爸说愿意就继续考,反正不用花钱(本校子弟不用交学费)。他知道我想考辽大中文。一想算了,认命吧,再读一年不一定涨100分,我严重偏科。就这样上大学了。

87年大学毕业本来分配到粮库(当时牛逼企业),可是自己比较内向不愿意到企业,正好郊区人事局长是我老爸学生。告诉我到这里来吧,我们刚成立的区,特别缺人,到这里你随便挑单位,我就改派到郊区报到上班,区委调研室。牛逼 吧。其实很正常,那时候大专毕业生比现在的博士生还吃香。因为区级政府根本就分不到大专生,刚恢复高考没有几年的。在这个区5年后,一次全市拉链检查文明村(我这个时候已经调区委宣传部工作),遇到我现在工作的区委付书记,交谈中了解我的情况以后,问我愿意调回市内不,我说愿意,那就找我来吧。就这样92年我又调到现在这个区了。

92年调到市中心区有点插曲。副书记到政府任常务付区长了,原来确定的到对口宣传部改为他分管的人事局。也挺好的,领导安排什么就是什么吧。(为什么这个领导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没有送过礼,他就这样关照我?这个领导是个性情中人,当时处于上升期,特别重视人才。我当时不到30岁,有学历,有文采,还是党员,也是重点培养那拨人。)到了人事局以后,局长却不待见我。不给我分配具体工作,让我打杂,还到处说我啥都不是(没有送礼啊)。让常务付区长知道了以后,直接给我按排了三个临时工作。一个是进入农村工作组解决国营农场改为民营农村,一干就是三月。二是代表政府接收家具城(当时工商局转为省直管,家具城资产留到区里)。三是进入94年第一次全国性质机构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起草改革方案。(这个局长也是傻,我是他顶头领导认可的人都敢埋汰我。)进这个办公室原因是因为。我们局负责区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局长让他的一个女下属干这个工作。这个女的直接把市里的方案稍加改动交局长,局长也没有好好看,直接提交区委常务会讨论。打脸!区委书记当时就批评这个局长,这个东西怎么敢这个编,一点区里特点也没有,直接把市里方案抄来了,不严肃。责成常务副区长重新组织人员重新编写。就这样两办(区委办,政府办)主管副主任和我就成立了一个小组,我肯定是主笔啊,那两人是给书记区长写材料的。2个月弄好了,通过常务会审定。这期间我也通过政府办考核,完事就到政府办报到任常务副区长秘书。(待续)

八九十年代,没有选择中专中师而冒险上高中,后来高考的情况如何?

没有选择中师让我后悔一辈子,现在苦难曲折的生活都是因为我当时一意孤行而造成的。

我是九十年代初期初中毕业 ,初中的成绩特别好,在全校总是名列前茅,那时正好赶上我们那里有贫困山区中师定向招生,定向招生可以降低30分录取,按照我的成绩,只要报考中师百分之百可以录取中师,我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母亲早逝,爸爸因为特别宠我,自己吃了很多苦也要供我上学,上面三个哥哥都是初中没毕业,中考报考志愿时,班主任老师考虑我家的经济条件建议我报考中师,可我从小的理想是当一个出色的新闻记者,报考中师就中断了我的梦想,凭我的成绩去上高中肯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家里的父亲也一再恳求我报考中师,那个年代农村女孩只要丢了锄头就改头换命了,可如果去上高中,还要过三年战战兢兢的高中生活,不知三年高中有多少变数,家里的三个哥哥也都劝我报考中师,可我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就是选择报考重高。我根本不会去考虑家里的生活到底有多苦,因为家里的四个男人独宠我一个女孩,也无视亲人的苦苦哀求。

那一年如果我报中师,妥妥的录取了,而重高不会降分录取,反而差了一分,家里人都为我惋惜,本来我可以通过中考轻而易举改变我的命运。最后只得去上普通高中,高一的时候成绩还是非常优秀,没想到在高二时爸爸因为一场意外而离世,父亲在世时,都是父亲努力赚钱供我上学,三个哥哥也偶尔资助,父亲离世,我和三哥成了孤儿,大哥,二哥已经成家,三哥答应供我上学,可是那个年代农村家庭要供一个学生读高中确实不易,再说三哥还要娶妻成家,家里所有的亲戚都劝我退学,包括两个大哥都没有出声,因为两个大嫂不同意我上学呀!由于父亲离世,生活的极度贫困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勉强熬到高考,高考名落孙山在我预料之中,高考之后我也不好再要三哥资助我复读,独自流泪坐上南下的列车走上打工的生涯。

后来成了一名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两年之后远嫁他乡,结婚生子,可是遇人不淑,第一段糊涂婚姻持续了5年最后分道扬镳,生了一儿一女,什么也没要净身出户,自己在外又漂泊了五年,赚了一点钱觉得还是要读点书,2000年之后听说大专非常容易录取,我又动了读书的凡心,31岁那年去参加了高考,最后录取了一所师范大专院校,反正还有点积蓄,自己边读书边打工,三年之后大专毕业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但是要考编制已经过了年龄,只能去私立学校应聘,还好私立学校应聘成功,我去的时候这所私立学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所私立学校也蓬勃发展,我的工资也水涨船高,在不惑之年进入了第二段婚姻,可我心里还是想着我那过着贫困生活的一双儿女,以及远在千里之外回不去的家乡和三个哥哥。

听说在家乡跟我一届录取中师的同学后来都考取城里的老师,现在都过着比较如意的生活,而我的第二段婚姻也是磕磕碰碰,毕竟我总是要不时的资助我那一双儿女,而老公要资助他的儿子,二婚总是在经济上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楚。

快三十年过去了,可我总在后悔那一年的自己的举动,自己真是鬼迷心窍,如果不是自己的一时冲动,可能我的生活轨迹会一帆风顺。

八九十年代,没有选择中专中师而冒险上高中,后来高考的情况如何?

1984年,我和我的同学王一田参加了中考,结果我没考上高中,王一田考上了高中。

我通过复习在1986年考上了中师,但是我的同学王一田在最后却连高考都没有参加,直接回家了。其中缘由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和王一田是同村好友,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同班同学。小学时,我始终是班级的第一名,他始终是班级的第二名或第三名。

王一田家的巷子头是我们村放电影的固定场所,一来放电影的,全村就好像过节一样,大人小孩全出动,热闹非凡。这是上世纪八九年代农村最常见的场景,可惜现在全消失了。对于看电影,我是兴趣非凡,甚至追着电影队去外村去看。但是王一田却从不出来,说是得在家学习,他娘怕她学习学傻了,就想让他出来散散心,可是喊也喊不出来,最后动手拽他出来,可怎么拽也拽不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的毅力真是可怕,连看电影这么有诱惑力的大杀器都吸引不了他!

王一田学习如此用功,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我在学习用的功夫比他差远了,可他的考试成绩从来没超过我。我们都是我们村的名人,我是小学五年中始终第一而闻名全村,他是以把看电影的功夫都用在学习上而闻名全村。

王一田还有个癖好令我不解,就是他在写作业的时候,尤其是语文和常识作业,如果作业中有的句子写完后,但是一行格子还有空格,他必定得写上一两个无关紧要的字,不把这一行写满他是不罢休。到现在我可能有点明白,他是不是有强迫症?

1981年,公社中学在全公社招了两个尖子班,我和王一田都顺利考中。上了初中后,我因为第一次期终考试考了第14名,没能名列前茅而灰心丧气,学习上渐渐没了劲头,最后在二三十名之间晃荡。王一田依旧非常用功,学习成绩渐渐就超过了我,但是也就在十来名上下。

因此1984年中考时,我连高中也没考上。但是我的学习底子还在那里,最后复习两年还是考上了中师。后来,我听村里人说,王一田跟他父母说,考什么小中专,没什么出息,要考就考高中,到以后好考大学。

王一田在中考的时候,选择了考高中,说考不上就复习,还是考高中,绝对不选择考小中型。但是王一田考上高中后,越来越用功,可是成绩却是越来越差。也可能是脑袋瓜子不太聪明,学习变得非常吃力,到高二的时候,一学习就头疼,最后不得不休学一年。

王一田复学后,这种一学习就头疼的毛病也还是一直没有好转,直到高考临近,他忽然崩溃,最后连高考也没参加,灰溜溜地卷了铺盖回了家。

真是可惜!如果他在初中时复习个一二年,考上个中专还是十分有把握的!

王一田后来的情况也不是很好。高中毕业后当了代课教师,教了几年后,最后在清退代课教师的时候又回了家。

后来找了个媳妇,两口子在村子里开了个饭店,生活的倒还凑合。

可是他近几年的情况不是很好,饭店倒闭了,娘去世了,妻子也在前几年得病死了。唉,他这真是祸不单行啊!

但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儿子结婚后,给他添了个孙子后,儿媳妇又与儿子打离婚走了。这时,家里只剩下了王一田的父亲、王一田、王一田的儿子和王一田的孙子四个人。

前几年,在妻子得病去世后,王一田在网上谈了一个对象,就在二人谈婚论嫁准备结婚的时候,儿子横插一杠子,怎么也不同意,王一田只得作罢。

祖孙三代三个光棍子,看着一个孩子,村人都感叹,说这家人的命真是太惨了!

如果他当时选择复习考中专呢,那绝对会给他带来一个与现在全然不同的命运。

不同的选择,决定一个人的一辈子。

唉,唯有一声长叹!

八九十年代,没有选择中专中师而冒险上高中,后来高考的情况如何?

这个我有发言权。

我89年中考,姐姐在我前一年进了中师,我本来想报高中的,但15岁的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老师一劝说我就填了中师。老师是真心为我好,说我家困难,姐姐妹妹都在上学,还有承诺我毕业出来不用去村小,直接让我进现在在读的初中…

成绩出来了后我进入了面试,就是问几个问题,唱歌做操(不是跳舞哦),我本来就不怯场不扭捏,发挥很好,顺利被录取。

在我等通知书的那段日子,同村一起玩的一个男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那颗读高中的心又蠢蠢欲动了。赶巧不巧,几天后跟婶婶一起在邻居家看电视(对,那时候我家没电视,但不知道超有钱的婶婶为什么也在邻居家看电视),婶婶用很不屑的口气跟我说:“又填师范,家里已经有一个老师了,要那么多老师干什么…”婶婶一向瞧不起我家,她的话深深刺激了我,当然,也可能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我决定了--读高中。

可是师范那边已经录取了,怎么办?只能想办法不让他们录取。小脑瓜开始飞速旋转。那时候也没有电话,公用电话都没有,就算去邮局打,也不可能知道学校的电话号码,学校在隔壁县城我也没能力去,我长这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我们县城,一次作文比赛,再就是这次面试,所以我决定写信。

写信首先要有地址和收件人,不敢问姐姐,超级幸运的是堂哥以前说过,他高中老师前一年刚好调到这个学校去当教导主任之类的了,我旁敲侧击地问出了名字,然后写了一封煽情的信,说这是我父母老师的志愿,不是我的,我要读高中……

蒙在鼓里的老爹老娘满心欢喜地等啊等,村里的小姐妹录取了,堂舅家的表哥录取了,怎么就没我的呢?老爹坐不住了,拉上我直奔师范学校。8月中了,教导主任跟老爹说,你家孩子文笔很好…

县教育局的领导说,你家孩子通知书本来已经到局里了又收走了,浪费了县里一个师范指标,2年内不准再读书……

一地鸡毛,不是幼稚的我能想到的后果。还好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没有联网一说。我现场换了个名,进了镇里普高,默默地读了一学期,初中班主任又帮忙转进县一中。三年后,如我所愿,进了重点大学。

感谢父母,也感谢初中班主任--我敬爱的盘老师!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