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兄弟不分家,是真的吗?

听说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兄弟不分家,是真的吗?

六七十年代,农村兄弟不分家是真的。

大集体时代人们亲情浓厚。农村人本来就诚实可靠,虽然多弟兄,一天三上工,晚上学政治,全国一片红,相处如弟兄,亲情谊更浓,革命意志坚,争先立新功。

大集体时代,没有坑蒙拐骗奸诈,虽说物资有点贫乏,村里群众非常团结,互相帮助亲如一家。

听说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兄弟不分家,是真的吗?

不分家极少,但大多分家不分心,兄弟妯娌情谊深,父母少操心。

一般是,大的结婚后,起码待下一个结婚,再分家,也有待全成家再分家。大的迟分家承担父母一些撫养弟妹责任义务,是应该的。

先分家的基本不占有家庭什么财产(总计也没多少财产),在父母和大家庭帮助下,有个新建或分的住房丶床铺,少量用具及口粮。分家有找舅舅、叔叔,也有找生产队长。象我在结婚4年有2个孩子,弟弟等着房子结婚时才分家,空身出门。是借住房子,另建房子。分家时只是爱人和我母亲把家分了的。

当然,也有不顾家的,自私,闹分家的,主要是媳妇多,极少,也为人瞧不起。

听说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兄弟不分家,是真的吗?

六七十年代.农村兄弟也分家。

只是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大集体时代,很多家庭子女多.三四个.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儿子的家庭很普遍,都是参加生产队劳动记工分,没有象现在可以去外打工。家长当家做主,家庭收入只有生产队的工分年终分红收入,加上家庭养猪.养鸡鸭鹅等牲畜收入.家庭收入要归总。嫁女儿的彩礼肯定是家长掌管。

儿子娶媳妇开支不小,所以儿子娶媳妇一定得按顺序来,大的没娶,小的不能先娶,为了所有的儿子都能娶上媳妇.先娶的不能另立门户,得协助小的。

所以不管兄弟多少,一定得等最小的儿子娶了媳妇才能分家,在当时的时代环境,各方面的条件下只有这样维持整个家庭,家长的担子是很重的,特别是儿子多的家庭更难。

十几口甚至二十几囗人的农村家庭很正常。

要等最小的儿子娶了媳妇才能分家,并不是不分家。

这也算社会大家庭成员中的个体大家庭。体现了真实的家庭和睦。

.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