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弄明白,因为它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是有不小差异,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类型的糖尿病也存在差异性。目前主要认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而糖尿病最根本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在同卵双生的1型糖尿病同病率达到30%~40%,提示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还发现很多调节胰岛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的基因也参与从胰岛炎变为糖尿病的过程;

2.病毒感染:

目前已经确认的和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病毒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等;主要是因为病毒可以直接损伤胰岛细胞,迅速大量地破坏胰岛细胞,使其数量不断减少;此外病毒感染还可以损伤胰岛细胞而暴露其抗原成分,进而人体的免疫力攻击胰岛细胞,也可以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

3.自身免疫:

目前已经发现很多证据支持糖尿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包括糖尿病常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等;早期的病理改变为胰岛素炎,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已发现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存在针对胰岛细胞的抗体;

4.毒物和饮食因素:

毒物可以直接破坏胰岛细胞,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另外长期的高糖高脂高能量饮食可以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胰岛细胞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它早晚有一天会累死,也就是最终引起胰岛素缺乏。

最后小结:糖尿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考虑和上述原因有关。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十年来爆炸式增长:从80年代的0.67%升高到2010年的11.6%,增加了17倍!区区30年间,为什么中国人就变得这么容易得糖尿病了?

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

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改革开放后,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就在三十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吃的还是糙米,没有经过深加工。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但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但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如何防治糖尿病?

1.别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鱼大肉

现在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容易得糖尿病呢?还是吃出来的!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2.肌肉是天然降糖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央视《开讲啦》栏目中说道,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你看老人颤颤巍巍,他肌肉拿不住了,肌纤维是人生下来是多少条,每个人就是多少条,固定了。

然后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如果您不刻意锻炼肌肉的话,逐年丢失,逐年丢失,丢的速度还很快,到75岁,您的肌肉剩多少?50%,一半没了。

所以运动锻炼,特别是负重锻炼,是保住肌肉最好的办法。很多同志一说就会想到健身房,那么实际上是不是需要一定到健身房去呢?不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锻炼。

3.没有哪一种食物是真正降糖的!

老实说,没有哪一种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进肚里,都会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过速度快慢而已。

所以,一顿饭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即使是认为是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去吃,总热量不要高。

4.最怕体重和腰围同时增加

男生毕业后的5个阶段,从毕业2年、4年、8年到毕业十年以上,有什么变化?除了头发掉得越来越多,就是腰围越来越大。同学聚会,真正腰围控制还不错的同学有几位?寥寥无几!这时就要提醒自己,腰围越大带来的慢性并发症就相对更高,寿命相对越短。

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带来的不只是糖尿病,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等风险也是极高。所以今天开始进行腰围的控制,男性不超过85厘米,女性不超80厘米。

5.防治记个数字歌

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必须记住: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不想得病,这几个防治措施要记牢哦~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衰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显著上升,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四号杀手。而2010年我国的研究也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已经分别达到9.7%和15.5%。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及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肾、眼等部位的病变,并且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高。

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四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症状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需要指出的是,在确诊糖尿病时,需要参考的是静脉血糖值,而非快速血糖仪所测得的指血血糖值。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会有很高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提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但同时,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来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部分人群甚至可以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应该积极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具体有:(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饮料、薯条等高热量的食物,控制油类、肉类及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2)适量运动,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4)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及时、合理的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部分患者可以推迟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久睡成瘾zzzzc 分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