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只是脑瘫的一方面表现,不能说明就是脑瘫。

什么是脑瘫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目前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运动运动障碍、发育落后,姿势发育异常。轻症表现为走路姿势异常,运动不灵活;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不会抬头、翻身、独坐等,需终生有人看护。脑瘫除了运动障碍外,还可表现为智能低下、听视觉受损、语言发育障碍、癫痫及行为异常等。

引发脑瘫的因素

脑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 很多原因都可以构成高危因素,简单的可分为妊娠期(占20%)、围产期(占70一80%)、出生后(占 15-20%)一个月内的损伤。

一般认为,早产、缺氧窒息、重症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因为早产儿各器尤其脑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并发呼吸暂停、低血糖、缺氧、营养常不充足、脑室旁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致脑损伤的疾病等,故早产儿为脑瘫高危儿,体重越小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

以下早期征兆,可以帮助家长尽早发现脑瘫

1、出生1-2个月后的婴儿在仰卧位拉起时,头仍明显后仰,

2、正常婴儿出生4、6周会无意识的的笑。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常愁眉苦脸,痉挛型脑瘫患儿近于无表情,迟缓型脑瘫患儿对家长的呼唤无人反应。

3、出生3个月后,家长抱起后,下肢软,无站立或迈步的动作。

4、 4个月龄后吗,手扔紧握拳,紧贴手掌,拇指内收。

5、5个月以后还不能抓握,对于给予的玩具或者其他物体,无想要抓握的欲望。

6,发育比其他孩子慢,5个月不会翻身,8个月仍不会坐,手不能主动握物。

7、10个月还不会爬,1周岁没有想扶站的欲望。或学站时脚尖着地,双脚并拢,甚至两腿交叉,患儿出现表情呆滞,流口水、眼神飘散、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动作过多或过少。

治疗意见

脑瘫患儿应及早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宝宝6个月以前是脑瘫治疗的关键期,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显著,运动障碍较易恢复。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看到这个问题,心情有些沉重。

我有一女同学,43岁那年怀上了头胎宝宝,她丈夫是开集装箱大货车的,常年跑外地不经常在家,她身边没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怀孕6个半月时,不小心抻了一下,感觉不太好,我和朋友急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宫缩太频了,可是孩子月份太小,只能打保胎针能保一天是一天,就这样隔一小时打一针,坚持了12个小时之后,因为心脏实在受不了了,只能停针生下了宝宝。

宝宝生下来只有一公斤重,是个男孩儿,直接被送到了儿童医院的保温箱里,在保温箱里住了2个半月才出院,这期间也经历了几次风险极大的抢救,就不细表了。

回家之后的宝宝,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从小奶猫般大小,渐渐长大到正常幼儿的体态,到了8个月的时候,我和宝妈就发现了不对劲儿:

1. 眼睛不追物。 无论在宝宝的眼睛前面怎么移动东西他都不看,没有反应。

2.脖子挺不住,向后仰。 有时候没挺住还会向前抢,垂下头,不会再自主抬起头(到这儿就感觉很不正常了)。

3. 坐不住。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宝宝3个月不翻身,6个月不能爬,就更别说是爬行了。

4. 不交流。对外界的声音,光线的刺激没反应,对大人的抚摸也无动于衷。

最开始以为宝宝的眼睛有问题,我和宝妈去了本市医院的眼科做了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紧接着奔到北京儿童医院挂了专家号,专家仅凭看诊就断定宝宝得了脑瘫,惊慌失措之下我们俩带孩子做了细致的检查,结果正如专家所说的,“重度脑瘫”!宝宝妈当场泪奔,险些晕翻了…

造成脑瘫患儿的原因有很多,就我同学的个例来说就是:一婴儿早产。新生儿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就出生,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二产妇高龄。以43岁高龄产子,当然也伴随着高风险;三产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四有身孕却无人照顾,一个小小的意外就可以导致早产。

我想要说的是,作为准父母,在孕育宝宝的同时,也要把存在的各种风险做个预判,当然了,谁也不想发生意外和悲剧,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总好过天天以泪洗面吧!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宝宝打挺,头后仰只是脑瘫的其中一种症状,并不能断定为脑瘫,脑瘫还有其他症状:

1.身体发硬,即肌张力高,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有些是肌张力低,宝宝身体发软,同样是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损伤。

2.斜视:3--4个月宝宝有斜视或眼睛不会追物。

3.不会笑,2个月不会微笑,4个月不会大笑。

4.大运动发育落后,如3--4个月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

5.哺乳困难,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6.头围异常,脑损伤的宝宝往往有头围异常的现象。

7.经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如果宝宝有以上症状或怀疑有脑瘫风险,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智力、行为、语言等评估宝宝的问题,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其实有一些医院在宝宝出生后就会收费对宝宝进行筛查(建议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筛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措施。

脑瘫,最好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我也在医院看到过一些脑瘫宝宝做康复训练,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又及时做康复训练的话,还是可以恢复的,但严重的宝宝或发现得晚的,相对就难恢复很多。

文海捞梦话育儿:已出版作品《走过花开的石林》;一孩之妈,专注育儿话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感谢您的阅读、点赞与转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感恩遇见!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上次我也写过,在去湖南博物馆时,遇见一位脑瘫孩子,和妈妈一步一挪的去参观湖南博物馆,那么多人,他们一点点排队,一点点挪着进馆,妈妈并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很执着的扶着那个孩子,孩子也应该有10多岁了,妈妈扶着他其实还是很累的。他们就慢慢把着边上的墙壁一点点的走,妈妈一边走一边讲给他听,看到那一刻真的很感动,感动于这样执着的母亲,这样执着的孩子。那么如何早日能够鉴别孩子是脑瘫,并及早干预呢?宝宝打挺,头后仰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的呢?

不知道题主说的情况,只是偶尔还是经常性的,另外宝贝有多大了?

题主没有说清楚,其实我明白,每个妈咪有了宝贝之后因为过于关注宝宝,对宝宝的一举一动都会看在眼里,但凡有点不一样,都是有点疑神疑鬼的。

关心则乱!在这里希望每位宝宝都是健康宝宝。

脑瘫的外在表现

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从孩子的神情和表现是能够看出征兆来的。

  • 比如神情呆滞,正常新生儿4-6周就可以微笑,但是脑瘫儿患者可能到了

  • 身体会突然僵硬,也就是突然打挺,正在给宝宝穿衣服时,他会突然打挺,穿衣服会比较困难,很拒绝洗澡;

  • 头颈松软,抱起时会觉得四肢松软,四肢向下垂下;

  • 吃东西时可能会用舌头向外推,拒绝;

  • 易哭,易惊惹,或者特别嗜睡;

  • 使肌张力异常,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 喜欢脚尖着地,踮着脚尖行动等

如果宝宝没有经历过缺氧,宝妈没有酗酒等不良习惯,没有胎盘功能不良,以及吃药物等情况,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健康宝宝的。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修行,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得好看的。来,一起修行吧。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头后仰、打挺是否是行为异常,我们需要考虑出现这种行为出现的情境、宝宝的月龄来具体分析。

首先,哪些头后仰、打挺属于正常呢?三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可以适当竖抱,当宝宝有些生理需求比如饥饿,看见喜欢的东西家长没有满足,或者受到刺激,平躺、竖抱状态下出现头后仰,打挺情况是不用担心的,另外,竖抱时因为宝宝躯干核心力量弱,失衡状态下也会出现头后仰、打挺。

其次,哪些头后仰、打挺属于异常呢?宝宝平躺着经常性的头后仰、打挺,伴有哭闹,身体僵硬,睡眠质量不高,甚至入睡困难更高这种情况是要重视,怀疑有脑损伤的发育风险。3个月内宝宝有此症状风险。

异常的头后仰多为颈背肌张力增高所致,是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所致姿势、肌张力异常的较早表现之一,如能及时发现,不仅可有效阻抑其发展,也提示要注意随着发育的进行,是否还有无其他异常出现。

(一)早期认出

1.家庭自行观察

竖抱:1~2个月的婴儿,一般竖头不稳,经常向后打挺。

转换体位:由仰卧扶呈侧卧时头向后仰大于20°;拉坐时头后仰较显。

扶持俯卧肘支撑时,可抬头较高,但少出现头左右自如转动的情况。这些孩子,家长不要误认为孩子抬头较好。

2.专业检查

(1)姿势:观察竖抱、侧卧、俯卧时有头后仰,并记录头后仰角度。

(2)主动活动程度:俯卧、抱坐位体位,在头后仰状态下用玩具、图片引导;及声音引导下颈部侧弯、前屈,并记录检查结果。

(3)通过体位变换激发牵张反射,如仰卧位扶至侧卧位的体位变化,出现体位变化时头后仰大于20°为颈背张力增高。如仅拉坐时头后仰是头控不好。

3.肌动学评定

仰卧位扶至侧卧位头后仰大于20°为颈背张力增高,为双侧胸锁乳突肌和/或双侧斜方肌等牵张反射亢进所致。可用触摸法核实。拮抗肌是颈前深层肌群。

(二)纠正异常方法

1.推顺按摩

辅用耦合剂推压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是主要干预方法,具体方法同紧张性头偏斜。拮抗肌在颈前较深部位,推顺不易达到,活动头颈的牵拉可有助增加其肌力。

2.牵拉

(1)悬吊被单内荡悠:选取结实的全棉布料,大小尺寸约1.5米×1米,也可用大浴巾或标准单人床单对折,将孩子仰卧位放于被单中间,两个成人分站孩子头侧和脚侧,双手抓牢被单两角,将孩子悬托于被单中,做左右悠荡操作。主要不要角度太大,或触碰周边坚硬物体上。每次3~5分钟,悠荡频率约为1次/秒。每日可数次操作。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保持头正位,颈部稍前屈,下颌下收。此方法通过牵拉颈背肌群,减轻增高的肌张力;增强孩子平衡功能的训练。

(2)悬吊被单内侧翻[图5-5]:除上述悬吊被单荡悠外,还可在被单荡悠中促进孩子翻身。方法是两个操持者一同配合,抬高一侧被单,被动促使孩子翻成侧卧,停留1、2秒钟,再换另一侧抬高,促成另一侧侧翻。如此循环重复。每侧翻20~30次,视孩子适应情况而定。

(3)头前屈牵拉操:可减轻增高的颈背肌张力。

3.脱敏叩击

背部脱敏叩击[图5-6]可怀抱患儿或患儿取俯卧位,施者五指屈曲,以指尖轻轻叩击患儿背部皮肤。为减少孩子反应过度,可先隔衣轻叩,逐用温暖的手接触皮肤轻叩。主要叩击脊柱旁皮肤,尤以背部胸廓部、肩胛旁叩击为主。频率60~80次/分钟为宜,可适当变换频率,并根据患儿反应,适当变换手法,改用手掌触摸皮肤相结合。整个操作过程以不引起患儿头后仰为有效。以上措施每天进行数次,每次5~10分钟左右。

(三)功能训练方法

1.扶持固定头部拉坐训练

在整个拉坐过程中扶持头不出现后仰,扶持者注意扶持手与孩子主动控头活动相配合,以保证不让头后仰的错误姿势出现为主要目的,练头控及坐位。头控较好后,去除扶持固定,仅拉坐训练。

2.竖抱训练

竖抱孩子,枕部朝前时,用一只手扶持头在正确位置;孩子面朝前时,用胸部抵住孩子头不后仰。

我不是Jordan🏀 分类:健康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