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是“闭眼秋,大包伏”,有啥预兆?

今年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是“闭眼秋,大包伏”,有啥预兆?

村里一位80岁的老人告诉我:“闭眼秋,大包伏”是一种俗语说法,也代表一种节气,但是这背后却隐藏着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同时预示着一些好兆头。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看日历的人,或者说喜欢关注这些节气的人,那你一定听说过“闭眼秋,大包伏”“晚立秋、脱衣秋”,这些词语,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太明白这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那今天在这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也让大家对我们以前的传统文化有一个非常好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24节气在讲24节气之前,首先需要讲一下什么是节气,他是指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而后就出现了24节气。

一年12个月4个季节,每个季节分别为(春夏秋冬)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之内又可以分为6个节气,比如:

春季的6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一般是指公历2月-4月21日左右。立春是干支历寅月的起。

夏季的6个节气分别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一般是指公历5月05-7月24日交节。立夏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

秋季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一般是指公历8月07--10月24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

冬季6个节气分别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一般是指公历11月7--1月21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

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他对于农民去种植一些农作物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其实也可以代表一种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

在这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干支:

干支的全称叫做:天干地支,他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根据其性质不同,干支又可以分为十干和十二支,放在以前就是代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而另一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他们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从而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可以说天干地支的发明对我们国家的数字的计算,命名起着非常重要的的作用。

什么是闭眼秋,什么是大包伏一、什么是“闭眼秋

“闭眼秋”其实非常好理解,他代表的其实就是立秋,也是秋季过程中第一个节气,与之对应的就是“睁眼秋”,而根据不同的地区,他们两个又可以叫做“公秋、母秋”。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公秋爽,母秋凶”,“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当然还可以称为脱衣秋。

那什么是“闭眼秋”呢,其实非常简单,他代表的是一个立秋的时间:如果是在中午12点到午夜24点这段时间立秋就可以称为“闭眼秋”,代表的是晚上的时间,

与之对应的就是“睁眼秋”,他代表的就是0点到中午12点立秋,就会称为“睁眼秋”。代表的是白天时候。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叫法,就是用来衡量立秋之后的的一个天气情况,也是衡量与未伏之间的一个关系,而这个中间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秋老虎”。(睁眼和闭眼就是代表的老虎)

这是一个民间的说法,据说人们为了测量天气的温差,会根据老虎的眼睛来进行判断,比如:

1、如果老虎的眼睛全程都是睁大的,有点要吃人的感觉,那就代表是“睁眼秋”,这个时候天气肯定就是凉爽宜人,气温相对比较低。

2、如果说老虎的眼睛全程都是闭着的,那就代表是“闭眼秋”,这个时候就证明天气肯定非常的炎热,

这也是“秋老虎”的来源方式,所以说并不是瞎叫的,还是有一点历史的原因存在的。

二、什么是“大包伏”

“大包伏”并不是我们的字面意思理解,也不是指大家用来存放衣服或者被子的包袱,他代表的是一种节气,伏可以分为三伏,既头伏、中伏、未伏,而这的大包伏就是代表的未伏。

他与上面的“闭眼秋”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此对应的就是小包伏,

“大包伏”的意思就是指三伏中的末伏距离立秋交节当天比较远,这个时候炎热的时间就会越长,所以就称为“大包伏”。

而小包伏就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在未伏与立秋当中的距离非常近,这个时候整个天气的温度就会下降,让人感到一丝凉爽,所以这个时候就叫做“小包伏”。

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大包伏”属于天气越来越热的情况简称为秋老虎那段时间,而”小包伏“则是属于天气比较凉爽的天气,没有“秋老虎”存在的那段时间。

但是在这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立秋与未伏是在同一天,那这个叫做“伏包秋”。这个节气就完全感受不到“秋老虎”的存在,因为他们两个重合的了。

这就是所谓的“闭眼秋,大包伏”。

为什么老人说今年七月初十立秋,会是“闭眼秋,大包伏”,预示着什么?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居然老人这样说了,那肯定就会代表着这个节气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日历显示,今年的立秋日期就是阴历的七月初十,也是阳历的8月7号,时间点是晚上的20:28:57。这个就代表的是“闭眼秋。

而与之对应的未伏就是8月15,未伏与立秋相隔大约7天左右,那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老人所说的“闭眼秋,大包伏”。这一点我们在上面也解释过了。

立秋如果与未伏距离越远,那代表的就是大包伏,与此同时反应出来的就是“闭眼秋,俗称为“秋老虎”。当然每年的这个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有老人提出来今年的这个立秋是比较特殊一点的。

那它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预示着什么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时间段会非常的炎热,对于农M来说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暑准备,千万不要让农作物出现干悍的情况,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暑准备,告诉家中小孩不要下塘去游戏、也要告诉老人千万不要贪凉等等。

当然这样的天气对一些特定的农作物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更有利他们的生长,让农M的产量更高。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闭眼秋,大包伏”其实就是指三伏与立秋之间的关系,而今年的立秋刚好是在晚上8点之后,同时与未伏之间的距离又长达八天,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闭眼秋,大包伏”的情况,其实老人就是想告诉我们这段时间会非常炎热,毕竟秋老虎发威大家也是体验过的,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暑、防晒、防干旱的准备。

对节气的一个延伸科普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比较多,所以对季节变化这一块也就形成了一个24节气,这每一个节气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比如说:立春,他是想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年之间最开始的的时候,所以他代表的意义也就更重要的,这个就是节气的最关健的作用,再回到立夏来看,很多地区都对立夏有自己的见解,不仅需要煮立夏粥,在这一天还要多准备好几个菜,这就是我们对节气的一个重要的态度,因为这背后会预示着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东西,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判断。

所以说节气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同时很多事情也会根据这个节气来判断到底是否可行。在这也建议大家没事可以多学一下我们以前的历史文化。

最后: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之所以会说今年是“闭眼秋,大包伏”就是想提前告诉大家,今年的天气会非常的炎热,在“秋老虎”期间一定要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千万不要因此而造成了身体的损伤。

今年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是“闭眼秋,大包伏”,有啥预兆?

老人说今年立秋是“闭眼秋,大包伏”,什么意思呢?

这个说法主要来源于民间,是一种俗语说法,是古人和自然相处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能完全对应来看,简单了解一下就行。

一、什么是“闭眼秋”?老人说得“闭眼秋”,是指“立秋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在中午12点到午夜24点这段时间交节,称为“闭眼秋”。相反,“睁眼秋”是指立秋节气交节时间是凌晨0点到中午12点之前。

所谓的“睁眼秋”和“闭眼秋”是指民间说得“秋老虎”的强度。“老虎眼睛眯成一条缝说明天气十分炎热,就是“闭眼秋”;“老虎”眼睛睁着很大,说明天气不是那么热,就是“睁眼秋”。

今年立秋节气交节的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具体时间是20点28分57秒,是在晚上交节了,是“闭眼秋”。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按古人的经验,“闭眼秋”秋后还是非常炎热的。

二、什么叫“大包伏”?这里的“伏”,指的是末伏。老人说的“伏包秋”指的是末伏开始的第一天刚好和立秋是同一天; “秋包伏”指得是“立秋”以后才开始进入到末伏。

末伏距离立秋交节当天越近,炎热的时间和强度就越弱,称为“小包伏”;末伏距离立秋交节当天越远,炎热的时间也就越长,称为“大包伏”。

要弄明白今年是不是“闭眼秋,大包伏”,就要明白什么时候入初伏和入末伏。

按古人留下的“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的方法很容易就能数出今年什么时候入初伏和入末伏。

之前的文章咱们数过,就不再数了,总之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立秋交节时间是8月7日,末伏头一天是8月15日,显然今年是“秋包伏”,也就是老人说“大包伏”。

热的天数多虽然体感上感觉很热,但是对作物生长是有好处的,有利于籽粒饱满和成熟,更容易获得高产。

最后补充一下什么是庚日,什么是天干地支?干支纪年法中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有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天干”称为“十日”,10天一循环,用来纪日。庚就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位,把带有“庚子”的日子称为“庚日”,相邻的两个庚日相差10天。用一位“天干”搭配一位“地支”的方法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把天干和地支全部对应循环起来,正好是60年。天干比较容易了解,我们下面主要说一下十二地支。

对于十二地支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月。古代的认知没有我们现在这么高,也没有先进的设备可以辅助。所以,在过去“观象授时”的年代,我们的先人会根据天刚黑的时候,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一年四季。

例如,古书中有“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说法。按古人的观察,斗柄转一圈就是一年。

古人还把斗柄转得一圈分成了12等分,并且,把每个等分点到达的时间用二十四节气来的交节时间来表示。例如,今年立秋节气交节的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具体时间是20点28分57秒。此时,太阳黄经到达135度。

另外,古人还把斗柄转一圈的十二等分的交节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例如,“斗柄回寅”这句古话,是说七星斗柄转到了“寅”的位置,寅是正月,也就是到了立春,阳历新年开始了。

古人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又设立了十二消息卦,每两个节气为一卦,为一个月。例如,立秋和处暑对应的十二消息卦是“否卦”,就是农历七月份,是申月。我们说的“否极泰来”就是出至这个月份。完整的十二个月是:正月寅月(泰)、二月卯月(大壮)、三月辰月(夬)、四月巳月(乾)、五月午月(姤)、六月未月(遁)、七月申月 (否)、八月酉月(观)、九月戌月(剥)、十月亥月(坤)、十一月子月(复)、十二月丑月(临)。

对于十二地支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是以12年为一个周期的12个年份的名字。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岁星纪年”法,什么是岁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木星。木星绕太阳一圈大约是12年,按现在的科学计算是11.86年。从这点来看,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测算出是大约是12年,还是非常有智慧的。

因此,古人就以木星周期的12年来纪年,把木星的周天分成十二等分,叫做“十二星次”。也就是说,木星一年走一个“次”,看木星的位置就能知道这年是木星12年中的第几年了。

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人们又用“太岁”来纪年了,这个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说哪个生肖“犯太岁”,说的就是这个纪年法。

不管用哪种方式来纪年都离不开十二地支,都是和十二地支来对应的。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看屈原写的《离骚》有这样一句话:“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那么您能从这句话中看出屈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了解,谢谢您!感谢阅读。

今年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是“闭眼秋,大包伏”,有啥预兆?

这句俗语代表今年立秋后还是很热,秋老虎会发威较长时间。空调西瓜老冰棍,一个都不能少。

一、什么是“闭眼秋”?“闭眼秋,大包伏”,这是一句民间俗语,代表了劳动人民对季节气候变化的规律总结。

所谓的“闭眼秋”,指的是下午立秋,也就是在中午12点到午夜24点这段时间立秋,被称为闭眼秋。

与之对应的,就是“睁眼秋”。即从凌晨0点到中午12点,秋天的开始被称为“睁眼秋”。

至于睁眼和闭眼又指的是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老虎。民间俗语说“秋老虎”,也是这么来的,并由此推断出立秋后的气候情况。

如果秋季天气凉爽宜人,气温较低,老虎的眼睛会睁大,“眼若铜铃”。这是“睁眼秋”。

如果是炎热的天气或高温下,老虎的眼睛就会缩成一条缝,甚至眼颊会被苍蝇等昆虫蜇伤。这就是“闭眼秋”。

事实上,每年立秋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而今年立秋时间点是在阳历2022年8月7日20:28:57,这段时间处于一天的下半段,故属于“闭眼秋”。

二、什么叫“大包伏”?这里的“伏”,指的是末伏,“秋”指的是立秋节气。

根据24节气推算,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这样就存在两种情况,一个是末伏在立秋节气之后,一个是立秋当天正好进入末伏。

前者就是“秋包伏”,立秋还是中伏天,所以立秋包着末伏。

后者则是“伏包秋”,因为末伏包着立秋。

一般而言,立秋日与末伏日,隔得越近,天气就越凉;隔得越远,天气越热。所以民间俗话常说“秋包伏,热得哭;伏包秋,凉悠悠”。

另外,虽然“秋包伏”都代表着秋后天气炎热,但是炎热的程度和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秋包伏”也分为大小。

事实上,立秋后第二天为庚日,和立秋后第九天为庚日,都叫“秋包伏”,但这两种是有区别的。

如果末伏距离立秋越近,炎热的时间和强度就越弱,就为“小包伏”。而如果末伏距离立秋的时间越远,炎热的时间也就越长,就为“大包伏”。

总结:综上所述,民间所说“闭眼秋,大包伏”,其实指的就是今年立秋时间点在午后;立秋后,末伏时间距离立秋达到了8天,炎热时间非常之长,秋老虎发威很厉害。所以,大家要做好防暑防晒防干旱的准备。

(。•́︿•̀。)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