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很荣幸能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在全世界被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中国防疫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这几天关于我国发射火箭运送卫星连续两次失败的消息,引起了我们大家的高度关注,不禁让我们开始猜想,中国航天出现了什么问题?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那是因为中国对这两次的发射情况都是以公开的态度对待。这样可见我们民众对科学探索认知更加理性以及更加包容,体现了整个国家的自信和勇敢,同时也扎实的坚定了航天步伐。

第一次发射失败。

  • 3月16日晚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 当天晚上21时34分,首次亮相执行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在火箭一、二级分离后的数数秒钟,隐约见到有异常火光冒出。到了晚上23时12分,新华社发布消息宣告此次失败,正在进行故障调查分析。
  •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是基于长征七号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沿用长江七号的助推器、一级与二级。但其第三级继承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三子级,从而达到7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 根据这样的运力水平,该火箭将成为未来中国运载卫星火箭领域的绝对主力,预计未来中国航天发射超过80%的任务都将有它来完成。

第二次发射失败。

  • 4月9日19时46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射负责将印尼国家的商业通信卫星送到预定轨道,火箭一、二级飞行状态正常,但是三级火箭工作发生异常,火箭三级及卫星残骸随后坠毁。官方宣布卫星发射已经失利,正在展开故障排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 此次使用的是我们相当成熟的长征三号乙,于1996年2月15日首次飞行发射卫星失败,历时一年半后,在1997年8月则成功发射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在服役的20多年的历史中,除了首飞失败,就是这一次的发射失利了。从表面来看,火箭的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工作异常,故障发生在三级。

两次发射失利对我们的影响?

  • 第一次长征七号甲的发射失利是首次飞行,本来风险就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我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应该没有太多的飞行计划,造成的损失也是预估的,并未对我国今年的航天计划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能让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以及技术上的突破点。

  • 第二次发射失利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次发射使用的是我们成熟的火箭,这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它今年必定有详细的飞行计划,虽然有飞行失利预案,但是它的失利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会打乱今年的整个航天飞行计划。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失利。相信我们的科学家门能尽快找出失利原因,弥补不必要的损失。

总结

通过这两次的发射失利,也给我国航天的科技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激励我们更强的斗志与信心,也无法阻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也祝愿我们祖国的火箭技术可靠性再上一个台阶,把坏事变成好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在下方说一下。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我们简单点。

第一:国内新闻一般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我们习惯听到的消息都是我们的火箭发射成功,今天送这个卫星上天,明天又把哪个国家的卫星送上天,突然报道两次失利的消息,觉得不能接受,我们是航天大国强国,怎么能失利呢,谁告诉你们航天强国就不准失利呢?

第二:网上舆论哗然,议论纷纷,觉得我们国家航天事业要塌下来一样,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如此担心,发射火箭如此高端精密的一项技术,出现两次失利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射失利的例子也不少。

第三:连续两次失利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打击肯定不小,特别是长征三号乙两次商业发射都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到我们航天的国际声誉,可能会造成我们在国际航天市场的不利局面,削弱国际航天中的话语权。特别是某些国家的恶意夸大污蔑。

第四:发射失利,肯定是我们航天哪里出了问题,我们航天专家应当仔细分析每次发射失利原因,不断地完善型号,让同类错误不再出现,这也符合我们航天人的航天精神。

第五:我国是航天大国强国,出现问题不必妄自菲薄,应当重拾信心,再接再厉,再造航天事业的新辉煌。

最后,我要说我们的航天事业没怎么,他好得很!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2020年貌似一切开局都不那么顺利,当大家满怀希望迎接2020年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新冠,让全国中国都按下了暂停键。而作为世界领先的中国航天,短短一月之内接连两次发射失败。中国航天是否也需要按下暂停键?

一、第一次失败尚可理解,第二次失败事关重大

第一次失败,是2020年3月16日,长征七号甲(改)在文昌发射中心首次发射。这枚火箭是基于长征7号改进的新型中型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火箭的运载能力将达到7吨,将用于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

如果成功,这将填补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吨~7吨运载红箭的空白。这是中国航天锐意创新,勇于突破的一次发射。其难度可想而知,本次发射失败实属情理之中。

第二次失败,是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而这款红箭历经24年一共已经执行67次发射,失败仅4次,已经算是非常成熟的运载火箭。而本次发射失败,说明该款火箭要么是技术上还存有一直没发现的技术漏洞,要么就是发射过程中的工作疏忽。

二、中国航天是否开始走下坡路?

对于第二次失败,中国航天的确是要总结根本原因。如果还是存在技术漏洞,尚可弥补,找出问题根本原因,更换相关元器件,就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并非是火箭元器件问题,而是由于思想上的放松。科技容不得半点马虎,何况是发射几百吨的火箭。思想上的松懈和骄傲自满,最容易走下坡路。

三、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疫情来了,我们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最终又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是伟大的。同样,对于航天事业,虽然两次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正视问题,不掩盖真想。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国航天一定可以永远走在世界的前沿。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月接连出现两次航天发射失败,这在航天的历史上确实是绝无仅有的严重失误。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次失误中总结一下航天发射失利的原因、对航天的影响以及未来航天的方向。

一、在一个月内接连两次失误

虽说我们在新闻上看到基本上都是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案例,但历史上失败的时间绝不在少数。况且航天发射本来就是个异常精细的工作,容不得半点失误。但这次在短短一个月中接连失误,这种情况确实还是第一次见到。

在第一次发射失利时,其实我并不怎么担心;毕竟第一次发射的长征七号该是最新型的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肯定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出现失误也并不是不能接受。但在4月9号发射长征三号乙算是比较成熟的型号,况且是在一个月内再次出现问题,这确实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二、两次发射失败对航天的影响

当前世界上具有发射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最顶尖的技术基本上都掌握在俄国、美国和中手里。相较于其他国家,航天发射的价格相对亲民而且稳定,于是与世界多国建立了稳定的商业合作。但这次接连的失误同时出现在最新型号以及成熟型号中,在外界看来将是航天的整体能力出现了问题,这将会严重影响到航天的声誉,进而影响到航天未来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长三乙可谓是我国长征火箭系列的劳模,自1996年首飞以来,已经发射过67次。这款火箭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把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送上月球表面。就在今年的1月和3月,长三乙成功把两颗通信卫星分别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然而,昨天长三乙的发射宣告失败。不凑巧的是,这是长三乙第二次发射印尼帕拉帕通信卫星出现失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想知道其他问题答案请关注我的账号,感谢支持!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自1957年至2015年年底,全世界共研制出了 10多个系列的上百种火箭,进行了5507次卫星发 射,成功5046次,成功率为91.6%。

虽然3月16日晚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在接下来的4月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尼商业通信卫星也发生了异常,并没有获得成功,但这都是可控的正常现象,根本不必大惊小怪。

在世界范围内,2018年的共有过 114 次运载火箭发射,中国凭借37 次发射的强势表现,发射航天器数量达 105 个,发射次数继 2016 年与美国并列全球第一后,第一次独占全球榜首位置。这也是自 2001年以来,单个国家年度发射次数的最高纪录;美国发射次数为 34 次,位居全球次席,共发射航天器 191个;俄罗斯发射次数为 20 次,发射航天器 66 个;欧洲发射 8 次,发射航天器 16 个;印度发射 7 次,发射航天器 69 个;日本发射 6 次, 发射航天器 14 个。

运载火箭未能 把全部或部 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或外层空间 , 称之为发射失败。美国空间飞行的发射历史上有过大量运载火箭的发射失败经历 ,但这些失败都是以后运 载火箭成功发射的基础 。美国的先锋号运载火箭共发射11次 , 成功 3 次, 成功率为27%;利用先锋号运载火箭研制经验研制出的雷神—艾 尔运载火箭的第二级 , 结果雷神—艾布尔运载火箭共发射 7 次 , 成功 4 次 , 成功 率为 57%。 雷神-艾布尔运载火箭 的研制经验,又成为发展德尔它运载火箭的奠基石。德尔它运载火箭共发射14 次 , 成功13 次 , 成功率高达95%。

从运载火箭发射的历史来看, 首次发射的火箭故障率最高。近二十年来,国外运载火箭共发生故障 127起,发生故障的部位多集中在各级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级间分离机构、电气系统、有效载荷整流罩等系统上,占全部发射失败的 51%。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表现形式多为推力不足、提前关机,其主要原因为推进剂泄漏、推进 系统部件故障、有多余物以及燃烧不稳定等。固体发动机的故障多表现为烧穿燃烧室壁,其主要 原因是绝热层脱落、壳段间焊接缺陷等。

火箭发射事故种类繁多,造成故障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当然我们不是推卸责任,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力争下次发射取得成功。

火箭发射前,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许多故障都是可避免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面对不断增长的空间资源开发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商业发射市场竞争环境,各航天大国在不断改进现有火箭的同时,都在大力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新型运载火箭在前3次飞行中失败风险较大,如阿里安5G的前2次发射全部失败,阿里安5ECA、德尔它4H、天 顶3SL在前3次发射中也各有一次失败。一种新型火箭上需要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技术的不稳定也是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

火箭发射失败原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属于人为差错,第二类是存在有缺陷的零件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更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人员责任意识,杜绝一切因为人为因素、生产工艺和 生产管理方面失误引起的故障。

我们要重视失败,但也不必太过紧张。毕竟咱们国家的科技水平还是有目共睹的,只要科研人员提高责任心,找出故障原因,下一次一定能成功。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航空航天需要改变现在的模式了。

实际上不光航空航天,生物、化学、环境、材料,机械等等,这些基本上都属于大学里面的“劝退”专业。

什么意思呢?同样一个学生,如果学计算机,毕业以后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工资是传统行业的2到3倍,甚至更高。换句话来说,学校好一点的计算机应届硕士起薪可能传统工科的天花板。所以对于绝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学生来说,学计算机,进一个大一点的公司,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工资高。哪怕在一线城市买不了房,奋斗几年,也能攒下不少钱,能够保证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传统行业,一般来说工作环境一般,成长慢,待遇不好,所以现在基本上行行转计算机。然而,对于航空航天这样的行业,工作更加特殊。一般来说,这样的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一般至少是211,工作压力也大,毕竟航空航天要求严格,而且跳槽困难。

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工程师看不到希望。一届一届的学生,师兄师姐言传身教,许多有才能的人实际上在学校就流失掉了。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需要工作挣钱的。

有些人看到这里会说,航空航天是国之重器,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对于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生活有时候真的很艰难,特别是搞技术的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一般。以国内单位的风气来看,一般搞技术的人在单位内地位都比较低,一般属于被管理者,所以往往干活最多,也最委屈。

当然了,航空航天和传统行业比,待遇不算低。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许多航空航天研究院都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房价特别高,对于他们来说,靠自己的工资是没有办法买房,家里也解决不了,这种情况如何让年轻工程师静下心来工作呢?

搞技术的工程师,一般也没有想过暴富,但是辛辛苦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大家都希望能够有一个过得去的生活。

当然,有些航空航天的单位解决户口,有些人也是为了户口才去的。

这种情况下,能够长期干下去的,多半一线城市的土著,或者非技术人员。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并不需要别的什么。

实际上大多数单位都有这个问题,不过航空航天的特殊性在于这个行业是真的需要一批有技术的人。

所以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航空航天单位迁移到一些二线城市,以航空航天的待遇,能保证工程师在本地有不错的生活。

当然,大部分传统行业实际上已经不适合留在一线城市了。因为房价过高,工程师根本没办法在当地留下来,这种情况下要么跳槽到待遇高的公司,要么就回老家。

另外,适当的提高工程师的地位,减少管理者,增加技术岗。

sjtnlqsbhr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