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因素是技术还是情感,还是文学水平?

经典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因素是技术还是情感,还是文学水平?

一件优秀的经典书法作品,理想状态是技术、情感、文学都很好,但若非要将三者排序,我认为情感第一、技术第二、文学第三。

不论是艺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些情感。作品能够打动人心,一定是其包含的丰富感情,直接击中了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所以说,不论何种作品,情感都是第一位的。

而紧接其后的,则是专业方面的东西,就书法作品而言,是书法的技巧的运用,包括章法、笔法、字法、墨法等,这些都属书法的技术或技法。

再次,才是文字内容。书法作品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可以抄录别人的诗词、文赋,都可以成为经典。

以《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为例。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天下三大行书”,最重要的就在于它们各自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让读者在思想上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相反,技术上的一些瑕疵,比如涂抹、漏字等,则因其情感的激烈变化,反而可以理解并退居次要位置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经典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因素是技术还是情感,还是文学水平?

经典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技术和情感、文化修养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

书法的灵魂就是表现传统国学文化思想。文化修养高,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才美。

书法作品中,书者表达的个性、情感是个人风格的独特标志。

高超的技术是表现出情感和有书卷气的基础。没有精熟高超的技术作支撑,作品是空洞的。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不会书法语言的技术。要完成既符合书法审美思想,又能在作品中流露出很浓的书卷气、有强烈的情感的经典书法作品是很困难的。

所以,经典的书法作品,是技术、情感、文化修养的完美结合。三者的团结协作才产生的经典书法作品。

(上图为明代沈周行书《声光帖》,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经典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因素是技术还是情感,还是文学水平?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可以从三方面分析

一.写得好

书法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从理性上面分析就是书法的五法:包括笔法、字法、线法、章法、墨法。理性往往是一个书法家的平时的积累,它是功夫、技巧、学识、才华的体现。

感性就是带着情感去书写,与平时书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情绪的抒发。平时不敢这样去写,被法度限制,但等到情到深处,平时不敢这样写,现在写出来了。但凡优秀的作品,都必须带着浓烈的情感去书写,如果没有感情,那就属于无情,缺乏感染力。

我们可以从天下三大行书来分析一下感性,《兰亭序》是在酒后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书写的

《祭侄文稿》侄子死后,悲痛欲绝的情感下面写的。

《寒食帖》,那是苏轼被贬之后。从天上到地下,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感,让他油然而生一种悲哀之情才能写出来。

就是因为带有浓烈的情感才能体现出它的艺术性。我们甚至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他们的情感,《祭侄稿》纸张特别的脏乱,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心情去重写,写错了,涂改一下就过去了,当时心情悲愤。甚至是用的笔都没调锋。苏轼的寒食帖在书写的时候,字越写越大,越写越是悲愤。通过他们的字都可以看得出他的情感。一幅作品带上了浓烈的情感,就被赋予了灵魂。

二.习练、历练、修炼三个阶段的递进,最终名流千古

学习书法分三个阶段

习练:初学练字,通过不断的练习,把字写好。

历练:练心,把心沉下来,去感悟书法,跟古人对话。

修炼:练性,从生活中经历磨难,磨练心性,最终修成正果。

三.政治因素

1.纵观整的书法史,大部分的大书法家无不是当朝权臣,欧阳询,颜真卿,王羲之。这些人本身就有很大的果报才能达到那样的地位,加之那时的书法属于贵族文化,老百姓很难接触,他们也就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书法大家。

2.统治者的推崇,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花24年集成《圣教序》使之一字千金。推兰亭为至宝,奠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元朝书法第一人赵孟頫,投降的大宋皇族,在统治者的推崇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元朝这么长得历史,不是没有书法人才了,而是从宋人中挑选一个代表,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有利于安抚宋人。

《书语》中说:孟頫之书,熟能欠巧,末敢承二王精神,皆因时政,固世祖寵之。松雪已过书法三关,习练、历练、修练,故以皇族之果,引笼后世垂叶矣!

以下是我的书法作品,很高兴为你解答!

经典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因素是技术还是情感,还是文学水平?

一旦和书法沾上边,若要成为经典之作,必须要字写的特别出众,其它次之。你如不信那就去浏揽一下书法史,诗圣、诗仙为什么没留下一篇原诗作的书法作品呢?

桀骜如初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