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朱文正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至少在洪都之战前,朱文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而已,也就是沾了叔叔朱元璋的光。

朱元璋派他去守卫洪都,而他在最初,却把城防交给手下,自己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甚至流连于风月场所。

真是一个败类啊!洪都城的官兵已经做好放弃的打算了。

磨刀霍霍的陈友谅,在探知洪都城的守将,居然是这么个玩意儿时,不由得哈哈大笑,洪都,势在必得!

按说,洪都如此重要的地方,朱元璋怎么能放心的交给这样一个人呢?从之后的战绩来看,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看人毒辣。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信心满满的陈友谅,亲率大军60万,发兵洪都,此时的朱元璋,正在安丰。

安丰之战打的朱元璋很是郁闷,频频失利,但此刻撤退有不甘心,没有一点成绩,回去后脸上无光啊。

陈友谅的举动,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但并未第一时间回援,只是给洪都下了一道死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而洪都,此刻仅有守军四万余人。

在所有人都几乎放弃的时候,纨绔子弟朱文正站了出来,召开了战前会议,会议很简单,主要精神就是:“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

曾经不务正业的朱文正,此刻仿佛像换了一个人,坚定,无畏!

保卫洪都,可是怎么保?四万人,连与对方一比一都不够。

更要命的是,洪都城的城门很多,足足八个!城门多意味着繁华,但在面对不知道会从那个门打进来的敌人时,就意味着噩梦!

可这在朱文正看来,不是什么大事,将捉襟见肘的兵力和所有将领部署安排后,居然还富裕了两千兵力,编入了由朱文正带领的机动队。

“望诸位来日富贵相见!”战前会议最后,朱文正对所有将领如是说。

4月24日,洪都之战正式打响!

陈友谅的主要火力,集中在邓愈守卫的抚顺们,这里地形开阔,方便大型攻城机械使用,也更方便大军集结冲锋。

在陈友谅的想法里,最多两个冲锋,就会打开抚顺门,但没想到,抚顺们会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足足打了三天,还没有任何进展,即便是在军令的威胁下,抚顺们犹如磐石,牢不可破。

最终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抚顺们被打开一个口子,正待发起冲锋,邓愈却命士兵后撤。陈友谅见此良机,立刻发起冲锋。

黑黝黝的城门里,此刻却突然想起如同炸雷的声音,原来,邓愈之所以命令士兵后撤,是为了装备有火枪的方便射击。

一时间,城门前人仰马翻,抚顺们重新被邓愈控制,陈友谅再难进一步。

急于拿下洪都的陈友谅,在其他几个城门同样处处吃瘪,而朱文正,则在各个城门间来回支援,并且,还抽空对损坏的城墙进行了修缮工作。

前面士兵在砍人,后面在砌墙,此等景象,闻所未闻!

城破就是死,洪都城的所有人都被朱文正调动起来了,粮食、兵器,坏了修,缺了补,就这样,朱文正愣是暂时将洪都守住了。

期间,曾经派人前去求援,但是朱元璋却告诉来人:“再坚持一个月,我就到!”

为啥?大部分兵力,被徐达带去攻打庐州了,朱元璋一时半会也抽不出兵力来支援朱文正。

没办法,接着打吧。

在朱文正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时候,终于,援军到了。

此时,已经是七月份,距离开战,足足八十五天,凭借着优秀的指挥才能和严密的部署,朱文正向朱元璋交了一份满意的守城答卷。

在明初,有许多经典的战役,但洪都保卫战,是其中特殊的一个,凭借悬殊的额兵力,朱文正将洪都部署成铁桶一般,愣是没让陈友谅前进一步,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分析原因如下:

1、洪都城地势因素

在洪都保卫战前,朱元璋曾亲临此地,进行安抚工作,同时将原本临江的城墙往后挪了数里。

因此,在陈友谅前来攻打洪都时,本来占据优势的大船就派不上用场,士兵不得不下船来到地上进行攻城,这就免除了陈友谅居高临下的优势。

2、朱文正的指挥才能

朱文正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的可圈可点,无论是调度部署,还是后勤供给,均安排周密。

八个城门,安排不同的人守卫,如最受冲击的抚顺门,由邓愈把关,依靠的就是邓愈的能力,在人员部署上,做到了人尽其用。

3、火器的装备

明初,火器装备还不是很多,但在洪都的守卫部队中,就进行了部分配置,其中,邓愈所部最多。

冷兵器时代,火铳是一种足够震慑人心、同时也极具杀伤力的武器,这也是为何抚顺们能够抗住陈友谅大军冲击的原因之一。

4、上下一心

除了先前朱元璋所作的安抚工作外,朱文正在军事会议以及日常,对将领以及士兵同样也在做这样的工作。

众所周知,原本洪都城是陈友谅的首府,但其残暴无道,很多人对他怨言颇多,而朱元璋则在但是属于民心所向,再加上朱文正对将领们的提点,众人的目标达成了一致。

同理,如果洪都城被攻破,那么结果必定是会遭到陈友谅的疯狂报复,这是洪都的百姓和士兵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守卫洪都,成了每个人的责任。

5、顽强的意志

面临六十万大军,朱文正并没有害怕,而是有条不紊的进行安排部署,这种情绪,同样也会传染到每一个将领。

在战斗过程中,朱文正身先士卒,亲自披挂上阵,同样也会鼓舞士兵,主帅都这样了,小兵没道理不奋勇杀敌。

结语:洪都保卫战,是元末明初的一场经典战役,此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将洪都牢牢守卫到朱元璋到来,同时,洪都之战对陈友谅造成了极大地消耗,逼迫其不得不在鄱阳湖与朱元璋进行决战,最终一败涂地,可以说,洪都之战,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朱元璋霸业。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朱文正坚守洪都的事迹告诉我们:千万别惹熊孩子。

1363年,朱元璋派侄子朱文正镇守洪都。

在此之前,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纨绔子弟”,不明白镇守洪都这么重要的任务,为什么要让朱文正担任。

朱文正进入洪都之后的所作所为,也让所有人露出理应如此的表情。

他每天都留恋于烟花柳巷,醉的不省人事。洪都的工作人员看了直摇头,真是个大爷,看来是指望不上他了。

可西边的陈友谅决定结束他的好日子:拿下洪都,北上应天,一统江山。

如果以个人行为来评定将军的话,那朱文正一定是不合格的。他不是那么爱兵如子,不是那么与民同乐,不是那么勤劳朴素。

但是,优秀的将军在于优秀的大脑和军事素质。

面对陈友谅汹涌而来的60万大军,朱文正将仅有的几万人马全部动员起来,进行殊死防卫。

邓愈负责抚州门;赵德胜负责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薛显负责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直到最后朱文正还剩下2000人马,在城里作为游击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各处。

在最后的军事动员会上,朱文正含着眼泪对将士们说:“望来日,以富贵相见。”

1363年4月24日,洪都战役正式开始。

陈友谅的目标是邓愈镇守的抚州门。因为这里地形开阔,方便大军集结攻击,投石车等攻城器械用起来也方便。

可陈友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攻城战整整进行了三天,都没有任何进展。他愤怒了,命令部队:“拿不下抚州门,全部处死。”

冲锋是死、后退也是死,不如拼了。

在付出巨大代价后,陈友谅大军终于在抚州门的下,打开了一个口子。这时候,怪异的一幕出现了:邓愈的军队快速后撤,然后枪声大作。

放你进来,就是为了瓮中捉鳖。

在700年前,邓愈的军队就配备了简易的枪支。

陈友谅也不是白给的,这是最好的一次机会。朱文正也在这里督战,双方展开殊死肉搏,从天亮到天黑,杀得尸山血海。

朱文正毕竟占有城池优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陈友谅见占不到便宜,就去攻打薛显的新城门。可没想到,陈友谅刚刚到新城门时,大门竟然开了。

薛显趁陈友谅立足未闻,带着骑兵冲出来,左右冲突大杀一气。

陈友谅愤怒的攻城,可是洪都的防守太严密了。朱文正不仅率领部队四处支援,还全力调配洪都城的所有资源——布匹、粮食、木料,保证了洪都守卫战的后勤工作。

打仗,打得就是后勤。

洪都战役进行了一个月,朱文正觉得自己已经撑到极限了。

他派张子明去应天,向朱元璋求援。可朱元璋的军队大部分被徐达带走打庐州了,也抽不出兵力去支援洪都。

朱元璋告诉张子明:“再坚持一个月,我就到。”

把张子明打发回去以后,他意识到跟陈友谅决战的时候到了。虽然说再坚持一个月,但朱元璋还是尽快从庐州抽出兵力,日夜兼程的往洪都赶。

1363年7月,朱元璋带着文臣武将和20万大军,赶往洪都。

他先占领经江口和南湖口,然后封锁了武阳渡口,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这样一来,陈友谅只能到鄱阳湖中与自己决战。

这也叫“围魏救赵”战术。

朱元璋把陈友谅吸引到鄱阳湖决战,洪都的包围圈自然解除。

这场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陈友谅输掉了全部的资本,而朱元璋赢得了华中地区的统治权。

几年后更进一步,灭了张士诚、北伐蒙古,统一全中国,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报信的张子明在回去的路上被陈友谅抓住。为了能够把朱元璋的消息传达回去,他先是假装同意陈友谅的劝降。

值到陈友谅让他到洪都城下劝降时,他才大喊:“主公援兵马上就到,你们一定要坚持啊。”

陈友谅恼羞成怒,一刀把他砍死。

张子明不怕死的传递消息,让城里的将士更加坚定了守城的信念。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洪都之战”是战争史上的一场奇迹,《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而当时朱文正只有区区两万士兵却硬生生的靠着这两万士兵扛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围攻,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三十倍的兵力啊,比《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围剿兵力还要多出两倍!最重要的是朱文正扛的时间还不短,不是一个星期,也不是一个月,是八十五天,没看错就是八十五天,差不多三个月。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率领着六十万大军举倾国之力东移攻打位于应天府下游的洪都府,欲以洪都府为拉锯点,与朱元璋展开拉锯。

负责镇守洪都府的这个人叫做朱文正,与朱元璋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是朱元璋亲二哥的唯一儿子。按道理来说,朱文正是农民出身,坏习惯应该不会有多少,但事实是朱文正把能沾的都沾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别的将领驻守城池都战战兢兢,就算玩,也是处理完军务再去玩。而朱文正他每天不是在妓院,就是在去妓院的路上,把军务全部交由手下处理,最令人称奇的是他还亲自谱了一段曲,让妓院的妓女排练。

洪都府只有两万士兵,而陈有谅有六十万士兵,兵力悬殊巨大。在陈有谅看来,除了兵力悬殊巨大之外,统帅悬殊一样巨大。朱文正只不过是靠着朱元璋上位的一个花花公子而已,而他是从渔夫一步一步踏上现在这个位置的,洪都府必定拿下!这是陈有谅攻打洪都府之前的想法,在攻打洪都府之后,他的这种想法彻底被粉碎。

陈有谅举倾国之力攻打洪都府的消息在洪都府内传开,洪都府内的将领各个坐立难安,因为他们都认为洪都府的最高统帅朱文正就是一个只会逛妓院的纨绔子弟。别说就这样的纨绔子弟了,就算是换一个像样点的统帅过来都扛不住陈有谅进攻,两万士兵守六十万大军,这跟鸡蛋防石头有什么区别?估计有的将领在当时都把老婆孩子送走了。

就在洪都府内各位将领忐忑不安之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他们印象中的纨绔子弟,突然间变成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军,言谈举止让他们感到希望。

洪都府有九个门,分别是抚州门、土步门、宫步门、章江门、桥步门、新城门、琉璃门、澹台门,由于洪都府临近大河,还有水门。

朱文正进行分配任务,临近水路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距离水路最远的琉璃、澹台两门由牛海龙、赵国旺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由赵德胜一人主管防守;章江、新城两门由薛显一人主管防守。

其中邓愈的防守任务最为沉重,虽然他防守的城门只有一个,那就是抚州门,但是偏偏抚州门邻近水路,而且地势开阔,最方便陈有谅进攻。

守将安排完成,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了,那就是士兵分配的问题。要知道洪都府有九个门,而士兵却仅仅只有两万,这两万个士兵平均分配到九个门,也就只有两千多一点点,这要是换成别人估计都要被难死了,但是朱文正用现实行动证明军事天才就是军事天才。

朱文正将这两万士兵分配下去后,还剩下两千多士兵由他自己统领。他统领的这两千多士兵并不是闲着没事干,而是到处支援。

四月二十三日,陈有谅的大军通过水路到达了洪都府。洪都府内的众多将领目瞪口呆,河面上的船望不到边,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洪都府并不像是被人包围,而是像被蚂蚁包围,每一位将领的心都悬了起来,说是怕但也不怕,说不怕但也怕。

二十四日,陈有谅发动了进攻。这第一次的进攻并不是试探性的,而是非常认真的一次进攻,因为陈有谅打定主意洪都府唾手可得。

陈有谅进攻的城门是郑愈防守的抚州门,士兵源源不断地涌向抚州门发动进攻,但是进攻迟迟不见效果,因为早在陈有谅大军到达之前,各门的防守将领就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大木头、大石块,陈有谅的士兵一靠近城墙,大木头、大石块就随即扔下,砸死的人不计其数,一具一具的尸体堆成了山。

到了二十七日这天,陈有谅忍无可忍了,下死命令:退后者斩!

陈有谅下了死命令,士兵们没有办法只能向前冲,但是由于墙上的防守武器太过勇猛,所以干脆赌一把,选择最愚蠢的办法——用刀砍城墙。这一砍果真有效,砍出了一个三十多米的大洞。

最胆战心惊的一刻出现了,朱文正一方、陈有谅一方,都将目光聚集在了抚州门的这个大洞上。朱文正率领着他那两千多人赶到抚州门帮忙,琉璃、章台两门的牛海龙、赵国旺也率领士兵赶到抚州门帮忙。

按道理来说,到了这种时候城应该破了才对,可是城硬生生的就是破不了。面对拼命往城里扑的陈有谅士兵,城内的士兵用火枪对准大洞口不断的发射。当时的火枪虽然已经普及,但是陈有谅的士兵还是被这种势头给吓到,攻击停顿了一会儿。

就是这一会儿,邓愈下令叫手下立刻找来木栏,将大洞口给拦住,虽然不能起到城墙一样的作用,但是却能够起到阻碍陈有谅士兵进城的作用。

木栏的作用显然没有城墙的作用那么大,面对源源不断的陈有谅士兵,城内的士兵渐渐的感到了不支,朱文正也看在了眼里,即刻下令一部分的士兵到城外去抵御住陈有谅士兵的进攻,一部分的士兵拿起水泥刀修城墙。就这样,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前面的人拿着刀砍人,后面的人拿着水泥刀修城墙。

这场仗一直打到第二天的早上才停止,跑来帮忙的牛海龙,赵国旺全部都战死。之所以停止是因为城墙修好了,陈有谅感到攻打无望,下令撤退。

对于这场战役,陈有谅心有余辜,他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城墙都已经出现了这么大的口子,他竟然还是没能攻破。陈有谅虽然没有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质疑,但是却已经感到了朱文正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为了方便撤退,陈有谅攻占下了下游的吉安,同时不断对洪都府发动小规模进攻。很显然,这些小规模进攻不可能有效。

五月八日,陈有谅再一次对洪都府进行大规模进攻,攻击的对象是薛显防守的新城门。这次进攻初期又让陈有谅感到希望,因为新城门的大木头、大石块并没有像之前其他城门的那么猛烈。

就在陈有谅一方的士兵小心翼翼的靠近城门时,突然间城门打开了,所有的士兵大吃了一惊,在这种情况之下,城内的守将薛显竟然敢将城门打开。薛显率领着骑兵出来砍杀了一会,便撤退回去关上了城门。陈有谅一方的士兵并没有再继续进攻,而是在陈有谅的命令下撤退。

陈有谅看着洪都府这座城池,气的血都要吐了出来,城里不是只有两万士兵吗?这两万士兵到底是什么士兵?这恐怕是从天上来的吧!这么难打。

一次一次的进攻,一次一次的败退,想尽办法攻打,可换来的结果是不断的败退。

战争进行到六月份,陈有谅还是没有办法进入城内,而城内的高级将领死了有四个,前两个就是上面提到的牛海龙、赵国旺,后两个是李继先(洪都总管)、赵德胜。

有的人估计纳闷了,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从四月份进行到六月份,一直进行了两个多月,朱元璋去哪了?怎么还不过来支援?其实不是朱元璋不想过来支援,而是朱文正根本没有跟朱元璋求援。朱文正之前虽然在别人的眼里看来是纨绔子弟,但是在他的眼里看来他自己就是一位军事天才,他的叔叔朱元璋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想依靠一座小小的洪都府,尽可能的消耗陈有谅的兵力,为之后的大决战做准备。

但是当时间推移到了六月份,朱文正派出去了一位叫做张子明的人到应天府去找朱元璋,向朱元璋求援。不是朱文正想找朱元璋求援,而是再不找他就要完蛋了,城内的将士已经接近了极限,包括他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朱文正没有睡过一天的安稳觉,一听到兵器声就得跳起来到处跑,睡觉的时候盔甲都不敢脱,在战场上都不止一次负过伤。

张子明为了稳妥一点,天黑的时候赶路,天亮的时候睡觉,一直这样走了半个月才走到应天府,含含糊糊的向朱元璋诉说了洪都府的情况。之所以说含含糊糊,是因为张子明并没有跟朱元璋说,朱文正快撑不下去了,而是跟朱元璋说,陈有谅他快完蛋了,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决战,肯定能打败他!

朱元璋并不相信张子明的一面之词,而是派了一大堆的人去调查取证,调查取证的结果正好印证了张子明的话,陈有谅在洪都府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正是决战的好时机。

朱元璋叫张子明赶紧回去跟朱文正报告,他一个月之后就到。

张子明从洪都府到应天已经用了半个月,生怕朱文正撑不到他从应天到洪都府,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最终出现了意外。

就在接近洪都府时,张子明被陈有谅的士兵抓获,陈有谅希望他能够向城内的士兵喊话,不会有援兵了,赶紧投降。张子明答应陈友谅。就在陈友谅拉着张子明到城下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张子明大声的喊道:“大家一定要坚守下去,援军很快就要到了!”

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陈有谅当即将张子明处死。

自此之后,陈有谅再也没有对洪都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不是他看着大量的士兵死亡良心发现,而是因为他知道一场决定他生死的战役即将来临。朱元璋已经率领全部的兵力,全部的人才正往他这个地方行驶而来。

七月十九日陈有谅撤退,前往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

“洪都之战”正式结束。

“洪都之战”朱文正能够用两万士兵抵御六十万大军的攻打,主要在于以下四点:

第一点、陈有谅虽然拥有六十万大军,但是这六十万大军不可能一股脑的全部扑上去,一个城门前方的地就那么大,不可能装得下六十万人,只能够死了一波再上一波。

第二点、负责洪都府城门防守工作的邓愈、牛海龙、赵国旺、赵德胜、薛显每一个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在朱元璋发家之时就已经活跃在起义的前线。

第三点、陈有谅无情无义,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他之前的领导倪文俊、徐寿辉都是死在了他的手上。他的好兄弟赵普胜也死在了他的手上。面对靠着杀害领导,杀害兄弟,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人,没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

第四点、朱文正是个实打实的军事天才。

结语

朱文正虽然是一个军事天才,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窄,这个缺点导致了他后来悲惨的一生。朱文正用两万士兵镇守洪都府抵御住陈有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朱元璋问他想要什么官,只要不是太离谱都能接受。可是他却假惺惺的跟朱元璋推迟,以为朱元璋会直接任命他当高官,没想到朱元璋将他的推辞当成了真,依旧让他待在洪都。

朱文正的心理开始不平衡,我的那些手下都在发达地区,而我身为“洪都之战”当中功劳最大的人竟然还待在洪都,太不公平了(自己作)。

朱文正心理不平衡,又没处彻底发泄,日积月累就成了走极端的引线。朱文正为了报复朱元璋竟然暗中联系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试图颠覆朱元璋。但是还没等他开始实施,他暗通张士诚的消息就传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当即亲自赶到洪都,用鞭子与朱文正进行了交流。原本朱元璋是想杀了他,但在马皇后的劝阻下,朱元璋只是将他囚禁了起来,这一囚禁就是直到死。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对于朱元璋来说,除了他后来的老婆和孩子,在他打天下时,侄子朱文正那就是他最亲的亲人了,那是他二哥留下来的唯一血脉。

在占据了滁州后,朱文正就来投奔叔叔朱元璋了,同时还有朱元璋的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他们都为朱元璋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朱文正坚守洪都(今江西南昌),为叔叔朱元璋最终打败陈友谅争取了时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率领60万军队来到洪都。

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这个地方对陈友谅太重要了,因为他的吴国首都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两地很近,而镇守洪都的将领叛变了,投降了朱元璋。将领在他眼皮底下投降,这让陈友谅无法忍受,所以他一定要拿下洪都。

再来看看朱元璋这个亲侄子水平如何。

因为都是古人,盖棺论定很好说,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名将。在这众多的将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颗。

按照军事天赋和功劳,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将领中的第五位,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前面的四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

与朱文正共同守卫洪都的还有一个人,邓愈。这也是个关键人物,如果要排名的话,他应该排在第六。因为他就是后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洪都战争首战就是邓愈打得,极为关键。

不过当时朱文正口碑很差。他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侍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操办,自己并不打理。整个就是一位花花公子、败家子。

讲真,陈友谅根本没把朱文正放在眼里,而且城内总共士兵也就2万多人,朱文正却让他吃尽苦头,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动了进攻,洪都战役开始。

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

作为力量悬殊的防御战,多门就是噩梦。而陈友谅优势就是人多,攻城的军队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这时候我们要简短总结朱文正能坚守将近90天的原因了,那就是朱文正确实是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有限兵力他能调配得井井有条。还有将领给力,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

朱文正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

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作为机动,用来随时支援各门,可见他确实有两把刷子。

面对敌强我弱 ,朱文正显示了强大的意志力。

因为战争很精彩,忍不住想描述细节。

陈友谅的军队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正是邓愈守护的抚州门,此门四面开阔,十分适合进攻。

可是守城的却是一位重要大将名叫邓愈。陈友谅第一次选择错误。

陈友谅虽然人多攻城可并没有优势,明军在上,大石头、大木头从上而下源源不断向城楼下的士兵砸去,陈友谅的士兵死伤惨重。

当汉军冲出一个大口子准备进入城里时,等待他们的是他们未见过的火铳, 这种火枪给陈友谅的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一时不敢进攻。

邓愈不愧为名将,他知道汉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没有呆板地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地用树木修建了临时城墙——木栏。

果然,不久后,汉军重来,与邓愈军争夺木栏,守军用弓箭和火枪还击,但由于敌军太多,渐渐不支。此时,闲着没事干的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龙、赵国旺带领士兵前来助战,朱文正正确分析了战场形势,带领主力亲自赶来增援,守军士气大振,与汉军死战。

朱文正考虑周全,一边作战,一边还抓紧修城墙。

陈友谅亲自督战抚州门,志在必得。朱文正也是亲临现场,这场战斗很惨烈,洪都总管李继先,跑来帮忙的牛海龙、赵国旺全部战死,而朱文正的施工队竟然修好了城墙,汉军见攻城无望,终于退去。

此战是开战以来最为艰苦的一战,双方以命相搏,最后的胜利属于朱文正,但他的损失也极为惨重,自己也负了伤。

此战的惨烈让陈友谅心有余悸,在之后的几天内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给了朱文正修整的机会,这也是陈友谅的失算。

城内的士兵在经历了残酷的战斗考验后,逐渐成长和适应了战争。这也是朱文正能够撑得久的原因。

五月初七,陈友谅决定攻打新城门。这次陈友谅又选择错误,碰上了一位猛人——薛显。

薛显,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算是个亡命之徒,一向以彪悍无理闻名,在洪都城内也是一霸,无人敢惹,陈友谅很快就吃亏了。

薛显选择主动攻击,打得是速度,还没等汉军准备好武器,他却打开城门率领骑兵横冲直闯,完全打乱汉军部署,没等汉军反映过来又进城了。

从五月打到六月,陈友谅一直在望城兴叹。

他决定攻击水路,结果还是无功而返。 无计可施之下,他又去攻击赵德胜守卫的土步门,守城大将赵德胜被汉军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城门。

朱文正意志确实刚强,八个门来回转,督促将领做好准备工作。一个多月总是穿着盔甲睡觉,一有危险,他要立刻起身,带领自己手下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到了六月,朱文正感觉快撑不住了,派人去向朱元璋求援。

而朱元璋还在庐州大战呢,亲侄子求援了,朱元璋不能不顾,他在确定了与陈友谅决战的方针后,从庐州调回了徐达的部队,并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锐力量,包括二十万士兵,和他手下的优秀将领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等人,连刘基这样的文人谋士也随军出征。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六日,朱元璋带着他的全部家当从应天出发,去找陈友谅了。

七月十六日,朱元璋大军到达湖口,为了达到与陈友谅决战的目的,他分兵两路,分别占领了经江口和南湖口,同时还封锁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却的武阳渡口,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

七月十九日,陈友谅在得知朱元璋来援并且封锁自己退路的情况后,主动从洪都撤退,前往鄱阳湖寻求与朱元璋决战。

从4月24日开始战斗到7月19日,陈友谅从洪都撤退,朱文正就是靠着意志,靠着不服输的勇气坚持了86天,确实让人钦佩。

余下的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决了。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决定的不仅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命运,也决定着天下人的命运。

七月二十一日,鄱阳湖战役正式开始。结局就是成王败寇,朱元璋登上了九五之尊,人生达到巅峰。

我是历史逸事,专注历史问答,欢迎转发点赞!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洪都之战,是一场技术含量极高的城池攻防战。

此战中,朱文正针对南昌独特的地形、敌我双方的特点、各将的特长,针对性的部署防御,又在战事中随机应变,展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

必争之地洪都(今南昌)

南接五岭,北带九江,咽扼荆淮,翼蔽吴越。——《读史方舆纪要》

无论对于以吴地金陵为中心的朱元璋,还是对于以荆地武昌为中心的陈友谅,“咽扼荆淮”、“翼蔽吴越”的洪都(元时称龙兴)自然都是必争之地。

元末时,洪都(龙兴)的归属曾出现多次反复。

陈友谅曾率军夺取该地;1361年,应天之战后,朱元璋趁胜收降该地。但1362年二月,陈友谅旧将又夺洪都叛乱,旋即又被徐达平定。

为了巩固南昌,朱元璋令大都督朱文正率赵德胜、薛显、邓愈率兵驻守此地。

需要指出的是:朱文正受命,绝不是一些小说中所说的“莫名其妙”。

当初,朱元璋为了统诸路武勇,建大都督府,就选定了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军事,早已是朱元璋集团的核心成员。

虽说这个大都督多少是沾了朱元璋的光,但在群雄并起,人心不一的战争年代,如果老朱让才能不能服众者担任要职,是会出人命的。

很快,朱文正就展现了惊人的执行力。

针对性备战:大将之风

朱文正到任后,大刀阔斧地修改了洪都(龙兴)城防。

他首先改建了城池。

旧南昌城,西南紧临章江。

当时,陈友谅水师船只高大,“与陆上城垣等高”,一旦开战,直接可以由船登城,轻松取城。

为此,朱文正将西城墙“去江三十步”。

如此,尽管城池范围减少了1/5,但巩固了防守。

随后,他又针对性修峻城防。

全城城墙高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

此外,他又将各面城壕加深加宽,并在新建的西城脚下开挖一条壕沟,与各面城壕相连。城壕全长三千多丈,扩十一丈,深一丈五尺。

同时,他又在各城门加筑瓮城。

加固的城墙、城壕,在后来的作战中救了洪都的命。

围城战开始:精准的择将

1363年四月,陈友谅趁朱元璋救援安丰,江南兵力空虚,发动大军(号称60万),来攻洪都。

陈友谅的大型战船数百只,有的大船“高数丈”,可载2、3000人,与城垣等高,试图由船登城,一举破城。

无奈,直到江边,才知巨舰不能接近城垣,只好登陆上岸,围城。

朱文正接下来的安排,展现出其用将之能。

1、以邓愈守抚州门。

抚州门,是当时城防上的薄弱环节。

当时,洪都城的东、西二面城墙,都使用了青砖和红砖,而北面城墙,则使用了重达十余斤的城墙砖,非常坚固。

而南城墙,则主要是普通的柴烧石砖。

因此,抚州门方向,是敌人最可能通过破坏城垣实施突破的薄弱环节。

守这样的地方,最需要的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缜密的工程组织能力。

邓愈,以简重缜密著称,同时还有两个特长:包工能力、擅守“烂城”。

早先在采石作战时,他就玩过一把火攻,烧死元军无数。

后来,守徽州时,徽州城池残破,他又以极高的心理素质,玩了一把空城计。

简重缜密,心理素质好,防守城防不甚稳固的抚州,非常对口!

2、以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

章江、新城二门,在城西,也就是原先临江,后撤回30步的这一侧。

这一侧,最大的威胁是火力压制+为所欲为。

城墙去江30步,敌船虽无法靠近,但仍然可以以远程武器压制城墙守军。

当然,对守城方来说,优势也是明显的:登陆地带狭窄,是典型的“狭路相逢勇者”的地形。

薛显,正是勇者。

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薛显,傅友德勇略三军!

让”勇略三军“的薛显,来应付“狭路相逢”,自然会胜!

3、以赵德胜守守宫步、士步、桥步三门。

洪都城的北面,是硬仗之地。

这面,地势平坦,利于大军集结。

宋代时,李纲见北面地势阔远,附近的涨沙很高,可以望见城内虚实,十分不利,遂将城墙南移三里许。

因此,此面敌人最有可能集结重兵,利用人数优势,采取车轮战,登城而上。

因此,需要能够激励士气,坚忍勇武者。

赵德胜,就是以硬碰硬著称的。

此前,在龙江设伏战中,朱元璋正是以此君正面先战,拖住陈友谅,再起伏兵破敌。

“先声夺人”,赵德胜可谓佼佼者。

4、朱文正自率2000人往来策应。

这个就不多说了,当主将的,干的就是这个活。

不过,朱文正事实上也最适合干这个。

此君脑子好使,歪主意多,往往能在危急时刻救场。

部署完毕,开打!

抚州门攻防战:城防破坏战

陈友谅占据过洪都,对洪都是了解的。

洪都之战,只是老陈扫平江南的前哨战,不宜消耗太多。通过破坏城垣攻进去,自然是最经济的选择。

因此,陈友谅先把重点放在抚州门。

抚州门外,多是山地坟墓,多竹。正可为竹盾。

四月十五,陈友谅令人以竹盾为掩护,猛攻抚州门。

虽然竹盾防不住火铳,但防御一般的矢石是效果很好的。

邓愈火铳数量有限且装填速度慢,虽能击杀敌军,但仍然无法阻止敌人破坏城垣。

一番操作,破坏城垣30余丈。

幸亏加厚了城墙,否则,城墙一坍塌,游戏就结束了!

邓愈马上令人以木栅树于破坏处,一面继续以火铳杀伤敌人。

此时,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由于城墙较厚,陈军如果只是简单地破坏城垣,造成不了坍塌效果,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陈军必须集中精力,对准破坏处做文章,继续深挖,造成坍塌。

所以,战斗方式变为:陈军集中兵力,试图突破邓愈的木栅,继续深度那30余丈的口子,而邓愈则必须一面以火铳阻击,掩护施工人员保护木栅,修复城墙。

由于战斗正面高度集中,邓愈军可以集中火力于狭窄正面,火铳射速慢的问题得以弥补,杀伤能力增强。

当然,即便如此,火铳和木栅仍不可能完全阻止敌军前进,需要吴军(朱元璋军)前去厮杀堵截。

战斗打到白热化阶段,双方将领都亲自上阵厮杀。

洪都总管李继先,元帅牛海龙、赵国旺等人,悉数战死。

死战之下,“通夕复完”。挺了过去。

此后,战事仍在继续,邓愈“昼夜不解者三月”,但抚州门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有惊无险。

新城门攻防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月初八,陈友谅又决心攻新城门。

陈军以舰船上的火力掩护,登岸而来。

城墙去江30步,完全在敌船远程火力打击范围内。

虽然弓箭这些远程火力无法摧毁城墙,但足以压制城楼守军。

如果让陈军在岸上站稳脚跟,吴军就办法不多了。

薛显展现猛将本色,率锐卒出城突战,猛攻立足未稳之敌。

薛显斩杀敌军平章刘进昭,擒其副枢赵祥,陈军被击退。

水门攻防战:巧战

六月中,陈友谅增修攻具,试图从水关闯入。

对当时水关在何处我未掌握(望知情人告之),因此,这节只完全按照史书介绍。

朱文正令壮士用长槊从栅内刺杀敌军,敌军勇士夺下长槊,继续进攻。

朱文正便令人又命人把铁戟、铁钩加热,再来刺敌。

敌人伸手来夺,被烫伤,无法夺取。

随后,陈友谅又用尽各种方伐,而朱文正随机应变,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应对,陈军终不能进。

宫步门、士步门攻防战:士气战

同时,陈军大举进攻城北。

如前所说,城北城防完善,但城外宽广,攻城部队便于集结大军。

城墙虽高而厚,但毕竟众寡不敌,放任敌军直接猛攻,则十分危险。

与当年合肥城中的张辽一样,赵德胜决心先出城逆击,挫敌士气。

赵德胜率领勇士背城逆战,射杀陈军大将,“敌大沮”。

次日,陈军再来,陈友谅亲自督战,“昼夜攻,城且坏”。

赵德胜率军拼死抵抗,且战且筑,城坏复完。

夜晚,赵德胜坐在城楼指挥作战时,被敌箭射中,重伤而死。

将领身先士卒,士兵自然用命,接连死战,挫败陈军。

死战中,逆转时刻临近了。

张子明:信心

洪都被围累月,朱文正派千户张子明回应天,告诉朱元璋:陈军虽众,但伤亡惨重、粮食缺乏,而且江河已经渐浅,不利于敌军战舰,援军去,一定能赢!

朱元璋吩咐:再坚持一个月!

张子明回南昌时,被陈友谅军抓获。

陈友谅劝降。张子明假装答应。

到城下后,张子明对城上大呼:大军马上就要来了!你们只要固守以待就好!

旋即···被杀。

张子明的信息,鼓舞了守城军的士气,守城军专心固守,等待朱元璋。

解围

七月初六,朱元璋率舟师20万来救。

十六日,抵达湖口。

朱元璋分兵控制了泾江口和南嘴口,控制了鄱阳湖进出长江的出口,进退有据。

在进退自如,获得主动后,大军进入鄱阳湖宽阔水域,决战!

七月十九日,围攻洪都85日,士气低落的陈友谅,得知朱元璋大军来到,只好撤围,转身与朱元璋决战。

可以说,正是朱文正的坚持,使朱元璋在决战前就获得了战略主动,也为后来朱元璋出奇,决战决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都保卫战,朱文正以数万(据说是四万)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力抗数十万陈军(号称60万),死守洪都85天,堪称又一个古代守城战的奇迹。

此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朱文正的军事才能。

无论是对城池的改造,对各种守城器械、工事的准备,都显示出其料敌于先的预见性。

而在指挥中,他或是创造性使用各种器械,或是亲自督战于紧要处,都展现出其应变之能。

而他对守城将领的部署,更是展现出其识人用将之能。

只可惜,朱文正与朱元璋后来出了点问题,遭到软禁,郁郁而终。

虽然史书说他因不满朱元璋封赏而想投靠张士诚,因此获罪,但是···我怎么觉得这个说法有点扯呢··

无论如何,洪都之战,成了这位天才的最后的表演。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