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

简而言之,曹操的能力不比朱元璋差,但他和朱元璋对此,少了那么点运气!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这句话是很多三国题材的作品中出现的,事实上,在三国时期,无论是袁绍,还是孙权,其本身和下属,几乎每一个都是一方豪杰,更不用说刘备刘皇叔麾下的五虎上将了。

除了属下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外,每个势力的主公,都是旷世英雄,这些人,在各自的属地里,政清治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尤其是刘备,以汉朝皇室血统加持,并且宅心仁厚,使蜀地的百姓真正民心所向。

除了这些,最重要的就是幕僚,刘备有诸葛亮,孙权有鲁肃,这些运筹帷幄的谋士,对天下大事了然于胸,帮助自己的主公逐步稳固政权,争取民心!

说这些的意思就是,曹操面对的是一群强悍的对手,虽说曹操是一代枭雄,但是面对这些个对手时,还是只能做到打成平手,要说消灭他们,自己成为皇帝,还真是有些困难!不然,曹操早就一统天下当皇帝了!

而反观朱元璋,所面对的是元朝末期残暴的元政府,元政府不仅尽失民心,更重要的是,元朝是一个异族,本身中原百姓就对这个异族的统治心怀抵触,再加上元朝持续不断对汉人的压迫,更让这种不满达到了顶峰,朱元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适时的把百姓抵制元朝的这种情绪给点燃,从而推翻元朝,建立大明!

当然,在元朝末年,也有很多各方英雄揭竿而起,但为何最后是朱元璋摘取了这个胜利果实呢?

主要是如张士诚、陈友谅,乃至前期的徐寿辉等,实在是太不给力了!

先说张士诚,此人是盐贩子出身,在古代,贩卖私盐是杀头的罪过,张士诚正是由于被人告发,才不得不起义,机缘巧合下,夺取了江浙一带富饶的地盘。但此人却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站稳脚跟后,没想着匡扶天下,而是把跟随自己的兄弟们个个封侯拜相,每日里饮酒作乐,好不享受!对于这样的对手,朱元璋如果打不过,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其次是陈友谅,陈友谅可以算是朱元璋的一个强劲对手,无论是在用兵上还是在手段上,都很有一套,也给朱元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狂妄残暴,这从他将旧主子徐寿辉杀害,顶替他成为统治者就能看出来,在他看来,天下没有人是能够压制他的,这就使他的手下对他也是离心离德,最终潘阳湖大战后,陈友谅战死,这个枭雄的势力也烟消云散!

至于其他的,对于朱元璋所说,就更不是问题了,所以,在解决掉张士诚、陈友谅后,朱元璋逐步推进,将元帝国打成了北元,又将北元打成了部落,在所有对手都解决掉后,大明,就在朱元璋手中建立起来!

曹操和朱元璋,都是属于各自时代中难得的雄才伟略之人,但成为一个帝国的开创者,不仅仅需要个人实力强横,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如果朱元璋在三国时代,未必就有曹操做的好,所以,时势造英雄,实为至理名言!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

问题很简单,元未起义军群雄四起,到头来相互残杀,元军实力与几支强大的起义军相互损耗殒尽,朱元璋的地盘处于中间位置,他善于谋略,见识超群,他在关键时刻,总是与强手联合击败对手,实行“广积粮,缓称王"的军事理论,做到不骄不燥,在强劲对手面前演变一出"扮猪吃老虎"的把戏,据史料记载,他曾经利用北边的元军,左右挟击他北面的劲敌,消耗同为起义军的兄弟,以此壮大自己的实力,他与红巾军联合,又与張士诚联合,再与陈友谅联合击败徐寿辉,最后剩下他与陈友谅了,可想而知十足的投机份子,他是合作共荣的最大受益者,最后强大了自己的实力,很快地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梦。曹操侧不同,是贵族之争,争夺者都是文化界的精英,身边谋士云集,切不会象元未农民起义军那样容易被算计,必竞起义军的领导者,有勇无谋的居多,都是一些地主加农民武装,政治觉悟低,很容易上当受骗。曹操的处境麻烦多了,必须一个个征服,诸侯林立,各拥兵自重,都不是省油的灯,只能慢慢的来,结果到死都沒完成大业,只能望天長叹,生不逢时,下世再来!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

有这个差别,主要还是曹孟德没有朱元璋那么幸运。

曹孟德所处的汉末,英雄辈出,刘备、孙策、孙权都是旷世英雄,又有诸葛亮、张昭、关张赵、周渝等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将领,可以说这些人在大局观和战略战术上都是极端精明的,没有出现像袁绍那样的明显的领导人性格弱点和战略战术失误,也没有袁家兄弟的内讧。更为重要的是,刘备、孙权都是一代雄主,他们在政治上,把国际关系运用到了极致,在调整彼此间关系上,合纵连横,把永恒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除了刘备火烧连营那一次,基本上三国关系的调整都极为准确和及时。而且孙权、刘备在辖地内,都能妥善行政,争取民心,特别是刘备素以仁德之君著称,以皇族血统加身,对待老百姓的攻心政策炉火纯青,基本上刘备在收拾民心上是曹操的对手盘,曹唯才不求德,以无底线的阴谋权术治国,而刘备则把仁德放首位,以兄弟结义起家,治国上知人善用,大打感情牌。刘皇叔的眼泪一抛洒,任你是谋士还是武将,最后都是“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天下格局了然于胸,政治力强的对手才是真对手,所以才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抽冷子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从一无所有到占据荆益之地,又拿到易守难攻的四川作大后方,绝不是一般人,隆中对提前预测出之后数十年的天下形势,都是政治力的表现。

而曹操这头,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整合了汉家力量,但也面临内部的派系冲突与价值观上的冲突,被很多士的阶层看不上,加上曹操公然以权术治家,以权臣自居,贬低道德的力量,猜疑反复,这些都反而加大了外部政治对手盘刘皇叔的人才向心力。被挟的天子和心向大汉的士人事实上也视其为董卓第二,也有矛盾斗争。

且孙刘两家联合抗曹,且都有蜀道、长江这样的地利的防守优势,两家政治稳固,人心所向,军事上也不弱,孙权还有水战优势,这都是曹操不能顺利扫平两家的原因。

朱元璋就比曹操幸运多了,朱的对手要么是身为异族的残元,要么是政治上不那么给力的各地割据势力,比如陈友谅在政治上、民心上基本也不是对手,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时,战斗力重要,但政治头脑是否清醒更为重要,政治力强的归附的势力就多,接收胜利果实就快,发展就快,一旦军事优势明显,或者在政策上得人心,看得清形势的人基本就会主动来归附,搭上胜利的战车。所以朱元璋只要扫掉主要对手,后面就是加速度发展。而曹操只能慢慢来,赤壁一败,基本证明统一之战很难靠一两次决战搞定,最后只能是等着这一代英雄都熬死了,二代目们上台才迅速统一。二代时,曹魏汉室的斗争淡化了,曹家对北方人力的整合完成了,而孙刘的二代生于安乐,没有父辈那种血与火的革命经历,没有人才上五湖四海心怀天下的格局,不断向地土心态的地方割据政权蜕化,蜀汉不再是曹魏的对手盘,孙吴也没有进取天下的雄心,在国内国际都没有父辈那种雄心和谋略,最终才被曹魏各个击破。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

曹操机变无敌,略不世出,兵法、文学、政治、权谋、乃至琴棋书画、弓马武艺无一不通,乃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然而他辛苦奋斗了半生,为何也没能统一天下呢?

曹操取天下之所以难,当然不在其能力。我们说,曹操是孙吴兵法之杰出传人,他的军事整体水平可在中国历史排名前十,其军事理论水平则仅在孙子吴起之下。据《汉书·艺文志》,兵家有四种,即兵形势家、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曹操总体属于兵权谋家,且在兵权谋家中地位超然,完全的宗师级别,因为他不仅有继承,还有创新,最典型的就是他的“诡谲论”:即在战争中,主张用奇、用计,因敌制变,鬼神莫知,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也;并认为欲攻敌,必先谋,不打无准备之仗,要用奇正变化、虚实相间、灵活多样,变化无穷的各种奇谋异策,造成有利于己的态势,于是抓住战机,避实击虚,破竹压卵,一举制胜。

曹操取天下之难,亦不在其地势。虽然他起于兖豫,处内线作战地位,四面受敌,战略回旋余地较小,其统一难度史上罕见。但这种难度对于曹操、荀彧、郭嘉这种级别战略家团队来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曹操取天下之难,也不在于其出身名望。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一步步拼出来的,比如刘邦朱元璋。

其实,此难度之关键在于:东汉末年的刘氏王朝,只是乱到极点,却并非是腐朽或残暴到极点;恒灵二帝虽然差劲,但比起夏桀商纣秦二世来,终究还是好得多。故天下之乱,士人多怪罪宦官与董卓,而未将其过诿于刘氏,更加不会去怪罪仁慈宽厚、隐忍聪慧的汉献帝,所以即便刘氏再无威权统治天下,大家却也并无坚实理由取而代之。何况还有刘秀中兴大汉之故事,刘表、刘璋、刘备、刘虞、刘繇等刘氏宗室更是遍布天下,谁又敢断言汉室必不可复兴?

所以矛盾就来了。刘氏并无能力结束乱世,曹操等有能之人却又无甚凭据统一天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一个也没有,即便他一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抓住了一些“时势”,但一旦坐大逼迫到了汉室皇权,曹丞相又顿时沦为“曹贼”,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结果孙刘结盟抗曹,许都政无宁日,最后就连亲信荀彧都背弃了他,曹操时势尽失,内外交迫,哪里还能使出全力统一天下。

况且,曹操的身世也实在太差,祖父曹腾是士人最讨厌的太监头子,父亲是认贼作父、贪污腐化(曾花一亿钱求升官)的大奸臣,汉末群雄之中,论拼爹,曹操大概只能拼过吕布了,关键不是出身低,而是家族名声实在太差(袁绍袁术四世三公,刘备刘表是汉宗室,孙权世代吴地为官、为孙武之后)。

所以,上至袁绍、陶谦、刘表等东汉末年各大诸侯,中至曹魏内部的名门家族河内司马氏与颍川陈氏,下至边让、祢衡、孔融等地方名流、几乎都不曾真正认同过曹操政权。一个太监余孽,一个贪官之后,区区“赘阉遗丑”,凭什么和我们比,又凭什么“奉天子以令不臣”,更凭什么统一天下建立王朝,你就是个曹贼,曹贼嘛!

总之,名不正言不顺,“天时”不在曹操!四面和朝廷都有政敌,“人和”也不在曹操!刘备孙权割据一方各占山水之险,“地利”更不在曹操!!曹操只凭着个人能力、魅力和一点点运气在天下群雄中艰难崛起,真是一个极辛苦的天才,即便孙吴兵法机变无敌,文学武功略不世出,却折腾了个奸臣贼子大白脸;即便殚心竭虑筹画天下,却落下个日日饱受头风之痛,何苦来哉!

所以曹操有句很委屈的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没办法,统一北方这件艰难事儿,袁绍做不来,刘备做不来,孙权也做不来,历史只得选择曹操来做,辛苦也罢,风光也罢,贡献也罢,骂名也罢,你就受着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历史,则更是身不由己的。

其实,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胜利者多为篡逆之辈,不过一旦当上皇帝,便请来一大堆御用文人,在自己的脸上贴满金,把自己的对手抹极黑,搞的很发光很正义的圣人样子。轮到曹操却不同了,他一生奋斗没工夫搞这些,也没想去称帝,结果就成了这个样子。其实无论隋唐宋明,大家都一样屁股不干净,竟然也好意思耻笑前人,可笑。

如果曹操是汉贼,那么中国很多开国之君都是贼了,这个逻辑说不通。

所以鲁迅先生告诉我们:“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最后说一句,阻止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不是袁绍,也不是刘备孙权,正是汉献帝。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

朱元璋能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我觉得有以下一些原因吧。

第一,朱元璋的团队胜过曹操的团队。

朱元璋的团队有个标配,比肩萧何的李善长,比肩张良的刘伯温,比肩韩信的徐达。论人才,朱元璋手下远不止这些,谋士朱升,猛将常遇春等,大把的人才。朱元璋本人也是能征善战的统帅。

曹操手下也不缺人才,不缺谋士猛将,但是缺韩信这样的人才。曹操的江山只能靠自己亲自去打,还经常打败仗。刘邦有韩信帮他打江山,李渊除了李世民,还有个能打江山的李靖。朱元璋手下以徐达为首的将领,都有能力率军出征。

第二,朱元璋团队目标明确,内部更加团结。

朱元璋及他的手下,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翻元朝,建立自己的大业。

曹操最初是要扶持汉朝的,随着实力增长,野心逐渐膨胀,才有了代汉之势。当曹操有了野心后,手下以荀彧为首的忠于汉室之人,就与曹操离心离德。曹操打江山的过程中,还要经常要防备自己的后院起火。

第三,汉朝的根基比元朝要牢固得多。

东西汉加起来有四百多年,根基牢固。汉室衰弱,虽然是皇帝无能造成的,但也没有导致百姓民不聊生。真到战乱四起时,背锅的就是董卓等那些祸乱朝纲之人。天下还有很多仁人志士,以扶持汉室,匡扶社稷为己任,连曹操最初都是如此。即使到后来,忠于汉室的势力都不可小瞧,曹操代表着奸恶。

元朝建立不到百年,对待百姓,特别是汉人非常不友好。百姓民不聊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推翻这个吃人的朝廷。朱元璋打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代表着正义之师,深得民心,元朝内部还在发生着内讧,争权夺势。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农民起义领袖后,基本上没有什么阻力了。

第四,曹操的对手比朱元璋的对手更强。

元末农民起义,虽然各方势力林立,但是真正有野心的只有朱元璋、刘福通和陈友谅。张士诚虽然很猛,前期抗住了脱脱百万大军的进攻,但是张士诚没什么大志,内部腐化得非常快。其他势力都是割据一方,没什么作为。

朱元璋名义上归属于小明王韩林儿。韩林儿和刘福通一直在全力抗元,为朱元璋分担了很大的压力。最后只有朱元璋与陈友谅决一雌雄了。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元朝与张士诚又合力灭了刘福通,剩下的局面就等着朱元璋将各个势力一个个收拾了。

曹操的对手,没有几个不想称帝的。刘表、刘璋这样没野心的人,都让人看不起。袁绍、孙权、刘备,个个都是野心勃勃的,还都非常有实力,手下能人辈出。于是有了孙刘联盟,对抗曹操。如果张士诚野心够大,联合陈友谅夹击朱元璋,那朱元璋的日子也不会过得那么顺利。

陈友谅号称60万大军,三个月打不下,也不知道是陈友谅太弱,还是朱文正太强。关羽带着几万荆州兵,就把襄阳和樊城给围了,要不是孙权偷袭荆州,结果真不好说。曹操的对手,确实比朱元璋的对手要强得多。

第五。朱元璋的个人节操比曹操要强得多。

朱元璋从起兵开始,就军纪严明,善待百姓,深得民心。曹操没有这种习惯,不高兴时还要屠城。

在朱元璋打江山的过程中,基本上看不到他有什么缺点,一般也没有犯什么错误。曹操好色是出了名的。曹操征张绣,张绣本来投降了,结果曹操睡了张绣的婶子,导致张绣复叛,曹操的长子曹昂,猛将典韦战死。

第六,朱元璋善于学习,并会培养人才,给人才成长的机会。

朱元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一直在成长。他身边的伙伴也跟随着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曹操虽然爱才,但都是靠招揽。但是曹操没有去培养人才,打仗都是亲力亲为,导致他手下没有统帅之才,或者说即使有那个能力,也没有表现的机会。曹操手下名将虽多,但后世提起历史上的军事家,一般会想到韩信、李靖、徐达。

第七,朱元璋一直都保持清醒的头脑,曹操容易膨胀,翘尾巴。

朱元璋从打江山起,到后来坐江山,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其一生也没什么败绩。

曹操统一北方,平定荆州后,便已经膨胀了,尾巴翘上天了。这时的曹操,听不进谋士进言,赤壁之战大败。而且曹操也因为看不上张松,失去了夺取益州的机会。

习凿齿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个人认识有限,朱元璋比曹操强的地方可能远不止这几点。不仅是曹操,历代帝王,真没几个比得上朱元璋的。李贽评价朱元璋为千万古一帝,虽然是吹捧,也并非没有道理。

朱元璋身为帝王,活了70岁,一直都保持着清醒,真不是一般帝王能比的。唐太宗如果活得够久,也未必有朱元璋这么清醒。很多皇帝能够英明几年,十几年,却不能英明一辈子。李隆基、康熙、乾隆都是如此。

虽然朱元璋被人诟病诛杀功臣,但是他自己清楚为什么这么干,根本不在乎后人的诟病,所以朱元璋所杀之人,都是死得明明白白的。也不是所有人会去诟病朱元璋杀功臣,胡惟庸、蓝玉本就不是什么好人,死得很冤吗?跟清朝的文字狱相比,朱元璋干的这些事真不值一提。

帝王,能做到以民为本,就是个好帝王。为功臣叫屈,那是莫名其妙,还是一群身负劣迹的功臣。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却不能?

看了一些阅读量很高的人的回答,基本都没说到点子上,他们认为这是朱元璋运气更好,曹操出生更低,对于这些大家可以一校了知。真正原因在于哪里?窃以为是以下几个方面:

1、识人用人比较,朱元璋略胜一筹。

知人善任,并能充分发挥手下能人各自特长,这是一个开国君主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团队比较。这个是最直观的体现,中国历来不缺人才,缺少的是发现人才。朱元璋善于识人用人是出了名的,手下的徐达、李善长、刘伯温、朱升都是500年一遇的顶级人才,曹操手下百年一遇的一流人才虽多,但顶级人才太少,要么就短命而亡,比如郭嘉,下面再具体说说。

先说朱元璋团队。文臣谋士有李善长、刘伯温、朱升,这三个可都是500年一遇的顶级人才。此外,还有宋濂、叶兑、陶安、章溢、胡惟庸、张中、吕昶、王广洋、方孝孺等,也都是一时俊杰。武将也不遑多让,徐达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常遇春和李文忠也都可以进历史上的十大勇将,这个网上也有排名,大家可以百度看看。此外, 朱元璋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就有邵荣(朱元璋曾经的手下第一名将,能力和初期地位均在徐达之上,后因造反被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傅友德、朱文正、沐英、蓝玉、胡大海、汤和,廖永忠等,而且不少都是终身未尝一败的常胜将军,水军陆军优秀将才都有,阵容堪称豪华。

再说曹操团队。曹操拥有三国时期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人才队伍,所以地盘也最大。文有郭嘉、司马懿、荀 彧、贾 诩、程 昱、荀 攸,都是三国一流人才,但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都算不得最顶级的人才。武将也有夏侯惇、典 韦、许 褚、张 辽、徐 晃、张 郃、夏侯渊、曹 仁等人,受《三国演义》影响,名气都很大,可惜战绩也就那样,没有取得什么名垂青史的重大战役胜利,和徐达等人,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

2)用人比较。朱元璋用人方面,一辈子几乎没有犯过一次大错,也很会识人用人,手下也是名将辈出,人才济济。徐达擅统率,常遇春擅突击,朱文正擅防守,邓愈擅抚士卒,李文忠擅奔袭,而朱元璋都能一一恰当任用,让他们的军事才华得以显现。比如用不为人知的毛头小子朱文正守洪都,用默默无闻的耿炳文守长兴,以绝对劣势对敌,两座看似危如累卵的城市,最终都未被攻下,反而大量消耗敌人,为最后朱元璋发动反攻与总攻赢取了宝贵时间和精力。傅友德作为降将,功名不显,朱元璋却敢提拔他当偏师和副将,所以才会有后面征伐北元的七战七捷,才会有破蜀后的“傅一廖二”评语。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代镇守,个人认为这一招可以和本朝毛建立新僵兵团相媲美了。

曹操识人用人失误最明显的体现是在赤壁之战,比如对于黄盖、庞统,以及水军将领的使用和认识等,其他对于张松的错失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开了,这段历史大家也都很熟悉。

2、个人能力比较,朱元璋明显更强。

1)先说朱元璋

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个人能力十分突出,本身就是一个BUG般的存在,终其一身,未闻一败,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卓越的战略家,这点甚至是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出的名将都有所不及的,比如元大都之战就是名例。

A、战术水平一流。朱元璋不仅是优秀的军事将领,而且也是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几乎每打一仗,朱元璋都是自己亲自布局,料敌如神,百战百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一一鄱阳湖水战,老朱以20万小舟大胜陈友谅60万巨舰,就是最好例证。

所以,毛也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在他看来,两军交战,在总体处于弱势情况下,胜败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从而造成相对的强势,以相对的强势敌相对的弱势,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强战胜敌人。这是中国兵法的精妙之处,他认为李世民得此精髓,以此战法驰骋天下无敌手。

不过,在我看来,朱元璋的军事能力可能还是要胜出李世民的。毕竟李世民是世家子弟,造反开始就佣兵几十万,手下战将林立了,而朱元璋是从无业游民起家的,在部队也是从小队长干起,几十人到几千人,再到几万,最终才是几十万人。完全是从小号练起,跟李世民这样的人民币玩家,完全不是一个难度级别嘛,玩过王者荣耀或者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游戏的朋友也会有所体会。

B、战略眼光突出。朱元璋还是天才的战略家,他的军事作战特点是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次第经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擅长大迂回包围的军事战略,这一点也被他的忠实粉丝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选择先打陈友谅还是先打张士诚,朱元璋的目光远大,战略眼光突出就有所体现了。

而朱元璋的战略思想从明军北伐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也可以看出。在征询诸将意见时,大将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的军事作战方法。 朱元璋认为这是一个轻敌冒进的方案,不能稳操胜券。

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情况,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他认为元朝建都北京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兵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有鉴于此,朱元璋力排众议,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各个击破的北伐军事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此役更是打破了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向北完成的统一,可谓千古奇功。

2)再说曹操。在三国里面,曹操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人,也是我最推崇的三国历史人物,但放眼历史长河,和朱元璋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好的大家说了很多,我就不重复了,下面简单说说他和朱元璋的差距在哪里。

A、定位不准。正如李世民所说的,曹孟德一将之才有余,万盛之才不足,而偏偏又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亲力亲为,这点类似诸葛亮,手下将领锻炼机会不多,才能发挥也不足。更关键的是曹操自身也不是个顶级统帅之才,至少用兵之道不如朱元璋,刘秀和李世民,他们三个哥们,自己领兵打仗可几乎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用兵如神。所以,作为一个君主,曹操这叫做定位不准,而自身又不够优秀。

B、不够沉稳。曹操这个人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很容易骄傲轻敌,志得意满,取得一点胜利,往往就容易轻敌,作为一个主帅,这个是致命错误,高手过招,容不得半点马虎,决定成败的往往就是这些细节问题。古人云,骄兵必败,个人也是如此。曹操好不容易赢了官渡之战,却在赤壁之战一溃千里,丧失了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而赤壁之战之所以失败,曹操麻痹轻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朱元璋一辈子都是戒骄戒躁,从不轻敌冒进,

C、缺乏忍耐。朱元璋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在自己比较弱小时,也很会保护自己,比如对元朝态度等,很多人拿这个说事,其实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有哪几个不是能屈能伸的高手?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才有后面一代兵仙的赫赫战功。很多人说朱元璋爱杀开国功臣,请记住,那是开国以后的事情。反观曹操,还没统一天下,就逼迫自己最得力的助手荀彧自杀,这无异于自毁长城。此外,曹操家人在徐州被人杀,他除了杀死杀父仇人,还迁怒于人,屠了徐州城,类似的事情有好几个,还没取得天下呢,这样做是很容易失去民心的。

3、竞争对手比较,朱元璋的更强悍。

1)朱元璋对手主要有三,第一个就是野心勃勃,能力突出的陈友谅。鼎盛时期得陈友谅,佣兵百万,手下名将也很多,张定边更是天下第一猛将,此外还有实力不下于徐达、常遇春的傅友德、邹普胜、张必先、赵普胜等智勇双全的悍将。

第二个对手是张士诚。此人也不是孬种,独自坚守泰州孤城,能抵挡住元朝名将脱脱带领的百万大军的进攻。

第三个对手便是元朝。经过十多年的战火洗礼,冷兵器时代最凶悍的蒙古骑兵,百炼成钢,基本恢复了蒙古帝国巅峰时期的战斗能力,虽然还是差点,但也差不了多少了。此外,元朝还有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的元朝第一名将扩廓帖木儿,第一名相脱脱,可惜元朝不会用人,被朱元璋各个击破了。

2)曹操的对手主要是刘备和孙权。先说刘备,他自称汉室宗亲,有一定号召力,也会用人,手下诸葛亮也是500年一遇的顶级人才,虽然武将差了点,缺少帅才。而且,刘备也很能屈能伸,所以终成一方霸主。

第二个是孙权。江东孙吴家族,从孙坚开始,到孙策,再到孙权,连续三代人才辈出,能文能武,手下也有一帮杰出人才,比如周瑜、鲁肃、陆逊等人,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但是,跟朱元璋对手相比,很显然,刘备不如元朝强大,而孙权也不如陈友谅+张士诚强大。

此外,就当时争夺天下的战略形势而言,朱元璋处于四战之地,上游是陈友谅,下游是张士诚,北边是元朝,哪个都是不好惹的,一着不慎,就可能遭来灭顶之灾,而且在他的四周,朱元璋当时都是最弱小的。

曹操早期也是处于四战之地,但是他的战略形势比朱元璋要好很多,他的四周都是孔秀、张绣、吕布、孔融之徒,根本不是陈友谅、张士诚、元朝一个级别的。后面三分天下以后,天下九州,曹操独占六州,还是没能统一天下,这个更多的还是个人实力不济能说明的了。

再说到出身问题,不管怎么说,曹操肯定比朱元璋好多了,这个不多说,大家都知道的。

总评: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识人用人,亦或是竞争对手比较,曹操比朱元璋还是略逊一筹的。当然,这不是说曹操不厉害,那只是相对于朱元璋而言的,只能说老朱太厉害了,历史上没几个帝王能比他更厉害的。事实上,曹操也是很厉害的,他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才,能文能武,文韬武略,样样杰出。

此外,这也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一些地方也谈得不够全面深刻,大家有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里补充,我们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青花等岁与河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