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对吗?

“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对吗?

说实话,农村的亲戚肯定都会认为城里人有用不完的钱,总是想着如何让城里亲戚多花钱。就连你家办丧事他们都不是考虑应该如何帮你省钱,而想方设法帮你多用些钱,

我有一个在城里退休回农村养老的叔叔,他回去只呆了一年就搬回到城里了,原因竟然是他自己的那点退休金还不够在农村随礼的。一个村子里都是亲戚,尤其是他的辈份大,不管那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生孩子结婚的,盖房子上梁垒个院墙,甚至于买个新车,都要喊他去吃饭,钱拿少了还不行。

亲戚都是远的亲,近的臭,所以说人老了,还是离亲戚远点好,你比他们过得差,他们笑话你,你比他们过得好,他们眼红会算计你,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吧

“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对吗?

“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是对的。有一对夫妻退休了,选择回老家养老,老家当地村长也欢迎他们回老家养老,亲戚家开始也很热情,个把星期的热度过后,亲戚家就开始盘算怎么榨干他们,一会说,祖坟要维修一下了,石碑耍换个大点的,夫妻俩听他们说多少就拿多少。亲戚家又发现夫妻俩只有女儿,沒有儿子,他们女儿在城里工作,于是又开始算计起来了,来到退休夫妻俩面前说,你们家到了老家,就得有个儿子,不然的话,在乡下很难入乡亲的眼,沒有儿子会被看不起,也会被村里的人欺负。退休夫妻俩说:“难道我们60多发的人还能生个儿子出来。”亲戚家的人说:“一个简单的办法呵。我家幺儿就可以过继到你家,你家就有儿子了。”退休夫妻俩在城里工作,城里那时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了一个女儿,他们现在还真的也想有儿子啊!"于是就对亲戚说:“这个问题,我得跟城里工作的女儿说下。”然后再决定。退休夫妻俩打电话把亲戚家幺儿准备过继过来当她女儿的弟弟,这件事说了,她女儿不同意。女儿:“那不行,他们会榨干你的,只要一接手,他们就会一会要你去负责他的一生,他的学费,生活费,到时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你理都理不完。因为那是个大活人。”后来退休夫妻俩听明白了女儿的担心,当亲戚家又来问过继儿子的事,夫妻俩都拒绝了。因为这事呀!亲戚家就开始整他们夫妻俩了,夫妻俩种的地,苗刚出土,他们就叫小孩子去把苗全拨了,还用脚踩的烂稀稀,夫妻俩一着急就打了几个孩子屁股,这下子大人站出来就开始打架了,先把夫妻俩把得躺在地上,然后说:“你们打孩子干嘛,孩子淘气,说一下就行了啊,他们都是小孩子不懂事。你们还是城里人,难道一点道理都不懂吗!”退休夫妻俩气得第一次流下了伤心的泪。夫妻俩第二次去鱼塘喂鱼,发现鱼全飘在水面上,鱼全死了,这是第二次落下心碎的泪,第三次,重新种上的菜地,又被亲戚家孩子拉来的牛,把牛放在地里踩,把菜地踩踏得让夫妻俩流下了第三次死心的泪水,他们默默的回屋子里哭了,他们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然后打电话叫女儿开车来把东西拉回城里,其它的家俱物件送给了村里的其他人。他们回到城里,安心的过他们的生活了。

“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对吗?

这个问题我也考滤过很长时间了,准备回老家买房子养老。记得是2020年吧,老妈有病我回去看老妈,有亲属就挑理了,说我没去他家看他们。是妈妈电话里告诉我的,其实每次回去我都看他们。就那次老妈病重没去看他们就挑理了,因我一直在医院陪老妈。一共来回就5天时间。确实家里人事挺多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每次回去赶上谁家办喜事或有其它事情,我都参加。也不是小气这方面的问题也真在考滤。确实亲属多相处麻烦,给我的感觉,我认为这个问题提的有同感,有这种想法也对正常。

“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太对了,我现在是彻底打消了退休后回老家的念头!

我和老婆都是农村出来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乡村情结。快退休了,在琢磨养老生活时也曾想过回老家躬耕几亩薄田,养上几只小鸡,卧听蛙鸣鸟叫,行观日出月圆。可直到前不久,在和老同学张斌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后,才彻底打消了我退休后回老家养老的念头。

张斌退休前是县实验小学的校长,为老家的亲戚朋友行了不少方便,那些人一高兴,就经常“热情地”鼓动他退休后回村子里养老。他本来就向往田园生活,加上乡亲们这么“热情”,自然是喜上眉梢,就早早盘算着退休后回到老家安度晚年。

张斌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也特别支持他的想法。2018年五一节刚过,张斌还没有退休就迫不及待地回老家花二十二万建了个二层小楼,到了2020年国庆节后正式退休就和老伴一起住了进去。

刚回到村里的时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吃着自己种的绿色蔬菜,亲戚朋友又都很热情,张斌老两口整天乐呵呵的。可好景不长,闹心事儿就接二连三地来了。

老张弟弟的儿子要结婚,女方提的一个硬性要求是在县城买楼,弟弟就来找他来了,开口就要借八万块。虽然满心的不乐意,知道拿出这个钱大概率是肉包子打狗,但还是借给了他,谁让他是自己的亲弟弟呢!弟弟感激涕零,拿着钱屁颠屁颠地走了。投桃报李,自己家耕地时,弟弟和侄子自然早早就开着拖拉机来帮忙。

侄子的婚房装修完了后,谁知女方又出了幺蛾子,必须再买个车库,不然的话坚决不结婚!弟弟又找到了张斌这个哥哥提出再借五万。这回张斌的老婆不干了,说啥也没借给弟弟这笔钱。弟弟气哼哼地走了,从此成了路人,不,还比不上路人!

2020年春天,张斌犁地时,连着给弟弟打了好几个电话,他不是不接就是说有事,没办法,只得去求别人帮忙。更可气的是,那年秋收时自己不慎摔倒造成右臂骨折住了医院,弟弟一家竟然没有一个人去医院看一眼。

摊上这么个弟弟就够张斌受的了,姐姐家那个不争气的外甥更烦人。这家伙快四十岁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混上,是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主儿,整天游手好闲,不是偷鸡摸狗就是打麻将看小牌儿。自从张斌回村后,她手里一没钱,就管他这个“财神”舅舅伸手。开始时,张斌觉得外甥不是外人,借的也不多,也就是几十、几百的事儿,就有求必应。谁知外甥得寸进尺,真把舅舅当成了提款机,后来竟然狮子大开口,要“借”三千元,张斌明知他没正事儿,当然不能答应,这小子气急败坏,骂骂咧咧地走了。

再后来,张斌家地里的玉米苗就时不时被人拔了,菜园子的木栅栏经常是刚刚夹好就破了洞,三更半夜时大门被人敲得咣咣响,过年时贴的大门对联第二天早上一看,被人撕碎后扔了一地……有好心的邻居偷着告诉张斌:“这些都是你那个缺德外甥干的好事儿!”

现在的张斌就想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可惜盖好的房子没人买……

回到题主的问题~“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对吗?

根据张斌的描述,我认为这种说法太对了!理由如下:

第一,大事小情办酒席名目太多,礼份子随不起我们这边的农村有个不好的风气,有点事儿就办酒席收礼,都怕自己吃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名目:

升学(高中,大学)、当兵、买房、翻盖住房、买卖开业、订婚、结婚、孩子满月……

奇葩的是,有的人家老母猪下个崽,房子串个瓦,盖个仓房,打个机井,也得摆几桌!

更有甚者,听说有的人为了收点礼,竟然编造谎言,比如说家住外地的子女当兵或者升学等等,其实都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你既然在村里住着,遇到这些事儿你去吧,那点养老金就不用干别的了,光随礼玩了;不去吧,你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被当成另类遭到孤立,说句不好听的话,将来有一天S了可能都没人抬。

第二,亲戚朋友邻居来借钱的人太多,借不起也伤不起退休回老家的人都是有养老金的,大多数条件都不错,而农村人基本上是秋后把粮食卖了之后才能见到钱。另外,现在的农村孩子娶媳妇成本太高,不少人已经不满足于在农村建房,而是要在城里买房子。所以,一旦缺个钱,势必想到你这个城里回来的“富人”。你借给他吧,又是秧歌又是戏,你好我好;一旦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或者去往回要钱,你立马就成了罪人,麻烦事儿就找上门来了。

一是看你笑话。

你回到农村,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犁地需要拖拉机,有个头疼脑热的要看医生等等。关键时候,有的人就会看你的笑话了。

二是给你捣乱。

现在的农村人可不是以前的人了,不少人包括所谓的亲戚都势利得很,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他需要你帮忙的时候哥长哥短地叫着,说得比唱的都好听,一旦没有达到他的要求,翻脸比翻书还快。

看你笑话还算好的,有的人包括亲戚会对你各种捣乱。今天砸玻璃,明天祸害你庄稼,后天背后嚼舌头根子,让你不堪其扰,烦不胜烦!

结语从田野里走出来的人大都记得住乡愁,很多人都有叶落归根的美好情愫,心情可以理解。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退休后一旦回到了农村,陷在了亲戚窝里,随礼、借钱等麻烦事儿就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了。与其和亲戚们搅在一起搞得一地鸡毛,不如保持现在这样亲戚远来香、距离产生美的状态,还能守住心中的那份宁静,不好吗?

“退休后不要回老家,因为是亲戚窝,相处麻烦”,这种说法对吗?

我家楼下张叔退休之后回老家住了2年时间就搬回来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提回老家养老的事了。

张叔和张婶同在一个村,张叔比张婶大5岁,俩人正好在同一年办理退休手续。张叔只有一个女儿,已经结婚生子,生有两个小孩,老大是外公外婆带大,老二由爷爷奶奶带。

张叔和张婶把外孙女带到上小学一年级之后,跟女儿说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要回老家养老。

那时候张叔在老家已经建了双开间一层的房子,设有两个房间,按理说只有张叔夫妻俩回去养老而已,已经随便够住了。但张叔的大哥跟他说家里只有两个房间太少了,万一以后张叔夫妻俩有什么事,亲戚们回来都没有地方住。

起初张叔根本不明白大哥说的是什么意思,就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张叔大哥的意思是,以后将来张叔、张婶百年那天,办理丧事时,亲戚们前来守灵,想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听到大哥这么说,张叔也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回去加盖第二层。但这个决定遭到女儿的反对,女儿跟张叔说她又不回村里去住,万一到那时也是两三天时间而已,大家克服一下,打个地铺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花个十几万元来加盖第二层。

但张叔不听劝,执意要加盖房子,第二层房子盖好之后,张叔大哥又说既然已经决定回老家养老了,那干脆就再花个20万元左右把房子装修好,这样自己也住得比较舒服。听到大哥这么说,张叔也就觉得有道理,又花了20万元把房子装修了。

房子装修好之后,家里变得亮堂堂的,住起来真舒服。进新房时,张叔本来是不办酒席的,因为太麻烦。但亲戚们说张叔房子建好之后不请亲戚们吃饭怎么行?村里的亲戚以前进新房时都是按照办酒席的规模来办,是要收礼金的,张叔也曾经随过不少的礼金。

但张叔刚把他的想法跟那些亲戚们说时,就遭到了亲戚们的反对,他们说张叔夫妻俩在外面工作了大半辈子,在老家进新房是不应该收礼的。听到亲戚们这么说,张叔也感到有些委屈,但想想还是算了,就花了6000元在家里做了十几桌菜,叫亲戚们过来吃饭。

在吃饭当中,亲戚们对张叔和张婶非常热情,说在村里有那么的亲戚,有什么事好照应,张叔回来养老是非常明智的。

张叔的房子是在老宅基地上建的,之前一共有三开间,但张叔只建了双开间而已,另外的那三开间空地张叔就用砖头把它围起来,在里面养一些鸡鸭,种一些青菜。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张叔和张婶觉得幸福极了!

张叔那个村庄由于田地比较少,很多青壮年都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小孩给老人带。张叔大哥有两个儿子,每个儿子又各有两个儿子,人丁兴旺。张叔的两个妹妹都嫁在本村,每家各有两个孙子。张婶有两个弟弟,每个弟弟家都有三个孙子、孙女。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去外面打工,都是留小孩在家给老人带。

张叔那个村离学校有4公里远,平时小孩去学校都是大人开电车接送的。张叔大哥那四个孙子,年纪最大的10岁,最小的也只有一岁半。

张叔大哥大嫂每天不但要照顾几个孙子,还要种一些田地,非常忙。看见张叔和张婶退休后没事做,就把小孙子拿来给张叔照看,连接送那三个孙子山下学的事,也交给张叔了。

原来张叔是不会骑三轮电动车的,但为了接送那三个侄孙上下学,只好去学开三轮电动车了。

那几个侄孙放学之后都说肚子饿,但爷爷奶奶都还在地里干活,没能回来煮饭,总不能看着这几个侄孙饿着肚子吧,张婶只好煮饭菜给那几个侄孙吃。

张叔的那两个妹妹看到这样,也提出来给自家的孙子孙女过来一起吃饭。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厚此薄彼,张叔只好同意了。

张婶的两个弟弟看到这样,也眼红了,也跟张婶提出来让自己家的孙子孙女过来一起吃饭。两边都是亲人,你敢不同意吗?

一共有14个小孩来跟张叔开饭,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幼儿园,家里热闹非凡,吃完饭还要辅导写作业,不简单。好在家里有自己种的青菜和大米,张叔只需每天花钱买几斤猪肉就行了,不然他们的工资都不够应付这些开支。那些小孩都是长身体的时候,战斗力非常强,每次煮饭菜都是一大锅,把张叔和张婶累得够呛。幸亏早上和中午那几个些小孩在学校开饭,如果每天一日三餐都是这么煮,不把张叔夫妻俩累死才怪呢!但周末和放假期间那些小孩的一日三餐都来张叔家吃。

张叔有一部轿车,那些亲戚如果有些小病小痛,需要上医院看病时,那些人就叫张叔开车接送他们。甚至有些亲戚到了医院,说忘记拿钱了,都叫张叔先垫钱,以后有钱再给,但都是老虎借猪,有借无还。

有时候一起去别的村走亲戚,都是张叔开车去的,如果一趟拉不完,就要来回几趟拉,让张叔苦不堪言。

张叔那个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个月都有一天,每家每户要有一个人到村口的土地庙那里聚在一起吃饭,以前每家交10块钱。张叔的那个村有220户,有50户的人长期不在家,那些人就不用交钱了,另外的那170户都固定每个月都要到村口的土地庙那里吃饭。

有一个村民说张叔和张婶都是本村的人,而且都是有工资的,以后每个月在村口土地庙那里吃饭就由张叔负责出钱买肉和酒,村民们只是拿米和青菜去就行了。虽然说只是简单吃个饭,但两桌人每次买肉和酒也要200元左右,而且每个月都要请吃饭,一年也有2400元的开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在农村攀比风也比较严重,张叔的隔壁村建起了一个非常气派的庙堂。张叔那个村的人不服气了,说要建一个比隔壁村那个庙堂还要大,要把他们村比下去。经过大家开会讨论,如果要建一个比隔壁那个庙堂还要大的话,那每户就要交3000元。见大家都这么说时,张叔和张婶也没有任何意见,觉得既然人家交得起,那他们也交得起。

但在收钱的时候,有人竟然说张叔和张婶都是本村的人,他们家都有工资,生活比较富裕,而且张叔的女儿还在某个单位当领导。这些都是感谢祖宗保佑了他们家,所以他们家才有今天这样的生活,他们家就要比别人交多一些钱,要交10000元才行。听到村民这么说,张叔和张婶有些哭笑不得,但交钱建庙堂的事,你是不能有任何怨言的,没办法,张叔只好掏钱了。

庙堂建好之后,村里要搞活动庆祝,在外面的人都要回来参加庆祝。张叔女儿一家四口也来参加庆祝活动,张叔的女婿也是某个单位的领导。当有些村民得知张叔的女儿嫁得一个好的婆家时,就叫他女儿买两只羊来杀,给大家加个菜。既然村里人都这么说了,张叔的女儿也不好拒绝,就花4000多元买了两只羊来给全村人加菜。

村里人非常热衷办各种宴席,小孩老人过生日、当兵、买车、迁坟等等都要大操办,每次最少都要封200元左右,由于张叔和张婶都是本村的人,全村人都是亲戚,每年光应付这些人情费都要2、3万元。有些亲戚做得更加过分,不管是大病还是小感冒,只要是住院的,都会通知给张叔和张婶知道,每次得到通知,张叔都会封200元的红包给他们。

起初张叔和张婶都以为是礼尚往来呢,有一次张婶患了阑尾炎,需要住院动手术,但那些亲戚就假装不知道了。张叔和张婶的那几个兄弟姐妹去医院看望张婶时,都是空手去的,他们给的理由是张婶有公费医疗的,不用给钱。

张婶出院之后,就留在城里休养,并没有回村里住。看到张婶出院以后没有回村里住,张叔和张婶的几个兄弟姐妹总是打电话来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村里住?还说他们不在家都没有人煮饭给那14个孙辈了。

当张叔的女儿得知父母回老家养老,每天要煮饭给那么多的小孩吃时,气得半死 ,就骂父母犯贱,在城里不好好呆,每天去给这些小孩做保姆。还说他们有父母有爷爷奶奶,为什么把小孩丢给别人管?

被女儿这么骂,张叔和张婶还不清醒,还说现在还能走得动,能帮衬就尽量帮衬吧,看到父母这么执迷不悟,张叔的女儿也懒得说了。

张婶身体恢复健康之后,就回村里住了。张婶刚进家门,那几个兄弟姐妹就赶过来了。让张婶感到非常心寒的是,他们一见到张婶时,并没有问起她的身体情况,而是责怪她,说她太娇气,一个小小的阑尾手术竟然在家休养那么久。害得没人帮他们看小孩,漏做了很多农活,被那几个兄妹这么说,张婶很受伤。

让张叔彻底逃离农村的是,张叔大哥竟然提出让他的小儿子过继给张叔,说张叔的女儿以后又不会村里住,而且他女儿的户口也不在村里,没办法继承老家这个房子。但张叔的小侄子就不一样了,他的户口在村里,以后张叔不在了,他就可以继承张叔的房子。

但张叔没有马上答应,跟他大哥说要经过女儿同意才行。当张叔把这件事告诉他女儿时,她女儿就跟他说如果张叔同意办理这个收养手续,那堂弟就可以马上搬过来住了,根本不用等到张叔闭眼的那一天。张叔的女儿还跟父亲说其实当时大伯叫他把房子建得那么好是别有用心的,说白了就是为他的儿子做打算了。听到女儿这么说,张叔和张婶才恍然大悟。

张叔和张婶想到在村里住的那两年时间,不但出钱还出力,但都没有落个好处!如果再继续在村里住下去,绝对会被累死的。

听到女儿这么说,张叔和张婶赶紧收拾东西,一个人都没告诉,把大门一锁,悄悄回城里了。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退休之后回老家住,因为是亲戚窝,相处真的非常麻烦。每天疲于奔命应付那些鸡毛狗碎琐事,会让你痛苦不堪。

Theking01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