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作为一名远洋船员,首先想问一下各位,有多少人听说过水泥船?其实有一个时期,我国的船舶都是水泥材质建造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建造房子一样,用钢筋混泥土加上水泥造成船舶,放在水里航行!这看似滑稽搞笑的船舶,曾经是我国航运领域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我们现在见到的船舶都是一块块的钢板焊接而成,但是在那个年代的水泥船是提前用一根根的钢筋绑扎在一起,拼成船舶的龙骨,然后用水泥浇灌,稍微整理之后,加上动力装置,一条水泥船也就建好了!这样的船舶基本满足现在船舶所有的功能,可以用于捕鱼,可以用于打捞,甚至可以满足内河航运的运输。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是法国一家石油公司建造的,全长可以达到220多米,比现在的航母短不了多少!我国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全长100多米,最大载货量可达到3000吨,最大航速14节,其性能完全可以和现在钢铁船舶相媲美!

用水泥打造的船舶,为什么不会沉呢?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提倡用水泥建造船舶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首先水泥建筑的船舶肯定不会沉,它就像我们现在钢铁建造的船舶一样,看似很笨重,其实浮力是很大的!钢铁打造的船舶很多内部都是中空的,留有足够的浮力空间。而那个时代的水泥船舶很多也是中空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建房子用的“水泥板”一样,只要有足够的水深,足够宽广的河面,水泥船也一样可以正常航行,完全不用担心下沉的问题。

第二:我国水泥船的鼎盛时期大概位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也许很多父辈的老人都见到过。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重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就连基本的钢铁甚至都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那个时代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和前苏联的断交,即便想购买钢铁都没有地方。更何况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没有钱去购买钢铁。为了实现自给自足,为了满足水运的需求,水机船的想法提上了日程,并很快得到了实施。

第三:水泥船在我国航海历史上存在了十多年之久!也充分证明那个时代我国人民不甘心落后,自强拼搏的精神。其实早在二战时期,西方国家就已经有了用水泥建造船舶的先例,由于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便很快被西方国家所淘汰。那个年代我们有信心能够超越西方国家,他们用水泥建造船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克服。为了表示决心,那个年代很多造船厂开始用水泥建造船舶。

从郑和下西洋的木质船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水泥船舶,再到现在的钢铁船舶。我国的航海造船历史一步都没有落下。既然水泥船舶那么有优势,为什么短短的几年后就被淘汰,并且像没有存在过一样突然间消失了呢?

首先:用水泥建造船舶,本来就比较滑稽!那个年代虽然精神可嘉,但是实际操作中确实不可取。船舶一直在水中航行,水泥建造的船就得一直泡在水里。时间长了,水泥的坚固性就会下降。虽然水泥船耐腐化,受水里面类似于贝壳一样的浮游生物影响较小,但是水泥船的寿命实在太短了!并且只能在内河里航行,因为内河里没有太大的风浪!那个年代的水泥船如果航行在遇到大风浪,甚至能瞬间散架。船舶就是用来运输的,航行的区域有限,自然也就被历史淘汰了。

其次:我们平常看到的船舶航行的时候都是有一定航道的!水泥船也必须在航道里面航行。由于水泥船的固有弊端,很容易瞬间瓦解沉入河底。这个时候打捞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不打捞出来,时间长了就会堵塞航道,影响其他船舶通行。另外水泥船最忌讳的就是超载,现在钢铁船舶有韧性,多载重一些货物无所谓。但是水泥船一旦超载或者搁浅,甲板能和瞬间两半。另外水泥船相撞后,命运很唯一那就是下沉。而钢铁船舶相撞后会漏水,堵漏及时,不至于下沉。

最后:现在船舶不仅要求国内航行,还必须全球航行。而水泥船在长江里航行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根本不能去海里,巨大的海浪能够让它瞬间瓦解。另外现在航道越来越繁忙,船舶轻微碰撞特别普遍,而水泥船就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了。抗风浪性、区域性、不安全性、难以保养性、等等都是水泥船的弊端。虽然它见证了我国民众不甘心落后的,战天斗地的气魄,但是实际的弊端真的太多了,所以也很快被我国所淘汰,并且退出来历史的舞台。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钢铁大国,航运大国,造船大国。再也不用为了钢材而发愁了。所以作为航海人我特别自豪!也深深铭记我们现在的航运之所以这么发达,完全只因为站在我们多人代先辈的基础上累计起来的。你们对于水泥船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苏北90年之前好多,一百吨之下多如牛毛,都是单缸挂桨机,有时置八九台单缸机。后来好像说单缸机污染厉害,水泥船现在少见了,有些变成水上房屋居住人了。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因为水泥船就是畸形化的产品,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新中国不断向钢铁化船只发展之前的一个过渡产物!

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发明了木舟,进而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木舟又逐渐变成了木船,甚至发展成了排水量达几百甚至数千吨的海船。但直到近代文明之前,人类也始终没有摆脱这样一个束缚:造船的原材料,仍然是传统的各类木头!

木头造船,其实存在着很多的劣势,一方面,木头的防护力比不了钢铁,在各类碰撞中,木船的船毁率远比钢铁船只要高得多。而另一方面,长期的河水和海水浸泡,也让木船的腐蚀速度远高于钢铁船只。即便是重金打造的大型木制海船,在经历了十年八年的海上奔波后,基本也是不堪大用!

可当时的古人为何还要选择用木头做船呢?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缺乏钢铁冶炼技术,二是压根就没那么多的钢铁!

而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让钢铁冶炼技术得到了逐步解决,但冶炼技术再提高,在缺乏钢铁产量的情况下,巧妇依然难免无米之炊。至少对于1949年初期,正在大力开展工业建设的新中国来说,当时的我们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全面建设推广钢铁化轮船,谁不想啊?可是看看1949年之后的钢铁产量,你还敢这么想吗?

要知道在冷战时期,一艘算不上海军核心的护卫舰,至少也要需要上千吨的上等钢铁。普通的驱逐舰,也至少需要三四千吨。而大型的上万吨级的远洋货船或客船,需要的钢铁数量则更多。可你看看新中国建国前,和新中国发展初期的钢铁产量,我们的钢铁能做多少艘船?又能制作出多少膄军舰?

更别说新中国的全方位发展,可不仅仅是造几艘轮船和军舰,军工、铁路、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和扩建,又有哪一个区域不需要钢铁的需求?在这种七分八分之下,最后能分给轮船的钢铁资源,还能剩下多少呢?

而水泥船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出现的!

由于我们不能重走回头路,缺乏钢铁的我们不可能再拿木头去坐船,那在木头和钢铁之间寻找一种替代品,自然就成为了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轮船建设需求。而在各种选择之下,水泥船就成为了最好的替代品!

1、水泥船的优势在于,这样的船只只需要钢铁作为钢筋龙骨,其他位置的铺建可以由水泥来代替,这样节省了大量的钢铁资源!

2、而水泥的强度也远远胜过木头,腐蚀性和耐久性可以具备更高的优势!

3、而除了上述这些优势之外,至少在19世纪近代开始,水泥和钢筋混凝土一类的材料,早已经是市面上常见的材料。而制作木制船只的木头,可不是随便找块木头就能制作,而是需要上等的木材。在这样的比较之下,制作水泥船的材料,往往比制作木船的材料收集还要节省时间。

所以水泥船的出现并不是某国独创,而是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任何一个国家都曾经经历过的事!

早在19世纪前期,在欧洲大力发展工业革命的时候,在缺乏钢铁的背景下,欧美各国就大量出现了水泥船。

而到了1949年建国前后,随着我们脱离了封建状态,也开始向工业革命时期发展时,纵然我们与欧美国家拉开了100年的间隔,但水泥船仍然成为了钢铁量产前的一种过渡化产品。

当然,作为一种替代产品,水泥船再怎么具备优势,它也比拼不了真正的钢铁船只。所以不管是欧洲还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在造就大型轮船时,即便材料紧缺也会尽可能的选择钢铁。而为了节省资源,在小型船只的建造上,各国普遍的推广水泥船,水泥渔船、水泥拖船、中小型水泥运输船......总而言之,在小船的建造上,大家尽可能的节约钢铁,而节省下来的钢铁资源,则更多地运用到大型轮船或军舰身上!

所以上世纪50到70年代,我们在各地建造了数以千计的水泥船,但一般也只是数十或数百吨等中低吨位船只。建造的最大吨位的水泥船,是1974年建造的运输船古田号。该船以钢筋和钢网作为骨架,再用数量更多的水泥进行铺建,但这艘吨位最大的水泥船,其总吨位也不过3000吨而已。

而且由于水泥船跟传统的木船一样,仍然难以承受海上的风浪和冲击,因此,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水泥船,通常也只能放在内河中行驶。

而随着最近几十年钢铁产量的扩大,水泥船基本成为了历史!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答:对于今天年轻一些的朋友们来说,“水泥船”也许是个分外陌生的名词,甚至很多人还会发出“水泥也能造船”的疑问。但是,在新中国的奋斗岁月里,“水泥船”却堪称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倘若真的有时光机,带我们“穿越”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只要是当时“有水”的地方,我们大概率会看到“水泥船”。在1965年左右的湖北,长江沿线的水域里就跑着各式“水泥船”,仅鄂城一个县每年就要增加四千多只“水泥船”。在同时期的江苏省,数万吨“水泥农船”分布在各县乡,担负起航运、捕捞、运输等各种任务。各县的干部们还驾驶着“水泥船”,到村里去展示。一股“水泥船热”,正火速席卷全国。

再到了稍晚一些的七八十年代,从中国的内河到沿海,更是跑着大大小小多种“水泥船”。在沿海的渔村,有钢丝网水泥渔船,15吨以下的水泥运输船,更大量活跃在内河航道里。另外还有大型的水泥渡轮船,负责运载游客的重型水泥客轮,担负各种作业的挖泥船和打桩船。不夸张的说,在那时的中国,“水泥船”不但随处可见,甚至“一切船皆可水泥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曾经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水泥船”会成为中国造船业的“重量级角色”呢?这就要说说新中国成立早期,一桩鲜为人知的困难:缺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转入了经济建设,可“缺船”却成了难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现代化大小船只都是稀缺,从交通运输到生产作业,都因“缺船”扯后腿。那就不能多造点船?新中国早期的造船业,就是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全国只有20家船厂,年造船量不过万吨。1956年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憧憬说“希望将来能有一两千万吨船”。放在那时,从技术到生产能力,中国的造船业,若造普通铁船,根本补不上“缺船”的缺口。

而且,就算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能力够强,可原材料又是更大的缺口。就以造船最急需的钢材来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全国钢产量不过15.8万吨,虽然到1957年时,已猛增到535万吨,但放在造船产业上,依然严重不够用。如此窘境下,“特殊材料”造就的“水泥船”,却解了当时的缺船难题。

其实,放在近代“船舶家族”里,“水泥船”的资格也很老。19世纪中叶时,法国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水泥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杀红了眼,一边是钢材等资源稀缺,另一边后勤压力又激增,于是“水泥船”就异军突起了。当时的英国美国都造出了钢筋混泥土材料的“水泥船”,专用于运兵运货,美国甚至造出了载重量4500吨的巨型水泥船,在二战战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建国后,中国的水泥船产业,也很快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1958年,中国自行研制的40马力水泥船成功下水。第二年山东、上海、江苏、湖南、上海等16省市,一口气造出大批水泥船,这里面既有5吨重的小水泥船,也有420吨重的大驳船。自此以后,水泥船就成了中国造船产业的“新贵”,不但产量激增,更遍布全国各地区各行业。于是,就有了不少国人印象深刻的,那“有水就有水泥船”的景象。

为什么水泥船会在中国“火得这么快”?一来是它建造周期短,当时普通的水泥船,通常造一个月就能下水,这样一来产量极大,正好满足用船需求。二来是它成本低廉原材料简单,不需要大量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都可以就地取材。造一艘水泥船,比同样体积的铁船省百分之五十的钢材,比同样体积的木船省百分之八十的木材。价格当然也亲民,1985年左右,一艘5吨水泥船售价五六百元,大约相当于当时广州工人半年工资。

而且以实用性来说,水泥船也是相当好,首先是它十分耐用,由于是以水泥为材料,所以水泥船耐火耐热,就算局部有碰撞损伤,用水泥修补后很快就能接着用。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水泥船用来运石料粮食时,载重量比传统木船大得多,用来运粪肥时,更不用担心像木船一样被粪肥腐蚀,公认农村生产的重要助力。

如此好处多多,水泥船在当时的中国,简直想不火都难。于是从1958年起,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中国的水泥船产业就突飞猛进。甚至还造出了“大场面”:1974年,中国自行研发的钢丝网水泥货轮“古田号”正式下水。这艘长105米排水量5773吨的巨型水泥船,有着3024吨的载重量和每小时13.5海里的航速,堪称当时世界水泥船中的“巨无霸”。虽然它仅航行了一次后就被停用,却依然堪称中国造船史上的重要一步。

而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的水泥船生产,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水泥船生产已经系列化,能够生产运输船、客船、拖船、冷藏船、渔船、打桩船等多种船型。单以运输船来说,直到21世纪初时,京杭大运河八百公里河道里,还跑着一万多艘水泥船。

而在上世纪90年代时,中国还有一万多艘水泥渔船从事捕捞作业。1991年,中国自行制造的远洋水泥渔船还走出国门,从汕头一路开到西太平洋的贝劳,在1800多海里的航程上成功完成捕捞任务,是为世界水泥船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突破。而这时期的中国,已经能够生产100多种类型的水泥船,年产水泥船80万吨以上,公认全球第一“水泥船生产大国”。

可以说,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景象,也是这上百种各式各样的水泥船,默默撑起来的。

但是,就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黄金时代”的水泥船,却突然间就走向了衰败。从上世纪末起,水泥船竟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陆续消失,以至于多少“90后”“00后”对水泥船毫无记忆,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一个直接原因,还是性价比问题。当年水泥船受欢迎,是因为价格优势。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造船业也正快速发展,铁船的建造效率越来越高。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一艘60吨的水泥船售价约4万元,同等吨位的钢铁船售价不过7、8万,“价格优势”正越来越小。

而水泥船的缺陷,却是越来越明显:它耐用不假,可吃水深航速慢抗冲击力差,也是公认弱点。尤其是“抗冲击力差”这条,放在水运不太发达的六七十年代,还不是很严重。放在经济高速发展,水运发达船舶量大的上世纪末,就成了严重问题。比如上世纪末京杭大运河上的安全事故,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泥船造成。更严重的是,水泥船一旦被撞沉没,往往打捞困难,常常沉在河里堵塞航道,甚至形成暗礁,制造新的事故。

于是,在经历了一次次教训后,水泥船在各省逐渐被弃用:21世纪初,江苏、四川、重庆等省市开始全面淘汰水泥船,2005年底,山东、安徽、上海等省市淘汰所有水泥船,2013年左右,广东等省也逐渐将水泥船淘汰出内河航运。而在2004年初,京杭大运河也彻底禁行所有水泥船。随着这一系列严格措施的推行,曾经“火遍中国”的水泥船,终于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今日的中国,已不再是曾经那个“缺钢材”“造不出船”的中国。中国的粗钢产量长期“霸榜”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达到3853万载重吨,占到了全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三。“水泥船”作为一种过渡产品,已经基本结束了使命。但是,不管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看到水泥船,它都如一块历史华表般,记录了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年代里,那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

换句话说:水泥船我们都造过,今日中国,何惧任何挑战?

作者:张嵚

参考资料:《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水泥质运泥船的淘汰》《别了,水泥船》《我国水泥船工业发展迅速》

淺唱那懮傷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