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农村生活,好想出去旅游可是又总是下不了决心去,那是因为什么?

一直在农村生活,好想出去旅游可是又总是下不了决心去,那是因为什么?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虽然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城市工作、生活,但是父母因为在都市里面不习惯一直在农村生活。多年来,除了我带他们出去旅游以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出去旅游。

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好改变

我的父母有一个很强的观念就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几个儿女虽然都在城里工作,也都有自己的住房,想要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生活,他们最多在城里呆上十天半个月的,就要吵着回家。

为啥?

因为一辈子离不开老家的土地,离不开几十年的街坊邻居,离不开自己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几间房子。只有在自己的老窝里,才会有家的感觉。

现在有不少人已经逐渐改变了观念,改成了父母随着子女“孔雀东南飞”,但这毕竟还是少数。

尤其我的父母也用不惯城市厨房里面的一些设备,手把手教过多次,总觉得电饭锅做出来的饭菜没有烟火味。

二、经济状况决定生活方式

旅游应该算是一个高消费了,我每年两三次的长途自驾游,每天平均消费在500元左右,这样的开支,也是每年省吃俭用结余下来的。

目前我国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大有人在,而且大多数是农村人。这样的收入,如何能够支撑旅游的消费?

在我父母的意识里,花钱也要花在实实在在的事情上面,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用来旅游的钱,还不如把老家的房子修缮一下。

他们心里也有一本账,一斤小麦也就是2元多,旅游一趟花掉一万多,哪需要多少斤小麦呀。钱来之不易,花起来也就特别仔细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经济状况好一点,儿女有出息,也就每年出去旅游。农村人自驾游的数量已经在逐年增长,这是一种好现象。

还有一点就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失去劳动力后的生活经济来源,也就不愿意把钱花在旅游上面,哪怕把钱存起来,用来养老。

三、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是否有旅游的兴趣,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周围氛围是否浓厚有关。

如果身边人经常出去旅游,回来后讲讲出去旅游的见闻,也会枸杞子级旅游的兴趣。有了领路人,也会产生群体效应。

而农村本来旅游氛围就不浓厚,周围没有几个人经常出去旅游,大家也就随遇而安了。如果有人出去旅游了,反而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第一步迈出很难,一旦迈出了第一步,许多人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知道了旅游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消除了担心,胆子就会越来越大了。

结语:

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方式,更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希望更多的像我的父母这样的农村人,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直在农村生活,好想出去旅游可是又总是下不了决心去,那是因为什么?

谢谢邀请!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经济压力依然大,家里的负担重,父母子女需要照顾,一切牵挂和牵绊纠缠其中,不愿放下,也不能放下。一切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是经济依然紧张。农村各家各户虽然比以前有钱了,但农民赚钱的方式依然艰辛,生活依然困难,外加通货膨胀压力大,他们不愿意辛苦赚的钱,几天就消费了,觉的不划算。二是农民普遍节约,不愿乱花钱。大部分老一辈的农民,都是苦日子熬过来的,生活不易,生存艰难已深入骨髓,旅游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的生活!三是子女的工作,结婚大事未办好。大部分农民死理认为,人的一生追求的完美就是,子女成家立业,父母安度晚年。但却惟独忘记了自已的生活品质。总之,农民兄弟姊妹的生活品质和家庭和睦,子女工作学习结婚成家密不可分,不愿意花钱在自己身上,等到所有的事情圆满落实,自己已经老了,走不动了的人生死循环!!!

不挂不念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