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飞得最远鸟能飞多远?

地球上飞得最远鸟能飞多远?

鸟虽然大都擅长飞行,但是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很远,比如大多数的留鸟,它们的飞行距离和高度通常都比较低,这与体型关系不大,是习性决定的,因为像燕子这种鸟,虽然体型不大,但是它们与大雁的迁徙路线几乎是一样的。那么,在自然界中,哪种鸟飞得最远呢?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来说:单次飞行距离最远和迁徙路线最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迁徙路线最远的鸟

有迁徙习性的鸟都是候鸟,相比较留鸟,它们每年都需要飞很长的距离,比如北京雨燕需要从北京飞到遥远的南非。候鸟的迁徙是一种习性,导致这一习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物变化(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在冬季没有食物)、气候变化(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地区候鸟最多)、生物钟(有的鸟迁徙已经刻在了基因里)等等,正是因为鸟类迁徙的动机不同,它们迁徙的目的地也各有不同。

全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鸟类约有8600多种,其中约有1/3是候鸟,在如此多的候鸟中,有两种迁徙路线最远的鸟,它们是北京雨燕和北极燕鸥。

首先是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是雨燕科下的鸟类,它们体型比我们常见的燕子要大一些,由于它们的模式种是在北京发现的(由一位英国人命名的),而且它还是北京独有的鸟类,因此才有了这个名字。

与其他的燕子一样,北京雨燕也是一种候鸟,不过,我国大多数燕子的迁徙路线是从北方到南方(也有东南亚地区),而北京雨燕比较有个性,它不向南飞,而是先向西再向南,一路从我国首都飞到南非,这个路程单程约在16000公里左右。不过,北京雨燕需要在路上休息和补充体力,并不是一下子飞1.6万公里。

其次是北极燕鸥。北极燕鸥是一种生活在北极地区的鸟类,属于海鸥的一种,主要以海里的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同样的北极燕鸥也是一种候鸟,与大多数的候鸟不同的是:北极燕鸥一年要过两个夏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每年的7-8月份是北极的夏季,也是北极燕鸥的繁殖期,随着繁殖期一过,北极迎来了冬季,此时北极燕鸥就要向南迁徙了,经过3个多月的飞行,它们会最终到达南极洲附近,虽然南极很冷,但是每年的11月-3月是南极的暖季,它们会再次生存,也就是说一年内,北极燕鸥过了两个夏天。当暖季要结束时,北极燕鸥会再次起航,返回自己的繁殖地,这一来一回就相当于绕了地球一圈,单程的距离达到了19000公里。

因此,如果只看迁徙路线的话,最长的鸟是北极燕鸥,其次是北京雨燕。

单次飞行最远的鸟?

以上两种鸟是迁徙的路线长,它们在迁徙的路线上需要不定时地停留补充体力和休息,但是在自然界中,有一种鸟,它单次不停歇的飞行距离就达到了11000公里,它就是斑尾塍鹬(cheng yu)。那么,斑尾塍鹬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鸟呢?它是如何做到不吃不喝一气飞1.1万公里的呢?我们简单地来了解一下。

斑尾塍鹬是鹬科塍鹬属下的鸟类,单纯的说鹬科,小伙伴们可能有些不熟悉,所以我们来说一种鹬科下比较知名的鸟-丘鹬,它知名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它是鹬蚌相争中的鹬,第二它走起路来就像是在跳舞:

我们今天说的斑尾塍鹬虽然不会“跳舞”,但它超级能飞。从体型上看,斑尾塍鹬是鹬科下比较大的一种,它有着平均40厘米左右的体长。从外观上看,斑尾塍鹬有着略带淡红色的尖长的喙,至于羽毛与其他鹬科成员差不多,都以灰褐色为主。

斑尾塍鹬之是一种分布很广的鸟类,在欧洲、亚洲、非洲甚至是北美洲都有分布,因此它有着3个亚种以及多个繁殖的种群(地区性)。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生活在阿拉斯加的种群,在每年的8月份,斑尾塍鹬会踏上南迁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要横跨整个太平洋,最关键的是它们只用8天的时间,而且在中间不会做停留,不进食,不分昼夜的飞,这个路程可达1.1万公里,最终到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越冬地。

斑尾塍鹬的这一迁徙习性,是鸟类学家Gill等人通过标记从阿拉斯加出发到达新西兰的斑尾塍鹬,然后分析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发现的。

那么,斑尾塍鹬是如何做到不吃不喝飞行1.1万公里的呢?有两个方法:

第一:储备。想要长距离的飞行,鸟类必须要补充体力。斑尾塍鹬也是如此,鸟类学家通过分析南迁之前的斑尾塍鹬体重发现,在南迁之前,它们会尽量少飞、多吃,这样它们的体重要比之前增加50%以上(正常情况下体重平均280克左右,南迁之前能够达到平均450克)。因此,它们之所以能够8天不吃不喝,是有足够的脂肪储备,在高速的飞行下,这些脂肪会随时分解为鸟儿提供飞行的动力。

第二:乘风破浪。上图是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从路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并非直线飞行,而对于这一点鸟类学家也做出了解释:在飞行中,斑尾塍鹬会根据风向调整飞行的方向,总之就是基本让自己处于顺风飞行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省力且能够加快飞行速度的方法。

总结

鸟类迁徙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艰辛很多,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候鸟,在迁徙时,都会尽可能少的休息(天敌、环境陌生等等),从众多迁徙的鸟类来看,迁徙路线最远的当属北极燕鸥了,它的单程可达1.9万公里,而不停的飞行最远的鸟当属斑尾塍鹬了,它能在不进食的情况下,连续飞8天,路程长达1.1万公里。

地球上飞得最远鸟能飞多远?

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只被编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连续飞行11天,横跨太平洋,飞行距离达到了12200公里,这是有记录以来单次飞行最远的鸟!

十几年前,科学家为了监测候鸟的迁徙路径和习性,在新西兰米兰达港,为16只斑尾塍鹬装上了小型卫星跟踪器,其中一只斑尾塍鹬的腿上系着编号为E7黑色塑料足旗。

正是这只E7,在2007年的世界各国媒体上大出风头,也让很多生物学家大跌眼镜,因为这只斑尾塍鹬从阿拉斯加出发,向北斜跨太平洋,一直飞到了大洋洲的新西,创造了鸟类单次飞行最远距离的记录。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这只斑尾塍鹬在8天时间里,连续飞行了11587公里,飞行期间不吃不喝不睡觉!这让科学家们为之震惊,E7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单次飞行最远的鸟类。

而此项记录被另外一只代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打破,2020年9月16号,这只斑尾塍鹬也是从阿拉斯加出发,沿着“E7”的路线飞行,不过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被的飞吹到了澳大利亚,“4BBRW”只能绕远了一段距离,最终抵达新西兰。

这也让它的飞行距离打破了原有的记录,连续飞行11天,飞行距离长达12200公里,途中仍然是不吃不喝不睡觉,斑尾塍鹬始终是目前地球上单次飞行距离最远的记录保持者。

那么斑尾塍鹬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为什么能连续飞行这么远?下面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斑尾塍鹬是何方神圣?

斑尾塍鹬属于鹬科塍鹬属,是一种水鸟,跟鸽子体型差不多,体重不足1斤,不过它的腿、脖子和喙都比较长,方便在滩涂觅食,这是大部分水鸟的共性。

成年斑尾塍鹬全长可以达到37公分,它的尾巴上有斑点,主要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和海滩等处。在大部分国家的动物园或者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斑尾塍鹬的身影,这种鸟的分布比较广泛,除了南美洲比较少之外,在世界其他地方,算是比较常见的鸟类。

斑尾塍鹬在我国为旅鸟,每年春秋两个季节,常有成群迁徙通过,尤其在我国一比较著名的观鸟地点,比如上海的崇明东滩、江西的鄱阳湖湿地、广西的沿海红树林等地,也都比较容易看到。但是斑尾塍鹬在2017年的时候,已经被列为近危物种,见到了也不要随意捕捉。

斑尾塍鹬的食物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蠕形动物、水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的时候经常把长长的喙插入泥沙中,直至喙的基部。

斑尾塍鹬从阿拉斯加飞往大洋洲主要是为了寻找食物,这是大部分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阿拉斯加冬季的时候,大地会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沼泽也会冰封起来,斑尾塍鹬就找不到吃的了。所以在冬季来临之前,它们要飞往南半球的新西兰,等到第二年北半球夏季来临时又飞回阿拉斯加。

斑尾塍鹬为什么这么能飞?

在全世界已知的8600多种鸟类中,约有1/3是候鸟,它们都有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的习性,每次迁徙都会飞行很长的距离。比如北京雨燕,从我国首都北京出发,一路飞行到南非,迁徙距离远达16000多公里。

不过要论单次飞行最远距离,非斑尾塍鹬莫属,跟其他候鸟飞飞停停不同,斑尾塍鹬迁徙途中从不停顿,甚至不吃不喝不睡觉,直到抵达目的地才会停止飞行!

那么斑尾塍鹬为什么这么能飞呢?目前科学家们给出了两个主要的原因:

1、神奇的囤脂能力

斑尾塍鹬每次在启程迁徙之前,都会做好完全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储存脂肪。它们在阿拉斯加与新西兰之间往返,途中不吃任何食物,就必须要提前储备足够的脂肪。

科学家是怎么知道斑尾塍鹬飞行途中不吃东西的呢?因为斑尾塍鹬主要生活在湿地滩涂,以小虾小蟹以及昆虫等为食物,它们一般在沼泽地边行走边吃虫子,但是在飞行的时候,斑尾塍鹬是无法进食的。科学家们在监测“4BBRW”的记录中,没有发现它有停留的情况,也就是说斑尾塍鹬并没有停下来觅食。

数据显示,斑尾塍鹬启程之前的体重,比平时的体重翻了一倍,但是它们的体型却没有太大的改变,没有长成“大胖子”,这就是斑尾塍鹬神奇的地方——它能够压缩自己的内脏,来给脂肪腾地方!这样既增加了飞行所需的能量,又不至于让自己的体型变得肥胖而影响飞行。

所以说,斑尾塍鹬能够持续飞行十来天,凭借的就是神奇的囤脂能力,它们在起飞之前脂肪的含量达到了体重的一半,这种能力在鸟类当中是首屈一指的。

2、左右大脑轮流值班

斑尾塍鹬飞行所需的能量解决了,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克服,那就是睡觉的问题。人如果一个礼拜不睡觉,恐怕会困死,鸟类同样也需要睡眠,那么斑尾塍鹬是如何做到11天不眠不休的呢?

其实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斑尾塍鹬睡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不过有一个推测:斑尾塍鹬长途飞行的时候,左右大脑可能会轮流休息,它们只需要一半的大脑就可以控制身体平衡和飞行导航等。

所以说,斑尾塍鹬拥有其他鸟类不具备的两种特殊能力——囤积脂肪、左右大脑轮流值班,这两种能力让它们长途飞行时可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结语

不管是E7,还是4BBRW,或者其他斑尾塍鹬,它们每年都会在阿拉斯加与新西兰之间往返一次,每次往返都要飞行大约3万公里的距离,而且在它们的一生之中,要这样来会飞行15~20次。

如果说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当属北极燕鸥,单程距离高达19000公里,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雨燕。

但是单次飞行距离最远的鸟类,非斑尾塍鹬莫属,目前的记录是12200公里,斑尾塍鹬神奇的囤脂能力和左右大脑轮流休息的机制,让它们拥有了横跨太平洋的能力。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遇到脚上带着金属环的鸟类,很可能就是所谓的环志鸟类,此时一定要记录下环志上的文字,并报告给当地的观鸟协会。

关于这个话题就介绍到这里,读者朋友有其他观点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看法。

长岛雪.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